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顱不鑽孔從鼻孔「伸刀」

2020-12-08 黑龍江新聞網
用神經內鏡切除垂體瘤手術中

生活報訊(記者劉暢言)腦袋裡長了腫瘤想切除,很多人都認為要麼是開顱手術,要麼是打孔微創手術。然而,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高成做了一例腦瘤切除手術,沒開顱也不鑽孔,而是從鼻孔進入,利用神經內鏡把腦垂體瘤切除了。

52歲的市民李強(化名)近幾年來視力一直下降,近日來更是看什麼都模糊,而且兩眼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兩邊,嚴重影響生活。為此,他特意去看過眼科醫生,卻查不出病因。但是醫生提醒,有腦內腫瘤壓迫視覺神經導致視力問題的可能。幾經輾轉,李強來到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被確診為腦垂體瘤。

據神經外科副主任高成介紹,垂體瘤是醫學上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腫瘤,雖然大多是良性的,但也很可能會引發激素的紊亂。有些女性因為垂體瘤而導致泌乳素的紊亂,出現乳房泌乳,甚至閉經、不孕不育。而有些垂體瘤會導致生長激素的紊亂,發育期的孩子會引發巨人症,成人則會出現肢端肥大症,引發面容的劇變。即使不影響激素水平,仍然會壓迫其他神經,讓患者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的症狀,甚至引發腫瘤卒中,昏迷致命。

在確診後,經過科室充分討論,高成決定採用神經內鏡從鼻孔進入為李強進行垂體瘤的切除手術。手術歷時3個多小時,患者術後恢復良好,並且已經恢復為正常視力。

據高成副主任介紹,之前腦垂體瘤的手術治療主要以顯微手術為主。「之前的顯微鏡視野就像切開一扇門,從門縫往裡看進行切除,而神經內鏡就像可以推開門進入到門裡,在更清晰視野更大的範圍內直視完成手術。」內鏡下手術可以獲得更近的景深、更寬廣的視角,即使是偏遠、折角的位置,也能夠清晰顯示。能有效保證切除腫瘤的同時保護正常垂體組織。除此之外,顯微手術中需要通過專用器械撐開鼻腔後再進行,而內鏡手術不需要使用牽開器,可以避免撐開過程中對鼻腔正常結構的損傷,手術創傷小,痛苦小。

相關焦點

  • 史前人在頭顱鑽孔的秘密
    比如,人類學家們就發現,19世紀的非洲和波西尼西亞等地區,在頭顱上鑽孔是一種治療疼痛的醫療行為。當然,他們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採用這種方式來治療疼痛,只有那些遭受頭部創傷或「頭腦不正常」的人才會接受這種治療。
  • 史前開顱術書寫神奇 出土開顱人手術後存活兩年
    通過檢測,首先確定顱骨上的近圓形缺損確實有明顯的人工刮削過的痕跡,排除了這個孔是由於病變或者發育不健全(顱裂)等原因造成的可能性。  後來,鮑修風採用了X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等手段,從多個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分析研究,證明此缺損邊緣的斷面成光滑均勻的圓弧狀,應是手術後骨組織修復的結果。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重新開顱?專家說:並不需要
    據網上傳言,丟失的人工耳蝸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做一次開顱手術。對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宏表示,丟失的人工耳蝸實際是體外機,恢復聽力並不需要開顱,只需新買一個體外機就行。專家提醒,人工耳蝸佩戴者應注意加強對於體外機丟失的防範,減少額外損失。
  • 五千年前的古人們就已經會做開顱手術了,真相令人震驚
    出土的人骨標本被保存在淄博的一個倉庫中,一開始大家並沒有發現人骨標本有什麼異樣,更沒有想到5000年前的古人們會做過開顱手術,這一切都令人大為震驚。根據以往的經驗,他推測這個頭骨上留下的圓洞是主人生前做開顱手術留下的。在同年山東省內考古學界醫學界對這個頭骨的開顱手術進行了初步認定。隨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教授鮑修風先生對這個頭骨上的小孔,做出了技術鑑定和醫學方面的研究,最後確定這個小孔不是因為病變或者先天性發育不健全留下的。那麼現在的疑問就是這個小孔到底是生前留下的還是死後才挖的呢?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大醫說丨聚焦醫術:不開顱,「拆彈專家」巧拆顱內微小動脈瘤
    是施行開顱夾閉?還是不開刀、不開顱,經血管內介入治療?、不開顱、不留疤就與顱內「炸彈」告了別是什麼手術如此神奇?○醫者擔當:經過綜合評估,唐海濤團隊認為患者的微小動脈瘤,適用於血管內介入治療也就是說微小腦動脈瘤手術可以不動刀,不開顱,不留疤但是——
  • 帕金森病人新希望 不開顱做腦內磁波治療獲美國FDA批准
    帕金森病人新希望 不開顱做腦內磁波治療獲美國FDA批准 時間: 2016-07-29 14:40  來源: 中國網   編輯: 娜娜 2000多年前神醫華佗同志就是想給曹操首長開顱而被砍了腦袋,說起神經外科大家都會覺得是一個特別可怕的手術治療,但是現在有一個新的技術誕生了,可以不開顱就進行腦內的治療。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最近兩天傳出有人丟失了人工耳蝸並且請求大家幫忙尋找的新聞,並且有信息提出如果找不到之後就需要開顱重新植入。但實際上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僅不需要二次移植開顱,即使是初次手術,風險也是極低的。如果遺失,僅需要重新購買和配置體外設備。那麼關於人工耳蝸你還有哪些需要了解呢?下面請跟隨四個問題一起來了解人工耳蝸吧!
  • 好看的鼻孔成就完美的鼻子?鼻孔是隆鼻整形的靈魂?
    很多求美者覺得自己的鼻子不好看,考慮過重新塑造,這部分人有80%想隆鼻,把鼻子做高、做挺。光是放個假體把鼻子撐高就萬事大吉了嗎? 瑞朵想提醒你:鼻孔在隆鼻整形中的意義絕對舉足輕重,好看的鼻孔成就完美的鼻子,鼻孔是隆鼻整形的靈魂!鼻孔雖然位於鼻部的最下方,但鼻孔才是鼻子真正的「地基」,它才是你顏值的基礎!
  • 挖鼻孔的「有趣」科學——為什麼人類天生就喜歡挖鼻孔?
    比如鼻孔裡有異物(包括鼻屎),或者有瘙癢等不愉快的刺激,我們可能會有把鼻孔挖出來付諸實踐的衝動。,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是一種壞習慣和不雅行為。作為一個國家的國王,他可以鄭重地表明自己的喜好,所以他頒布了「挖鼻孔禁令」。根據禁令,人們不允許在公共場合挖鼻子,違者將被判處死刑。為了避免士兵在戰場上不由自主地挖鼻孔影響戰鬥力,英國人還發明了「釘子鎖手套」。梵蒂岡有反挖鼻孔的傳統。教皇西圖四世曾正式指示挖鼻孔的人應該承受永遠的詛咒。這個職位是從羅馬帝國傳下來的。
  • 老鉗工總結鑽孔步驟、提高鑽孔精度的方法
    6.鑽孔 機加鑽孔一般以手動進給操作為主,當試鑽孔方位精度要求後,即可進行鑽孔。手動進給時,進給力氣不應使鑽頭發生彎曲現象,避免孔軸線歪斜。孔位十字線劃出後,為保證鑽孔時便於找正,運用中心衝在十字線上衝出中心點(要求衝點要小,方位要準)。 3.正確裝夾是要害 通常情況下,關於直徑小於6mm以下的孔,若精度不高,可用手鉗夾緊工件進行鑽孔;關於6~10mm的孔,若工件規則平允,可用平口鉗夾持,但應使工件表面與鑽床主軸垂直。
  • 科拉超深鑽孔挖到了12000多米,周邊全是黃金,為何就不挖了?
    蘇聯在冷戰時期的科研項目科拉超深鑽孔,之所以沒有繼續挖掘下去,其實並不是遭遇地心文明或者怪獸,而是國家經濟已經不允許繼續這項項目。後來,官方宣布資金不足,科拉超深鑽孔不得不停工。 科拉超深鑽孔會遇到地心文明嗎?
  • 雷射間質熱療(LITT):不開顱也能「消滅」膠質瘤的全新技術
    但這種疾病的易復發性、多灶性及反覆手術,意味著臨床醫生經常面臨病變處於腦深部或病變位置複雜、難以接近、病人不願再次手術等問題,而且許多患者在最初診斷時可能因為年齡過大,合併症術後不可避免的功能損傷等因素被告知不宜接受開顱手術,此時,專家為幫患者爭取更佳預後,可能會提出一項前沿微創技術——雷射間質熱療(LITT)。
  • 鳥有鼻孔嗎?
    鳥類當然有鼻孔,在喙的基部左右各一個。這是疣鼻天鵝(Cygnus olor)的鼻孔。有的鳥類鼻孔上有鼻孔蓋子(Operculum,不知道怎麼翻譯合適,誰知道的請告訴我),比如白腹籽鷸(Attagis malouinus)。它鼻孔蓋子的作用推測是防止吃飯時鼻孔進土。
  • 五次開顱,智力障礙,大學生因「小手術」遇噩夢,賠償方案陷僵局
    五次開顱手術、智力障礙、被鑑定十級傷殘……一系列併發症,讓梅文哲遭逢人生劇變。兩年多的治療,用掉了50多萬,雖然這部分醫療費用已基本由涉事醫院報銷。但現在,擺在梅文哲家人面前更大的問題是,未來的治療與生活,該怎麼解決?
  • 開顱手術後必須做顱骨修補嗎?
    發生顱骨缺損之後,會對人的機體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不僅非常危險,容易因外界的撞擊或磕碰等傷及腦組織甚至直接危及生命,而且顱骨的缺損也使顱內環境急劇變化,顱內壓不穩定,腦血液循環,血液循環等受到幹擾,腦神經功能的正常發揮受到影響,產生一系列顱骨缺損綜合症,而且這也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患者容易有自卑抑鬱等情緒。因此發生顱骨缺損後,需要及時地進行顱骨修補。
  • 鑽孔的操作步驟以及提高鑽孔精度的方法總結!
    5、試鑽:鑽孔前必須先試鑽:使鑽頭橫刃對準孔中心樣衝眼鑽出一淺坑,然後目測該淺坑位置是否正確,並要不斷糾偏,使淺坑與檢驗圓同軸。如果偏離較小,可在起鑽的同時用力將工件向偏離的反方向推移,達到逐步校正。 6、鑽孔:鉗工鑽孔一般以手動進給操作為主,當試鑽達到鑽孔位置精度要求後,即可進行鑽孔。
  • 魚的鼻孔與呼吸
    錦鯉的鼻孔鯉魚每側的鼻孔都被一塊皮膚分成兩個孔。鰩魚的鼻孔看上去有點像眼睛葉吻銀鮫的鼻孔|圖片來自madmikesamerica.com海鰱|圖片來自siamensis.org海鰱大概是是唯一用鰾呼吸的海水魚了。這些傢伙雖然看起來像淡水中的鮊或鱤,但其親緣關係卻和北梭魚、鰻魚更近。
  • 地球就在腳下,可卻鑽不穿它,科拉超深鑽孔可能是人類的鑽探極限
    探索宇宙的邊緣就不必說了,光速不可超越,即使人類能夠製造光速飛船,但是以光的速度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之下仍然是太慢了,你還是到不了宇宙的邊緣,更何況宇宙膨脹的速度還要快於光速。所以我們不說這個問題,腳踏實地一些,看看腳下的地球。身為一個地球人,想要鑽穿地球,親眼目睹地球的構造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但卻也是一個無法達成的夢想。
  • 【腦洞科普】鼻孔也要輪流上班,原來咱們都是「一個鼻孔出氣」的人
    明明長了兩個鼻孔,現在居然告訴我只有一個在出氣?先別驚訝,伸出手指感受一下:把手指放在鼻孔下面,就會發現一個鼻孔出氣總比另一個鼻孔多。今天生命君採訪專家,給你介紹一下鼻孔的「輪班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基礎部副主任 王向東鼻子有呼吸通氣、加溫加溼、過濾清潔、發聲共鳴、嗅覺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