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龍抬頭》以百姓視角彰顯中國精神的國家相冊

2021-01-10 紀錄中國docucn

文:王永利

由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聯動全國三十多家省級電視臺的500多位紀錄片從業者一次集體志願行動的成果:四集系列紀錄片《今日龍抬頭》近日在全國衛視密集播出,該片每集30分鐘,拍攝選在農曆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開始,片中的35個故事普普通通,人物生動形象,有質感,有煙火氣,敘事有致,他們激動的淚水,殷殷的期待和默默的祝福,讓人們看到了各行各業、各族人民把小我小家融入大我國家,上下一心共克時艱的信心、決心和恆心。

一次特殊的志願記錄大行動,立意高遠,凸顯了眾志成城、共同戰疫的中國精神內核。

一個偉大民族的屹立,在於民族精神的熔鑄。「殷憂啟聖,多難興邦。」今年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次疫情深刻影響了中國,也熔鑄了「臨危而上、拼搏奉獻、守望相助、顧全大局、積極樂觀」的中國精神。這是一筆代價巨大的財富。重大的歷史事件,亦是重大的歷史責任,中國紀錄片人需要做這樣的一部紀錄片,它或是由此獲得了一種自覺,或是一種自律,或者思考,或者感知,或者是一種情感,讓觀眾看見了人性的光亮,乃至生命的脆弱、殘酷和美麗以及我們會怎樣加倍的珍惜。正如該片總編導趙捷所說,每個口述人都要問答三個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也就講述了中國人在面對新冠肺炎他(她)的經歷,講述了他們心靈的故事,用影像語言去刻畫,人物普普通通,故事也平平常常,卻在大災大難之時,用鏡頭定格一個民族的堅韌與頑強!當編導把一個一個人的經歷和質樸地、掏心窩地、有感而發地講述放在一起成片的時候,一定讓觀眾感受到的是「這是一個中國在講述」!創作者的創作方向和內心揣著的一種情愫,明確了整個這部片子沒有解說,空間和地域用字幕表達。在特殊的疫情期,通過雲端,雲傳送,雲交流,雲溝通,點點滴滴匯聚成全國紀錄片從業們志願記錄的一次大行動、集體智慧的結晶,也將是電視史上一個特殊的光榮榜!

普通人的奉獻、犧牲和情感,樸實呈現善良與堅韌的人性光芒。

抗擊這種重大突發疫情,不僅要消耗大量的物質資源,更加考驗人類的精神意志,所以也是一場意志戰。堅強的精神意志,成為打贏這場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強大的內在驅動力。該紀錄片用鏡頭思考,記錄了這種凝聚民族偉力之精神意志。該片中,每一個普通人樸實展現人性光芒,都是14億中國人的縮影。陳靜,是火神山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來武漢連續加班加點第30天了,在給重症患者氣管插管等高危操作中衝在前面,同時又作管理,「百搭」,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呵護病人如春風化雨,清除高汙染垃圾如藍領工人,訓斥防護不注意的小護士既像家長、又像大姐。厚重的防護服和緊張勞作使她渾身大汗淋漓,「恨不得跳進水裡」,「只想喝一口冰的!」但「看到陽光就看到溫暖」,摘下口罩後,壓痕道道的臉上,露出一臉笑容。熊德華,49歲,武漢市江漢區民意街友誼社區黨委副書記,自從封城以來,一直戰鬥在社區一線,開始協調運送發燒者到衛生院,然後轉診送到指定醫院。高峰期每天轉診運送八、九人,工作風險高,被稱作「毒蟲」。他說「我是黨員,必須衝在前。」疫情平穩後,他做好社區服務,在給宅家抗「疫」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時,還進行心理疏導。送菜送藥送溫暖,樂此不疲。劉冰,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院前護士,報名馳援武漢。一天運送患者十幾趟,每天只睡3個小時覺,防護服省著用,每天「脫防護服像拆炸彈」,困得趴在哪裡都能睡著,但依然樂觀地堅持在崗位上......

該片還聚焦了波音737機型機長、街道小區的社區幹部,外賣小哥,理髮個體戶,從餐飲個體戶,種植蔬菜的菜農,畫家、教師、作曲家,記者、幼兒教師、心理諮詢師,各行各業在抗疫情中,力所能及,義無反顧,勇挑重擔、迎難而上,守望相助,湧現出的感人事跡,形象詮釋了中國人民的勇氣和膽量、善良和大愛,彰顯著中華民族臨危不懼的精神底蘊。

創新紀實表達,打造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精品力作。

優秀的紀實作品往往通過影像關注人物的命運,關注人物的情感,傳遞拍攝者內在的情感訴求,在情感上與觀眾達到共通共鳴。進而達到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終極作用。在這次抗疫鬥爭中,為了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搏鬥,白衣天使「連軸轉」,施工人員「三班倒」,車間工人「白加黑」,片中這些鏡頭都定格為震撼心靈的生動畫面,折射出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格。

紀實的本質是選擇真實,而藝術紀實是讓真實的人和物都產生巧妙勾連,給人以回味詠嘆。片中劉明澤,四川瀘州市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03年非典時,奮戰在一線,治癒了多名患者,當最後一位患者出院時,拍了照片合影。2月25日她要退休了,準備返聘繼續幹。女兒孫穎,是四川省人民醫院的主治醫師,在媽媽非典照片的影響下報名馳援武漢,她覺得是對媽媽工作使命的一個傳承,同時自己在武漢上的大學、研究生、博士生,也是對武漢同濟培養十年的報答,是醫生職責應該有的擔當。十年前,她從武漢帶回家一盆蘭花,如今她上了前線,父母每天呵護蘭花就想起女兒,這種把傳承和報答,寄情寄物,化為濃濃的詩意。

該片紀實結構亮點是時空同步,片中,多在兩個時空同步記錄一個家庭故事:馮澤華,是一位醫科大學的五年級學生,看到媽媽陶連珊作為江蘇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奮戰在前線。在患者眼裡她是最可愛的人,清晰地記住她陶連珊的名字,衷心感謝她。二月二是媽媽五十歲生日。在前線,媽媽的戰友用饅頭代替蛋糕給媽媽過生日。看到視頻,作為女兒,馮澤華和爸爸都流淚哭了,覺得虧欠她太多。但是馮澤華表示,畢業後要像媽媽一樣,做這樣的白衣戰士!

紀實的審美取向是流動美感,該片打破靜態敘事,在運動中捕捉物象的流動美。片子中,三沙衛士記者王超跟隨海南馳援武漢送蔬菜瓜果的車隊,長鏡頭呈現車隊遠程跋涉,他拍到了一名司機王亮,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就當志願者運送救災物資,這次又給武漢送救災物資,王亮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作為卡車司機,我能做的就是為武漢運輸救災物資!」2000多公裡,44個小時,終於把滿載海南人民深情厚意的蔬菜瓜果,送到了武漢戰疫情前線......

該片從500多位紀錄片從業者志願投入拍攝的近萬分鐘素材中,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以同一時間節點(二月二)為展開敘述的刻度,拍攝要求:不著一色,不飾一角。用普通人的視角,展現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拍攝普通人的記憶,「它是你所在地區的抗疫檔案的一部分,將擇優入選2020己亥年的紀錄片國家相冊。」該片構圖工整,畫面飽滿,製作精良。既有對人物的近距離跟隨式拍攝,又有航拍、全景等大場面的呈現;既有對城市、街巷及標誌性建築的審美,也有對鄉村、田野和農作物的詩意呈現,還有對大熊貓、金絲猴、朱䴉、細鱗鮭魚等瀕危動物的美麗關照。

片頭片尾音樂設計別具匠心。以武漢鐘聲鳴響先聲奪人,接著是吉他彈撥,男聲清唱武漢歌謠,「小時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幽默俏皮,然後是優美舒緩吉他伴奏,男生悠閒唱「冬天的臘梅花,夏天的石榴花,過路的看風景,住家的賣清茶」,配上武漢標誌性建築和城市生活畫面。片尾音樂設計並不是單純重複片頭曲,而是在優美舒緩吉他伴奏下男聲、女聲分別清唱一首武漢歌謠,餘音繞梁,畫面生活氣息更濃。片頭片尾音樂營造了強烈的接地氣的市井氣息,拉近了和普通百姓的心理距離,還傳播了獨特優秀的中華地域文化。

悲壯的戰「疫」鬥爭,熔鑄了堅韌的中國精神,紀錄片《今日龍抬頭》36個戰疫故事,突出一線醫務工作者和基層防疫幹部,著眼普通人的奉獻、犧牲和情感,呈現了疫情中的初心使命,釋放了人性中的善意,成為記錄時代可銘記可流傳的百姓日記、國家相冊,無疑,這是匠心打造的藝術精品,是戰「疫」史詩中的精品力作。而中華民族在經受抗「疫」大考而迸發出來的巨大正能量,必將成為新時代繼續奮進的強大精神支柱。

相關焦點

  • 用小人物故事彰顯大時代精神
    同時,國家廣電總局近期還組織推出了一批大劇、大片,既包括《覺醒年代》《外交風雲》《新世界》《飛行少年》《壯志高飛》《隱秘而偉大》等優秀國產電視劇,也包括《第一日》《青年強,中國強》《尋找最美麗的中國》《幸福在哪裡》《中國功夫》等優秀紀錄片,還有《偉大的細節》《鄰家詩話》等優秀綜藝節目。
  • 不忘初心 彰顯時代精神
    這種新型人文精神,強調通過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化解不同類型文明國家間的衝突和對抗,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維護現代世界的和平發展,弘揚了一種「包容貴和」的和平發展精神。這種和平發展精神,把初心和使命作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當代中國改革實踐中,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認識和實踐、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互促共進,彰顯了新時代條件下「知行合一」的改革創新精神。
  • 北京國際電影節競爭激烈 參賽片彰顯多元化視角
    北京國際電影節競爭激烈 參賽片彰顯多元化視角 2014年04月18日 16:35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法國影星讓·雷諾,中國演員章子怡、範冰冰、黃曉明等來自國內外的近百位影人走上紅毯。為期一周的活動,除了北京展映等影片放映活動外,還將進行「天壇獎」的評選。
  • 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小康路上中國農村真實樣貌的國家相冊
    原標題: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小康路上中國農村真實樣貌的國家相冊央視網消息: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從12月19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推出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共9集,主題契合振興鄉村、傳承傳統文化的目標和任務,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切中百姓的關注,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 中國組織人事報評論員:用擔當彰顯時代精神
    原標題:用擔當彰顯時代精神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需要擔當作為。一段時間以來,中央媒體集中報導了一批新時代擔當作為先進典型事跡。他們中,有的衝在改革開放最前沿,涉險灘、闖難關,跑出改革創新「加速度」;有的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發展產業、精準扶貧,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有的走在服務群眾第一線,遇事不推、臨難不避,解決民生痛點難點。
  • [美麗中國相冊]神奇居民的燈光派對
    [美麗中國相冊]神奇居民的燈光派對 2019-08-20 1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放軍報》兩會報導:彰顯時代精神 突出強軍思想
    原標題:彰顯時代精神 突出強軍思想 今年的全國兩會,《解放軍報》的報導始終堅持世界眼光、中國立場、軍隊角度,持續發力、突出特色,緊密聚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推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歷史成就,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風貌風採,聚焦大會關於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等重大議題
  • 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
  • 《國家相冊》:沖天「第一炮」
    《國家相冊》:沖天「第一炮」,.,.204301,.周璇
  • 重釋歷史唯物主義本真精神的三個視角
    【專家論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基於思想比較的視角、文本解讀的方法以及歷史生成的維度,從思維方式變革、自由觀變革、歷史觀變革三個視界重釋歷史唯物主義的本真精神,對於彰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真智慧、活的靈魂及其走向當代的方法論啟示,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 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小康路上中國農村真實樣貌的國家相冊
    央視網消息: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從12月19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推出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共9集,主題契合振興鄉村、傳承傳統文化的目標和任務,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切中百姓的關注,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節目採用紀實跟拍的方式,攝製組深入農村,用一年多的時間記錄了這些村莊中真實的人物、鮮活的故事、生動的進程,展現真實的農村風貌,塑造當代農民形象,呈現大時代背景下普通鄉村的「變」與「不變」。
  • 一場疫情翻身仗讓世界見識中國的力量,彰顯中國式人權與自由價值
    整個抗疫過程,不僅彰顯了國家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綜合協調能力;也彰顯了我們的民眾高度的文明素養,以及百姓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家國情懷,更突顯了一線防疫人員偉大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看看在疫情面前,與我們的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嚴防死守、絕不放棄一個病人的情懷相比,西方國家是如何履行人權與自由理念的。中西方驚人的對比,彰顯出怎樣的人權與自由理念差距。面對疫情的到來,以老牌發達民主國家而自傲的英國,居然一度宣稱,欲讓60%的人感染,以獲取群體的免疫,並讓大家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
  • 二月二,龍抬頭,春意盎然好彩頭
    二月二 龍抬頭, 風雨順 又豐收。亦稱春龍節、春耕節 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
  • 《國家相冊》:帶我去火星
    月球,火星,宇宙更深處……與本期《國家相冊》一起,向那些帶著我們走向星辰大海的人致敬。來源:新華網
  •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故事介紹 龍抬頭理頭有什麼含義好處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  十字津頭一字行  今天,農曆二月初二  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  好年景,春開頭  萬物復甦,春天真的來了  「二月二」的傳說  有一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
  • 【焦點】彰顯發改特質 擔當責任使命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彰顯發改特質 擔當責任使命每位參賽選手不到10分鐘的報告背後,是長達數月精心撰寫的論文,更是長達數年的潛心研究。國家發改委中青年幹部研討會是國家發改委的獨創品牌,舞臺上,新一代發改人的精神風貌,在這短短的數分鐘內得以充分彰顯。
  • 中國制度激揚精神偉力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經受巨大考驗、彰顯巨大優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堅實保障,而它所蘊含的鮮明價值取向,則外化為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行動自覺。今天,我們邀請5位專家學者,結合抗疫鬥爭,從制度文明的視角,探討中國制度的價值追求及其激發出來的精神力量。
  • 突出時代精神 彰顯經典魅力(作品品鑑)
    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如期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戲曲事業繁榮發展,收效顯著,戲曲工作者藉此東風,在戲曲傳承發展中做出卓著功績。每年的新年戲曲晚會是戲曲界向黨、國家和人民匯報的特殊平臺。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在劇種呈現、舞臺表演等方面與時俱進,勇擔社會責任,彰顯新時代特色。
  • 思想周刊薦讀|「姿正腔媛」對話智庫專家聚焦「百姓富」
    為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讀懂「中國之治」的成功密碼,思想周刊約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就「13個顯著優勢」進行深入解讀。 原文: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顯著優勢。  張加華(江蘇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大黨。
  • 繪時代風採 鑄中國精神——寫在「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
    5年為一個節點,全國美展揀選歷練出一代代優秀的社會主義美術工作者,鑄就、銘刻出時代的風貌和精神氣質,丈量、標誌出國家文化的價值尺度。廣大美術工作者在中國美協的團結、引領下,以「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指導思想,將個人的藝術融入新中國發展的現實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