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個簡單的原則能夠解釋世界上的所有問題?| 物理學思維預告

2021-01-09 混沌大學

你可能在奇怪,為什麼混沌大學會開設物理學這門課?

今天混沌君先來回答物理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職場人要學習物理學?這兩個核心問題。

物理學是一個什麼樣的科學呢?物理學的目標就是讓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以及他是如何運作的。物理學有著它的價值原則和審美態度,追求世界的普遍性和簡潔性的規律。物理學家所追求的是用簡單的普遍的規則去解釋這個自然界所有的現象。

為什麼偏偏要學物理?查理·芒格認為:「一個喜歡思考的人,能夠從每個學科當中,總結出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並將其聯繫結合,從而達到融會貫通。」

物理是自然科學當中發展最早,範式(理論體系)最完善的一門學科,化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很多學科發展過程中,都從物理學範式中獲得過啟發。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不相信上帝是按照,這麼厚的一摞物理書來創造這個世界的,我相信可能就是一張紙,這張紙上可能只有幾條最簡單的規律,但這幾條規律是什麼呢?這就是物理學一直在追求的東西。那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普遍的原則,能夠解釋宇宙中所有的問題呢,包括物理、生物、化學、哲學、人文等等?

我們之所以讓大家感受各個領域,尤其是基礎學科的一些思想,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共同的內核從而提升大家對自然,對社會的認知深度,幫助大家來解決各自領域當中的問題。

只有從最基礎的學科開始刷新自己的認知,才能在思維方式上打開更寬廣的世界。

本周日上午10:30,清華大學微電子系副教授李鐵夫老師,將帶我們詳細解讀從古典物理到經典物理的思維轉變,剖析經典物理的機械世界觀中的重要觀念和思維方式以及對我們的深刻影響,同時也會展示牛頓世界觀的利弊,從而幫助我們審視自身頭腦深處的牛頓式的思考方式。

研習社課程時間:05月4日 10:30

主講人:李鐵夫 清華大學微電子系副教授

準備好開始你的趣味物理之旅了嗎?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重磅內容輕微劇透版

第一講:古典宇宙觀

首先回答一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為什麼職場人士也需要學習以物理學為代表的基礎學科?

以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古典物理學是如何認識世界的?他們的思考方式對如今的我們是否還有借鑑價值?

從古典宇宙觀到經典宇宙觀,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革命?

第二講:牛頓力學

為什麼是牛頓成功創新了物理學?在如今的創新創業大潮中,你可以從牛頓的成功中領悟到怎樣的關鍵因素呢?

牛頓對於運動的理解和亞里斯多德有什麼本質的不同?萬有引力定律最深刻的意義是什麼?經典物理學帶來了怎樣的科學方法論變革?

第三講:機械世界觀

牛頓的機械世界觀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圖景?決定論、還原論在我們的認知中是如何體現的?

牛頓的思維方式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同時又有什麼局限呢?

精彩觀點搶先看

1. 亞里斯多德說女人比男人的牙齒要少,儘管他結了兩次婚,他都沒有想過檢查一下他老婆的牙。因為亞里斯多德認為:理念高於一切,理念只要在思想中思辨成立,就不用考慮現實觀察結果。

2.愛因斯坦對伽利略利用斜面理想實驗探究物體運動的實驗非常推崇,他覺得伽利略所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標誌著物理學真正的開端。伽利略理想實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體現出人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在頭腦中建模的過程。世界上各種現象給我們的信息是巨大的,我們必須把一個現象中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來,捨棄其他無關的信息,建立起一個抽象的模型。

3. 當年很多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麼之只有牛頓成功發現了第一定律。這個過程類似於我們一次成功的創業,我們經歷了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人工職能,區塊鏈等等熱潮,有人可能經常會覺得,這個點子當年我也想到過。但其實這裡面的差別會非常大,關鍵不在於你有沒有提前看到或想到這個點子,而是你對它的認識和洞察並不足以讓你去堅信它,就像牛頓那樣敢於全力一擊。

4. 我們可以把宇宙現在的狀態視為其過去的果以及未來的因,如果一個智者能夠知道某一時刻的所有的自然運動的力和所有自然構成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那宇宙裡最大物體到最小的粒子運動,都會包含在一個簡單的公式當中,那對於這個智者來說,沒有事物會是含糊的,未來只會像過去一樣出現在他面前。

5. 牛頓的還原論認為整體總是可以分解為部分,複雜的現象總是可以分解成簡單的現象來理解。這個觀點奠定了物理學追求簡單性和普遍性的思想基礎。

6. 我們必須對我們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固有的牛頓式世界觀有所警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應用它,也才可能有突破性的思維與創新。

5月04日(本周六)早上10點30分

請在混沌大學APP準時收看《【物理學思維】第一節 機械世界觀》

課後,混沌君會在第一時間放出精華版課程筆記,敬請關注。

掃碼預約混沌商學院課程,周六早上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有沒有一個簡單普遍的原則,能解釋宇宙所有的問題?
    因為它有助於豐富我們的範式(理論體系),啟發我們的創新思維。物理學是一個基礎學科,是所有自然科學當中發展最早、範式最完善的一門科學。化學、生物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很多學科在發展過程中,都從物理學的範式中獲得過啟發。
  • 怎樣判斷「光是電磁波」等物理學理論的科學性——判斷的原則和方法
    然而,客觀存在的事實只有一種,符合存在事實的確定性的或能夠稱之為科學的理論也只能是一種——而不可能是多種。那麼,何種解釋是科學性的解釋,或者怎樣判斷黑箱理論的科學性?事實上,這不是一個物理科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也就是說這不是物理學自身能夠回答的問題,而是哲學在全面確定性地認識把握客觀物質世界、觀念世界以及人的理性基礎上才能回答的問題。
  •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著世界。他全球最大的支付系統PayPal的創始人,通過物理學的正反饋效應使得PayPal的用戶以指數的速度增長,最終以15億美元賣給了eBay。
  •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世界
    埃隆·馬斯克用物理學思維改變著世界。馬斯克以物理學的思維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也被稱為現實版的鋼鐵俠(如圖1所示)。埃隆·馬斯克方法論是使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他將這種方法稱為第一性原理。埃隆·馬斯克說:「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 膨脹了,我一個理科痴線也可以讀的物理學
    不可否認的是,科學家和其他人所有人一樣,都會懷抱夢想,也會懷抱偏見。科學界的爭論從來都是激烈的,每一個未被證實的理論都有支持者與反對者,他們背後也仍然會有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立場與微妙而複雜的觀點。科學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中,擺脫過去的桎梏,不斷發展的。
  • 你對概括的科學思維知多少?只有一個原則和前提,卻關乎一生!
    幾乎所有的詞都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抽象,抽象是我們人類特有的行為。因此,抽象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其中,形成抽象的過程就是概括。由於不同人形成合理準確概括的科學思維水平不同,這就造成人和人之間在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上的差別,進而造成了人生命運的差別。概括的作用很簡單。沒有概括,我們就無法對事物做出解釋,對事情產生的原因我們可能就無法理解。
  • 飛機為什麼能夠起飛?至今都沒有一個理論能夠完美解釋
    萊特兄弟在1903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距今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但遺憾的是:飛機是如何飛起來的這個問題,至今人類還無法完全準確的解釋。初中時,我們在學校學習過伯努利原理,老師一般都會用這個原理來解釋飛機的起飛,於是,我們對飛機起飛中的伯努利原理深信不疑,但是各種科學研究都表明,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
  • 科學能夠解釋意識嗎
    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傳統的科學方法永遠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幸運的是,還有另一條路。 許多研究人員低估了挑戰的難度,認為我們只需檢查大腦的物理結構,就能找到生成意識的元件。 但是,意識與其他科學問題有根本上的不同。原因之一是意識是不可觀察的。現實世界中沒有讀心術或攝神取念咒。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新時代新思維,生物學思維拯救人類
    」馬克斯·韋伯曾經對「現代思維模式」描述為,在一個「不再擁有的幻想的世界」中,人們會產生一種感覺,也就是「在原則上,我們可以通過運算來掌控所有事物」。然而,這種理解在複雜性的方法在如今已經失去效力了。面對電腦這個複雜技術系統我們似乎已經無能為力。複雜系統是由很多個相互關聯的部分相互連接而成的,並且各個部分之間發生交互。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她想解釋為什麼在物理定律沒有暗示生命應該存在的情況下,生命的出現和演化是可能的。她找到了2013年的一篇論文,由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和量子計算先驅大衛•多伊奇(David Deutsch)所寫,為建構子理論奠定了基礎。該理論的基本原則是:「所有物理學定律都完全可以表述為一組陳述,即哪些任務(物理變換)是可能的,哪些任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會如此。」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該理論的基本原則是:「所有物理學定律都完全可以表述為一組陳述,即哪些任務(物理變換)是可能的,哪些任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會如此。」  馬萊託表示,她推測「建構子理論有一套有用的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即儘管物理定律沒有明確編碼生物適應的設計,為什麼演化還是可能的。出於對這些可能性的好奇,瑪萊託很快將她的博士研究重點轉向了建構子理論。
  • 量子物理學有多麼奇妙?這部科幻片展現了一個絕美的微觀世界!
    量子物理學是近些年來比較熱門的物理學話題,隨著我國把「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升空,以量子為開頭的一切似乎都顯得格外耀眼、格外神奇。量子物理學鏡頭下的世界十分美妙,它讓我們認識了世界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它讓我們從宏觀關注到微觀;它告訴我們,看,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是一樣的!
  • 「神書」《GEB》作者侯世達說,機器原則上能擁有人類思維,但希望這...
    書中確實認為,原則上來說,人的思想可以被計算機模仿。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以後也是。但我希望這不會發生。我對實現這個想法一點也不感到興奮。這本書也不是任何意義上的《聖經》。這是一本關於大腦,關於哲學問題的書。」
  • 為什麼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存在許多問題?
    在量子力學的所有解釋方式中,多世界解釋最不尋常,最有吸引力,最引人深思。多世界解釋(MWI)以其最常見的形式表明,我們生活在一個近乎無限的宇宙中,所有宇宙都疊加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中,但又相互獨立演化。在許多宇宙中,存在著你和我的複製品,彼此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但「我」卻引領著其他生命。關於量子力學解釋的爭論以其激情著名,因為無法用客觀證據解決分歧已經成為常態。
  • 認知提升的八個原則(一):形成自己的系統化認知思維框架
    我老家甘肅民勤縣,典型的西北貧困的農村地區,祖輩都是農民,自己三十歲之前整體上都渾渾噩噩,沒有系統化認知,連上大學學什麼專業都是瞎矇一通所得,創業三次均以失敗告終。一方面父輩都是中小學文憑,確實除了教我與人為善、多學多問以外,很難有實質性的指導。另一方面農村的整體大環境就在那放著,也根本不會有機會讓你對世界有太多的認識。
  • 思維模式:做出明智決策的最佳方法(上)
    你必須把經驗懸掛在頭腦中的一個由許多思維模型組成的框架上。」 考慮到我們所經歷的世界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所以貝葉斯方法顯得特別有用:我們必須把先驗概率和新信息結合起來做出最佳決策。這未必是我們直覺的決策引擎。 7.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一個強大的思維改善工具,因為它可以幫助你確定並消除成功路上遇到的障礙。逆向的根本在於「逆反」,這意味著要倒置或者顛倒。
  • 張首晟:大道至簡,偉大的思維都簡單而通用
    一沙一天國 ,一花一世界 ,君掌盛無邊 ,剎那含永劫。今天,我幫助大家回顧下人類歷史文明,到底哪些是能夠真正傳承下來的?如果我們要和外星人交流,要交流什麼呢?如何用科學思維打造百年老店?我提一個問題:世界末日的時候,會有諾亞方舟,然後每個人可以帶一對動物上船,為什麼要帶一對動物呢?
  • 《為什麼需要生物學思維?》用理解生命的思維來解析複雜電腦系統
    」馬克斯·韋伯曾經對「現代思維模式」描述為,在一個「不再擁有的幻想的世界」中,人們會產生一種感覺,也就是「在原則上,我們可以通過運算來掌控所有事物」。然而,這種理解在複雜性的方法在如今已經失去效力了。面對電腦這個複雜技術系統我們似乎已經無能為力。複雜系統是由很多個相互關聯的部分相互連接而成的,並且各個部分之間發生交互。
  • 目前沒有任何的理論能夠解釋暗物質
    儘管不能直接探測到暗物質,但科學家能夠通過別的痕跡,如它所產生的引力作用來尋找暗物質,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觀察到后髮座星系團中有異常的運動跡象,機制運動速度遠超出理論預期,然而率先推斷出其內部可能存在著一種暗物質,當時的科學界並沒有重視他的觀察結果,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目前依舊沒有任何的理論能夠解釋這種異常現象。
  • 現代物理學如何向前突破——新量子革命
    歷史總是輪迴的,用開爾文男爵說過的話描述現代物理學現狀,一點都不過時:「有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兩大基礎理論的支撐,現代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近幾十年的現代物理學發展,我們做的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完善和驗證兩大理論。」這句話說得有一定道理,現代物理學發展陷入困境,物理學分支越來越細,研究的也越來越通徹,但沒有顛覆性的突破。雖然有弦理論發起革命的號角,但目前還無法推倒舊物理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