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2+1D波色拓撲序理論

2021-01-21 科學網

 

大自然中物質形態豐富多樣,從中學教科書上出現的固態、液態、氣態和等離子體到大學時接觸到的晶體、液晶、鐵磁體、反鐵磁體、超流體、超導體,不一而足。令人吃驚的是凝聚態物理學可以使用Ginzburg-Landau理論來統一解釋如此繁多的物質形態,該理論後來成為相和相變的標準理論。

不同材料的性能多樣性來源於材料中粒子的不同排列方式,而粒子的排列被稱為「序」或者「相」。朗道指出排列的對稱性的不同導致了相的不同。Ginzburg-Landau理論引入序參量來區分相和相變:當序參量為0,為對稱相;當序參量為非零,為對稱破缺相,這一對稱破缺理論是凝聚態物理學的一塊基石。但隨著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和高溫超導體的發現,Ginzburg-Landau理論的局限性被凸顯出來:該理論無法解釋這兩個現象甚至與之相悖。

為了解釋高溫度導體中的自旋液體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現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文小剛教授基於可測量引入了拓撲序的概念。文小剛教授在近期出版的《國家科學評論》中撰寫了一篇題為「2+1D波色拓撲序理論」的綜述文章(Natl Sci Rev 2016; 3: 68; http://ns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3/1/68.full),該文深入淺出、層層遞進地詳細介紹了拓撲序的發現和發展:微觀上講,拓撲序來源於基態的長程糾纏模式;作為新的物質形態和物理現象,拓撲序和長程糾纏需要一個全新的語言和數學描述。文小剛教授在該綜述中以1989年左右提出的拓撲序可測量(S,T,c)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簡單的描述拓撲序的數學體系:以拓撲序的定義為出發點,從拓撲基態簡併、拓撲序和相變、拓撲序表徵量和拓撲序理論現狀等角度闡述了拓撲序這一抽象概念;文中還展示了一系列低階低維拓撲序的完全分類,並進行了具體解釋。文小剛教授構建的該數學體系可以系統地描述2+1D波色拓撲序(即局域波色子或自旋系統中的拓撲序)。(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對稱性與拓撲序:新型量子計算機的物理基礎|眾妙之門
    他創造了「拓撲序」(topological order)這一新名詞來描述這些物相的本質。其他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揭示物相與拓撲的聯繫。隨著許多更奇特的物相被發現,事情變得清楚無疑,那就是拓撲與對稱性為分類提供了很好的組織架構。
  • 自主創新研發隨機絕熱法首次利用量子模擬識別拓撲序
    近期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自主創新研發的隨機絕熱法,在全球率先實現利用量子模擬識別二維系統中的Z2拓撲序。這為研究量子物質和實現量子計算打下重要基礎。近幾十年來,針對新的具有拓撲序物質態的研究成為凝聚態物理的最前沿。該領域的研究不僅對新一代電子元件和超導體研發意義重大,在未來容錯拓撲量子計算方面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一直以來,拓撲序的實驗實現和其拓撲性質的實驗探測存在諸多挑戰。
  • 拓撲絕緣體中兩帶模型的規範理論
    該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為理解這一新物態,文小剛等人提出拓撲序(topological order)的概念[8],即一種由拓撲結構而不是對稱破缺來描述的新物相;具有不同拓撲序的態必須經歷相變而實現相互轉換。拓撲序作為一個物理概念,必須有實驗上可觀測的拓撲效應。在量子霍爾效應中即表現為霍爾電導,其中分立的拓撲數導致量子化的平臺,是可觀測的拓撲效應。
  • 強關聯拓撲物態簡介 | 眾妙之門
    朗道自發性對稱破缺:系統有一個對稱性,但是系統能量最低的基態並沒有這個對稱性如果系統不是完全均勻的,「序參量」Φ可以是在實空間中的局域連續函數 (從實空間到序參量空間的映射) 。對稱破缺序的低能有效拉格朗日量可以根據對稱性的要求表達成Φ的泛函,比如:L[Φ]=(∂Φ)2+Φ2+Φ4… 。
  • 強關聯拓撲物態簡介|眾妙之門
    朗道自發性對稱破缺:系統有一個對稱性,但是系統能量最低的基態並沒有這個對稱性如果系統不是完全均勻的,「序參量」Φ可以是在實空間中的局域連續函數 (從實空間到序參量空間的映射) 。對稱破缺序的低能有效拉格朗日量可以根據對稱性的要求表達成Φ的泛函,比如:L[Φ]=(Φ)^2+Φ^2+Φ^4… 。
  • 「序數詞」英語怎麼說?
    序數詞英語怎麼說:Ordinal釋義:序數詞(如第一、第二等);序數的音標:英 [dnl] 美 [rdnl]ordinal number釋義:序數2、For linear support vector ordinal regression machines, some theoretical aspec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本文主要對線性支持向量順序回歸機進行理論研究。
  • 經典拓撲學教程:《一般拓撲學》
    目錄第0章 預備知識0.1 集0.2 子集與餘集;並與交0.3 關係0.4 函數0.5 序0.6 代數概念0.7 實數0.8 可數集0.9 基數>0.10 序數0.11 笛卡兒乘積0.12 Hausdorff極大原理第1章 拓撲空間1.1 拓撲和鄰域1.2 閉集1.3 聚點1.4 閉包1.5 內部和邊界1.6 基和子基1.7 相對化;分離性1.8 連通集問題第2
  • 電壓調整模塊(VRM)拓撲綜述
    本文對近幾年提出的VRM拓撲作一綜述,對每一種拓撲的結構、原理和主要特點進行簡要介紹,同時介紹了交錯並聯和內置輸入濾波器等新的概念和技術。 2非隔離型VRM的主要拓撲 2?15V輸入的VRM拓撲 非隔離型VRM的拓撲基本上是在傳統的Buck電路基礎上變化或改進得到。圖2所示為低壓VRM中廣泛採用的同步整流Buck電路。
  • 最大能隙拓撲絕緣體
    近些年來,一種新的晶體被發現,它的體內是絕緣的而表面可以是金屬態,這種特性是由貝裡曲率在布裡淵區域的拓撲性質決定的,因此被稱為拓撲絕緣體。不同於普通絕緣體的能帶,拓撲絕緣體的表面態(或者邊緣態)存在錐狀能帶[1],這和光子的色散關係相似[2],這種能帶物質代表一種相對論準粒子,可以用狄拉克方程描述,因此被稱為狄拉克費米子[3]。
  • 我科學家找到實現高階拓撲絕緣體理論依據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在理論預言低維體系高階拓撲絕緣體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拓撲量子體系是當今凝聚態物理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
  • 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
    這個相變被稱作拓撲相變或者KT相變。索利斯和科斯特裡茲最初討論的超流薄膜的相變,但是類似的KT相變也存在於其他系統,如超導薄膜、平面磁系統等等。索利斯和科斯特裡茲是在理論上的發現,後來在超流薄膜、超導薄膜以及其他各種系統得到實驗證實,包括近年來的冷原子,即處於極低溫度的原子氣體。
  • 渤海大學教師在物理學頂尖綜述期刊發表長篇綜述論文
    )的綜述論文(約70頁)。本文通訊作者為西班牙Catalan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理論與計算納米科學組帶頭人Stephan Roche教授。 該篇論文系統地闡述了過去二十多年來逐步發展的線性標度的量子輸運方法。所謂的線性標度方法,指的是計算量和內存使用量(即計算的時間與空間複雜度)僅正比於體系大小(即原子數)的方法。
  • 方磊《Chem》綜述:多孔網絡梯狀聚合物
    近日,美國德州A&M大學化學系方磊課題組在《Chem》期刊上發表題為「Porous Ladder Polymer Networks」的研究綜述論文近十年來,將兩種材料相結合催生了對多孔網絡梯狀聚合物的研究熱潮,該類新型材料理論上可同時具有多孔網絡聚合物和梯狀高分子的特有優勢。全世界的多個課題組報導了多種完全交聯的多孔網絡梯狀聚合物及其合成表徵及應用。這篇綜述文章系統總結了此類新型材料涉及的拓撲結構,鍵連方式,理化性質及應用等,同時對該領域面臨的挑戰和今後的發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 方磊《Chem》綜述:多孔網絡梯狀聚合物
    近日,美國德州A&M大學化學系方磊課題組在《Chem》期刊上發表題為「Porous Ladder Polymer Networks」的研究綜述論文。德州A&M大學化學系博士生車賽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 物理所成功預言一類新拓撲絕緣體
    這種表面態是由能帶結構的內在拓撲性質所決定,受時間反演不變對稱性的保護,不容易受到缺陷、雜質等外界環境的影響。利用這種魯棒性,在拓撲絕緣體材料中,結合拓撲序、超導序和鐵磁序,人類有望構造新型量子器件,並最終應用到量子計算和自旋電子學等領域。
  • 物理所提出拓撲Node-Line半金屬的理論預言
    在前兩種拓撲半金屬中,磁單極子在晶格動量空間中的位置是一些孤立的點(見圖1)。這兩種拓撲半金屬已經有材料的理論預言並得到了實驗上的證實,譬如狄拉克半金屬Na3Bi和Cd3As2以及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  在拓撲Node-Line 半金屬中,能帶的交叉點在晶格動量空間形成連續閉合的曲線(見圖1)。
  •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
    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團隊發現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何珂、薛其坤等人的實驗研究團隊和徐勇、段文暉等人的理論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了一種內稟磁性拓撲絕緣體MnBi2Te4,為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溫度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為多種新奇拓撲量子物態和效應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理想平臺
  • 上海交大王宇傑課題組揭示顆粒非晶體系塑性的結構及拓撲機制
    比如剪切轉變區域理論就是通過局域發生了塑性變形後的非仿射位移來表徵的,沒有事先預測什麼樣的結構會導致大的塑性形變。這與熟知的晶體中缺陷(點缺陷和位錯)是基於結構及拓撲結構的描述是完全不同的。王宇傑課題組利用上海光源的原位CT成像裝置獲得了三維顆粒體系在剪切過程中的結構演化,並研究了其塑性變形的微觀結構機制和結構缺陷。發現非晶體系中塑性的載體是非常類似於位錯的另一種拓撲缺陷。
  • 物理所一維拓撲超導體中的安德森無序轉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拓撲物質態的研究是近年來物理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除了拓撲絕緣體之外,拓撲超導體也是一類備受關注的系統。與拓撲絕緣體類似,體內具有的超導能隙的拓撲超導體在邊界或表面上具有被拓撲保護的零能態。對於一維拓撲超導體,這些零能態是局域在邊界上的馬拉約那(Majorana)費米子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