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發布企鵝「屎量動力學」新研究

2021-01-15 太平洋電腦網

日本科學家剛剛對此前的企鵝大便動力學研究進行了刷新,並將重點放在了最遠發射距離和最大壓強上。 據悉,企鵝能夠從巢穴附近的 4.5 英尺(約 1.4 米)處「發射.炮彈」,有時甚至可以讓排洩物沿著上升軌跡來發射。 2005 年的時候,一篇《企鵝到底是如何排便的?》的論文,甚至拿到了搞笑屆的「諾貝爾流體學獎項」。

(圖自:H. Tajima)

其實更早的 2003 年,還有一篇論文將重點放在了企鵝答辯所承受的壓力上。日本科學家的新研究對此進行了補充擴展,證明了企鵝的「屎量噴射」能力較以往認為的更加出色。

在小企鵝孵化前,企鵝爸爸們可謂是相當盡職盡責。無論氣候狀況多惡劣,它們幾乎都不會浪費一秒鐘來解決排便的問題。而是稍微傾斜一下屁股,直接在原地發射液態的排洩物。

「屎量加農炮」具有強大的力量,能夠將糞便發射到足夠遠的位置。但是看過紀錄片的小夥伴,或許對於「被滋一臉」其它倒黴企鵝留有印象。

研究配圖(來自: Arxiv )

新研究對在 2003 年發現的基礎上展開了新的思考,因為原始論文假設企鵝總是水平發射排洩物,但事實並非如此。某些企鵝似乎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從而形成了略向上的發射角度。

此外某些時候,企鵝的巢穴會出於較高的位置,排洩量也較平射的時候要大得多。於是通過一番重新計算,可知企鵝的「屎量加農炮」可達到 4.39 英尺(約 1.34 米)的距離。

此外為了讓排洩物飛得比以往更遠,研究人員還決定重新計算企鵝體內必須承受的更高的壓力。對於動物園裡的飼養者來說,通過深入了解它們的習性,也能夠讓遊覽的人們感到「更加安全」。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發現為何雌性麥哲倫企鵝比雄性更易受傷
    2013年10月20日,在瓦爾德斯半島同博角麥哲倫企鵝保護區內拍攝的麥哲倫企鵝。(新華社發)新華社東京2月5日電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或者巴西南部海岸上,每年都有數千隻南美麥哲倫企鵝被發現受傷或死亡。但這些死傷的企鵝中約四分之三是雌性,為什麼雌企鵝更容易受傷一直是個謎。日本一項研究日前發現,這是因為雌性麥哲倫企鵝的越冬地更遠,更接近人類活動頻繁區域。導致企鵝們傷亡的原因主要是海上油田開發和運輸帶來的海水汙染和海上漁船撞擊,但死傷的企鵝中多數是雌性,使研究人員懷疑這是由于越冬遷徙使企鵝更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雌雄企鵝遷徙路線的差別使雌企鵝更容易受傷。
  • 科普:日本研究發現為何雌性麥哲倫企鵝比雄性更易受傷
    新華社東京2月5日電 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或者巴西南部海岸上,每年都有數千隻南美麥哲倫企鵝被發現受傷或死亡。但這些死傷的企鵝中約四分之三是雌性,為什麼雌企鵝更容易受傷一直是個謎。日本一項研究日前發現,這是因為雌性麥哲倫企鵝的越冬地更遠,更接近人類活動頻繁區域。
  • 研究稱企鵝可將糞便噴射到1.3米外
    7月7日,據外媒報導,來自日本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再次刷新了人們對企鵝拉屎的認知,該研究稱企鵝能夠將屎噴射到1.3米外。此前有研究表明,在阿德利企鵝排便時,腸道產生的壓力是人類的四倍。而在企鵝孵蛋的時候,它們更是會寸步不離巢穴,拉屎都是就地解決。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如果這是真的,企鵝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北極飛到南極呢?在這項科學研究的調查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鳥類化石。在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們並沒有將這二者聯繫在一起,只是簡單地認為只是一種鳥類的化石。由於這副鳥類的化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一開始人們將其稱為是「巨鳥」。
  • 企鵝的「老家」在哪裡?研究:不是南極
    根據科學家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學界始終爭論不休的「企鵝老家到底在哪裡?」謎底終於揭曉:不是在南極,當然也不會是北極。 企鵝的老家居然不是南極? 「企鵝的老家在哪裡?」這是學界爭辯已久的話題。不少科學家都猜測,企鵝們的老家應該是在南極,之後才逐漸演化、分散到南半球各地;但同時,另一派科學家主張企鵝的發源地應該是在澳洲、紐西蘭等地區,隨著時間推演才逐步擴散到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不同地區。 到底誰才是正解?
  • 企鵝曾在北半球生活?科學家發現古怪化石,或是類企鵝「巨鳥」
    ,也曾經有一種外表看起來類似企鵝,不過卻和企鵝之間沒有什麼關係的「巨鳥」生存過,它們的大小基本上和一個成年人差不多,科學家們將它們取名為「plotopterids」,它們的發現對於我們研究鳥類的進化,有著極大的意義。
  • 科學家在融化的南極冰中發現 800 年前企鵝殘骸,2020 企鵝命運比...
    而在2020年10月4日,科學家在不斷消退的積雪中有了一個新發現——800年歷史的企鵝遺骸。他們最初看起來是新鮮的阿德利企鵝的遺骸後,於是留在了南極海岸線的伊裡扎爾角,最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碳12確定後的屍體至少有800年的歷史。研究小組說,其中一些保存得較差的遺物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約5,000年以前。
  • 紐西蘭發現新種企鵝化石
    圖片說明:紐西蘭黃眼企鵝。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近日利用採自紐西蘭遠古企鵝化石的DNA,以及瀕臨滅絕的黃眼企鵝的遺傳信息,確定了一種以前未知的企鵝新種——懷塔哈企鵝(Waitaha penguin),並認為,黃眼企鵝是作為懷塔哈企鵝的替代者而出現在紐西蘭的。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 新冠疫情抵達南極!企鵝寶寶也危險了?
    智利陸軍發布的公報顯示,36位確診患者中,有26人來自陸軍部隊、10人來自承包商公司,在該南極軍事基地從事定期維護工作。目前所有的確診人員已經撤離並被隔離,身體狀況良好,無嚴重症狀。在此之前,這片蒼茫雪白的南極洲,雖是人跡罕至的極寒之地,卻也是躲避新冠病毒的「世外桃源」。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海冰消融,南極帝企鵝的數量卻增長了20%,科學家表示:喜憂參半
    南極的企鵝,很擅長躲避人類,這給研究它們的種群狀況的科學家們增加很多困難。這是一個「好消息也是一個壞消息」,最近發表在《生態與保護遙感》(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這些新的棲息地都位於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要計算南極有多少帝企鵝並不容易,因為它們通常在非常寒冷、偏遠和難以到達的地方繁殖。
  • 南極科考與氣候研究的一大突破!研究人員:從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
    一些研究人員通過捕捉動物在南極洲的糞便沉積物的圖像,找到了一種利用衛星來弄清楚企鵝飲食的新方法。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和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動物是吃了蝦狀磷蝦(紅橙色)還是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
  • 日本企鵝「飛」起來了!呆萌模樣讓人驚呼「好療愈」
    企鵝圓滾滾的模樣總是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不過你有看過「會飛的企鵝」嗎?日本網友「空白寺」日前在社交平臺Twitter放上照片,表示「池袋的企鵝真的在空中飛呢」,照片中的企鵝在城市背景襯託下,就像真的在空中翱翔,吸睛又可愛。
  • 科學家計算出企鵝拉屎時腸道製造出的壓力
    日本高知大學和勝濱水族館的兩位研究員,為阿德利企鵝拉屎的力學過程創建了數值模型,一個主要參數是糞便噴出的距離,返回的值是需要腸道產生多大的壓力。田島裕之和藤澤文合寫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他們的新計算方法及其對動物園管理員的意義。早在2003年,就有另一對研究人員計算了阿德利企鵝從洩殖腔射出糞便所需的壓力。新研究裡,研究人員添加了新變量使得數值更加精確。
  • 北半球曾有「企鵝」出現?科學家:3700萬年前一種巨鳥在這裡漫步
    此外,前段時間通過化石研究,在北半球,科學家們也找到了一種「企鵝」,它們看起來和紐西蘭巨企鵝非常像,一開始,科學家們也以為它們和企鵝是近親,不過後來卻通過對比發現,它們只不過是看起來和企鵝相像而已。3700萬年前,它們曾在北半球漫步根據美國《sciencealert》報刊7月5日的科學報告指出,在如今的日本、加拿大和美國等地區,曾經有一種叫做plotopterids的古代潛鳥在那裡生活,它們的外型和企鵝一樣,不過出現的時間卻要比企鵝晚很多,它們誕生於3700萬年之前
  • 世界首例人工繁殖南跳巖企鵝在日本誕生
    新華網北京6月24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港區的水族館成功實現世界首例南跳巖企鵝的人工繁殖。研究機構通過DNA鑑定表示,本月上旬孵化的三隻企鵝中,有一隻是通過人工授精誕生的。據報導,該水族館於2011年4月開始進行人工繁殖實驗。
  • 胖子走不穩還死得快..一群科學家抓了10隻企鵝,就研究出了這個.
    這兩種情況下的企鵝會有怎樣的命運?  最近有些科學家就用這個話題... 灌了一篇論文出來....標題就叫 是的這還需要研究麼-,-) 他們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先去找了10隻體型相對比較大的成年國王公企鵝 把他們關起來養14天....其中有一些給他們胡吃海塞餵食物讓他們長胖...另外一些給他們常規的食物保持正常體型 最後.. 讓他們上跑步機... 裝上3軸的加速度傳感器,測量他們走路的姿態....
  • 科學家從企鵝化石中提取DNA
    據《每日科學》網19日報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科學家在對紐西蘭的瀕危物種,黃眼企鵝研究時,從年代久遠的企鵝化石中提取出了DNA,識別出了一個早已滅絕的企鵝品種,即懷塔哈企鵝(Waitahapenguin
  • 科學家破解企鵝為何不會飛
    近日,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John Speakman通過參與國際合作研究,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科學界的一個謎團——企鵝為什麼不會飛?
  • BAS科學家通過衛星和企鵝糞便發現新的帝企鵝棲息地
    據外媒報導,由地理學家Peter Fretwell領導的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一個 科學家團隊利用歐空局哥白尼哨兵-2號任務拍攝到的企鵝糞便衛星圖像計算出,南極洲的帝企鵝棲息地比之前認為的多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