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的一座幹谷裡,竟然藏著許多鯨類化石,而且還有四肢的

2020-11-26 科普探空使者

了解過地理知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地球今天的面貌和以前有著很大區別,以前的地球可不像今天的地球這般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等各個板塊。我們知道,地球今天的面貌是在長期的地殼運動影響下形成的,此外,氣候條件等外力因素也會影響到某個地區的環境變化。因此,今天的很多地方都和以前有著巨大的區別,比方說,位於埃及的鯨魚谷在幾千萬年前就曾經是一片海洋。說到埃及的鯨魚谷,正如其名,科研人員在這個幹谷裡發現了許多屬於早期鯨類的化石,這個發現也應證了鯨魚谷曾經是一片海洋的猜想。

除了早期鯨類的化石,科研人員還在這裡發現了其它海洋古生物的化石,如鯊魚、海龜等。既然如此,為什麼這裡要以鯨魚谷來命名呢?這是因為,在這些發現中,要數鯨類化石的發現最為珍貴。眾所周知,鯨魚這個稱呼其實並不準確,因為它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種,但它卻與其它哺乳動物有著明顯的區別,其特殊的生理構造使得它能夠適應在水中的生活。因此,關於鯨的起源問題一直是生物科學界的研究重點,科研人員曾經根據遺傳因子的相似度,判斷出鯨類可能起源於有蹄類動物。

而在鯨魚谷中,所發現的部分鯨類化石中也有四肢的存在,這一發現進一步應證了科研人員之前的猜測。所以說,早期的鯨類可能是從在陸上生活的有蹄類動物中演變而來的,出於某種原因,它們從陸地上轉入水中生活。而它們為了適應在水中的生活,生理結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原來在陸地上用來爬行的前肢演化成鰭,後肢則退化消失。在鯨魚谷的眾多化石中,有一條鯨類化石尤為吸引科研人員的注意,這一化石從脊椎到尾巴的每一塊骨化石都保存得很完整,連起來有十八米長。

這種鯨名為龍王鯨,也被叫為械齒鯨,是已經確認滅絕的早期鯨類中的一種,可以算得上是現代鯨類的遠祖。它與現代鯨類最明顯的區別是,龍王鯨保留著從有蹄類動物那裡繼承過來的一對短小後肢。科研人員認為,這對肢體對於龍王鯨在水中的移動是沒有幫助的。

據說,關於這個鯨魚谷的核心位置,至今仍未得到有效的開發,裡面或許還存在著更多的遠古時期海洋生物的化石。所以早在本世紀初,這個地方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和自然保護遺產」之一,可見它對生命進程的探索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直以來,有關於陸地生物起源的說法都將可能性指向了海洋,而如今長著四肢的遠古鯨魚出現了,不知道會顛覆多少人的認知。

相關焦點

  • 鯨魚谷裡發現鯨類化石,竟長著四肢,生命起源將被刷新?
    告訴你,那可謂是天差地別,就比如位於埃及的鯨魚谷,在幾千萬年前就是一片海洋。可到了如今,儼然已經成為一片荒漠。那麼,怎樣證明鯨魚谷在幾千萬年前是一片海洋呢?因為科研人員在這個幹谷裡發現了許多屬於早期鯨類的化石,而這個發現也進一步驗證了鯨魚谷曾是海洋的猜想。除了早期的鯨類化石外,科研人員還發現了其它海洋古生物的化石,比如像鯊魚、海龜等等。
  • 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大部分化石屬於體長25英尺(7.62米)的鬚鯨   據國外媒體報導,考古學家在智利阿他加馬沙漠的同一地點發現75具史前鯨類化石, 它們彼此緊挨在一起,可能生活在200萬年前。一些人認為,這些鯨因為迷失了方向,最終被困在海灘上,而另一些人則稱,當時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它們被困在一個瀉湖裡。
  • 重要的史前鯨魚化石揭示其不依靠四肢或尾巴遊動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此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現代鯨魚的祖先極可能是陸棲有蹄類動物。而一項新研究指出,以前發現的化石代表了史前鯨魚進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2007年,科學家在埃及的西部沙漠中發現了一種被稱為Aegicetus gehennae的生物的化石遺骸。它生活在大約3500萬年前,是早期水陸兩棲原鯨物種家族的一員。古生物學家Philip Gingerich的帶領下,密西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對骨骼進行了重新研究。
  • 【史前生物檔案】巴基斯坦鯨
    此前,人們曾對此做過許多推測,最初認為鯨和海豚的祖先是某種古老的偶蹄類,此後又提出過許多缺乏說服力的假說。1960年美國人凡威倫又提出了中獸起源說,其證據是一些早期鯨類的牙齒和踝節類的中獸非常類似,因此鯨很可能是從中獸或一種與中獸非常接近 動物進化而來。巴基鯨的發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一些美國科學家到巴基斯坦尋找鯨類祖先的化石,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了兩件奇怪的骨盆化石。
  • 【譯文】鯨的演化
    但是,陸地哺乳動物祖先仍然在鯨的胚胎中留下了蹤跡:明顯的脖子和四肢,小胎兒的臉上有毛髮,鼻孔開於鼻子的頂端。根據新的化石和DNA數據,分子生物學家解決了達爾文的難題,鯨的最近親緣類群是一種偶蹄動物:河馬。河馬與鯨的最近共同祖先生活在5000萬年前,而且長得一點也不像河馬或鯨。化石證據顯示,這是一種敏捷的、像鹿一樣的哺乳動物,被稱為印多霍斯(Indohyus)。
  • 南極無雪幹谷的未解之謎
    科學家們把這些谷地叫做「無雪幹谷」。一些學者認為,這些海豹是因為迷失了方向,才來到「無雪幹谷」的。這裡沒有冰雪,海豹們因為缺少可以飲用的水,最後乾渴而死,變成了一堆堆的枯骨。也有的人認為,這些海豹是因為想自殺,才來到了這裡。還有的人認為,這些海豹也許是因為受到了什麼驚嚇,被驅趕到了這裡。可到底又是什麼嚇得這些海豹跑到了這裡呢?他們卻沒有給出解釋。
  • 古近紀,生物專欄:鯨類進化史
    鯨類重返海洋,是哺乳動物最偉大的進化奇蹟之一。所幸他們一路都留下了充足的化石證據。20世紀八九十年代,科學家還通過DNA測檢發現鯨類現存最親近的親戚是偶蹄類動物,尤其是河馬。不過經歷至少5000萬年前之前就和他們分了家,走上了自己的路。
  • 「鯨魚」是如何從陸地四肢動物「下海」進化而來的?
    因為從進化的角度看,所有的鯨目成員最早的祖先都是由陸地上的「四肢動物」進化而來的。那麼從陸地到海洋,鯨的祖先是如何「下海」的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巴基斯坦古鯨是已知最古老的鯨類,也是陸地哺乳動物向鯨類進化的第一個階段。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巴基斯坦古鯨的體型與現在的狼差不多,不過它的尾巴可比狼尾巴要長多了,而且它的頭部也比較的細長,並且身上還有少量的毛髮覆蓋。
  • 為什麼鯨類的鰭骨就好像人手一樣,也有五個指頭呢?
    有一位童鞋向我提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鯨魚類的鰭骨就好像人手一樣?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冷知識了,不過還是有一點小小的,不嚴謹的地方。雖然大家喜歡把鯨當成魚,也稱其為鯨魚,但我一般會稱其為鯨,因為它們可不是魚,是貨真價實的哺乳動物。
  • 藏文科普 | 從「長腿」的鯨到「走」進海洋的鯨
    巴基鯨外形與狗相似,細長的掌蹠骨、具有長結節的跟骨等顯示奔跑的適應性,其在運動時只用趾接觸地面,距骨有兩個滑車,因此具有極強的機動性,但它們可能不能持續行走。骨骼及同位素研究表明,巴基鯨主要生活於淡水環境。陸行鯨又稱為「走鯨」, 1992年發現於巴基斯坦,生存於始新世早期(距今約5000萬年前)。
  • 在埃及金字塔發現了成百上千的海洋貝殼化石
    據新的研究稱,許多埃及最著名的遺蹟比如獅身人面像、吉薩大金字塔等都發現了成百上千的海洋生物化石。「整塊石頭裡的貝殼化石,看似隨機放置,其實又嚴格地均勻分布的,這些石頭原本和諧地存在於流動的海底環境」——Ioannis Liritzis教授和他來自愛琴大學和雅典大學的同事如是寫道。
  • 埃及荒漠出現數千條鯨魚化石,揭開了進化過程的真相
    雖然它們經歷了第五次大滅絕活動,但仍有倖存下來的分支,在長年累月的演化之後,成了現今多種形態的鯨。我們所知的鯨魚是生活在海裡的巨型動物,也幸虧它是生活在海裡,不然憑它們的體型和族群的龐大,估計陸地上人類的活動空間可能會減少很多。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鯨魚的所在之處卻是在一個埃及的荒漠,這才引起人們研究的興趣。
  • 生物學家發現古鯨之谷 「龍王鯨」遺骸被埋沙漠
    在鯨之谷發現這具3700萬年前的龍王鯨骨骸時,它的吻部和尾巴分別從一座山丘的正反兩側戳了出來,身上覆蓋的巖石將它保存得非常完美。今年,它會被運回埃及,在一家新建的鯨類進化博物館隆重展出。  可以找到早期鯨類進化線索的國家,不是只有埃及。這具4700萬年歷史的慈母鯨化石骨骸出土於巴基斯坦,現存密西根大學古生物博物館的地下室。
  • 科學家發現海底「霸王鯨」化石(組圖)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的遠古鯨魚化石牙齒鋒利,性情兇殘,與人們印象中溫和的鯨差別很大。  科學家認為鯨是迫於生存需要從陸地重新回到海裡的,上圖為鯨的進化史。上世紀末,一位在維多利亞海灘上衝浪的少年發現了這具化石,多年來它一直被當作普通化石放置在莫納什大學一位學者的辦公室裡,Fitzgerald教授得到樣本後經過三年的研究,最近公布了他的新發現。他推斷,這種鯨魚生活在2500萬年前,可能是現存鬚鯨的祖先。  現在的問題是:它和人們印象中的鬚鯨差別太大了,鬚鯨的進化歷史甚至會因此需要修改。
  • 四條腿的鯨什麼樣?它學遊泳的姿勢,或許超出你的想像
    巴基鯨的大小和狼差不多,有著長尾巴和瘦長的四肢,生活在接近淡水的環境中,代表了陸生偶蹄類向水生鯨類演化的第一步。或許是因為它們和現代的鯨差異實在太大,最初的命名者們將其歸類為中爪獸目(Mesonychid),一類和狼相似的遠古食肉動物,這一分類過了近半個世紀才得到修正。
  • [教育百科]有關鯨的資料
    但許多人分其為魚類,事實上它們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鯨的繁殖能力比較差,平均兩年只能產下一頭幼鯨。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海洋環境的汙染,鯨的數量已經急劇減少。如,鯨類中體型最大的藍鯨,在20世紀有近36萬頭被殺戮,目前僅存不到50頭。  鯨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
  • 沙漠裡竟有鯨魚化石!「鯨之陵」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於是,考古學家們趕到現場繼續挖掘,發現是一具龐大的鯨骨骼化石。接著往深裡挖,他們居然發現了更多的鯨骨骼化石!就這樣,他們在四個不同的古砂巖層裡挖出了40具交錯堆疊的鬚鯨、抹香鯨和海象鯨的骨骼化石,另外還挖出了其他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如海豹、海豚的化石,以及體格比較大的劍魚、旗魚、馬林魚和已經滅絕的水棲樹懶等海洋脊椎動物的化石,不同巖層的地質年代跨度超過一萬年以上。
  • 在埃及的沙漠中有一個鯨魚谷,它有數百萬年的歷史
    這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每年的降水量只有幾釐米,但鯨魚的屍體正從埃及撒哈拉沙漠的流沙中浮現出來。這些化石遺蹟有助於揭示大約5000萬年前埃及曾經被一個巨大的古代海洋覆蓋。它被稱為Wadi al-Hitan,或鯨魚谷。
  • 兇殘的殺戮霸者:古蜥鯨(全文)
    「我們在2000年的時候,在巴基斯坦就發現了一具非常完整的,他們命名的叫巴基鯨的骨架,從這個骨架來說非常有意思,從它的頭後骨和整個四肢的情況來說,它完全跟那時候陸生的偶蹄類非常相似的,最早的鯨是陸生的,以後因為生存化學不斷變化,它不得不選擇進入海洋生活。」 每年的這個時候,古蜥鯨都聚集到古地中海北岸來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