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愛鳥人士蔡挺:驚喜!村裡飛來7隻白鵜鶘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報記者 周曉夢

  算起來,蔡挺入「鳥坑」已有十餘年。觀鳥這些年來,他見過200多種鳥,這佔到海南鳥類總類數量的一半。

  作為一名觀鳥愛好者和在海南生活多年的市民,與鳥類打交道已成為蔡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稀鬆平常。然而實際上,在十多年前,蔡挺的生活與鳥類並沒有過多聯繫。一開始他只是喜歡用望遠鏡看星星,後來才發現,用望遠鏡來觀鳥,也很有趣。

  「我業餘喜歡天文觀測,以前常常會刷天文論壇,我發現論壇裡有一些網友不僅討論天文、星空,也喜歡討論觀鳥。」對蔡挺來說,他在無意之間推開了觀鳥世界的門,也逐漸步入了護鳥的領域。

蔡挺(左一)和鳥友們在觀鳥。 受訪者提供

  從觀天文到觀鳥

  闖入他望遠鏡的第一隻鳥叫白頭鵯

  2007年,蔡挺買來望遠鏡,在家裡陽臺上,夜晚看星星,白天觀鳥。那時候,他看到了鳥,認不出來,也沒有相機拍照,就只能拼命地記住它們細節特徵,然後再翻圖鑑、上網站查詢、和網友討論。

  靠著論壇網站的幫助,蔡挺得知,《中國野外鳥類手冊》是本很好的工具書,對辨認鳥種類很有幫助;他還發現,自己用望遠鏡看到的第一隻鳥,原來叫作白頭鵯,而且海南亞種的白頭鵯,頭部不是白色,只有耳朵後面是白色。

  在小區裡觀鳥時間長了,出現在望遠鏡視野裡的,來來去去就是白頭鵯、鵲鴝這幾種鳥,實在沒意思。於是,蔡挺後來就想走出小區,去公園,去綠地,換個觀鳥環境,「個人觀鳥地圖」開始向外擴展,那臺原本用來看星星的保羅式雙筒望遠鏡由於有點笨重,也換成更輕便的屋脊式望遠鏡。

  「2009年前後,有一次我在萬綠園觀鳥時遇到了盧剛老師,他當時也在那觀鳥,告訴我他們有個海南觀鳥會,鳥友們可以在一起交流討論。」蔡挺回憶,這場「偶遇」後,他加了海南觀鳥會qq群,認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鳥友。

戲水的鵜鶘。 justina 攝

  從萬綠園到東寨港

  海口市的觀鳥點他如數家珍

  找到「大本營」後,蔡挺的觀鳥路線從萬綠園,延伸到白沙門公園、東寨港等地,還繞著海口市不同方向的郊區轉。順帶著,蔡挺隨身攜帶的裝備也換了,他買了一臺單筒望遠鏡,專門觀鳥用的那種。

  「觀鳥的地方多了以後,發現和原來在小區裡最大的不同,就是生境不一樣,鳥類不一樣,換了新環境以後見到的鳥種類更多。」蔡挺說,以前獨自觀鳥時,都是自己瞎轉,既不知道哪裡鳥多、什麼季節有什麼樣的鳥,也不了解主要的觀鳥點、鳥類的識別知識和習性等信息,更無法體會到鳥友交流觀鳥收穫的樂趣。

  觀鳥過程中他發現,同一個觀鳥點,往往是候鳥、過境鳥、留鳥都會出現。蔡挺說,海南是島嶼環境,本地留鳥經過長期演化後成為海南特有種類,譬如海南山鷓鴣、海南孔雀雉、海南柳鶯。

  最近,蔡挺常去白沙門公園,這個季節那裡的過境鳥較多。「像紅翅鳳頭鵑、棕腹大仙鶲,都是有特色的、平時在其他地方比較少見的過境鳥。」蔡挺說,它們每年都會遷徙路過海南,但停留時間不長。

  如今,說起海口市的觀鳥點,蔡挺可以一口氣列出很多地方:白沙門公園、金牛嶺公園、東寨港、新埠島、海口火車站博養村和龍頭村一帶……

  「民間積極參與,政府重視和支持,自然環境保護和鳥類保護工作才能做得更好。」蔡挺認為,這是一種多方參與、共同努力的模式。

棕腹大仙鶲。邢增銳 攝

  從觀鳥到護鳥

  白鵜鶘「到訪」瓊北村莊

  這樣共同努力的模式,蔡挺參與過。今年1月份,在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村,有7隻白鵜鶘「到訪」這個瓊北村莊,給不少人帶來驚喜。

  當時,蔡挺負責對白鵜鶘做全天候跟蹤監測,他和鳥友們組隊、分配任務,在白鵜鶘出現的地點輪換著跟了一個多星期。白鵜鶘每天什麼時間出現?出現在哪裡?數量多少?有何行為特徵?這些都是他們跟蹤做監測時關心的問題。

  「經觀察,一般每天早上7點左右,白鵜鶘出現在美仁坡村的定文村民小組水塘中覓食,下午兩三點左右飛離,到美仁坡村那抽村民小組的一處高壓電線塔上休息並過夜。」蔡挺說,7隻白鵜鶘中,有4隻是成鳥,羽毛呈粉白色;3隻是亞成鳥,羽毛雜有灰色。連日來,停留在美仁坡村的白鵜鶘數量和行為特徵較為穩定。

  這些信息,一方面記錄了實時監測數據資料,另一方面是為做好鵜鶘保護科普宣傳、開展多方保護工作提供了依據。

白頭鵯海南亞種。 邢增銳 攝

  蔡挺並非第一次參與這樣的鳥類監測活動,他覺得日常觀鳥和鳥類監測調查有著很大不同。「監測調查不僅關注鳥類種類、數量,還要記錄鳥類棲息地環境情況、人為幹擾程度、監測鳥類距離調查者距離等信息。」去年和前年,蔡挺參與了海南越冬水鳥調查,這是一項考驗實力的行動。

  「越冬水鳥調查屬於定量調查,調查時間一般為每年1月份,我們的調查路線會分為北線、東線、西線,每條線路會有一支3-5個人的隊伍負責,隊長由具備較高水鳥辨識能力的資深觀鳥人士擔任。」蔡挺說,這是一項志願活動,沒有酬勞,沒有過多的調查經費,參與者需要利用周末時間完成。

  「一般我們在一處監測樣點,監測的時間是20分鐘左右,如果步行走2公裡監測樣線的話,需要走一個鐘頭或一個半鐘頭。」蔡挺說。

相關焦點

  • 美麗白鵜鶘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1月15日訊(記者鄺曉霞 特約記者劉偉)近日,一群白色的大鳥「做客」龍華區龍泉鎮美仁坡村的一處魚塘,經辨認,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鵜鶘,共7隻。為跟蹤保護這群難得一見的「稀客」,龍泉鎮美仁坡村專門成立護鳥隊,一日多巡。    美仁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嶽軍介紹,美仁坡轄區內溼地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優良,能夠吸引白鵜鶘來此安家,村民們十分驚喜。
  • 西伯利亞飛來的白鶴寶寶在霍山溼地落單了 鳥友村民政府部門都在...
    眼看遷徙大部隊已經飛走,鳥友、村民和政府部門都挺為它擔心。它還能不能追上大部隊,找到爸媽?大別山區寒冷的冬天,這隻珍稀的幼鶴能安全越冬嗎?  村裡來了一隻大黃鳥  大約十多天前的一天中午,霍山縣村民劉光福在家門口不遠處的一處淺灘上發現了一隻黃色的大鳥。
  • 【財附動森】愛貓人士VS愛鳥人士
    首先發難的是愛鳥人士!「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說,最佳策略顯然是:不惜一切手段將野貓從自然環境中消除。」源自《對貓宣戰》,其作者彼得·瑪拉(Peter Marra)是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的鳥類保護主義者。在2013年,瑪拉攜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的生態學家斯科特·洛斯(Scott Loss)梳理了大量對野貓捕食行為的研究,嚴密地估算出:在美國大陸,每年大約有13-40億隻鳥類和63-223億隻哺乳類被野貓捕食殺害。這樣的研究報導,讓許多人覺得正是因為流浪貓的存在,才導致了現在城市中鳥類數量的下降。
  • 一隻斑鳩飛來窗臺下蛋孵寶寶 房屋主人因此很驚喜,說一定保護好鳥...
    今天是國際愛鳥日,愛鳥護鳥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近日,家住紹興市越城區的朱先生驚喜地發現,自家陽臺上飛來一隻類似於鴿子的鳥,不但在屋簷下搭了窩,還下了兩個蛋。鳥媽媽除了偶爾出去覓食,幾乎天天都在孵化蛋寶寶。
  • 符號鵜鶘意義和鵜鶘象徵性,那些不為人知的神奇面紗
    像鵜鶘一樣。讓自己處於有利位置,並觀察自己的資源。抓住你最大的,最好的抓住,然後無所畏懼!此外,花時間與社區中的人建立健康的關係,目標是為團隊建立合作福利。這就是鵜鶘的作用,或者至少是白鵜鶘。這些鳥是集體漁民。他們作為一個團體聚集在一起,通過在水面上敲打翅膀將魚一起捕食,將魚移到另一側的地表水中,另一組鵜鶘在那裡等待舀起魚袋。可以肯定的是,鵜鶘象徵著集體努力,以識別和捕獲資源。
  • 「「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在行動50」嘉興陸學良:不為別的,只...
    民間河長民間聞臭師在行動陸學良不為別的,只為大家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2020年,在嘉興大大小小的河道周邊湧現出一群最可愛的人,他們夏日不畏酷暑,冬日不畏嚴寒,自發地組織清理河道垃圾、文明勸導一切破壞河道的違法行為
  • 德化愛鳥人士當貓頭鷹「媽媽」 悉心餵養等待放飛
    6月19日,在德化縣龍潯鎮進城大道愛鳥人士邱德偉家裡,他正忙著給日前「領養」的四隻小班頭鵂鶹(俗稱「貓頭鷹」)餵食。小貓頭鷹的「小屋」是用紙箱做的,只見他打開門,先將水盤、食盤和墊著的報紙取出,清洗了盤子,換上乾淨的報紙,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細緻入微。他說,水和報紙每天都要更換,以保持居住環境的乾淨整潔。
  • 珍稀動物白鵜鶘被困雪山無魚改吃素(組圖)
    士兵們四天給它洗一澡 戰士和鵜鶘在一起亞心網訊 (本網記者範瓊燕 通信員向文軍) 一隻國家珍稀動物白鵜鶘在穿越崑崙山向南遷徙途中被獵槍打傷,幸被某通信連官兵救下。然而,兩個月後,大雪封山後,白鵜鶘的食物——魚沒有了,它該何去何從,官兵們愁上心頭。 救下「大嘴」鳥 今年10月10日,駐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阿里雪域高原的某通信連士官趙衝和李欣罡在離營區40米處發現了一隻大鳥。
  • 上周末合肥愛鳥人士南豔湖邊觀鳥 偶遇鳳頭鸊鷉求偶表演
    天空時不時飛來一隻鳥,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嗎?三隻黑水雞在水中嬉戲,你可見過這樣的場景?兩隻鳳頭鸊鷉水中共築愛巢,如此美妙的一幕你可曾遇見?春暖花開,草長鶯飛,2月25日,恰逢一個暖意濃濃的周末,在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專家們帶領下,一群人來到郊外觀鳥,體會城市之中與眾不同的愜意與妙趣。
  • 暗綠繡眼鳥,漂亮又小巧,愛鳥人士們值得擁有
    相信愛鳥人士也不在少數,今天就為你們分享一種小巧的寵物鳥―暗綠繡眼鳥。暗綠繡眼鳥是亞洲鳥類中的品種之一,它們一般是由綠、白以及黃等等顏色組成的,其中:鮮綠色的背部,腹部則是白色的,而且點點黃色的毛髮生長在喉嚨的部位。整個顏色搭配起來,異常的漂亮。
  • 大運河畔飛來珍稀動物中華秋沙鴨,全國不超過2000隻
    元旦假期過後,北京副中心愛鳥會在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發現了這個珍貴的物種。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全國不超過2000隻,在通州大運河畔現身還是首次。去年12月26日,觀鳥愛好者李鋒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明鏡移舟景區附近觀察到一隻「奇怪」的鴨子。「它的肋部呈現規則的魚鱗狀花紋,頭頂冠羽,嘴和普通秋沙鴨也不太像。後來確認是中華秋沙鴨。」
  • 深圳野生動物園迎來鵜鶘寶寶
    11月16日,深圳野生動物園一隻白鵜鶘寶寶走出巢穴活動,鵜鶘「父母」一直在其身邊守護。  據了解,這隻鵜鶘寶寶自然孵化出殼後由「父母」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目前一個多月大,是該園今年自然繁殖的第5 只鵜鶘寶寶。
  •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一文了解鵜鶘生活
    今天,小編就帶各位了解一下最真實的鵜鶘。全文共計3100字,閱讀時間7分鐘,由「板慄和酥餅」是只鳥原創首發,轉載請標明出處。鵜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美洲鵜鶘(Pelecanus erythrorhynchos)白鵜鶘(Pelecanus onocrotalus)我們國家並不是鵜鶘的主要棲息地,目前分布著3種鵜鶘,分別是:白鵜鶘(動物園標註可能是大白鵜鶘
  • 羅源灣追尋卷羽鵜鶘
    昨天,接到鳥友王乃珠會長發來鳥訊,說羅源灣出現4隻卷羽鵜鶘,這可是我追尋許久的,立馬決定次日啟程,王會長還不忘提醒一句,記得早上早點去
  • 村裡來了只野猴愛搗蛋 曾躲過動物園7次抓捕
    紅網長沙5月20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向帥 實習生 譚皓潔)暮雲街道西湖村有隻猴子,霸佔他人房屋、咬爛水龍頭、上房揭瓦……可謂是「劣跡斑斑」。更讓村民哭笑不得的是,動物園的人來了7次,居然都沒能抓到它。這可愁壞了不少村民,你有什麼好招數麼?  「聲音小點,它(猴子)在樓上休息。」
  • 深圳野生動物園小鵜鶘學會了飛翔
    12月1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深圳野生動物園裡看到,該園一隻小鵜鶘在水面快速扇動翅膀,雙腳不斷划水,隨著逐漸加速,在巨大的推力作用下水花四濺,其身體瞬間脫離水面翱翔空中,姿態十分優美。據了解,這隻小鵜鶘是自然孵化出殼健康長大,雖然只有5個多月大,但已是一個「飛行高手」,屬自然飛翔。
  • 《程氏愛鳥》的譯文
    《程氏愛鳥》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文章,全文以蘇軾母親善待鳥雀一事,表現出詩人對朝廷和官吏的深思,暗諷朝政腐敗、官吏殘害百姓的現實,行文流暢,平易自然,輕描淡寫,以寥寥數筆勾勒出庭院鳥語花香的美景。《程氏愛鳥》的文言文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僕,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於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鳳四五百,翔集其間。此皆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擾,殊不畏人。閭裡間見之,以為異事。此無他,不忮之誠,信於異類也。有野老言:鳥雀巢去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狸、鴟、鳶之擾。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 【rlyl物種說】今日--褐鵜鶘(Brown pelican)
    褐鵜鶘,是世界上8種鵜鶘中最小的一種。儘管如此,它展開的翅膀也有2米多長。褐鵜鶘體型比白鵜鶘小一些,體長大約1-1.52米。褐鵜鶘是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的國鳥,也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鳥。多分布在美洲海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 浙江一群大男人接力守護20多天,驚喜來了
    微信群裡,愛鳥人士出動了,雲和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也來了。接下來的20天,大家化身「鳥保姆」,守護鳥蛋孵化破殼。沒想到,6月8日早上,愛鳥人士謝偉也來這裡拍照,有了意外驚喜。「當時在田埂上走,用相機隨便掃,突然發現有一隻黑水雞從一處水田裡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