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拓展]回顧基本學科物理學發展史

2020-12-01 搜狐網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規律的科學,是除數學外最基本的一門學科。

  物理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種現象。因此物理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就是宇宙間各種物質的性質、存在狀態、各種物理運動形式及其轉化現象、物質的內部結構及這些內部結構的組成部分,物理領域的各種基本相互作用及其規律。

由於一切物理現象都在時間、空間中表現出來和發生運動和轉化,所以物理學也要研究時間和空間的性質、聯繫等。

  進行物理學研究,首先是觀察各種客觀物理現象;或是進行試驗,通過變革研究對象以觀察因而產生的運動和轉化狀況中,找出規律;再從許多表象性的規律中,揭示基本規律,建立較為系統的理論。 物理學研究除了要依靠好的科學方法外,還要取決於認知工具。工具越先進,研究效率越高,成果越顯著。

  物理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方法,它對其他學科的研究,乃至哲學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物理學發展史(從1638年至1962年)

  佚名

  公元1638年,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一書出版,書內載有斜面實驗的詳細描述。伽利略的動力學研究與1609~1618年間德國科學家克卜勒根據天文觀測總結所得克卜勒三定律,同為牛頓力學的基礎。

  公元1643年,義大利科學家託利拆利作大氣壓實驗,發明水銀氣壓計。

  公元1646年,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實驗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國科學家格裡開發明抽氣泵,獲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國科學家波義耳實驗發現波義耳定律。十四年後,法國科學家馬裡奧特也獨立的發現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裡開作馬德堡半球實驗。

  公元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用三稜鏡作色散實驗。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發現光經過方解石有雙折射的現象。

  公元1675年,牛頓作牛頓環實驗,這是一種光的幹涉現象,但牛頓仍用光的微粒說解釋。

  公元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作風箏實驗,引雷電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國科學家普列斯特勒根據富蘭克林導體內不存在靜電荷的實驗,推得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義大利科學家加伐尼發現蛙腿筋肉收縮現象,認為是動物電所致。不過直到1791年他才發表這方面的論文。

  公元1785年,法國科學家庫侖用他自己發明的扭秤,從實驗得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在這以前,英國科學家米切爾已有過類似設計,並於1750年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7年,法國科學家查理發現了氣體膨脹的查理-蓋·呂薩克定律。蓋·呂薩克的研究發表於1802年。

  公元1792年,伏打研究加伐尼現象,認為是兩種金屬接觸所致。

  公元1798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用扭秤實驗測定萬有引力常數G。

  公元1798年,美國科學家倫福德發表他的摩擦生熱的實驗,這些實驗事實是反對熱質說的重要依據。

  公元1799年,英國科學家戴維做真空中的摩擦實驗,以證明熱是物體微粒的振動所致。

  公元1800年,英國科學家赫休爾從太陽光譜的輻射熱效應發現紅外線。

  公元1801年,德國科學家裡特爾從太陽光譜的化學作用,發現紫外線。

  公元1801年,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用幹涉法測光波波長。

  公元1802年,英國科學家沃拉斯頓發現太陽光譜中有暗線。

  公元1808年,法國科學家馬呂斯發現光的偏振現象。

  公元1811年,英國科學家布儒斯特發現偏振光的布儒斯特定律。

  公元1815年,德國科學家夫琅和費開始用分光鏡研究太陽光語中的暗線。

  公元1819年,法國科學家杜隆與珀替發現克原子固體比熱是一常數,約為6卡/度·克原子,稱杜隆·珀替定律。

  公元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導線通電產生磁效應。

  公元1820年,法國科學家畢奧和沙伐由實驗歸納出電流元的磁場定律。

  公元1820年,法國科學家安培由實驗發現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力,1822年進一步研究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出安培作用力定律。

  公元1821年,愛沙尼亞科學家塞貝克發現溫差電效應(塞貝克效應)。

  公元1827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懸浮在液體中的細微顆粒作不斷地雜亂無章運動,是分子運動論的有力證據。

  公元1830年,諾比利發明溫差電堆。

  公元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公元1834年,法國科學家珀耳帖發現電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應。

  公元1835年,美國科學家亨利發現自感,1842年發現電振蕩放電。

  公元1840年,英國科學家焦耳從電流的熱效應發現所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平方、電阻及時間成正比,稱焦耳-楞茨定律(楞茨也獨立地發現了這一定律)。其後,焦耳先後於1843,1845,1847,1849直至1878年測量熱功當量,歷經四十年,共進行四百多次實驗。

  公元1842年,法國科學家勒諾爾從實驗測定實際氣體的性質,發現與波義耳定律及蓋·呂薩克定律有偏離。

  公元1843年,法拉第從實驗證明電荷守恆定律。

  公元1845年,法拉第發現強磁場使光的偏振面旋轉,稱法拉第效應。

  公元1849年,法國科學家斐索首次在地面上測光速。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十二本各學科入門科普書籍,初高中學歷都看得懂
    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 2020全國大學物理學學科水平排名
    學 科 水 平 2020年7,蘭庭說重磅發布2020全國大學學科水平排行榜!蘭庭說排行榜是為志願選擇專門設計的,本次發布的排行榜包含人文社科類、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所有學科,是考生志願填報的絕佳參考資料。
  • 一張思維導圖掌握初中物理力學基本知識
    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當中,物理這門學科絕對是理科裡面最難學的一門,想要提高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別的學科這一樣,找不到方法,硬著學習,即使你付出了再多的努力,也一樣學不好物理的。
  • 計算思維 2.0 與新工科
    計算思維既作為基本的科學對象,同時又具有學科的橫向價值;在當前面向資訊時代的新工科建設中,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數學和物理學的思維能力一樣,在人才培養中都具有中心的價值。2006年,周以真教授在美國ACM通訊上發表文章[1],提出計算思維的概念,激發和推進了學術界和社會對於計算思維的普遍關心和熱烈探討。
  • 物理學與生物學的基本區別與聯繫
    生物學是對生命和生物的研究,研究其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物理學是對物質和自然規律的研究,以了解物質和宇宙的行為,具體地是對能量和物質以及兩者如何在時間和空間中相互作用的研究的學科,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是許多自然科學的基礎。
  • 【聚焦】學科課程群建設: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三、思維方法:化學學科的科學思維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分子、原子、離子層次的微觀實物粒子,化學反應的本質及其規律也隱藏在複雜的化學現象之中,就需要用比較、類比、推理、假說和模型等科學思維方法作為化學研究的重要工具。
  • | 物理學思維預告
    查理·芒格認為:「一個喜歡思考的人,能夠從每個學科當中,總結出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並將其聯繫結合,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物理是自然科學當中發展最早,範式(理論體系)最完善的一門學科,化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很多學科發展過程中,都從物理學範式中獲得過啟發。
  • 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2020-11-17 23:43 來源:智玩部落熊小白快速回顧榮耀手機發展史,最為重要的前五年曆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高考專業解讀23: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核物理、聲學(T)
    百度百科上說: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可以看出來,物理學和數學一樣,是一門純理論性的學科,注重的基本原理的研究。宇宙中所有物質形態的東西,小到夸克、粒子,大到日月星辰,都是物理學研究的對象,研究他們的物質機構、運動規律、相互作用等。大學的物理學並不是你所認識的高中物理那樣,感覺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實際上不是的。
  • 理學學科(基本專業一):地理科學專業介紹
    理學學科(基本專業):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天文學類、地理科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地理物理學類、地質學類、生物科學類、心理學類、統計學類   地理科學類: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   【地理科學
  • 小學二年級:奧數思維拓展訓練100題,從小給孩子練,數學考100
    小學階段的學習難度雖然不大,但是就數學學科而言,一定要加強孩子奧數思維的培養和訓練,因為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難度是從三年級開始上升的,而小學一二年級都是一些最為基礎的公式概念。
  • 首都師範大學召開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專項評估專家評審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2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王培傑)6月22日上午,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召開了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專項評估專家評審會,會議通過騰訊視頻會議方式進行。學校分管學科建設的副校長馬力耕、研究生院副院長尚媛園、物理系黨政領導班子及物理系學術委員會全體成員出席了評審會議。首先,馬力耕介紹了首都師大博士學位點整體建設情況及良好的發展勢頭以及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評估與建設工作,並感謝各位專家蒞臨指導。
  • 橫看成嶺側成峰,掌握多元學科思維,讓世界在你眼中從此不同
    本文是查理·芒格普世智慧解析系列之多元學科思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多元學科思維是查理·芒格普世智慧的兩大支柱之一,如果說逆向思維是看待事物的方法 論,那多元學科思維就是這一方法 論下的配套工具箱。世界不止一維,世界也不一定是你看到的樣子。
  • 濟外三名「學霸」在國際天文、物理思維挑戰...
    近日,英國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思維挑戰(初級)(BAAO Junior)、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思維挑戰(PUPC)兩項國際賽事傳來喜訊,濟南外國語學校國際課程中心學子再次取得佳績。其中,該校選手王文青獲得英國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奧林匹克銀獎,王振宇和盧子樾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思維挑戰中國區成績優秀獎。近年來,不少中國學生在國際比賽中屢獲大獎,那麼國外的奧賽和思維挑戰賽都考些什麼?含金量有多高?
  • 物理學:析萬物之理
    一、專業解析物理學是揭示和闡述物質世界基本屬性、基本構成、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是探索、研究大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學問。它是當今最精密、最基礎的自然科學之一,也是眾多技術學科的支柱。物理研究的是什麼?
  • 物理學:析萬物之理
    物理學是揭示和闡述物質世界基本屬性、基本構成、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是探索、研究大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學問。它是當今最精密、最基礎的自然科學之一,也是眾多技術學科的支柱。 物理研究的是什麼?
  • ...物理,知識點,題型,浮力,物理學,物理系,蔣最敏,教材,教學,中學...
    「物理學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嚴謹邏輯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不該是現在這樣讓大多數中學生感到害怕的模樣。」上海市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研究基地主任、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蔣最敏說,新高考改革改變的不僅是招考制度,更要對中學的學科教學帶來改變。  傳授的是知識、能力還是知識點和解題技巧?
  •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著世界。他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統PayPal的創始人,通過物理學的正反饋效應使得PayPal的用戶以指數的速度增長,最終以15億美元賣給了eBay。
  • 理學學科(基本專業一):大氣科學專業介紹
    理學學科(基本專業):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天文學類、地理科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地理物理學類、地質學類、生物科學類、心理學類、統計學類   大氣科學類: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學   【大氣科學】:
  • 物理學類專業信息及就業情況介紹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 物理學需要做的是創新,是質的突破。研究一種新的材質,物理學家經過反覆實驗確定其穩定的規律和條件,進而研究該材料的應用方向,至於之後的量化生產,那就是工科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