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環境、內分泌、免疫力系統……水土不服,「不服」的到底是誰?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一些人一旦離開故土、前往異地,就可能出現如胃腸不適、嘔吐腹瀉、萎靡不振、失眠多夢等症狀,不少人用水土不服來解釋這些現象。關於水土不服,《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有這樣的記載,「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宋書·索虜傳》也提到,「道理來遠,或不服水土,藥自可療。」 那麼,水土不服到底是什麼不服?

「水土不服這個說法,源自我們先人的觀察,換個地方生活後,有些人表現出身體的種種不適,環境換回來,不適問題就消失了。水土不服最常見的症狀是胃腸道不適、食欲不振、頭痛、睡眠不好、過敏反應等,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由於環境的改變,進而影響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帶來了人體內部環境,尤其是內分泌、人體微生物生態、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的改變和調整。」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人自出生的時刻開始,除了肺的表面,幾乎所有空氣可以到達的部位,比如皮膚、眼瞼、呼吸道尤其是口鼻腔、胃腸道、泌尿生殖道的表面就都會建立起微生物生態,這是人體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選擇的結果。特別是胃腸道微生物的總數量大致與人體細胞數量級相當,直接影響人的飲食偏好和消化功能。」姜韜說,這些微生物的組成及相互關係是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每個人都不一樣,與其健康狀況和飲食有關,例如,習慣低纖維飲食的人,腸道菌群中厭氧細菌多,需氧細菌少,而喜歡高纖維飲食的人情況則恰好相反。

「這是一個動態的調整機制,健康狀況改變、吃了不同食物,微生物的組成及相互關係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姜韜表示,到一個新地方後,環境微生物生態變了,加上飲食的改變,影響了原來的腸道微生物,而腸道微生態的失調可能要為其中的「水土不服」症狀負責。

華中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腸道菌群可塑性研究中,揭開了腸道菌群在水土不服症狀產生、發展和恢復過程中的變化規律。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寧康介紹,一個人到了異地,一開始飲食不習慣,會產生各種不適應症狀,但是過段時間也能適應,在外地待一段時間後回到原地,又能適應回來,這就是腸道菌群的雙向可塑性。

寧康研究團隊招募了一支由10個人組成的志願者團隊,他們從北京出發,在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停留了6個月,然後返回北京。通過使用高密度縱向採樣的策略,研究人員收集了志願者的糞便樣本,並詳細記錄了他們的飲食信息。通過對糞便樣本進行高通量測序和相關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類腸道菌群在較長時間跨度內因受飲食改變而發生的動態變化規律。

「進行跨國旅行實驗的志願者腸道菌群之間的變換通常在1個月內完成。」寧康說,飲食長期的轉變可改變腸道菌群,飲食的恢復也可使腸道菌群恢復。

研究發現,志願者腸道菌群的動態變化有特定的變化趨勢,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這可能與志願者的腸型有關。在腸道菌群組成上,還發現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相對豐度在時間軸上表現出較強的彈性,並且它們在這段時間內呈負相關,而變形球菌門和放線桿菌門的相對豐度也表現出可塑性模式。

研究通過整合志願者的飲食信息,證實了雙向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飲食來調節的。在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逗留期間,志願者團隊成員消費了更多的西方飲食:魚和海鮮、乳製品和精製穀物,這與他們在北京的飲食習慣大不相同。這些食物的消耗量增加與腸道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顯著相關。

該研究團隊表示,腸道菌群的雙向可塑性模式,可以從兩方面對腸道微生物組相關疾病的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性價值:首先,研究指出針對胃腸疾病的診斷,應考慮飲食習慣和可能的旅行記錄,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第二,研究建議在臨床實踐,如糞便移植和抗生素治療中,應該利用更長的時間來監測治療效果,因為腸道微生物群落具有很強的彈性。

實際上,人體具有很強的調整能力。「當然這種適應力會因人而異,這與對於疾病的易感程度不同一樣,水土不服也是一部分人有明顯反應。根本原因是人群中存在的遺傳多樣性,尤其是免疫系統的遺傳多樣性。對於環境因素變化的反應程度和反應方式不同的人有所不同。」姜韜說。

姜韜強調,對於水土不服的現象要充分重視,尤其是過敏性的身體不適,應當立即進行抗過敏治療,並找出和記住導致過敏的原因,如果必須再回到有過敏原的環境,就需要提前預防,多次復發的過敏反應很可能帶來嚴重後果,比如哮喘等,不可以大意。

相關連結

腸道菌群構成主要取決於 飲食和生活方式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腸道菌群的構成主要由飲食和生活方式決定,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小。

人體腸道內生活著幾百到上千種細菌,對代謝、免疫、心血管功能等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可能影響情緒和行為。不同人的腸道菌群構成存在明顯差異,科學界此前認為這主要由遺傳決定,但新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導致的差異只佔2%。

研究小組分析了約1000名以色列人的基因組和腸道菌群數據,以及他們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和藥物使用情況等。這些人來自7個不同的族群,生活環境相似。結果顯示,沒有血緣關係但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人,腸道菌群構成高度相似。

分析還發現,在預測血糖水平、肥胖程度等指標時,把腸道菌群構成考慮進去,能大幅提高預測的準確程度,優於只考慮遺傳和環境因素的模型。

這一新發現意味著,通過調整腸道菌群來治療疾病、改善健康指標時,一套方法將適用於有著相同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整個人群,無須根據個人基因組單獨制訂方案。(馬愛平)

相關焦點

  • 到不同「色號」去出現水土不服吃家鄉土就能...
    到異地出現水土不服是為啥?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困擾,只要一出遠門就會拉肚子,我們常把這種現象稱為「水土不服」。難道「水土不服」是因為各地的土壤「色號」不同?水土不服這個說法,源自我們先人的觀察,意思是人到了異鄉,對那裡的水土不適應,就容易拉肚子。
  • 到不同「色號」去出現水土不服吃家鄉土就能治?
    到異地出現水土不服是為啥?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困擾,只要一出遠門就會拉肚子,我們常把這種現象稱為「水土不服」。難道「水土不服」是因為各地的土壤「色號」不同?水土不服這個說法,源自我們先人的觀察,意思是人到了異鄉,對那裡的水土不適應,就容易拉肚子。這所謂「水土不服」,「不服」的到底是誰?
  • 益生菌VS免疫力:二者到底有什麼關係?
    特殊時期,除了做好日常防護,帶口罩、勤洗手外,在很多的預防建議中,免疫力與益生菌被頻頻提及,可是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捋一捋!
  • 內分泌醫生: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只有這 4 種,其他通通不靠譜
    免疫力,並不需要刻意提高,我們更需要做的是「保護」:免疫力,三個字組成的「名詞」,具體的意思就是「身體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面對著「咄咄逼人的新型冠狀病毒」,免疫力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四個分支共同組成了我們身體中「完整且複雜的免疫系統」,它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抵禦外來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的侵襲」,在身體的運行過程中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例如腫瘤細胞)」,另外及時清除體內的衰老細胞、受損細胞以及已經死亡的細胞。
  • 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 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
    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 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引言微生物製劑常見於富營養水體的治理工作中,它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應對不同的N、P營養物質,在微生物的選取上有何不同?與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相比,在生態修復中,到底誰的角色更重要?一起來了解下吧~|富營養水體特徵水體富營養化是指水體接納過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使藻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異常繁殖,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質惡化,加速水體老化,使水生生態系統和水體功能受到影響和破壞,並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的現象。
  • 悶在家裡缺乏運動,來學「內分泌保健操」,提高免疫力
    教會「宅」家腎友們一套作者自創「內分泌保健操」,科學運動提高免疫力。一 ,何謂人體內分泌腺及中醫督脈?內分泌腺是人體最重要的系統之一,掌管著人體生長、發育,調節代謝和免疫力。它分布於人軀體的中央,從上到下有腦垂體和松果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胰腺和性腺。
  • 「旅行能拓展人的心靈,卻也會讓人拉肚子」丨水土不服
    原創 華山感染旅行者腹瀉:原來水土不服是真的「旅行能拓展人的心靈,卻也會讓人拉肚子。」誰知道行程第四天出現了大便次數增多,每天約2-3次稀便。自以為是「水土不服」,趕緊吃了兩片自備的抗生素,腹瀉卻不見好轉。症狀雖然不嚴重,既沒有肚子痛,也沒有嘔吐,但是卻明顯影響了旅行的質量:別人在欣賞美景,他在尋找廁所,別人在大巴上歡聲笑語,他卻憋得臉青一陣白一陣的,導遊精彩地解說根本聽不進,特地新買的單眼相機也根本沒有派上用場。
  • 合肥華夏白癜風醫院口碑_白癜風跟免疫力有關係嗎
    合肥華夏白癜風醫院口碑_白癜風跟免疫力有關係嗎 時間:2020-11-26 16:33 合肥華夏白癜風醫院 合肥華夏白癜風醫院口碑。有很多原因導致白癜風的發病,免疫力低下是一個重要原因,免疫力低下會導致內分泌失調,會影響身體的微量元素,對黑色素合成將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導致白癜風的發生。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內部的原因,也包括外部原因,當人體免疫力較差,很容易誘發白癜風,下面我們就來跟隨合肥華夏白癜風醫院看看到底白癜風與免疫力有哪些關係?
  • 吃什麼能提高免疫力
    那如何提升免疫力呢?免疫力又為何會下降呢?一、免疫力又為何會下降呢?1、心理緊張不安、焦急等心理勞累會給植物性神經造成不良影響,而植物性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繫,由於積勞造成的疾病往往是很難治癒的。
  • 什麼是抵抗力(免疫力)?
    免疫力也叫抵抗力指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下,人體的各個系統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證了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其中免疫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防禦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各種疾病。實際上,人體的這種防禦能力就是抵抗力。
  • 未來,拼的是健康和抵抗力,增強免疫力只需做到四點,早看早知道
    鍾南山院士說過,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身的免疫力。簡單說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病毒、細菌等,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 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學會3招提升免疫力,與新型冠狀病毒作鬥爭
    新型冠狀病毒從武漢現在已經席捲到了全國,人人防範意識加強,大家都知道要好好佩戴口罩,在許多預防建議中也反覆強調,讓大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是戰勝病毒的法寶。#新型肺炎每日科普#我們總說免疫力,那麼免疫力到底是什麼?
  • 第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一、甲狀腺
    第十一章 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系統(endocrine system)是機體的重要調節系統,它與神經系統相輔相成,共同調節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代謝,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並影響行為和控制生殖等。內分泌系統由內分泌腺和分布於其它器官的內分泌細胞組成。內分泌細胞的分泌物稱激素(hormone)。
  • 環境和飲食與腸道微生物的關係
    (圖片來源:Robert Pringle)近年來,微生物領域研究發展迅速,提出了有關人類和動物體內微生物的新知識和新問題。一項新的研究通過使用DNA分析來研究飲食、環境和微生物之間的關係,對這一領域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補充。
  • 抗生素、微生物汙染成水環境新挑戰
    原標題:抗生素、微生物汙染成水環境新挑戰   隨著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持續增加,各種新研發的化學品進入生態環境循環中,給傳統的汙水處理和中水回用、自來水處理系統提出新挑戰。普魯登說,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宏基因組學工具全面描述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可移動遺傳元件(MGE),並使用公開的生物信息學工具、指標來評估和比較一系列汙水處理和中水回用系統,從而推進監測,緩解廢水和中水回用系統中抗生素耐藥性菌的快速增長。此外,推廣「汙水和飲用水一體化」理念,通過對城市環境中水循環的全面監測來減輕和控制抗生素耐藥性。
  • 哥本哈根大學發現床上灰塵微生物跟兒童免疫力相關!
    最近有研究發現床上的灰塵微生物可以提高兒童的免疫力。 還有研究發現孩子得哮喘可能與環境中的細菌有關。城市孩子家中的細菌組成與農村室內的細菌組成越相似,孩子得哮喘的風險就越低。即兒童早期接觸適量的微生物可能有助於身體健康。未來,研究人員還將進一步確定哪些是有益的微生物,從而幫助兒童預防哮喘。 而這次的研究在之前的基礎上做了更多的補充,研究了床上灰塵微生物對兒童免疫力的作用。
  • 功能醫學科普——我們人體的激素與內分泌系統
    越是龐大複雜的機器,調節控制系統就越重要,而對於進化程度最高的人體,這顯得尤其重要。 人體是最複雜的機體之一,共有八大系統,大大小小數百個器官,讓這麼多的組織器官各司其職,協同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實施這個工程的主角,就是人體的內分泌系統。
  • 人體免疫力下降,可能與這4個因素有關,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免疫力對人體來說至關重要,是人體第2道防線,主要工作是識別消滅細菌和病毒。免疫力一旦下降,就很容易遭到外部細菌和病毒的侵襲。剛剛過去的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給大家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病毒還沒徹底消失,就要時刻做好防範,面對病毒免疫系統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 免疫力是世上最好的醫生!從4點入睡,提高免疫力少生病
    免疫系統想要正常發揮功能,需要良好習慣養成,通過簡單的妙招來激活體內的免疫細胞,免疫系統發揮功能,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對抗病毒、細菌入侵,可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很多人經常生病,體質虛弱和免疫系統沒有發揮功能有關,因此,要了解哪些方式可以輕鬆激活免疫能力,通過這些好的方法才能保持健康,否則經常生病壽命可能會縮短。1、運動量充足很多人說免疫力是人體自帶的醫生,擁有較強的免疫能力患病率會明顯降低,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想要激活體內的免疫細胞,積極鍛鍊身體是關鍵。
  • 極端微生物,到底是什麼樣的微生物呢?
    雖然我們身邊的微生物都很小,但是微生物對環境及人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身邊如果沒有微生物,那麼地球不久就會沒有生命體。所以,微生物對我們的作用不言而喻。那麼什麼是微生物呢?簡單來說就是用眼睛看不清楚或者乾脆看不見的生物。它們是一些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