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光是電磁波」等物理學理論的科學性——判斷的原則和方法

2021-01-21 科學經驗哲學

人的思想觀念來自人的感知和思維。人能夠感知到存在於經驗時空中的物質實體,但是還有人不能感知的處於「黑箱」時空中的物質實體(黑箱現象)。然而,人們卻也有著對於它們的認識觀念。無庸置疑,這些知識觀念都是人思維創製的產物——因為它不可能來自人的感官感知。事實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麥克斯韋的「電磁波理論」、「量子力學」以及「大爆炸」等理論都是人解釋「黑箱」現象的創製結果。但是,黑箱理論的科學性並不是單純的物理學問題而是哲學問題,只有哲學才能告訴人們「科學是什麼」和怎樣對理論進行科學性判斷。



人的經驗及經驗理論知識的時空範圍


人們依據物質實體的空間尺度把客觀物質世界區分為微觀和宏觀,也有學者區分為微觀、宏觀和「巨觀」。然而,人們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印象觀念首先依賴自己的感官,但是感官並不能感知客觀物質世界中所有尺度的物質實體,它所能感知的只是客觀物質世界中有限的範圍——即感官視界範圍——內的物質實體。人的物性或物理的實踐經驗知識完全由感官(主要是視覺器官)感知的這個範圍的物質實體的現象所決定;人們沒有小於這個尺度和廣於這個尺度物質實體的經驗知識。因此,我們首先要把感官能夠感知的範圍作為基準,與不能感知的範圍進行區分;由此我們把客觀物質世界區分為可感知的「感觀世界」和不能感知的微觀世界宏觀世界


經驗知識是具有個體性的印象觀念,建立在經驗知識基礎上的經驗理論則具有社會普遍性。經驗知識都是在人現實的實踐和思維活動中獲得的。另一方面,對人及人類社會而言,經驗及經驗理論的獲得也存在時間的範圍;我們把人類獲得經驗和經驗理論知識的整個過程稱為人類歷史;之前的歷史與人的經驗和經驗理論的獲得無關——我們稱之為史前史;未來是繼將到來的現實,當然也與人的經驗和經驗的理論獲得無關。人的經驗空間尺度和經驗時間尺度構成人的經驗時空。經驗時空外是對人而言的「黑箱」時空(如下圖所示:),人們沒有任何「黑箱」時空中的物性經驗知識。




解釋的理性機制


毫無疑問,人具有在經驗時空中的現象或客觀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經驗知識。人最初形成的經驗實體知識諸如山川江海、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等等;最初具有的經驗屬性知識就是人的感官感覺(感覺和感受)。這些經驗知識就形成了人最初解釋新的現象和新的客觀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知識缺失的知識基礎。所謂解釋,就是用熟知的實體及其屬性的知識賦予被解釋的現象或物質實體(解釋是認識活動的延續,認識或解釋活動都是賦予對象以熟知屬性;認識是個人對於自己的理性活動,而解釋是個人對於他人或社會的理性活動;解釋以認識或理解為前提)。人類最初解釋的主要對象是物質現象或物質實體。當人類智力發展到一定階段(語言、理論觀念形成),又產生了對實體屬性對象(如,運動、顏色、情感、觀念等)進行解釋需求。因此,人的解釋對象不是客觀物質實體就是客觀物質實體的屬性。(註:物、實體、物質、物體、物質實體、客觀物質實體等俱為同義概念,「客觀存在」一般也指物質實體,俱表徵客觀對象——物。)


人們最初的解釋方法是類比解釋,如,一個人看到一個沒有見過的動物像自己見過的某種動物(類比),所以立即把見過的動物的屬性賦予這個動物(如飲食、奔走等)。當人們區分、歸類或抽象歸納形成類(理論)觀念後,就有了理論的解釋,如,這是一個動物(已經有了類實體的概念),所以它肯定會奔走和飲食(根據部分相同的屬性——如,毛皮、軀體、頭和四肢等,把它歸入自己知道的類實體中,再把類實體的其他共相——飲食、奔走等屬性——賦予該動物)。


人們從自然界中獲得的經驗及經驗理論知識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物質實體的物性知識,另一類是人這個特殊物質實體的人性知識。當然,人的經驗知識還可以區分為物實體的知識和實體屬性的知識;實體屬性的知識又可區分為不變屬性的知識和變化屬性的知識,等等。人們必然要運用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解釋,依據知識的分類,我們可以把在人類歷史上出現的解釋方式區分歸類為:實體解釋與屬性解釋、物性的解釋與人性的解釋、不變屬性解釋與變化屬性解釋和經驗解釋和理論解釋等類型。此外,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人們還創製了超經驗的知識,如:宗教神性的知識和先驗理性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也具有解釋的能力;與其相一致的解釋是超經驗知識的解釋(包括神性解釋和先驗理論解釋);各種解釋關係如下圖所示:



實體解釋就是用具體實體及其屬性去解釋客觀物質實體及其屬性。人所獲得的確定性知識都是對於客觀物質世界具體物質實體的,所以實體解釋是最為清楚的,如,杯子為什麼碎在地上(物性現象)?李四解釋說:「這是張三(具體實體)打碎的」;又如,如果人類在其他星體上發現了房屋,必然推論其為智慧生命所為。最初的神話宗教就是實體解釋的結果——人們把一切自然現象都與思維創造的精神實體——「神」——的功能聯繫在一起,以達到解釋客觀物質現象的目的,例如,在我國神話中,雷電現象被解釋為雷神的行為。


屬性解釋是歸屬於物質實體的屬性獨立地具有了解釋的能力,如:陰陽八卦解釋、物理量關係解釋和幾何解釋等。


物性解釋是用物質實體的機械屬性——即結構、運動和相互作用等——解釋包括人的理性在內的客觀物質世界及其屬性。人性解釋是用人的理性知識——即表象和情感印象、感知和思維、思維與實踐等知識——解釋包括人及人類社會或者客觀物質世界及其屬性。物性即物質的機械屬性;人性主要是人的理性,所以物性解釋的方法和人性解釋的方法又可稱為機械解釋理性解釋


神的知識來自思維把人的理性屬性擴大化、絕對化後再賦予給思維創製的精神實體——神;所以超驗的神的觀念來自人的思維創造。人用人性的知識創造了神,而創造的神的屬性又具有了解釋客觀物質世界生成、存在和運動變化的功能;這就是神性解釋。神性解釋歸屬於人性解釋。


經驗解釋就是用人具體的感性經驗知識解釋客觀物質世界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經驗解釋是具體的,但只能用類比的方法,即用此物(或對象)的屬性說明彼物(或對象)的屬性,如,牛的腸道和人的腸道一樣,是用來消化食物的;因此,經驗解釋又稱為經驗類比解釋。


理論解釋是用來自經驗的理論或類的知識解釋客觀物質世界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理論解釋是利用了抽象屬性的普遍性,即用類對象所具有的屬性知識賦予具體對象或次級的類對象,或者說是把普遍的屬性賦予具體對象,如,動物都有消化系統,這個東西是動物,所以它也有消化系統。


由於人有抽象歸納經驗樣本形成的理論知識,也有抽象歸納思維創製的超驗實體及其屬性知識或受其影響形成理論知識;前一種理論是經驗理論,後一種理論是超驗理論;超驗理論一般指宗教神性理論和先驗理論。因此,理論解釋又可區分為經驗理論解釋和超驗理論解釋


經驗與理論,經驗解釋與理論解釋的邏輯關係如下圖所示:



不變屬性解釋和變化屬性解釋:人們一直希望用確定性不變的屬性來解釋客觀存在及其現象,但是在實踐認識活動中,人們卻很難發現客觀物質實體具有恆定不變的屬性,因而用不變的屬性認識把握客觀物質世界存在著困難,例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裡特認為(如果用不變的屬性解釋,那麼(作者註:))「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由此,在人們不能用不變屬性進行解釋時,就歸納總結出變化屬性解釋的方法,如,對立面鬥爭的解釋、陰陽運動的解釋,等等。



黑箱現象        

                   

在感觀世界中,人們感知獲得了豐富的物性經驗知識,如,一根樹枝掉落水面,水面出現漣漪;又如,荒野中,一隻狼追逐一隻奔跑的野兔,最終追上並咬死吃掉了野兔,最後野兔不見了,只剩下狼;又如,一片鋸齒形草葉劃破人的手指,等等。這些知識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我們能夠觀察到相互作用前後物質實體的結構和運動屬性,以及相互作用過程中物質實體的結構和運動屬性的變化過程(如下圖所示:);並歸納總結出相互作用是物質實體結構和運動屬性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這種知識就是實踐經驗的、物性的機械知識。



顯而易見,一個完整的經驗或經驗理論知識,應該包含相互作用前的物質實體及其結構、運動狀態、相互作用過程中物質實體結構、運動屬性的變化狀態,和相互作用後的物質實體及其結構、運動屬性狀態。如果這三種狀態不完全處於經驗時空內,也就是說還有處於經驗時空外不能被人所感知的部分,那麼這一部分對人而言完全如同一隻黑色的箱子——我們不能直接從中觀察觀測到任何實體及其屬性狀態的信息;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黑箱現象


依據三種狀態的缺失情況,可以把黑箱現象區分為三種主要類型,即:黑箱輸出現象、黑箱輸入輸出現象和黑箱輸出現象,如下圖所示:



黑箱輸出現象是指人只能夠所觀察到來自黑箱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信息,但完全缺失黑箱中存在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和相互作用過程的信息,也就是說我們不知出現在自己面前的物質實體是如何生成及由何種屬性的東西生成。


黑箱輸入輸出現象是指人能夠觀察到進入黑箱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信息,也能夠觀察到從同一黑箱中輸出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信息,但沒有物質實體在黑箱中進行了怎樣的相互作用,以及進入與輸出的物質實體是何種關係的信息。


黑箱輸入現象是指人們能夠觀察到進入黑箱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信息,但我們完全缺失物質實體進入黑箱後存在、運動和作用變化的屬性信息。


實體-時間黑箱與實體-空間黑箱


依據黑箱時空的定義,客觀物質世界對人的感知展現的黑箱現象具體區分為實體-時間黑箱、實體-空間黑箱。


實體-時間黑箱


人們缺失獲得經驗以前——史前黑箱——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知識信息,也缺失未來——未來黑箱——客觀實體及其屬性的知識信息。史前黑箱如:宇宙或物質-空間、運動的來源、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等等;未來黑箱如:太陽何時死亡、南極冰川何時全部融化、等等。


實體-空間黑箱


人們缺失感觀尺度外宏觀黑箱——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知識信息,也缺失感官尺度外微觀黑箱——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知識信息。宏觀黑箱如:宇宙之外是什麼、宇宙中最大的天體、宇宙中有多少黑洞,等等;微觀黑箱如:光子的結構、最小的物質微粒、原子的結構、質子與中子的結構、電子的結構、電磁力及引力的作用機理,等等。


偽黑箱現象


黑箱現象導致人們對黑箱時空中物質實體經驗知識的缺失,但是人經驗知識的缺失不僅來自黑箱時空,也會來自經驗時空;我們把經驗時空中對物質實體經驗知識的缺失現象稱為偽黑箱現象。


產生偽黑箱現象的原因是人儘管具有在經驗時空中感知物質實體及其感覺屬性的能力,但是人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對特定經驗空間中的物質實體對象進行感知,而不可能對特定時間整個經驗時空中的所有物質實體對象進行感知;因此,人在經驗時空中獲得經驗知識的能力也具有局限性。因此,偽黑箱現象對人而言也很普遍,例如,汶川大地震的地殼運動、某種細菌變異、秦嶺是否有老虎、隕石忽然砸向地球,等等。


理性黑箱


人的認識對象除了人可感知的物質實體,還有人的主觀觀念以及理性思維(或精神)。


黑箱是對客觀物質世界中的物質實體感知而言的,但是對於人的觀念世界和思維,儘管人們有著感覺感知、思考活動以及思維活動支配言行的豐富經驗,可是人們還不能確定性的回答——人的精神或意識是什麼,人的知識、智力的來源,什麼是確定性的知識、什麼是普遍必然的知識、思維與存在的關係——等問題;這些問題就構成了人的精神或理性認識的黑箱,如,理智黑箱、普遍必然知識黑箱、倫理道德黑箱、理性與行為關係黑箱、物質與精神關係黑箱,等等。


綜上所述,對人對客觀物質實體的感知而言,黑箱現象是人們對客觀物質實體經驗知識的缺失,有絕對的缺失和相對的缺失;絕對缺失的是黑箱現象,相對缺失的是偽黑箱現象。對於精神或理性觀念的認識而言,黑箱現象並不是人們缺失思維經驗,而是人還不能確定性地解釋人的精神或理性現象;因此,理性黑箱也是相對的偽黑箱現象。(註:把黑箱現象區分為黑箱現象和偽黑箱現象,又如,把物區分為(一般)物和人;在這種區分中,人歸屬於物,偽黑箱現象歸屬於黑箱現象;所以人與物、黑箱與偽黑箱都是一般與特殊的關係,而非對立的關係;又如,理性思維是直覺思維的特殊。顯然,這種區分與傳統哲學把人與物、直覺思維與理性思維進行對立的區分不同,而這種不同是由兩種不同的認識結果導致的。事實上,在傳統哲學中多數對立的概念關係,在科學經驗哲學中都成了一般與特殊的關係。)



黑箱現象的解釋與黑箱理論


人類很早就有了前因後果的經驗理論觀念,也形成了許多如上文所述的解釋前因後果的理論。對於黑箱或偽黑箱現象的解釋,從根本上就是補全解釋所缺失的內容——補全前因的知識、補全後果的知識,如,神性的輪迴報應的解釋——人們有今生今世的經驗知識,缺失的是超時空的前世和後世知識;因此,對前世前因補全的一般是神的意志或者是人或物的前世善惡,對後世後果補全的一般是神的意志和善惡的報應;我們把這種補全黑箱缺失知識的理性現象稱為黑箱白化(或透明化),如下圖所示:



毫無疑問,黑箱白化的補全只是人的大腦思維創造,並沒有與現象一致的經驗知識或「真相」的支撐。黑箱白化補全的方法主要區分為物性的方法和人性理性的方法,物性的方法包括完備機械論解釋法、物質實體解釋和簡單屬性解釋;人性理性的方法包括經驗人性理性解釋、先驗人性理性解釋和宗教神性解釋,如下圖所示:


人對黑箱缺失部分的白化補全的結果就形成黑箱理論。現今人們創製的黑箱理論可以區分為三種,即對物質實體感知黑箱現象白化形成的黑箱理論、對理性黑箱白化形成的理性黑箱理論,以及對這兩種黑箱共同白化形成的超黑箱理論;三種黑箱理論及其解釋類型和補全內容列舉如下表所示:




黑箱理論的科學性問題


上文列舉了部分黑箱理論,但是,在現實中,對同一黑箱現象存在著多種類型的解釋和內容補充,並且新的類型的解釋和內容補充還在湧現,例如,對光的解釋,就有粒子說、電磁波說、以太說、波粒二象性說和電場磁場說(此說出現在今日頭條中),等等。然而,客觀存在的事實只有一種,符合存在事實的確定性的或能夠稱之為科學的理論也只能是一種——而不可能是多種。那麼,何種解釋是科學性的解釋,或者怎樣判斷黑箱理論的科學性?事實上,這不是一個物理科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也就是說這不是物理學自身能夠回答的問題,而是哲學在全面確定性地認識把握客觀物質世界、觀念世界以及人的理性基礎上才能回答的問題。毫無疑問,以往的哲學並沒實現對物質世界、觀念世界及人的理性的全面確定性地認識把握,所以它們對黑箱理論的科學性問題不可能做出確定性回答。


科學經驗哲學對「真相」和「科學」概念的確定性定義


對人而言的存在形式只有兩種,即客觀的物質性存在和主觀的觀念性存在;思維是主觀觀念活動。因此,人的認識對象不歸入客觀物質存在,就歸入主觀觀念存在。「真相」是人的經驗觀念,是主觀觀念性存在。所謂客觀存在的「真相」就是人的感官感知物質實體的經驗觀念,它有著感官和被感知物體的雙重規定性,也就是說人的感官感知的物質實體都是被人的感官改造過的,單純由物質實體自身規定的「物自體」人不可知——人沒有任何純粹「物自體」屬性組成的「物自體」的觀念。所謂主觀存在的「真相」就是存在於人的大腦思維中的觀念(無論真假、無論是對何種對象的表徵)及思維過程,即存在於大腦思維觀念和思維活動是真實存在的(但只是主觀存在而非客觀存在)。「真相」或經驗觀念是人們對客觀物質世界及思維認識的基礎。因此,對人而言,真相即經驗觀念,是完全確定性的。(這就是傳統哲學中「物質與精神」或「存在與思維」關係的確定性認識概括。)(註:在科學經驗哲學中,印象、觀念、知識、印象觀念、知識觀念等俱為同義概念,俱表徵同一對象——印象。)


人對任何認識對象——物質對象、觀念對象及人的思維——的觀念都是獲知其屬性觀念的集合。對於客觀物質實體,起先獲得的屬性觀念就是感官感覺;我們稱它為客觀存在物質實體的基礎屬性。因此,起先人們對於物質實體的知識就是感官感覺的集合。人是特殊的物質實體存在,人不僅有物質實體的基本屬性(解釋見後面),還有人自身特殊的屬性——理性,即:印象觀念、思維活動和理性行為屬性。(對理性以及觀念對象的屬性問題,我已經在頭條文章《實體-屬性,打開哲學大門鑰匙》中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釋,本文的重點是客觀物質實體黑箱現象及黑箱理論,所以對此不再重複。)


人的觀念可以區分為經驗觀念和理論觀念,理論觀念從根本上是抽象歸納經驗觀念的結果。理論存在著層級,哲學是最高層級的理論,其他具體科學是較低層級的理論。哲學對客觀物質實體(客觀物質實體是最高層級的類對象)屬性抽象歸納形成物質實體的基本屬性(最高層級的類屬性)。基礎屬性——客觀物質存在的真相或經驗觀念——是個體性的,所以不同的人感知到的真相不同(與人的感知無關的所謂客觀「真相」人不可知);但是,基本屬性是由人的經驗樣本抽象歸納的普遍共相規定的,所以它對任何人都是相同的。哲學抽象歸納物質實體的基本屬性有三種,即結構、運動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對任何人而言,任何物質實體都具有這三種基本屬性——沒有例外。


理論的確定性問題


理論從根本上是來自若干經驗樣本觀念的抽象歸納。經驗觀念是確定性的,毫無疑問,在經驗樣本範圍內的理論觀念也必然是確定性的;這就是說,理論的確定性只對抽象歸納它的經驗樣本而言,對於經驗樣本之外的客觀存在它並不能保證確定性,例如,我說:「烏鴉是黑色的」,只是指我所見過的烏鴉都是黑色的,我並不能保證我沒見過的烏鴉也是黑色的。然而,人們會把自己抽象歸納的理論觀念用於新的認識和實踐的理性活動,如果理論總是或恆常地與新的理性活動獲得的新的經驗觀念具有一致性——從無例外,那麼,這樣的理論觀念就可以理解為「普遍真理」,——這就是人們錯誤地認為存在「普遍必然知識」或「客觀真理」的理性原因。


如果人們主觀地把理論的確定性擴大到經驗樣本之外,或擴大到所有的觀念樣本或認識對象;這種主觀現象就是觀念的絕對化或普遍化。例如,把「我所見到的烏鴉是黑色的」絕對化為「天下烏鴉一般黑」。當然,如果在新的理性活動中總是具有無例外的恆常,這種絕對化也無可厚非;如若出現例外,絕對化的理論就失去普遍確定性的特徵。


創製知識及其確定性


對於經驗時空內的物質實體對象,人們完全可以通過感知獲得其基礎屬性,也能夠通過抽象歸納創製出客觀實體最高層級物性的或機械的基本屬性。但是對於黑箱時空中的客觀存在,人們只能通過思維活動去創製補充其具體屬性。


事實上,經驗觀念之外的觀念——如,理論觀念、倫理道德、生產技術理性、文學、發明設計等——都是思維創製的產物。然而,理論觀念的創製不同於其他理性觀念的創製,理論觀念的創製是為了人認識理性活動的目的,而其他的創製則是為了實踐理性活動的目的;所以,哲學需要把理論理性歸入認識理性觀念,而把其他的觀念一起歸入創製理性觀念。此外,理論觀念的確定性取決於是否與客觀實際——真相——相一致;而其他的創製觀念完全不同於認識的理論觀念,其確定性則首先取決於其功利是否與人的實踐的目的相一致。


在人類歷史中,數學家和哲學家們創製的認識理論觀念還有數學、幾何、形式邏輯等,同樣,這些理論知識從根本上也是對人感知和思維的經驗樣本觀念聯繫、對比、區分及抽象歸納的結果;而且這些理論知識都具有無例外的恆常確定性特徵。


當然,各種宗教理性和先驗理性也是人的思維創製產物,但它們是擴大化絕對化人的理性的思維創製產物,與人的思維經驗不一致,所以不具有認識確定性的特徵。


總之,人們認為冥冥之中存在的先驗理性或宗教神性觀念以及其他的非經驗的認識觀念,都是來自人的思維的創製。對人而言,確定性的認識理論只是經驗時空中的經驗理論和與思維經驗相一致的思維理論,而經驗理論的確定性只在抽象歸納它的對經驗樣本範圍內有效;超出經驗樣本的範圍,理論並無確定性可言;恆常的現象屬於例外。


「科學」的確定性定義


概念的確定性定義建立在概念表徵對象的確定性認識基礎上。理論概念表徵的對象不是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人的主觀創造;並且非物質實體的理論概念是先有了概念表徵對象的屬性的集合,之後才有了屬性集合所規定的理論對象;「科學」這一概念也不例外。


「科學」的基本涵義是(亞里斯多德的)分科之學和理論知識的確定性。基本涵義包含科學的三個基本屬性,即科學的類屬性、科學理論體系屬性和科學的確定性屬性。


對於「科學」的類屬性,首先科學歸類為主觀觀念性存在而不是客觀物質性存在,其次,作為主觀觀念性存在——的知識,科學是理論知識而非經驗知識;是認識理論知識而非實踐創製知識。


「科學」的確定性屬性,意味著科學理論必須是確定性認識的結果,所以模糊籠統和錯誤不確定性的理論知識不能歸屬於科學。在傳統哲學中,確定性的理論是沒有確定性的超驗、先驗的「客觀規律」或「普遍必然的知識」,經驗只是檢驗超驗、先驗理論確定性的工具;毫無疑問,這是人錯誤認識的理性產物。「科學經驗哲學」確定性地認識了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的來源及關係;認識到:確定性的理論從根本上是對經驗知識的抽象歸納,其確定性只對抽象歸納歸納它的經驗樣本而言,也就是說理論的確定性存在著範圍。理論在理性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具有「恆常」確定性——只是經驗理論的特殊屬性而非普遍屬性(共相)。超出經驗樣本的範圍就是把理論絕對化和普遍化,顯然,傳統哲學就是把經驗理論絕對化和普遍化的產物。


科學的理論體系屬性來自人們統一把握客觀物質世界的需要;統一把握的結果就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人們可以在經驗樣本觀念基礎上抽象歸納出各種各樣的理論,那些非統一認識基礎上形成的獨立單一理論——儘管是確定性的——但不能歸屬於科學。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理論知識體系,如:各行各業的理論體系,中國哲學理論體系、西方哲學理論體系和其他文明的哲學理論體系,等等。事實上,理論知識的形成和存在的最初功利意義就在於滿足人的社會生活信息觀念交流的需要,所以理論及理論體系的形成是社會普遍交往的結果(經驗觀念是個體性的,不能用於社會普遍交流,只有理論知識才能夠滿足人社會普遍交流的需要)。全球交往和世界歷史必然會形成人類社會統一的理論知識體系。這裡我們需要區分不同文明自然形成的理論體系與有了統一把握客觀物質世界專門的認識活動後形成的理論體系;對於後者,需要區分沒有確定性特徵的理論學說體系與具有確定性特徵的科學理論體系,以及人類社會統一的理論知識體系。此外,理論及理論體系存在著層級,最高層級的是哲學,較低層級的是具體學科。


科學的理論體系從根本上是區分歸類客觀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確定性認識結果。理論體系的根本是概念範疇體系。概念範疇包括實體範疇和屬性範疇。毫無疑問,科學的理論體系和概念範疇體系是經驗時空中的經驗理論體系和與之相一致的概念範疇體系(還包括思維經驗理論體系和與之相一致的概念範疇體系)。在現存的理論知識體系中,數學、幾何、邏輯學、古典物理學(廣義物理學。物理學是實體學科,而數學、幾何、邏輯學等則屬於屬性學科)具有完全確定性的特徵,所以是科學的理論體系;而傳統哲學、社會科學以及現代物理學並沒有完全確定性的特徵,所以並不是科學的理論知識體系——是確定性認識和非確定性認識的混合產物。


科學解釋的普遍性原則


否定了先驗的「客觀真理」或「普遍必然知識」的存在,理論也就失去了解釋的確定性或必然性功能;換句話說,理論來自於經驗樣本,所以它沒有對經驗樣本進行解釋的必要,而對於經驗樣本之外的對象,解釋則沒有確定性的保證,——是否具有確定性,取決於理性活動的經驗結果,因為認識理論的確定性是在思維中對理論與「真相」進行對比判斷的結果,而在經驗結果形成之前,並不存在可供思維對比的「真相」。


人們必然會把確定性的理論用於新的理性活動對象,如果一種理論在超出經驗範圍的運用中恆常具有確定性,顯然這種理論超出運用的確定性範圍對人而言是「可以」保證的。當然,解釋也是人的理性活動,解釋也需要運用確定性理論知識(解釋的確定性理論原則);解釋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獲得實體或對象的確定性屬性。理論的運用從根本上是理論屬性的移植(把此物或此對象的屬性移植給彼物或彼對象)。確定性的屬性經驗理論知識有兩種——即物性機械屬性的經驗理論知識和人性思維或理性屬性經驗理論知識。無庸置疑,物性機械的屬性來自物質實體,理性或思維屬性來自人。如果我們在解釋以及其他的理性活動中,把物的屬性只運用於物質實體,把理性或思維屬性只運用於人,那麼理論運用的確定性就能夠得到保證;這就是解釋的確定性範圍原則


物理學黑箱理論的創製原則


解釋的確定性理論原則確定性範圍原則適合人所有現象的解釋和理論的創製,也就是說說它既適合物性現象的解釋和理論創製,也適合理性現象的解釋和理論創製。但是,對於物性現象的解釋以及黑箱理論的創製還需要其特殊的原則,——這就是由人們從經驗時空中抽象歸納的最高層級理論實體——物——確定性的共相屬性規定的實體共相原則,以及經驗時空中獲得的確定完備的物理學理論的共相屬性規定的完備理論要素原則


物實體的共相屬性就是物的基本屬性(或基本的機械屬性)——即結構、運動和相互作用屬性,也就是說人們感知的物質實體都具有結構、運動和相互作用的屬性,不存在只有結構屬性或只能運動屬性的物質實體。物質實體三種基本屬性的關係是:物質實體的結構屬性和運動屬性共同決定相互作用屬性;相互作用是客觀物質世界變化和發生相互聯繫的根本形式和原因;物質實體屬性的變化包括結構變化和運動變化。物質實體屬性與物質實體的關係是:屬性是人的主觀觀念存在而非客觀存在,人們利用屬性把握物實體,物實體的觀念是屬性觀念的集合;因此,客觀存在的只是物質實體,不存在客觀的屬性,更不存在可以獨立存在的客觀屬性;因此,客觀實體不是由屬性組成或構成(屬性觀念只能構成人的客觀實體的觀念)。此外,物質實體的存在、運動和相互作用與空間有關,空間的主要屬性是廣延性、連續性和對物質實體的可容納性;但是,空間是同於物質實體的客觀存在,它不具有物質實體的結構、運動和相互作用屬性。


完備理論要素原則來自經驗時空的經典物理學理論,它具有如下的共相屬性或特徵:


1.      人能夠觀察到物質實體存在、運動和相互作用變化的整個過程;

2.      人能夠觀測到整個過程——相互作用(或運動)變化前、相互作用(或運動)變化和相互作用(或運動)變化後物質實體的結構、運動屬性決定的物理量;

3.      人根據若干觀測物理量樣本歸納總結出物質實體相互作用(或運動)前後恆定的物理量關係和建立確定性的物理量方程。


以上三個特徵表明了完備的物理學理論所具備的四個要素,即物質實體及其機械屬性、物質實體及其屬性的變化或變化機理、物質實體的物理量和物質實體變化前後的物理量關係;其中,物理量由物質實體的屬性規定,物質實體的屬性歸屬於物質實體。


毫無疑問,科學的物理學黑箱理論的創製既要遵循普遍的確定性理論原則確定性範圍原則,也要滿足特殊的實體共相原則完備理論要素原則。顯然,原則本身也是來自對理性活動結果——經驗——的抽象歸納,並不存在什麼先驗的「必然」。

 

黑箱理論的科學性判斷


觀念的判斷主要是(表象)觀念對比理性判斷(另一判斷方式是情感或直覺判斷),即被判斷的觀念對象與對比標準的觀念對象進行對比,對比形成相同、相似的結果和相異不同的結果。


黑箱理論創製的原則就是黑箱理論科學性判斷的對比標準。有了可供對比的標準,黑箱理論的科學性問題也只是取決於簡單的理性對比判斷結果。需要注意的是:黑箱理論不同於經驗時空中的經驗理論;科學的理論從根本上要與「真相」相一致,而黑箱現象缺失「真相」;所以黑箱理論的科學性不同於經驗理論的科學性,它只是一種對人而言最為接近「真相」的相對科學性。此外,黑箱理論的科學性也取決於經驗要素的缺失程度;顯然,與黑箱輸出現象和黑箱輸入現象相比,黑箱輸入輸出現象形成的黑箱理論更具科學性。


總之,科學的物理學理論必須建構在確定性的經驗知識基礎上,而不能建構在不確定性的創製理論基礎上或者不能建構在人們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及其屬性的基礎上。

版權說明:此文來自作者已出版的著作《形上學:基於以太和形變的物理學理論》和尚未出版著作《先驗理性批判》相應內容的整理。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驚人的發現-光與電磁波
    《論電和磁》,但這本書卻不像《原理》那樣一誕生就技驚四座、光芒四射,《論電和磁》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這也難怪,電和磁都是虛無飄渺的東西,對它們進行描述的理論總不像對小球的運動規律進行總結的理論讓人覺得實在。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如果是絕對真空,光和電磁波將無法傳輸,引力波也不復存在,因為失去了導體。暗物質其實也是一種微粒,根據理論計算,應該是基本粒子的五千萬億分子零點零零零一都不到。目前人類根本無法觀測到,也沒有任何儀器可以測到。而且暗物質不止一種,初步估計少說也有上萬種。
  • 怎樣判斷起動機電磁開關的故障?
    打開APP 怎樣判斷起動機電磁開關的故障?有時用起子直接在開關處將電源與開關接線柱連接時能吸,但用啟動按鈕、繼電器工作時,電磁開關不吸。熱車溫度增高,電磁吸力更差,此故障多為電磁開關吸力不足。 ②啟動時,電磁開關發卡不能復位,放開啟動按鈕,啟動機仍然繼續運轉,切斷電源才停止工作。 ③啟動機啟動時。電磁開關內發出周期性噪聲,但啟動機不轉。
  • 電磁幹擾測量和判斷幹擾發生源的方法
    當你的產品由於電磁幹擾發射強度超過電磁兼容標準規定而不能出廠時,或當由於電路模塊之間的電磁幹擾,系統不能正常工作時,我們就要解決電磁幹擾的問題。要解決電磁幹擾問題,首先要能夠「看」到電磁幹擾,了解電磁幹擾的幅度和發生源。本文要介紹有關電磁幹擾測量和判斷幹擾發生源的的方法。
  • 【學術報告】「大尺寸膜模型的電磁波光壓算法」主題報告
    時 間:8月30日 9:30-11:30 地 點:航空樓A706 報 告 人:法國魯昂大學 任寬芳教授 邀 請 人:史愛明副教授 報告題目:大尺寸膜模型的電磁波光壓算法摘要:基於經典電磁波理論,介紹米氏散射模型和高斯束腰模型的粒子光壓計算研究結果。
  • 【經典推薦】光學原理---光的傳播、幹涉和衍射的電磁理論
    他從英國Bristol大學取得理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並從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1951年,他在該校加盟馬科斯.玻恩,與其合作撰寫《光學原理》,他是馬科斯.玻恩的最後一個助手。  譯者序 一個多世紀以前,麥克斯韋建立了經典電磁理論,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由此產生了光的電磁理論。
  • 高中物理學史與物理學思想方法全集
    17.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表《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的論文,提出了電磁場的基本方程組,後稱為麥克斯韋方程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為光的電磁理論奠定了基礎。電磁波是一種橫波。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測定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
  • 終於揭示了表面電磁波的拓撲起源!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在為波物理學幾個領域(包括麥克斯韋電磁學、拓撲量子態和等離子體/超材料)提供見解的研究工作中,科學家們已經表明,在經典麥克斯韋電磁學中獲得的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之間的界面上著名表面電磁波也有一個純粹的拓撲起源
  • 是誰第一個確定光就是電磁波?
    作者張祥前交流微信zhxq1105974776現在的教科書都說麥克斯韋第一個在理論上確定光是電磁波, 赫茲第一個在實驗上確定光是電磁波
  • 物理學中的波概念
    在機械波、電磁波(光波)、物質波(量子力學波函數)以及引力波這些概念中出現的波,以及在傅立葉分析和信號探測理論與實踐中也許是隱性地提及的波,可能多有可檢討的內容。認真分析一下這些波的含義,其所依託概念的來源,其所由來的原初約束與限制,以及其下所依賴的數學,也許可以為對相應的物理學的深刻理解有些許的幫助。
  • 法拉第和麥克斯韋誰更偉大?不用方程,通俗講解電磁波理論
    物理學在大多數普通人心目中無疑是一門高大上的學科,表面上看好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那是物理學家才應該關心的事情。對於專業物理學研究來說確實是這樣,但作為21世紀20年代的我們,提高每個人的基本科學素養其實相當重要。
  • 可見光不屬於電磁波
    人們總是在問:為什麼在整個電磁波頻譜系列範圍裡,同樣是電磁波,一個能成為可見光而其它則不能,原因何在呢?本文就此問題展開一下理論探索。 電磁波的載體為異性圈連而成的電子線,電子在導體內運動稱為電流,電子流離開導體在空間中傳播稱它為電磁波。 愛克斯光、陰極射線也應該屬於電磁波的一種存在形式,但不一定是迴旋磁場磁力線(可能是一種直線運動的磁力線電子流)。
  • 波的科普 1-機械波與電磁波
    因此,《波的科普》這系列文章嘗試科普跟波相關的一些知識,讓讀者了解波的物理之後,在與之有關的事情上能有自己的判斷。波,通常指有規律傳播著的擾動。機械擾動的傳播形成機械波,電磁擾動的傳播形成電磁波。本文將簡單介紹機械波和電磁波的產生方式和傳播規律。我們先從機械波講起。形成機械波,需要兩個條件:擾動和提供傳播的介質。
  • 八年級:判斷實像和虛像的方法
    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現象、小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線傳播的典型實例。其中物體通過小孔所成的像在物理學中被稱為「實像」。2.光射到物體表面時,要發生光的反射,如果反射面粗糙不平會發生漫反射,如果反射面是平面就會發生鏡面反射。平面鏡成像就是鏡面反射的典型實例,在物理學中把平面鏡成的像被稱為「虛像」。
  • 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的使用方法_電磁輻射檢測儀工作原理與應用
    本文主要介紹了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的使用方法、電磁輻射檢測儀工作原理以及它的應用,詳細說明了電磁波輻射檢測儀產品的特點。   電磁輻射介紹   電磁波(又稱電磁輻射)是由同相振蕩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有效的傳遞能量和動量。
  • 光是一種電磁波,怎樣才能發射1個單光子,並且檢測
    按照經典的麥克斯韋電磁學,光是一種電磁波,是一個交變的電磁場,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0萬公裡每秒,這也是物質傳播速度的極限。●我們通常所說的光,是指肉眼可見的電磁波,它的波長在380~780納米之間。但是,實際上有些動物可以看到波長更長的電磁波。
  • 電磁波來了(1855-1888)
    在潛心研究了法拉第關於電磁學方面的新理論和思想之後,他堅信法拉第的新理論包含著真理。這三篇重要的論文對前人和他自己的工作進行了綜合概括,將電磁場理論用簡潔、對稱、完美的數學形式表示出來,經後人整理和改寫,成為經典電動力學主要基礎——麥克斯韋方程組。
  • 2021國考每日一練:常識判斷
    2021國考每日一練:常識判斷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每日一練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電磁波怎樣產生?為何和光速一樣快?原來光只是個特例
    另一位科學家發現了如何使科學識別電磁波,並改變它來識別引力波。根據電磁波傳播的概念,當電磁運動遇到障礙物時,當障礙物的物理大小與電磁運動的物理大小相似時,這種電磁運動將以衍射的形式避免這種阻礙。同樣地,如果障礙物的個體大小遠遠大於電磁運動的距離,則電磁運動可以在障礙物的邊緣發生折射,也可以直接穿透障礙物。
  • 波的傳播方向與質點振動方向的判斷方法--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學生數理化》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一貫堅持以為素質教育服務、幫助中學生打好數理化基礎為宗旨,以打造權威、經典、實用的精品報刊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