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支點撬動貧困 看人生際遇因選擇而不同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貧困,限制的不只是想像,還有看向遠方的視野,和開啟嶄新生活的選擇權。貧困有多可怕?是在漠視教育的同時,丟掉發展的希望;是在面對疾病時,結束生命的渴望遠遠大於拯救自己;是在為了生計勞碌奔波時,卻看不到幸福的意義;是在嚮往新生活的時候,卻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利。

因此,脫貧尤為重要。12月7日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用真實視角呈現小人物在脫貧路上的人生選擇和際遇改變。在消除貧困的時代大業中,人生因選擇而不同,當選擇來找我,才能看見生活更多的可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刻,由搜狐視頻自製,並聯合北京《旅行家》雜誌社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知和年年(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聚焦脫貧攻堅成果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應運而生。本片立足真實的鏡頭捕捉,以人事變遷為淺層觀察,以人物精神面貌的改觀為深層表達,記錄了雲南、貴州、重慶、河北三省一市十縣,共二十餘個村寨的24位人物,在物質和精神上,同貧困博弈的際遇選擇和人生片段。

黃崗村扶貧幹部 祝顯興

在尋找脫貧致富的坎坷之路上,有人憑藉一己之力,引領眾人擺脫思想束縛,扶貧扶志,培育開啟新生活的希望;有人打開禁錮的視野,重操家鄉傳統技藝,扶智創新,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有先鋒就有後盾,有人用醫者仁心詮釋責任,治癒身心,成為扶貧路上的守護者。

平凡小人物,用支點撬動貧困

脫貧,是當下時代的印記,也記錄著每個小人物的奮鬥史,每個平凡人,在脫貧路上選擇不等不靠,抓住機會,用期盼美好的最原始動力,逐步實現脫貧致富,用行動書寫出脫貧背後的故事。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當選擇來找我》紀錄片中,不論是從衛生改造入手,疏導人們改變陋習的「扶貧路上的創新者」祝顯興,還是不拋棄不放棄,爭取讓每個適齡兒童上學的「求學路上的領路人」卓瑪,都明白在扶貧道路上,「授人以漁」的道理,盡己所能,從最初脫貧的起點,讓人們知道改變和選擇的重要性。

建塘鎮尼史村村委會主任 卓瑪

扶貧不只是簡單的雪中送炭,精準扶貧才能溫暖人心。製造差異化,因地制宜發展項目,才能在脫貧的基礎上提高人民積極性,最終走向致富之路。因此,發現家鄉的傳統手藝和特色農產品,成為脫貧致富的關鍵,正是因為這樣,痴迷靛染手藝,立志將靛染推向市場的陸勇妹,將家鄉的傳統黑陶改造為現代藝術品的拉茸肖巴,從佤族村寨挖掘織錦手藝的李憲蘭,「讓茶葉飛出大山」的吳川平......才能用時代視野,抓住機會,帶領著村民走向致富路,同時也讓古老手藝得以傳承、煥發新生,讓特色農產品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西盟佤族織錦非物質文化遺產縣級傳承人 李憲蘭

不論是思想的轉變,還是發展的奇蹟,每個平凡的小人物,都用自己的選擇和行動,創造矚目的脫貧成就。

時代大合力,共築全面脫貧路

消除貧困從來不是一人之事,脫貧致富也從來不只有一種方法。

聚焦產業扶貧,發展符合當地的特色產業,是因地制宜式脫貧;聚焦就業扶貧,助力脫貧增收,是造血式脫貧;聚焦教育扶貧,扶貧又扶智,是源頭式扶貧;聚焦醫療扶貧,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治癒式脫貧,紀錄片中呈現的不同村落的不同脫貧方式,都是當下脫貧倒計時中的微小部分,見微知著,充分展現了時代脫貧的顯著成果。

尼西鄉湯堆村黑陶手藝傳承人 拉茸肖巴

不論是引領脫貧,還是參與脫貧,每個人,都在磨礪挫折中成長,在櫛風沐雨中前進,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壯大,都成為消除貧困大時代下的受益人,脫貧成果顯而易見,真正用行動詮釋了繃緊脫貧攻堅之弦,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堅定決心。

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共八集,分別是萌芽,新生,故鄉,堅守,責任,助夢,攜手,興業。每一集都由三個人物故事組成。每個主題背後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人們的進步,是脫貧的必然成果,是時代樂章裡重要的音符。

在脫貧的大環境下,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順時代而生,它不僅僅是成果的見證,更是人們在磨礪中,擔當之勇、創新之勢、凝聚之力的真實呈現!這個時代不缺乏機會,缺乏的是努力抓住機會,並為之奮鬥的人!12月7日起,每周一、周二上午十點,搜狐視頻全網獨播,一起來感受攻堅克難的國人精神,見證脫貧時代的豐碩成果!

原標題:看人生際遇因選擇而不同,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定檔1207

來源:北青網

相關焦點

  • 看人生際遇因選擇而不同,紀錄片《當選擇來找我》定檔1207
    貧困,限制的不只是想像,還有看向遠方的視野,和開啟嶄新生活的選擇權。貧困有多可怕?是在漠視教育的同時,丟掉發展的希望;是在面對疾病時,結束生命的渴望遠遠大於拯救自己;是在為了生計勞碌奔波時,卻看不到幸福的意義;是在嚮往新生活的時候,卻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利。因此,脫貧尤為重要。
  • 人生的支點
    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有支點,可以爆發無窮的力量。但若沒有支點,再強的能力也恐難有用武之地。你有多大價值,你能發揮多大價值,全靠生活中的支點,人生的支點至關重要。那是一種能力與平臺的結合點。我們每個人都相當於一根槓桿,都有使用價值,也都存在社會價值。
  • 夜讀丨人生支點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為何能有如此氣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有一個可供支撐的支點。人生支點很像錨。看上去是固定的,其實錨的固定是服務於航船的行動的。尋找人生的支點,不是為了支到那不動,而是讓我們的生活當停可停,當行則行。其實,人生的支點會隨著年齡或環境的變化不斷變化。但是不論怎樣變化,今天的支點還是要放在今天。
  • 「靈魂砍價」能成為撬動「看病貴」的支點嗎?
    (圖片來源:pixabay)前兩天,團結湖參考(ID:Talkpark)的文章裡提到了農村老人用現金交醫保遭拒的事兒。本是呼籲在技術飛速進步的時代多給老年人一些人性關懷,不想有讀者被醫保戳到了痛點,吐槽起農村醫保報銷手續之繁瑣。
  • 撬動地球需要多長的槓桿?
    人類把這種物理現象用於生產活動,5000年前古埃及人被認為用槓桿原理來修建宏偉的金字塔。對於槓桿原理,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那麼,如果真用槓桿原理來撬動地球,所需的槓桿要多長?
  • 他不像阿基米德用支點撬動地球 但他是第一個稱出地球體重的人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句耳熟能詳、包含無限霸氣的話出自力學之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對人類的貢獻不言而喻,尤其是這句關於槓桿原理的至理名言流傳至今。然而有位科學家雖然沒學阿基米德撬地球,但他卻是世界上第一個稱出地球體重的人!
  • 電影《鋼琴家》告訴我們:人生的際遇各有輪迴
    但總得來說,這部電影給我更多的思考是:無論生活現在正在經歷著什麼,人生的際遇都各有輪迴。《鋼琴家》是一部傳記片,拍的是導演波蘭以詮釋蕭邦著名音樂的鋼琴家斯皮爾曼的生平。斯皮爾曼是猶太人,一位天才鋼琴家。20世紀40年代,納粹分子大肆屠殺猶太人,而斯皮爾曼所幸在這場浩劫中存活了下來。
  • 阿基米德:找到支點 撬動廣播深度融合
    原標題:找到支點 撬動廣播深度融合   創業,因更接近市場變得更純粹。   如今,阿基米德已經有全國百餘個省市電臺籤約入駐,並共享1.6萬檔節目,內容涵蓋音樂、新聞、公開課、生活等16種類型,吸引下載用戶達4000萬,用戶年發帖量超1億條,成為音頻市場一個形態獨特的產品。   那麼,它和音頻細分市場其他產品有什麼不同呢?
  • 阿基米德為什麼說他能夠撬動地球?
    利用槓桿可以用小的動力克服大的阻力。槓桿原理是設計製造一切機械的基礎。阿基米德曾經自信的對當時的國王說:「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樣的支點和槓桿當然找不到,但理論上如果有的話,阿基米德是能撬動地球的。後來阿基米德利用槓桿原理,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位國王造了一艘大船,但由於船太大,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讓它下水。阿基米德設計製造了一套槓桿滑輪系統,是人用很小的力就能拉動很重的東西。
  • 阿基米德想撬動地球?這是不可不知的科學故事
    (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原理)第二個就是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阿基米德的科學成果遠不止這兩項,除了數學和幾何學方面的諸多貢獻外,他還是阿基米德螺旋的發明者,當時希臘的水手們利用這個發明來抽取船艙底部的積水。
  • 奇幻際遇,開掛人生!《換臉》系列電影1月13日「煥新」登陸愛奇藝
    是的,你有沒聽錯,當你的生活枯燥乏味、焦頭爛額,又或是渴望成功、野心勃勃之時,遇上這樣一臺來自未來,擁有瞬間換臉技術的機器人,誰又能抵擋改變人生道路的誘惑呢?這部講述奇幻際遇,描繪世間百態和荒誕人生的軟科幻現實題材電影,將在1月13日於愛奇藝平臺全網首播。
  •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人生的不同階段
    確定性和因果律在量子力學的框架下不存在了,其實拋開物理學,在我們的人生中,確定性和絕對的因果律又何嘗存在過呢?疊加態:鮮衣怒馬少年時明亮,純粹,睥睨一切,這是少年人獨有的姿態,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朝氣和希望。未來的畫卷還未在眼前展開,一切都充滿可能性。
  • 如果以月球為支點,一個人需要距離多遠才能撬起地球1釐米?
    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儘管語氣聽起來比較狂妄,但是從理論上來講還真是可行的,但前提是給阿基米德一個可靠的支點。現在,我們知道阿基米德的自信來自於槓桿定理。那麼,我們如果將地球的衛星——月球作為槓桿的支點,一個普通人需要距離月球多遠才能將地球撬起來呢?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簡略地了解什麼是槓桿定理。
  • 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人生因奮鬥而升華——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劉秀祥的「磨礪」心路  2020年「五一」長假前三天,黔西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劉秀祥都很忙碌,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生家訪和高考備戰上在車上,他寫下了一段話:「習近平總書記今天給青年的寄語說,『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我們要立足當下,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今年32歲的劉秀祥,一路走來,心酸但始終堅強,對「磨礪」有不同於常人的體會,他深知「奮鬥」的意義。  4月28日,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劉秀祥名列其中。
  •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人生:「牛頓管不住的人」 - 新華網客戶端
    他說:「我打算在城裡給兒子買套房子,但我自己就住村裡,哪都不去」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灝啤酒瓶上立水缸、扳手上立煤氣罐、坐著人的椅子單腿著地……在山東莘縣河店鎮農民王業坤手裡,許多大塊頭物件如同中了魔法,老老實實地在微小的支點上,以各種看似不穩定的造型穩穩矗立。
  • 人生是「命中注定」,還是「人定勝天」,選擇後者的人往往更優秀
    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們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今生又會有何作為?又思考著自己為何沒有誕生在一個富貴家庭,到底是命中注定?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寫命運?但我們的人生到底是「命中注定」,還是「人定勝天」呢?其實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來講,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很顯然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前者是唯心主義,後者是唯物主義。
  • 22年後,「還珠三姝」際遇如何?
    、林心如、範冰冰的際遇,也更是精彩。雖然走紅於同一部戲,但三個人的人生際遇卻截然不同。 多年後,張鐵林說:「三個女孩裡,最有主意和心思的是趙薇,老愛跟導演說,我能不能這樣演,我能不能那樣演?最有韌勁兒、最能吃苦的人是範冰冰,拍騎馬的戲,摔一場拍一場,咬著牙也會演下去。林心如沒什麼存在感,蚊子大點兒聲音,我都聽不清她念的是什麼詞。」
  • 韓雨:存量時代房企不容忽略3大支點
    「槓桿在中國的語境裡其實有一個意思——支點,用小力量去撬動更大的力量。」尤其當三道紅線對房企的槓桿率提出了要求,韓雨認為,經營性的財務性槓桿要降低。過去高財務性槓桿帶來的高收益沒有了。但新的時代,有新的槓桿,即四兩撥千斤的支點。韓雨向風財訊舉了一個例子——網絡直播,這是利用網際網路的口子,成為流量的聚集點,撬動了別人可能一年的銷售額。
  • 象山縣立足白鵝產業「小支點」 撬動精準扶貧「大格局」
    堅持統籌謀劃,全面夯實扶貧「支點」  一是成立扶貧聯盟。依託全國先進工作者、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陳淑芳勞模團隊工作室,吸收律師團隊、民盟團隊、農信聯社團隊、社會志願者團隊等多個公益團隊,以及象山白鵝孵化場、養鵝大戶等有效資源,成立白鵝產業扶貧聯盟,帶動農戶通過發展白鵝產業脫貧致富。
  • 決戰貧困看阜平成績單
    集革命老區、太行深山區、貧困地區「三區」於一身的阜平,成為習近平總書記上任後考察貧困地區的第一站。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安排,正體現了總書記對太行山區困難群眾的特別掛念以及阜平在精準扶貧中的特殊地位。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下一代要過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這樣將來他們的發展就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