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人物故事彰顯大時代精神

2021-01-11 人民網

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精品網絡視聽節目上線儀式」在北京舉辦。同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精品網絡視聽節目展播季」及「精彩短視頻,禮讚新中國」主題宣傳月活動也相繼啟動。

今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推出網絡視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統一標識,舉辦「我們的70年」專題頻道上線儀式,向全國網絡視聽機構作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宣傳活動的工作部署。網絡視聽行業積極響應,開展了一系列宣傳布局。目前,全國已有200餘家網站在首頁首屏開設了「我們的70年」頻道或專區。截至7月底,僅騰訊視頻「我們的70年」主題頻道頁總訪問量已達到5.1億人次,單月訪問量達1.1億人次。全國「我們的70年」頻道或專區的節目總點擊量已經超過20億次,湧現出一批呼應主題主線宣傳、格調積極健康的精品網絡視聽節目。

主旋律作品叫好又叫座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網絡視聽平臺和製作機構大力開展網絡視聽精品創作,組織編制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網絡原創節目目錄》,推出了一批網絡特色明顯的優秀作品。截至目前,網絡電影《特勤精英之生死救援》、網絡紀錄片《人間正道是滄桑》《做客中國》、網絡綜藝《忘不了餐廳》等70多部《目錄》中的作品已經製作完成並陸續上線播出。同時,國家廣電總局近期還組織推出了一批大劇、大片,既包括《覺醒年代》《外交風雲》《新世界》《飛行少年》《壯志高飛》《隱秘而偉大》等優秀國產電視劇,也包括《第一日》《青年強,中國強》《尋找最美麗的中國》《幸福在哪裡》《中國功夫》等優秀紀錄片,還有《偉大的細節》《鄰家詩話》等優秀綜藝節目。「我們從中精心選取50部精品節目統一推出,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宣傳打造優質的內容盛宴。」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魏黨軍介紹。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部作品有一部作品的靈魂。堅定自覺地與時代、與國家民族利益緊緊相依,文化就會彰顯出巨大的正能量,引領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今年以來,一系列優秀的反映時代主題的網絡視聽作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精品展播季」中,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領袖風採的《公僕之路》《紙短情長》《社會主義「有點潮」》,反映十八大以來發展成就的《解碼中國》《做客中國》《不負青春不負村》等,反映鄉村振興的《達拉的青春》《草原上的築夢者》等,展現一帶一路建設的《我的青春在絲路》等,反映強軍興軍的《追夢空天》《士兵的榮耀》,用國粹京劇形式再現紅軍長徵英雄畫卷的《紅軍故事》等。這些優秀網絡視聽作品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濃墨重彩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在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科技進步、社會民生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揭示其背後的經驗啟示,形成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強大聲勢,唱響團結奮進的主旋律。

芒果TV副總裁易柯明介紹:「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主題,所有節目編排都是講述群眾身邊事和中國好故事,傳遞濃濃的家國情懷。例如《我們站立的地方》以『國門』為視角,聚焦邊防軍人,展現他們保衛領土的熱血情懷,抒寫新時代的英雄主義。」優酷總編輯張麗娜說:「我們從主旋律精品、優秀傳統文化、主流青年文化、北京文化四個重點布局展開精品內容儲備和傳播,推出《激蕩中國》《色彩中國》《做客中國》《最美中國第四季》《我和我的祖國》等紀錄片,力求用精品奉獻人民。」

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建民在發言中表示:「網絡視聽精品創作要始終關注現實、關注人民、關注生活,堅持融入公益、融入文化、融入價值觀。」以多樣化、流行化表現手法,真實客觀地反映70年來的社會變遷、生活變化,從而彰顯主流價值,才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視聽領域的正確打開方式。

深耕現實講述生動故事

2017年,國家廣電總局就明確鼓勵要以「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坐標,進行現實題材電視劇作品的創作,2019更是成為現實主義劇集大年。

在《可愛的中國》中,方志敏在獄中高呼「可愛的中國」,讓人們重溫他1934年北上抗日不幸被俘的獄中箴言。近期熱播的《小歡喜》通過對文化和教育背景皆不相同的三組家庭的描繪,勾勒出一幅中國式家庭教育眾生相,從主題思想到價值觀的傳達,都極具時代共鳴。京味十足的《正陽門下》《正陽門下小女人》通過男性視角和女性情懷的不同刻畫,講述創業者的傳承、碰撞與革新,凸顯了社會的進步之變和人性的善之不變,從家長裡短展開,以愛恨情仇為軸,最後上升到民族大義。這些高分作品在儘可能還原現實生活真實感的同時,也以一種柔和的姿態向觀眾傳遞生活的美好與希望。

愛奇藝副總裁陳瀟介紹了愛奇藝的排播布局:「影視劇匯集了《破冰行動》《人民的名義》《建國大業》《士兵突擊》《可愛的中國》《小歡喜》等作品。紀錄片展播涵蓋《輝煌中國》《這裡是中國》《大國外交》《一帶一路》《將改革進行到底》《大國質量》等作品。」即將在愛奇藝上線的網絡電影《大地震》,同樣深耕現實,以當下網絡電影中少有的家國情懷與「大片」創作手法,激蕩表現出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後的十幾小時內,一群被困於井下的礦工們放下恩仇、眾志成城驚險自救、他救的真實故事,反映出了中國人不屈不撓、團結一心的民族精神。這表明災難只能摧毀我們的家園,但永遠無法摧毀中華民族的鋼鐵意志。

現實題材已成為當下文藝創作的大勢所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是當下文藝創作的真諦,創作者應當走出小我、走出書齋,到生活中、到百姓中去尋找靈感,用血肉豐滿的人物和細節去吸引觀眾、影響觀眾、治癒觀眾。

用短視頻展現美好生活

在此次「精彩短視頻,禮讚新中國」主題宣傳月活動中,短視頻憑藉量大體小的特徵,在正能量傳播上一舉發力,就媒體的覆蓋面、傳播的有效到達率、情感共鳴而言,短視頻日漸成為主打產品。這些短視頻作品通過講述這些生發於中國各地、原生的、無比真實的、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呈現了「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央視網以時政短視頻為主打,精心策劃原創時政短視頻精品、創新微視頻等。據央視網黨委書記、董事長錢蔚介紹,央視網將推出《史詩70年》《點亮中國》《時代勳章》三個時政微視頻。將應用動漫、AR VR AI等手段,推出《破風逐夢》《帶你看特色工程》等立意獨特、表現新穎的創新微視頻。同時,還將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策劃《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等大型線下活動、網絡徵集與眾籌活動,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熱烈氛圍。

短視頻創新傳播上,騰訊視頻向來注重打造正能量內容生態建設。騰訊視頻總編輯楊健介說:「我們一方面通過與中央媒體合作,策劃多檔重點短視頻節目,包括和人民網聯合製作當代青年榜樣主題作品《夢想電臺》;與新華社聯合製作的《人間值得·國慶系列策劃》,以守護、夢想、尋根、復興等作為節目關鍵詞,來展現新時代精神;與光明日報聯合徵集的『感動畢業季』畢業生原創視頻大賽等。另一方面,結合平臺的特點和優勢,打造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內容,比如針對手機豎屏的短視頻節目《不負四十年》,從百姓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帶領觀眾感受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變遷,有效帶動了年輕群體的觀看與互動熱情,積極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結合開設的『70周年』專欄頻道,全方位做好主流輿論傳播。」

梨視頻副總編輯張巍表示:「短視頻正在成為人們接受資訊的主流方式。」《壯觀!1500工人9小時為鐵路站「換血」》的短視頻,被英國媒體報導後,獲了埃隆·馬斯克轉發關注,全網播放量達8.1602億,中國速度由此贏得國際讚譽。《退伍兵幫287個山裡娃,一做10餘年》講述了山東一位退伍軍人,精準幫扶287個貧困兒童的故事,播放量超過1000萬。一條福建老人通過斑馬線,向停車禮讓的司機鞠躬致謝的片子,引發日本媒體廣泛關注和討論——「應多去中國旅遊、投資」。這樣一種記錄中國細節、發現中國故事的職責和使命也給內容呈現帶來更多的可能。

近年來,網絡視聽產品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和青睞。正因為如此,網絡視頻平臺肩負著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正能量的責任與擔當。高建民在總結髮言中表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各大視頻網站積極布局主流內容,即是彰顯各家作為新主流平臺的使命擔當,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把主流精神價值有效地傳播到更多的用戶心中。」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通訊員 王卉)

相關焦點

  • 國話原創扶貧話劇《村裡新來的年輕人》用小人物反映大時代
    該劇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藝術化地呈現了青年扶貧幹部帶領群眾奮鬥拼搏的感人故事。《村裡新來的年輕人》首演劇照 杜洋 攝《村裡新來的年輕人》自10月建組以來,一直在緊張地排練中。期間邀請了多位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掛職幹部、駐村第一書記與劇組主創人員及主演進行線上線下交流座談,請他們分享了許多工作中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悟,並對劇本、表演提出修改建議。
  • 遲子建:與宏偉壯闊相比,蟲子般的小人物更彰顯出生命的力量
    戰士、英雄、史詩,作者幾乎用一切偉大與崇高的語詞來讚美一隻蟲子。02在遲子建的文學世界裡有著獨特的詩意,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最容易被人忽視,最輕賤的微小生命的偉大世界。正源於這樣的歷史觀,遲子建在自己的文學世界裡塑造了許許多多精彩的生動的小人物的形象,正像那個最初不被人注意的「蟲子」,演繹著世俗世界真實堅韌而又美好的故事。03她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裡,描寫的烏塘小鎮上小人物的生活常常是灰暗的,烏塘產煤,煤窯很多,空氣汙濁。
  • 小人物大時代 話劇《親個蛋蛋的紅黃藍》亮相第14屆廣東省藝術節
    《親個蛋蛋的紅黃藍》用兩個特區(延安、深圳),兩個精神的山(寶塔山、蓮花山),一個從始至終的追求 " 幸福生活 " 奔小康的 " 夢 " 為經,以小人物來深圳打拼創事業的故事為緯,把改革開放這一宏大主題,追求幸福生活、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融入到小人物的奮鬥故事中。
  • 《中國扶貧人物故事》重磅推出,看「小人物」匯聚大能量
    為全方位、立體化記錄此次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偉大成就,多角度、多維度呈現人民群眾與日俱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新聞辦公室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強強聯手,重磅推出多語種系列短視頻《中國扶貧人物故事》。短視頻彰顯宏大主題這是一系列極具感情色彩的脫貧攻堅短視頻,在內容具象化中,實現了對人的關注和故事性講述。
  • 「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原標題:「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  在黃海波看來,老物件是歲月留下的秘密文件,向人們展示了社會生活的橫斷面,而社會的變革和進步經常寓於這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之中  「我很希望能夠把這些老物件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理解,我們的城市甚至國家,是一層一層像年輪一樣成長起來的
  • 事業單位寫作熱點:小人物 大能量
    而有這樣一群人不畏病毒做城市的守護者、傳遞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城市、守護人民群眾,小人物,匯聚大能量溫暖著寒冷的冬天。具體案例小人物,大能量,他們是他們是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們日夜堅守在戰鬥一線,一把掃帚,一個簸箕,一個消毒箱,一把噴水槍,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消毒殺菌無死角;是最美逆行者---『送菜英雄』,武漢90後菜鳥驛站站長蒼禹威,疫情期間主動為小區住戶送青菜、水果上門,為了保障安全實行無接觸配送,每天堅持給2000戶義務送菜;是省際交界處守護者—交通人,貴州省興義高速公路管理處安龍路政執法大隊
  • 聚焦「三項工程」 彰顯工匠精神
    《2020技行天下》自2020年10月18日開播以來,口碑與收視雙豐收:12集平均收視率0.206%,市場份額0.855%,55城累計收視人次達1.27億,收視較上一季整體提升29%,其中單期最高收視率0.364%,最高排名第7位,廣東衛視自媒體矩陣節目資訊閱讀量超350萬;獲中宣部《新聞閱評》表揚:歌頌勞動崇尚技能,高光彰顯「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風採,可看作為在上海舉行世界技能大賽的一部優秀
  • 用支點撬動貧困 看人生際遇因選擇而不同
    12月7日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用真實視角呈現小人物在脫貧路上的人生選擇和際遇改變。在消除貧困的時代大業中,人生因選擇而不同,當選擇來找我,才能看見生活更多的可能。本片立足真實的鏡頭捕捉,以人事變遷為淺層觀察,以人物精神面貌的改觀為深層表達,記錄了雲南、貴州、重慶、河北三省一市十縣,共二十餘個村寨的24位人物,在物質和精神上,同貧困博弈的際遇選擇和人生片段。
  • 不忘初心 彰顯時代精神
    這種和平發展精神,把初心和使命作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當代中國改革實踐中,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認識和實踐、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互促共進,彰顯了新時代條件下「知行合一」的改革創新精神。
  • 中國組織人事報評論員:用擔當彰顯時代精神
    原標題:用擔當彰顯時代精神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需要擔當作為。一段時間以來,中央媒體集中報導了一批新時代擔當作為先進典型事跡。他們中,有的衝在改革開放最前沿,涉險灘、闖難關,跑出改革創新「加速度」;有的戰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發展產業、精準扶貧,幫助貧困戶脫貧摘帽;有的走在服務群眾第一線,遇事不推、臨難不避,解決民生痛點難點。
  • 《平凡世界之全民戰疫》演員表 以真實故事為原型
    《平凡世界之全民戰疫》演員表 以真實故事為原型  近日,展現「抗疫」主題的電影《平凡世界之全民戰疫》即將開拍。影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聚焦抗疫戰鬥中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多方位全面展現全國抗疫全貌。除此之外,影片集結了眾多優秀編劇、導演和一線演員,由趙寧宇、張華、付蕾蕾、程之善、牟模擔任導演,群星雲集,令人期待。
  • 突出時代精神 彰顯經典魅力(作品品鑑)
    2020年新年戲曲晚會在劇種呈現、舞臺表演等方面與時俱進,勇擔社會責任,彰顯新時代特色。我國戲曲現存300多個劇種,戲曲劇種尤其是瀕危劇種的保護,在傳統文化保護領域具有指標性意義,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每年,新年戲曲晚會編導組都會精心考慮,選擇數個沒有參加過新年戲曲晚會演出的劇種,不僅給人以新鮮感,也彰顯戲曲劇種保護的成績。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有幾部時長多少 7個故事劇情演員介紹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有幾部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黃渤、張譯、吳京、馬伊琍、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演繹7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片。
  •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致敬小人物,相遇大時代」
    1949至2019,這是時光的變遷,記敘了無數的無名英雄為了中華的崛起奮鬥犧牲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可以用6個字來歸納「小人物,大時代」。
  • 評分9.9的科幻小說,宇宙大時代即將來臨,書蟲心中的天榜神作
    大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成為過去,新的大時代即將來臨。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引人入勝的情節,整本小說的行文流暢,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很是出色,故事情節井然有序,小說中的真情牽引著讀者的心神,給予讀者一種靈魂觸動般的體驗,對戰爭的描述也讀者心情激蕩,大呼過癮,這樣一本小說是天榜神作是毋庸置疑的,評分9.9《歷史的塵埃》作者是知秋,在歷史的天空下,不管你愛與不愛都只是其中的塵埃。
  • 《今日龍抬頭》以百姓視角彰顯中國精神的國家相冊
    回答了這三個問題也就講述了中國人在面對新冠肺炎他(她)的經歷,講述了他們心靈的故事,用影像語言去刻畫,人物普普通通,故事也平平常常,卻在大災大難之時,用鏡頭定格一個民族的堅韌與頑強!當編導把一個一個人的經歷和質樸地、掏心窩地、有感而發地講述放在一起成片的時候,一定讓觀眾感受到的是「這是一個中國在講述」!創作者的創作方向和內心揣著的一種情愫,明確了整個這部片子沒有解說,空間和地域用字幕表達。
  • 大事件下的小人物,《白晝流星》寓意最深刻,哪個片段引你落淚?
    原創|大事件下的小人物,《白晝流星》寓意最深刻,哪個片段引你落淚?小孩子僅僅是嘴饞嗎,這僅僅是經濟上的貧困嗎,這種貧瘠更是精神上的,他們的教育醫療各方面都有待提高,他們需要這樣的白晝流星。這個片段上的李叔就一直做著扶貧工作,他所作的扶貧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就像影片中的小羔羊,你扶不了它一世的,它要學著自己站起來。兩個不良少年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當地人,他們只管當下不看以後,給他們多少物質支持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