美國三院院士約翰·羅傑斯:「彈性印模」讓低成本量產Micro-LED成為可能

2020-11-21 中國電子報

11月20日-21日,2020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約翰·羅傑斯作開幕演講。羅傑斯表示,Micro-LED在亮度、像素密度、對比度、視角、刷新率等關鍵指標具有顯著優勢,但在成熟度和成本方面短板猶存,破局的關鍵是如何將數量巨大的LED精確轉移到目標基板上。為此,羅傑斯團隊提出了基於「彈性印模」的微轉印技術。

壓倒性優勢的Micro-LED有兩個「短板」

Micro-LED是對現有LCD、OLED和傳統的小間距LED等顯示技術的升級和補充,被視為顯示技術的後起之秀,已經成為國內外顯示廠商和下遊終端廠商加緊搶灘的「技術高地」。

羅傑斯表示,Micro-LED的好處是效率更高,有更高的亮度、更好的顯色性和更低的功耗。同時,Micro-LED有著快速刷新率和廣視角,極短的開關時間和良好的對比度,是理想的點光源裝置。相比OLED,Micro-LED 有著高出一千倍的亮度,在能耗、像素密度、對比度、使用壽命等方面優勢顯著。在工藝流程方面,Micro-LED與柔性塑料基板有著更好的相性,不需要複雜的封裝方式即可便捷整合到塑料基板上。

但是,Micro-LED並非在所有指標都壓倒LCD和OLED,在成熟度和成本上,Micro-LED就落於下風。

成本是技術產品化並進入市場的「攔路虎」。羅傑斯表示,整合集成是Micro-LED發展的重要趨勢,能進一步釋放Micro-LED的技術優勢,並增強Micro-LED對終端市場的穿透力。Micro-LED的集成性不僅包括LED等發光部件,還有驅動電路,後者可以充分發揮Micro-LED相對於OLED、QLED、LCD的優勢。

「我們的製造方法可以把LED集成並排布到目標基板上。這些基板可以是玻璃板、柔性塑料板,甚至彈性板,不僅集成單個發光源,還集成了矽基IC,例如作為驅動電路的單晶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等。」羅傑斯說,「這些成果將對可穿戴設備、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家庭影院型顯示器、桌面顯示器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產生革命性影響。」

要實現Micro-LED的集成化,需要諸多關鍵技術,其中最具挑戰性的就是巨量轉移。羅傑斯表示,一系列應對Micro-LED成熟度和成本問題的技術方案正在陸續落地,助力Micro-LED的批量生產。

「彈性印模」兼顧Micro-LED產量和良率

5G的商用部署進一步釋放大尺寸面板、車載顯示、商業顯示、VR/AR設備等終端應用潛力,為Micro-LED等新興顯示技術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Micro-LED要抓住5G帶來的行業紅利,必須在量產技術上實現突破。

基於「彈性印模」的微轉印技術,就是一種應對LED批量轉移,且兼顧產量和良率的策略。羅傑斯表示,LED可以產生極高的性能,Micro-LED製備的微型顯示器能適應任何類型的應用,問題是如何把LED從源晶圓轉移到目標基板上,以實用的方式製造Micro-LED,並確保產量和良率。

「我們使用的方法涉及一種『彈性印模』。作為大規模平行取放工具,它可以把已切割和蝕刻的微型LED從源晶圓取下,並批量移動。之後用標準圖像方法和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來實現互連布線。」羅傑斯說。

這個過程通過將對應紅、綠、藍色Micro-LED的發射器分別放在不同晶圓上,並採用LED的標準代工技術製造。具體來說,用底切孵化技術把LED從源晶圓取下,讓LED在圖形化定義的位置與下層晶圓相連接。這樣印模可以接觸到已加工的晶圓,把LED從源晶圓平行移動到目標基板上,然後基於邊緣金屬化技術布線,實現LED陣列的互連。

「在Micro-LED顯示器的生產問題上,這種印模或者說轉印過程將是至關重要的,它具備低成本批量生產Micro-LED的所有特性。」羅傑斯說。

顯示技術的進步永無止境,「像素引擎包」是羅傑斯團隊開發的最新概念。所謂引擎包,是指由一對紅色、一對綠色和一對藍色的Micro-LED集成於微米級IC所構成的,可以轉印和操作的集成模塊。引擎包可以在晶圓上進行組裝和連接,顯示器晶圓廠通過印刷,即可將這些功能元件排布到顯示區的每個晶胞裡,之後僅剩的步驟就是布線。

「我們對LED進行印刷,然後把LED和微米級IC集成在一起,最終得到微小而密集的像素引擎組合。我們可以使用這種印刷方案排布像素引擎組合。」羅傑斯說。

基於像素引擎的互連矩陣,能夠進一步簡化排布工序,實現系統中的備份,並消除缺陷,為Micro-LED的產業化再添助力。

相關焦點

  • 羅傑斯:「彈性印模」為Micro-LED的產業化再添助力
    打開APP 羅傑斯:「彈性印模」為Micro-LED的產業化再添助力 張心怡 發表於 2020-11-22 10:01:01
  • Micro LED技術又獲突破,商用進程加快
    彈性印模,讓低成本量產Micro LED成為可能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約翰·羅傑斯通過視頻發表開幕演講。羅傑斯表示,Micro-LED在亮度、像素密度、對比度、視角、刷新率等關鍵指標上具有顯著優勢,但在成熟度和成本方面短板猶存。破局的關鍵,是如何將數量巨大的LED精確轉移到目標基板上。為此,羅傑斯團隊提出了基於「彈性印模」的微轉印技術。
  • Micro LED的爆發,少不了巨頭企業的齊齊「轟炸」
    2017年蘋果將率先在新一代Apple Watch上搭載microLED;2018年,三星在CES2018上推出了TheWall MicroLED電視;今年九月,LG推出了一款163寸的LG MAGNIT Micro LED電視;同是今年十月,夏普剝離顯示業務,成立新公司專注於 Micro LED;十一月,JBD宣布量產0.13英寸Micro LED 微顯示器;此外,京東方、康佳、瀚宇彩晶、群創、海康
  • 新一代顯示技術 Micro LED
    巨量轉移:產生一個作用力將Micro LED晶粒從原始基板上精準的吸附起來,然後將之轉移到接收基板上,再精準的釋放,是Micro LED重點技術微轉印工藝流程:圖A:彈性印模接近晶圓;圖B:彈性印模拾起晶片;圖C:彈性印模接近基板;圖D:彈性印模將晶片「印刷」(放置)在基板上example:
  • 顯示技術科普——Micro-LED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描述微轉印技術,就是使用彈性印模(stamp)結合高精度運動控制列印頭,有選擇地拾取(pick-up)微型器件的大陣列,並將其列印(放置)到替換基板上。首先,在「源」晶圓上製作微型器件(晶片),然後通過移除半導體電路下面的犧牲層獲得「釋放」。隨後,一個微結構彈性印模(與「源」晶圓匹配)被用於拾取微型器件,並將這些微型器件列印(放置)在目標基板上。
  • 一文讀懂Micro LED顯示技術
    什麼是μTP技術   μTP技術,簡單的來說,就是使用彈性印模(stamp)結合高精度運動控制列印頭,有選擇的拾取(pick-up)微型元器件的陣列,並將其列印(printing)到目標基板上。隨後,用一個與「源」晶圓相匹配的微結構彈性印模來拾取微型晶片,並將其轉移到目標基板上。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學府,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不過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國外,最大的對象就是美國。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LED成本高難題有望解決量產落地打開藍海市場
    Micro-LED是對現有LCD、OLED和傳統的小間距LED等顯示技術的升級和補充,被視為顯示技術的後起之秀,已經成為國內外顯示廠商和下遊終端廠商加緊搶灘的「技術高地」。不過,因為成本高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量產問題,近日,業內已經陸續出現解決方案,有望解決Micro-LED的批量生產難題。而雷曼光電(300162)、TCL華星等前瞻布局的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 韓KAIST研發低成本Micro LED生產方法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究團隊為柔性垂直藍色薄膜Micro LED(f-VLED)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生產方法
  • Mini LED與Micro LED的區別是什麼
    調研機構TrendForce日前發表2020年十大科技產業趨勢,其中Mini LED、Micro LED位居趨勢之一,尤其Mini LED量產在即,並且大量應用在高端產品上,Mini LED將與OLED直接競爭。
  • 聚積首推Micro-LED驅動晶片 最小支持0.55mm點距!
    近年來,終端顯示需求不斷攀升,顯示的載體也可謂推陳出新,micro-LED已成為顯示屏產業眾所矚目的焦點,根據LEDinside研究報告指出,預計5年內led顯示屏與穿戴式裝置將會是micro-LED第一波量產品的最佳應用範圍,使得跨領域產業鏈正火速進行串聯並加快應用布局。
  • LED行業深度報告:Mini LED成就顯示之美,量產在即
    相比 OLED,Mini LED 背光 LCD 優 勢在於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可比擬 OLED 面板的顯示效果、輕薄體驗,具備大規 模量產能力,而且壽命更長、功耗更低。Mini LED 背光可以搭配柔性基板實現類似 OLED 的曲面顯示,同時在光源可靠性方面相比 OLED 更有優勢。
  • 「乾貨」Micro LED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分析
    LED 將於2018年量產的消息。為了更全面的了解micro LED的技術發展與市場潛力,在線君對micro LED的歷史、現況、原理、製程及參與企業等多方面做了全面的梳理。    歷史   說起Micro LED,先得從顯示TFT-LCD背光模組應用說起。
  • 雷曼光電:基於COB先進技術的 Micro LED超高清顯示產品是公司的...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雷曼光電(300162)提問, 現在很多LED企業都在加大投資micro led,公司有技術壁壘優勢嗎?公司經過長期的潛心研發,早在2018年就率先研發推出基於COB封裝技術的Micro LED顯示產品,並量產了1.9mm,1.5mm,1.2mm,0.9mm,0.6mm等多個系列Micro LED超高清顯示產品,未來還會推出點間距更小的產品。
  • 董剛:Micro-LED Display的製造解決方案
    剛才我講的做一個總結,我們在半導體跟display這兩方面,有檢測設備,有雷射,那么正好用到Micro-led。量產生產這一方面,生產解決方案,就是一個生產線的原型,最早的話是從左邊上面開始一直轉到下面右邊這邊。
  • 謝曉亮教授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此前,謝曉亮曾於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科學院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以及美國國家醫學院(IOM)三院組成,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醫學院院士,代表了這三個領域的最高榮譽。此前華人學者錢煦是唯一一位華人三院院士。謝曉亮此次成為美國「兩院院士」,在華人學者中亦屬少有。
  • 詳解Micro LED巨量轉移技術
    >  2.對比        3.Micro led     陣營代表:蘋果併購的 LuxVue/ Mikro Mesa  2.凡德瓦力  轉移方式:使用彈性印模,結合高精度運動控制列印頭,利用凡德瓦力,通過改變列印頭的速度,讓LED粘附在轉移頭上,或列印到目標襯底片的預定位置上。
  • 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
    儘管micro-LED具有廣闊的商業前景,但仍面臨巨大挑戰:例如尺寸減小對性能的影響,在單個晶圓上實現高密度集成以獨立尋址全彩化micro-LED顯示器,提高修復技術和產量等。在拾取micro-LED階段,在吸附轉移頭和晶片上產生不同電荷,將micro-LED吸附拾取。在放置micro-LED階段,通過調節內外電極電壓差,使得電壓差為零,將micro-LED放置到接收襯底。鍵合方式包括共晶合金鍵合、瞬態液相鍵合或固態擴散鍵合。
  • 解析Micro-LED display彩色化的3大主要技術手段
    納米材料螢光粉可在藍光或紫外光LED的激發下發出特定波長的光,光色由螢光粉材料決定且簡單易用,這使得螢光粉塗覆方法廣泛應用於LED照明,並可作為一種傳統的micro-LED彩色化方法。 螢光粉塗覆一般在micro-LED與驅動電路集成之後,再通過旋塗或點膠的方法塗覆於樣品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