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的肯定知道這種現象:寶寶有時睡覺不安穩,睡著睡著手腳、眼皮突然抖一下。這讓很多媽媽擔心,寶寶這是怎麼了?是不是被嚇著了?
一般寶寶的睡眠遵循瞌睡期——入睡期——淺睡期——中等深度熟睡期——深度熟睡期這樣一個規律。多數情況下孩子睡覺發生抖動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有以下幾個原因:
1、嚇著了是我們生活中說的最多的原因,因為寶寶在睡眠初期,雖然大部分腦細胞處於休眠,但仍有部分腦細胞處於興奮狀態,所以有一點聲音或動靜就會被「驚動」,這個時候只要輕輕撫摸或者安撫一會兒就沒事了。
2、是大腦功能暫時性紊亂的一種表現,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尚未完善,所以四肢活動主要靠皮層下中樞來控制,因而會出現四肢不自主、無目的的抖動,屬於正常現象,可以不用理會。
3、也可能是因為受涼、局部神經血管受壓引起,也要注意體位的變化,如坐姿睡姿,避免神經血管受壓,這時可做局部肌肉的熱敷、按摩,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
4、寶寶睡覺偶爾抽搐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持續較長時間,就很可能是因為缺鈣了。鈣除了構成骨骼外,還有穩定神經肌肉興奮的作用,當每毫升血清鈣低於7毫克時,神經和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就會增高,引起局部甚至全身肌肉抽搐。
所以,寶媽生活中要多注意觀察,情況異常最好帶寶寶去醫院做腦電波檢查。如果是因為缺鈣,就要多帶寶寶曬曬太陽,多給寶寶補充些含鈣食物或維生素,比如牛奶、海帶和蝦皮等都是高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