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在睡覺時有過這樣的經歷:
突然有種被電到的感覺,身體莫名其妙地抖動一下,人處在似醒非醒的階段。又或者是突然間踩空了,像跌落懸崖一般,突然就把自己嚇醒了……
之前看到一些文章解釋,說是大腦在自救。這種觀點認為,人在睡覺時,和死亡狀態是相類似的,大腦需要進行提醒或者說自救,於是就有了抖動的表現。這種說法,也讓人堅信不疑,認為是符合道理的。
仔細想想,卻發現漏洞百出。如果真是自救行為,那麼每天晚上睡覺時,都會有抽動行為,也就意味著每天睡覺都無法安生,而生活中大部分人只是偶爾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而已。
那麼,睡覺時到底為什麼會突然間抖動?
睡覺抖動依然和神經系統有關,這種抖動看似是四肢發出的,實際上是神經系統在操作。人類原本就是爬行動物,在進化之後,才變成了直立行走。在很多情況下,依舊保持了應激的本能。
在入睡後,人的肌肉以及全身都處於放鬆狀態,這種狀態和跌落時極為相像。大腦就會試圖做出反應,形成應激行為,通過神經系統保持肌肉緊繃,從而維持身體均衡狀態,避免墜落後對身體形成危害。於是,就會形成抖動,或者跌落懸崖般的感覺。這種情況就是很正常的生理性行為,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也就無關緊要。
另外一個原因,和生理性因素無關,而是神經系統的損傷所致。人的神經元細胞,在睡覺時要處於抑制狀態,才能保持神經不興奮,以便進入深度睡眠狀態。一旦神經系統受損,無法對神經元細胞進行抑制,整個神經系統就會處於興奮狀態,出現不正常的放電。此時的感覺,就好像觸電一般。
非生理性的原因,一般叫做「臨睡肌抽躍症」。這種情況的發生,很顯然是和某些疾病有關的,比較常見的就是神經系統上的疾病。在平時如果還有頭暈頭痛,睡眠質量顯著下降的情況,就需要檢查相關的神經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檢查腦部是否存在問題。
要想改變睡覺時出現的這種異常,睡前就需要保持輕鬆的狀態。不管是神經性病變,還是生理性因素,緊張的情緒都會誘發睡眠抽搐,影響到睡眠質量。睡前的心態保持平靜,便能讓神經系統處於放鬆狀態,內心無雜念,夜裡不做夢,抽動感也就減少了。
為了保持輕鬆的情緒,睡前可以喝一杯溫牛奶或者喝一杯淡茶,能夠讓人保持心情的愉悅,並緩解緊張狀態,且有助於提高自身的睡眠質量。一般睡眠經常抽動、腿抖的人,也會伴隨睡眠質量差的問題,兩者還是相互影響的。睡眠質量好了,也就不存在睡眠抖動的問題了,睡覺時不抖動了,睡眠質量也就提高了。
不管是晚上睡覺,還是白天睡覺,總是不由自主地抖動,需要尋找到真正原因,到底是生理性的抖動,還是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抖動。把原因了解清楚了,就能快速找到調理的方法,從而快速提升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