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循環要轉起來,這2件事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了

2021-01-08 正和島

口 述:劉世錦

編 輯:李晟達

來 源:正和島商業洞察

「中國經濟增長十年展望」這個課題我們堅持了八年,抓住了中國經濟在過去八年中的一些重要變化、重要節點,並且提出了一些觀點。

今年原定的題目是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問題,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的整個經濟和預測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所以,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本書,是基於疫情的大背景之下,叫做戰疫增長模式。書中不僅涉及短期關注的問題,特別是政策、形勢判斷問題,還包括中長期增長動能(即結構性潛能)和改革的問題。

01、疫情是一次沒有規劃的壓力測試

疫情來臨,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從整個經濟形勢來看,上半年包括7月份,中國經濟的表現總體上是符合預期的。但是,還有一些超預期的量。疫情是不期而遇的,帶來的壓力很大,這對中國經濟來說是一次沒有規劃的壓力測試。

其中有三個特點需要關注。

第一點,出口的問題。

之前我們判斷出口二季度以後可能會大幅度下滑。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出口小幅增長。這說明中國的出口行業很值得關注,這一次它展現出了非凡的競爭力。

這個競爭力表現為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和增長的韌性,這也證明中國的出口行業是能夠經受大風大浪的。

第二點,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經濟恢復總體符合預期,但是目前需求恢復還是比較慢,要慢於供給。

這裡可以解釋為供給側的主體都是企業或者一些機構,而需求側更多的是個人和市場化的反應。而機構的反應速度一般是快於個人的。

第三點,疫情到底給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

最主要的影響還是短期的衝擊,疫情過去以後經濟已經慢慢恢復。但是,疫情確實也為我們帶來了一些改變。

例如疫情衝擊促進了數位化的發展,但是,數位化發展的同時,會不會導致在疫情之後,一些產業永久性的減少?

比如,疫情期間許多會議轉為線上形式,從開會的角度來講,是很好的。但是對服務業的影響確實是比較嚴重的,航空業、酒店業、餐飲業肯定會有影響。

總的來說,我認為中國經濟在總體上恢復得不錯,儘管有恢復不平衡的狀況,但是如果正常的話,三四季度應該能夠恢復到5%—6%的增長速度,全年可以爭取3%左右的增長。

02、拓展新的結構性潛能很重要

如何評估中國經濟增長?我認為可以用相對增長率這樣的概念,也就是用中國的增長率和全球的平均增長率進行比較。

比如,201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6.1%,全球是2.9%,這個相對增長率差值大概是3.2個百分點。

如果2020年中國增長率達到3%,全球是-3%,這樣相對增長率將會達到6%,也就是說由去年的3.2%到現在的6%,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狀況還是不錯的。

從宏觀政策來看,前段時間是一個特殊時期,出臺了很多非常規的措施,主要是以宏觀救助為主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

但是隨著經濟逐步回到正常的增長軌道,宏觀政策應該也回歸常態。

當然,目前還不需要明顯收緊,但是一方面要防止資金過度流向股市、房市,刺激泡沫,同時要穩定宏觀槓桿率。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實體經濟怎麼通過金融提供支持,如何打通渠道,如何提升生產力,這也是現在宏觀政策需要關注的問題。

更重要的一點是,今年上半年我們通過宏觀政策對經濟進行救助恢復,當下半年經濟逐步轉向正常軌道以後,要把注意力轉到拓展結構性潛能上來。

宏觀政策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也是短期的,特別是受到了大的衝擊以後,宏觀政策的作用比較明顯。但是如果轉向長期,中國經濟還想保持增長,就必須拓展一些新的結構性潛能。

所謂結構性潛能是指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經濟體,在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發展的潛能。具體來說是兩方面。

第一,追趕潛能

目前中國的人均GDP是1萬美元,發達經濟體的門檻接近3萬美元,而多數都是在4萬美元以上,美國是6萬多美元,其實我們和發達經濟體至少有3萬美元的差距。

最近幾年,大家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狀況可能有些樂觀的估計,有些可能是過度樂觀。其實從人均GDP的角度來講,至少3萬美元的差距擺在眼前,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發達經濟體已經做了的,中國也應該做,我們還是要大量吸收發達國家的一些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以及一些體制機制。這個學習和發展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第二,新湧現的潛能

即與發達經濟體同步、有可能並跑甚至領跑的潛能,主要是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等。

03、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既有現實需要,也符合發展規律

說到雙循環問題,應該是開放的、內需為主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理由有以下幾點:

第一,無論是國內循環還是國際循環,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在國內。都以內需為基礎,都是為了滿足全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從國際範圍來看,大國一般都是以內需為主,即使對外開放度高,對外貿易比重也相對較低。

第三,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超大型經濟體,擁有14億人口,是一個中等收入群體達四億人的統一市場。所以,我們和其他大國相比,更有必要和可能形成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大循環。

第四,中國已經到了服務業比重提升,並逐步處於主導地位的增長階段,內需在整體經濟活動中比重上升,這是必然的。

所以,我們現在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有現實的需要,也符合發展規律,事實上我國經濟一直是以內循環為主的。

現在的大循環至少有兩個特點,第一要提高內需比重,第二要提高關鍵技術和重要產業鏈的可替代性和抗衝擊的韌性。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外開放的後退,更不是關起門來搞自給自足。相反,我們需要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這種開放應當是:

適應不同國家、地區市場變化的開放;

適應開放程度周期性變化的開放;

更有韌性和彈性、更具抗衝擊性的開放;

基於制度規則的開放;

能夠維護和引領全球化長期發展的開放。

04、「1+3+2」的結構性潛能

國內大循環,到底怎麼循環起來?

還是要發揮結構性潛能的作用。

應該建立一個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設為龍頭,以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為主體,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的這樣一個「1+3+2」的結構性潛能的框架。

「1」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為下一步中國的中速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

「3」是指中國經濟實體經濟這個方面現在存在的三大短板。

我們的基礎產業效率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壟斷。在主體部分,我們需要消費結構升級,與此同時,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不夠大。下一步中國內循環的主要需求來源就在於擴充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

我們的基礎研發能力,特別是原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還是比較弱的。這方面能力的建設,現在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有些方面的差距不是在縮小,很可能還在擴大。所以,下一步我們在實體經濟內循環的過程中,需要補上這三大短板。

「2」就是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作為兩翼。

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是橫向的、對全社會各領域都會發生影響的要素。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不僅為追趕進程提供支撐,也可為全球範圍內發展方式的轉型提供引領。

所以簡單來說,「1+3+2」的結構性潛能,就是一個龍頭引領,補足三大短板,兩個翅膀賦能,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

05、如何才能有好的循環?

如何把結構性潛能發揮出來呢?我覺得國內大循環的關鍵是要通,不通則痛。現在有幾點件事情要連起來。

第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消費市場的規模經濟帶動商業模式的創新,然後再帶動技術創新。

第二,我們要利用消費市場的優勢,成為全球產業鏈效率最高、應變能力最強,具有高生產力的創新大國,把消費能力轉化為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

這樣,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提高了,消費能力提升,才會進入一個循環,這才是國內大循環的基本含義。

所以,消費、人力資本提升、生產大國和創新大國,在這幾者之間形成一個循環,是我們下一步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全球化的理念和規則制定上,我們不能往後退,當然也不能停滯不前,而是應該往前走,至少爭取道義上的支持,在博弈中處於有利位置,對全球開放發展起到引領帶動作用。

相關焦點

  • 推動國內大循環要避免陷入誤區
    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強調,「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意味著,在國內各地的十四五規劃中,「國內大循環」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點。由於國內大循環是過去五年規劃中沒有涉及的新內容,如何在十四五規劃及以後的政策行動中體現這一策略?如何平衡國內大循環與雙循環之間的關係?
  • 國內大循環是什麼意思?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什麼
    國內大循環是否意味著要閉門造車?  「中國要停止開放」「中國發展將向內轉」……近來,一些海內外輿論的解讀,隱藏著擔憂與懷疑:中國是否會停下改革開放的腳步,關起門來封閉運行?  「這是一種嚴重誤讀。」權威人士表示。
  • 國內「大循環」火熱!這意味著什麼?如何影響你的投資?
    目前研究認為發展國內大循環將釋放消費活力以及重塑國內產業鏈。這其中又以國內消費轉化及進口替代最為關鍵。相關重大戰略領域值得持續關注。什麼是「國內國際雙循環」?在5月1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首次提出了「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 如何理解「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
    近期,從企業家座談會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國謀劃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發廣泛關注。中央在此時提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有何深意?又該從哪裡下手開啟這場「循環之戰」?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新發展格局將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整理了核心要點,讓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場由內而外的大循環。
  • 李稻葵: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大循環之間是什麼關係?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乾貨| 「國內大循環」:核心思路、路徑及投資機會
    而關鍵之關鍵在於落實好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六條要求:一要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二要採取措施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要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四要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將「加強產權保護」落到實處;五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六要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落實了這六條,海量的民間資本一定會再次活躍起來。
  • 看習近平這幾次重要講話,弄懂「大循環」「雙循環」
    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  5月23日,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他深刻分析國內國際形勢,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理解「國內大循環」的六個維度
    當前,一個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論問題是如何對「國內大循環」進行系統性釋義,這既是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展開深入研究和頂層設計的基礎,也是批駁「封閉內循環」「經濟內捲化」「自給自足」等觀點的前提。  供需循環  推動供給和需求之間規模、結構的動態均衡化,形成有序、順暢的循環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經濟全球化潮流使得任何國家都難以獨自在國內實現供需循環體系的完成。
  • 異性關係再好,這幾件事都不能做,切記
    不過,為了規避不必要的誤會和尷尬,異性之間關係再好,筆者建議下面的四件事千萬不能做,否則遲早出事。第一件:亂開玩笑一些關係很好的異性朋友,大多數自認為是哥們,一起打球、喝酒、旅遊甚至「混帳」(住一個帳篷)。其中,女性一方多屬男孩子性格,大大咧咧。
  • 入冬後,保護血管,高血壓者要少做3件事!多做2件事,尤其第2件
    入冬後,防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者要少做3件事第一件:熬夜太多長期熬夜,會使睡眠不足,降低身體免疫力,還會使血壓控制不佳。有調查表示,平均睡眠不足6小時的人患高血壓的機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1倍多。此外,熬夜玩手機不僅損害健康,還會影響家庭之間的感情,讓家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 楊偉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要減少進出口 要堅持擴大開放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說要減少進出口的數量,而是要繼續當好世界工廠,能出口還是要出口。同時,還要爭取當好世界的市場,我們今後要更多地去進口。」楊偉民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有幾個方面的任務,涉及我國經濟發展的供需格局、內需格局、分配格局、生產格局、技術格局、開放格局。
  • 失戀的人,要想快速走出分手的陰影,就絕不能做這3件事
    但失戀了,也未必是壞事,至少它會讓你在愛情裡成長起來。失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人選擇酗酒,卻不曾想「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醉了,只是暫時麻醉了此刻的痛苦,並不能解決根本上的問題,一覺醒來,該痛苦的還是會繼續痛苦。失戀後,如果真的想要稍微快一點脫離失戀的苦海,那麼,這3件事,你是不能夠去做的。
  • 暢通國內大循環 有色金屬工業呈現向好態勢
    四是國內現貨市場銅、鋁、鉛、鋅價格已恢復或超過疫情前的水平。五是全行業累計實現利潤轉為正增長。綜合來看,行業積極因素明顯增多,市場預期不斷改善。要充分認識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樹立底線思維,絕不能放鬆警惕,提早做好最艱難時刻的危機應對舉措。  二是堅持創新、堅持綠色發展。有色金屬爐窯行業是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的是第一道關口,要集中力量,把資金、人才、物力等資源更多地向安全環保、低能耗的新技術、新工藝領域傾斜。同時,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提升有色金屬行業爐窯裝備的清潔化和智能化水平。
  • iPhone X能做到的這十件事小米MIX 2不能
    今天凌晨,蘋果發布了極具顛覆性的iPhone X,而在此之前小米已經搶先發布了MIX 2。儘管小米官方表示沒有碰瓷營銷的意圖,但作為關注度極高的兩款手機產品,很容易被拿來對比。那麼,售價高昂的iPhone X 能做到哪些小米MIX 2做不到的事呢?
  • 為防治非洲豬瘟這5件事不能再做了從事生豬生產行業的人要注意了
    「新型肺炎」尚未徹底消滅,非洲豬瘟又有捲土重來的苗頭,為了徹底地阻斷非洲豬瘟的傳播,我們國家的有關部門對於以下5種行為明確的提出要徹底的禁絕,咱們從事生豬養殖和屠宰運輸等行業的人要注意了,不要一不小心就觸犯了法律。
  • 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線 不斷提升商務對全省經濟社會...
    在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暢通國內大循環上優化布局、補強短板,在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推進自貿區申建上精準發力、主動作為,在改善營商環境、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抓好招商引資上加大力度、勇於創新,努力在新的一年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 【重點推薦】如何實現國內大循環?
    張立群:如何實現國內大循環?  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形成了嚴重衝擊。面對種種風險和挑戰,中國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實現國內大循環?
  • 頭大這件事,真令人頭大
    頭大這件事,真令人頭大 2020-01-09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經熱評|國內大循環的源動力在哪裡?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嘉華教授)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
  • 解讀①|四方面切入,打造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
    四川新聞網消息(熊強 李永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江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吳德生說,未來,內江將重點從全面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大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布局等四個方面切入,著力把內江打造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和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