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公裡至30公裡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臭氧層對於地球的生態圈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它能夠阻擋一部分中波紫外線和全部的短波紫外線,保護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它還能夠加熱大氣層,從而促進大氣的循環;同時它還有為地球保溫的作用,使地球的氣溫維持在適宜的範圍。
大氣層中的臭氧含量每減少1%,地面受太陽紫外線的輻射量就增加2%,患皮膚癌的人就會增加5%至7%。過量的紫外線輻射可使農作物葉片受損,導致農產品減產或質量劣化。過量的紫外線還會殺死水中的微生物,造成某些物種滅絕。所以臭氧層又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
觀測顯示,2018年9月和10月,由於南極平流層的溫度出現了異常,南極上空再次形成了臭氧層空洞,規模略高於平均水平,但結合今年的天氣條件,結論是比預期的數值要小的。這是因為消耗臭氧的化學物質已明顯減少。
大氣的平流層中的氯,是造成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化學物質。觀測數據表明,南極平流層氯含量比2000年時降低了約11%。如果今年平流層中的氯含量和2000年時含量相當的話,那麼按照今年地球的溫度推算,臭氧層空洞將會更加巨大。顯然,隨著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的籤署,在全人類共同努力下,控制有害化學物質進入大氣層的舉措正在發揮作用。
2018年臭氧層空洞的平均面積為2290萬平方公裡,大約是我國國土面積的2.4倍。這一數字在近40年的數據中,排名第13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臭氧層空洞從1983年開始,逐漸變大,直到2010年,才開始有減小的趨勢。這表明人們正在逐步淘汰商業生產中產生的臭氧消耗物質,如氯氟烴和氟氯化碳。讓全人類擔心了許多年的臭氧層問題,如今終於出現了好轉的跡象,地球的天然屏障終於開始修復了。按照研究者的推算,如果人類一如既往地降低有害物質排放,嚴於律己,那麼臭氧層空洞應該能在本世紀中期完全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