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官方要國旗】事件背後折射的傳播學原理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筆者將結合傳播學理論,聊聊前幾日沸沸揚揚的【@微信官方要國旗】,並用七個關鍵詞總結了其中的傳播原理。

趁著國慶的檔口,騰訊極速新聞推出的「微信國旗頭像」事件火了。一眾大佬們紛紛對背後的傳播原理進行剖析,分析得頭頭是道,然後被策劃者和他朋友公布的聊天截圖光速打臉——事實上,策劃者本人並沒想到想到這起傳播事件會波及的如此之廣,人家當初只是想做個任務完成下KPI……

雖然當事人已經出來打臉了,但這起傳播事件確實發生了,傳播效果也確實產生了。這說明這起「無心插柳」的事件,在冥冥中符合了某種、或者多種傳播要素。作為傳播學出身的我,鬥膽來分析一下。

我讀研究生那會兒,老師講過,一個學科就是由一些關鍵詞組成的,這些關鍵詞同關鍵詞之間的關係生發出了整門學科。這其實是一種分析方法,拿到一個問題,先提煉出一些關鍵詞,再根據這些關鍵詞來勾連和回溯整個脈絡構成。

而「微信國旗頭像」事件,一共有七個關鍵詞:

傳播鏈路模因群體行為一致性二八法則&圈層融合儀式化&狂歡

正是因為這七個關鍵詞,彼此交織在一起,迸發出的共同力量,導致原本只在小範圍內傳播的事件變成了一場盛大的經典傳播戰役。

我們來一個一個分析。

傳播鏈路

首先來看傳播鏈路。所謂傳播鏈路,通俗點講,就是一起事件的傳播路徑。除了給定條件下的實驗室傳播、人際傳播和小群體傳播之外,網際網路場景下的傳播鏈路都呈網狀分布。

鬼畜版的傳播連結圖

(1)信息回流

圖中雙箭頭表示的是信息回流的現象,即信息的接收者經過二次傳播,重新流回了傳播者。

信息回流經常伴隨著信息變形。譬如這次的國旗頭像,本身跟微信官方一點邊都不沾,就是因為這種回流導致了信息變形、失真。

(2)信息交叉

除了信息回流,還有信息交叉。所謂信息交叉,即指信息在同級傳播節點中的互相傳播。從傳播鏈路的擴展性來看,信息交叉不會延長擴展鏈路,但從信息本身的置信度而言,同一節點信息交叉的越多,信息本身的可信度也會越高,也就越能驅使該節點將信息傳播出去。

所謂三人成虎,就是這樣的道理。當你第一次聽到@微信官方得國旗頭像的時候,或許不太相信,可當你從不同的信息源都接收到同樣的消息時,原先的意念就有很大機率動搖了。

(3)關鍵節點

除了信息回流、信息交叉,我的渣圖上還有最後一個有用信息——關鍵節點。

所謂關鍵節點,可以理解成帶有更多子節點的節點。傳統的渠道傳播,為什麼會在準備好宣傳物料後就找大渠道投放(應用商店、KOL),就是因為大渠道本身就是一種關鍵節點。

但我們回過頭來看國旗頭像這起傳播事件,它本身是沒有在開始的時候找大的傳播節點的,僅僅是通過員工親友群的擴散,就迅速地波及了開來。而在這波及的過程中,又通過微信、微博這樣的公共平臺,吸引到了關鍵節點的注意力,從而藉助關鍵節點攜帶的子節點進行進一步的擴散。

無論是傳統的渠道投放還是這次的傳播事件,其實傳播鏈路本身的傳播邏輯是沒有變化的,傳播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回流、信息交叉,無論是哪種傳播方式都會出現。差別就在於關鍵節點出現的層級。傳統的渠道投放,關鍵節點一般在第一級傳播時就出現了,而在後續的鏈路傳播裡,也會根據其傳播的波谷、波峰有所調整。而國旗頭像的傳播事件中,關鍵節點其實是靠後的。

關鍵節點靠後,本身倒沒有什麼好處,但由於節點本身是自發的,沒有營銷費用,從成本上考量就非常划算,要是可以形成後者的鏈路傳播,運營和營銷人員做夢都要笑醒了。而為什麼會出現關鍵節點自發傳播的情況呢?

關鍵就在於第二個關鍵詞:模因

模因

如果看過理察·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的童鞋,應該對這次詞不太陌生。所謂模因,就是文化的基本單位,指通過非遺傳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以使事物傳播的因素。一種事物如果要成為模因,必須具備三種要素:遺傳性、變異性和選擇性。

後兩種特性是模因在傳播過程中的傳播特點,也就是它在「物競天擇」的進化法則中用來保全自身的手段,它必須以更為人接受的方式進行傳遞,通過反饋,不斷迭代成流行的模樣。但這種迭代完全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是無數個傳播節點共同加工、努力下的結果。

而第一種特性——遺傳性,則是模因之所以能以模仿的方式演進的根本。

什麼是遺傳性呢?

通俗理解,就是能夠使族群存活下來的先天特質。比如遵守公共秩序、愛好和平,這都是成千上萬年,人類在自然演進中,因為爭奪、掠奪資源、遭遇外敵而逐漸生成的防禦機制,這些機制進而內化成人的本性。

而在微信國旗頭像的這起事件中,一個很重要的模因浮現出來:群體行為一致性。這也是我們的第三個關鍵詞。

群體行為一致性

群體行為一致性,通俗點講就是合群,但這個合群不是所謂的群體壓力——我看到你轉發了,所以我也轉發。

這個合群是基於國慶傳播的特殊節點。國慶、國旗、這些都是國家主義的象徵。借用羅蘭.巴特的話說,這些愛國主義符號結合起來,構成了一種潛意識地、深層次的感召。這種感召本身是人類整個族群得以延續下去的基石。

所以,在這起傳播事件中,傳播者們合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中國綿延千年的愛國主義傳統,國旗不過是一個橋梁,通過這個橋梁,傳播者們滿足了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儘管這情懷並不外顯於人們的主觀意識中。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每年都有國慶節,唯有今年卻流行了要國旗?

這就涉及到模因傳播的另一重要因素——環境。

我們不妨想一下,今年的愛國主義是否比往年高漲?

要知道,許多隱性的深層次結構平時並不外顯於日常生活。只有當這種結構受到外來力量的挑釁時,才會顯示它的力量。

拿今年來說,無論是貿易戰,還是香港事件,亦或是華為事件,無疑是中國與西方正面交鋒的激烈時刻。這些因素會不自覺地刺激整個國族,愛國主義會像火苗一樣不斷堆疊。

無論是戰狼2,還是流量地球,都是民族自豪感在背後催化。許多無意識的、但又以符號化的形式與民族自豪感連接起來的舉動,也在這其中扮演著終局性的角色。

當這種自發性的模因不斷傳播時,它會自然裹挾族群中的每一處角落。只要是符合這種群體行為一致性的,都會去自發成為其中的一份子。當然,由於不具備強制約束力和懲罰性,那些傳播鏈路不暢通或本身群體感薄弱的群體,也就有很大的機率不成為模因傳播的宿主。

 二八法則&圈層融合

而在鏈路觸達的族群中,模因以符合二八法則的速率傳播。一旦一個族群有超過20%的人成為模因的宿體,那麼也就意味著在短時間內剩下的人也會被感染、傳播,最終使得整個族群成為完整的傳播節點。

過去,由於傳播媒介的限制,人們雖然處於同一族群,但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而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通信技術的發展),麥克盧漢所說的地球村真正到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地域條件的限制得以放鬆,人們開始以信仰、興趣為連接點構建新的族群,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想像共同體。

在鬆散的組織結構中,愛國只是一句口號,它的效力依賴於串聯者和愛國行為實際產生的效益。但在一個信息集中化、全員廣播化的時代,愛國本身成為一種信仰,族群之間憑藉這種信仰打破原有的圈層結構。

一個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愛國這件事上形成了統一,一名左翼教授和不學無術的學生在愛國這件事上達成了統一,飯圈女孩和帝吧在這件事上達成了統一。

因為統一的信仰,統一的價值符號,不同圈層間實現了圈層融合。通過圈層融合,原先通過二八法則,只能擴散到單一族群的模因,隨著圈層的擴大,逐漸擁入更廣闊的境界。

儀式化&狂歡

當然,以愛國為連接點的圈層融合,在對立的連接點看來,就是圈層極化。人們從廣義的公共領域被切割到一個個私域中,此消彼長。但公共領域本身只是公共的幻象,其參與感弱於與之對立的私域。關於公私域的討論,即使從哈貝馬斯上下追溯,也需要大段篇幅窮盡,此處不贅言。

總之,圈層化傳播到了中後期,群體中的人會無意識通過外在的行為符號強化群體共同擁立的價值觀。這其中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儀式化。看過日本電影的童鞋,對神社想必不會陌生。日本有8萬多神社,1500多萬神靈,無論是《千與千尋》,還是《你的名字》,都透露出神社的痕跡。

而參拜神社就是一種儀式化的行為。通過參拜這種行為,參拜者與信仰的神靈建立了精神上的聯繫。

而@微信官方,本質上是以這種方式作為進入愛國圈層的入口,是在藉助國旗頭像這個符號與深層的信仰結構產生關聯。

而儀式化產生的效果則會不斷強化行為者與信仰本身的聯繫,同時,作為與信仰相連的圈層中的其他人,也會更加容易達成一致性。

當然,神性永遠與人性是交織在一起的,如果說儀式是收到圈層結構的無意識驅動,屬於外在動因;那麼真正屬於傳播者自身屬性的,則應該是其內心深處潛藏的酒神本性。

酒神狄奧尼索斯,在尼採的定義中,常與狂熱、過度和不穩定聯繫在一起。在結構裹挾的過程中,人的內在衝動會轉化為一種外在的行為予以發洩。轉發、傳播本身即夾雜著一種遊戲化、戲謔和玩笑的色彩。與聖徒不同,酒神精神會帶來宴飲,所到之處是歡樂場,而非莊嚴肅穆的教堂。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這種狀態,那只有巴赫金所說的狂歡最為恰當。

模因在傳播鏈路中的傳播,在服從結構性的群體規則時,其自身的主動性將其轉變為一場遊戲,娛樂性在最後佔據上風,與內在的「愛國」結構一起充當起模因傳播的催化劑,而最終有了這起傳播事件。

#專欄作家#

善寶橘,微信公眾號:善寶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一個崇尚終身學習的網際網路斜槓青年,擅長學界理論與業界實踐結合,專注新媒體、遊戲領域的運營策劃。當然,偶爾會寫點網際網路時事評論。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為何大家微信右下角都有了一面小紅旗?艾特微信官方願望實現了嗎
    不知道大家最近幾天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在刷朋友圈的時候,會發現大多數的朋友右下角的頭像都有了一面小國旗。也許會很意外,到底大家為什麼都統一地將自己的頭像換成了帶有小國旗的樣子?其實這是騰訊推出的一種活動,就是為了慶賀建國70周年的到來,可以將人們的頭像都戴上一面小國旗。於是朋友圈朋友們愛上了這種方式,紛紛將自己的頭像換成了帶有小國旗圖標的樣子。一傳十十傳百,就成了朋友圈都是小國旗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另外一個現象,昨天和今天有許多人的朋友圈都在@微信官方,說出了自己的願望,希望微信官方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 何引麗拋國旗事件中,當地官員的甩鍋姿勢有些難看
    作者:王林敏來源:本公號原創何引麗拋國旗事件中,當地官員的甩鍋姿勢有些難看昨天,整個朋友圈被蘇州(太湖)馬拉松比賽中的何引麗拋國旗事件刷屏但多數人沒有被這種調子帶偏,關注焦點集中在遞國旗的志願者身上。絕大多數人對志願者鍥而不捨的遞國旗行為驚呆了:這是典型的幹擾比賽啊。最令人困惑的是:這兩個志願者是怎麼進入跑道的?尤其是在終點這個關鍵位置。很快有人揭露,這是組委會的刻意安排。甚至有人說,組委會這麼做的目的在於保證非洲遠動員拿第一!無論志願者遞國旗的原因如何,組委會都要面對公眾的質疑。
  • 淺談「清華學姐事件」折射的社會現象
    今天傑瑞帶同志們學習新的無聊知識:淺談「清華學姐稱學弟性騷擾」事件。之所以選擇這個話題,因為其背後折射了更層次的社會現象,大家記得做好筆記。此外還有許許多多在日本有名的事件,比如某男子因為痴漢行為被起訴證實清白後,曾向法院要求女方因自己名譽無法挽回一事支付賠償金,但當時的審判長卻說:「原告女方的陳述事實與客觀事實有所出入,對於事件的定性確實有待商榷。但被告也需要提供自己沒有做出猥褻動作的證據。」但因為被告沒有做過所以沒有證據,所以該控訴被駁回。
  • 南方日報:視覺中國事件折射的現實問題
    原標題:視覺中國事件折射的現實問題 對備受關注的視覺中國黑洞照片版權爭議,監管部門日前正式作出處理。由此也就意味著,對國旗、國徽和「黑洞」等特殊圖片標註獲得版權許可或授權做法是錯誤的,從監管層面即無法得到認可。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視覺中國引發的圖片版權保護爭議問題,就此得到了完美解決。
  • 了解嫦娥五號在月球展示國旗的背後努力
    打開APP 了解嫦娥五號在月球展示國旗的背後努力 朝暉 發表於 2020-12-04 11:23:58 在完成採樣任務上升起飛前,著陸器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也標誌著月面國旗展示系統圓滿成功。
  • 「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原標題:「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5月16日,針對聯想「5G投票」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波,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聯合發布內部信,說明「5G投票」的實際情況和調查結果。同時,華為也做出澄清聲明。
  • 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 不是普通國旗 背後還有這些奧秘!
    這背後凝聚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九部科研人員的智慧與汗水。超1年為國旗精心選材嫦娥五號月面國旗展示系統是有效載荷分系統的組成單機之一,也是有效載荷分系統唯一一個關鍵項目。這是一面真正的「織物版」旗幟。但由於宇宙環境有很強的電磁輻射,加上月球表面有著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普通國旗無法在月球上使用。
  • 騰訊的微信翻譯惹爭議!加拿大國旗翻譯成「他在監獄裡」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網絡巨頭公司騰訊的微信(WeChat)翻譯不只是出格、離譜,而且是太荒唐!如果將加拿大人引以自豪的國旗——楓葉旗的表情符號進行翻譯,竟然翻譯成了「他在監獄裡」( 「He’s in prison」)!
  • 還在@微信官方要這要那?海霞:真「寶藏」看這裡
    還在@微信官方要這要那   海霞:不過網友玩著玩著畫風就變了,要什麼的都有。難道真有個「寶藏」?其實哪有什麼「寶藏」,網友玩得雖嗨,「寶藏」的大門怎麼也打不開。   要想看真正的「國家寶藏」,我在這裡給您指個方向。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今天對公眾開放,今天聯播有相關的報導。
  • 傳播學研究:認識論、方法論及創新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傳播學研究主要沿著歐洲傳播學批判學派和美國傳播學經驗學派兩條不同路徑發展,前者以德國法蘭克福學派、英國文化理論學派等為代表,後者則以施拉姆所謂的美國傳播學四大奠基人為代表,其共同旨趣都是關注大眾傳播和整個現代文化工業的影響和後果,但其具有不同的思想史背景和方法論。
  • 軍隊官方微信應該以特色立身
    提 要:作為軍區軍兵種部隊第一個創辦的官方微信「當代海軍」,之所以能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其粉絲量從數百人增加到30萬,關鍵是做到了以特色立身,保持了獨家、官方、迅捷、溫度、小清新的個性特點。
  • 費馬原理對摺射定律的證明
    如果你是屬於數學超常體系,如果你是物理怪咖、理論大牛,你一定聽過費馬大定理、費馬原理、費馬點。
  • 美國要修改國旗?已有百萬網民請願,稱現在的國旗太醜已過時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去國旗,國旗對於一個好國家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每個國家的國旗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意義。而且國旗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比如我國任何毀壞和玷汙國旗的行為都是犯法的。而且國旗是從建國開始,就基本上不再更改的。
  • 抗擊疫情,我們該掌握的傳播學知識
    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一點:我們要求官方機構公開透明,時時接受輿論監督是合法合理的,但在實際執行中,這個方法是違背人性的、是極難落地的。既然控制輿論不對,不控制輿論又極難落地,政府/機構到底要怎麼做?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傳播學的理論——議題設置理論(the agenda-settingtheory)。
  • 2016年各校新聞傳播學考研真題集合(研友回憶版)
    說明理由   2、根據今年熱點事件,闡述突發性事件的新聞報導過程   3、網絡社會中,新聞報導如何處理真實性與個人隱私的關係   4、以某新媒體為例。   2、加入你們班要組織一次郊外旅遊,要決定路線和目的地,先讓同學們在教師用微信群討論30分鐘,再讓同學們將手機放下,面對面討論30分鐘。分析兩者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異同點,並用傳播學理論證明你的觀點。
  • 情緒傳播:概念、原理及在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地位思考
    有鑑於此,本文力圖探討情緒傳播與現代新聞業的相互關係,以及新時期情緒傳播對社會現實的巨大影響,進而釐清情緒傳播在新聞傳播學研究中應有的重要地位。  一、情緒傳播的概念與原理  本文將情緒傳播界定為個體或群體的情緒及與其伴隨信息的表達、感染和分享的行為。
  • 折射計測咖啡濃度的原理
    本篇我們先來粗略說一說折射計測咖啡濃度的原理,最後再來回答這幾個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精品咖啡行業的質量標準中,使用各種萃取方法獲得約20%(通常範圍為18-22%)的萃取率被認為會獲得最佳質量的咖啡。在隨後的很多年中,這些既定標準通常被稱為金杯準則,並在國際上被許多機構、教育組織和標準委員會接受。
  • 大學專業解讀系列:NO.102 傳播學
    有趣的是這個研究人類信息交流的學科竟是由口吃患者創辦的,這個人就是傳播學之父施拉姆。更神奇的是在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中沒有人承認自己做的是傳播學的研究,而且他們來自各種行業,如身為政治學家的拉斯韋爾,作為數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拉扎斯菲爾德,還有同是心理學家的霍夫蘭和盧因。因此傳播學成了一門包羅萬象的學問。那麼傳播學到底是怎樣一個學科,專業的前景與就業又是怎樣的?
  • 國旗事件引發北愛爾蘭最嚴重騷亂
    據法新社報導,英國北愛爾蘭首府因「懸掛國旗」問題引發的衝突還在繼續。1月12日,仍有數百名示威者在市政廳前舉行抗議活動,他們焚燒車輛,襲擊警察。在持續近一個月的示威衝突中,先後有近100名警察受傷。
  • 《劍網三》插件被玩家舉報 事件背後藏著大「秘密」
    《劍網三》插件被玩家舉報 事件背後藏著大「秘密」   2015年之後,金山西山居官方為規範插件使用,將包括「海鰻」在內的幾款優秀插件集合到官方遊戲客戶端,供玩家下載,「海鰻」從此合法化。據插件作者「海鰻鰻(馬明練)」表示,官方除了從2015年開始給予的包年點卡「辛苦費」以外,與插件作者沒有任何經濟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