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周一,「國際練胸日」。
所以今兒我們來聊聊「槓鈴臥推」。
確切的說,是「平板槓鈴臥推」。
更確切的說,是為什麼大多數以雕塑體型為目標的健身選手,都開始少做平板槓鈴臥推了?
很多健身選手,都不做平板槓鈴臥推了?
如果你經常瀏覽健身選手的採訪,你會發現,現在的健美選手被採訪時,會經常說一句話:
「雖然現在很少人做平板槓鈴臥推了,覺得它無益於胸部的增長。但我依然覺得,平板槓鈴臥推很重要。」
這裡面有兩層意思:
菲爾西斯的胸部
我第一個看到,說自己不再多做平板槓鈴臥推的人,是最近6年蟬聯奧林匹亞先生的菲爾西斯。
菲爾西斯的肱三頭肌天生很強,這反而成了他胸部圍度塑造的短板(胸部訓練中,肱三主要發力)。但令人驚奇的是,他克服了自己的這個缺點。
他在獲得奧林匹亞先生之後,曾在一次深度採訪(好像是FLEX雜誌)時說:
「最開始,我認為平板槓鈴臥推是胸部訓練日最重要的訓練動作。我會做大量的平板槓鈴臥推。
但後來我發現,我更加喜歡啞鈴訓練的感覺。
使用啞鈴訓練的受傷風險更小,同時你的活動範圍更大。而且,你身體的每一側都將獨立工作,這將會使身體顯得更加勻稱。」
PS,西斯不是不擅長平板槓鈴臥推,他能用405磅做12個。在2005年的奧林匹亞周,西斯參加了平板臥推比賽,用225磅的重量做了46個。
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不做平板槓鈴臥推了?在《力量素質研究》期刊上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正好就講了這個問題~
平板槓鈴臥推,對胸部增長無益?
平板槓鈴臥推,是一個主要由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頭肌協同發力的動作。
所以人們也會想當然的認為,當重量越來越大的時候,三個肌群的激活都會上升。
但實際上,研究者發現,當你平板臥推的訓練重量,達到1RM的70%以上時,你的肌肉激活會更多的向三角肌前束和肱三頭肌傾斜,胸大肌的激活反而沒有什麼增加①。
RM,是指你在某個重量下做到力竭,再也不能多做起一個的次數。
1RM,就是最多重複一次的重量。比如你100公斤,只能做一次,你的1RM就是100公斤。那麼70公斤,就是你70%1RM。
也就是說,大重量的平板槓鈴臥推,對胸部的肌肉增長,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想把平板槓鈴臥推作為胸部增長的主要訓練,那麼最好把訓練重量,控制在75%1RM左右。
胸肌最要生理作用:水平內收大臂
另外,雖然臥推伏地挺身等胸部訓練動作,看上去都是在「推」。但其實,胸肌真正的主要生理學作用,只是水平內收大臂而已。(相關閱讀→健身,萬變不離其宗~)
而「平板槓鈴臥推」這個動作,由於槓鈴是一根堅硬的槓桿,實際動作過程中,大臂基本接近直上直下的運動軌跡,沒有水平內收,限制了一部分胸肌發力。
平板臥推,軌跡直上直下,大臂沒有水平內收。
所以實際上,「平板槓鈴臥推」並不是一個非常符合胸肌發力方式的動作……
1、訓練重量>70%1RM後,反而對胸肌增長沒什麼好處;
2、動作中大臂直上直下,並不符合胸肌的最佳發力角度。
不做平板槓鈴臥推,做什麼?
那麼,平板槓鈴臥推少做,用什麼替代呢?
菲爾西斯的訓練動作主要是: 啞鈴臥推、平板上斜臥推、固定器械臥推,固定器械上斜臥推,以及各種角度的拉索夾胸。
其中,如果你既在意力量和綜合體能,又想練好胸部的肌肉圍度和形態。那你可以考慮多做點平板啞鈴臥推。
EMG肌電水平測試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在一項試驗中,研究人員對比了槓鈴、啞鈴、史密斯三種臥推的肌電水平和最大重量差異↓
考慮到啞鈴臥推,更符合胸肌的發力原則(大臂內收),所以啞鈴臥推能比槓鈴臥推更好地訓練到胸肌靠內側的部分。這也就意味著啞鈴比槓鈴,更能練出均衡的胸型。
1、對胸大肌的激活水平,和槓鈴臥推差不多;
2、更符合胸肌發力原理,更好刺激胸肌內側,對胸型雕塑更好。
另外還要強調一下:對於有訓練經驗的健身者,為胸部圍度塑形,你可以考慮不做平板槓鈴臥推;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平板槓鈴臥推還是你胸部訓練中,不可或缺的好動作。由於參與肌群多,訓練重量大,可以很好的提高你的整體肌肉力量和圍度哦~
最後,附上我今天的胸部訓練計劃,還是採用「7S+60S訓練法」,大家可以參考以下↓
tips:
7s組採用最大力量做1-3個,7s力竭,組間休息2-3分鐘;
60s組採用每個動作做60s力竭的重量,組間休息60s.
另外,很多童鞋都有表示,希望我能在寫自己訓練計劃的時候,都能放上動作圖片……
所以今天的胸部訓練,我也專門拍了幾個胸部動作,剪了個小視頻,大家可以看以下~(第一次做,有點糙,多見諒……)
ps,第一個動作是7S組上斜器械臥推,忘加「上斜」兩字了……
參考文獻:
① Król, Henryk, Golas, & Artur. (2017). Effect of barbell weigh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lat bench press.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31(5), 1321-1337.
② Saeterbakken, A. H. (2011). A comparison of muscle activity and 1-rm strength of three chest-press exercises with different stability requirement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9(5), 533.
▼今日推薦·高蛋白零食▼
雞胸肉 | 雞肉腸
蛋白粉·5磅裝 |無糖脫脂酸奶
▼低卡烘培神器▼
噴霧橄欖油 | 噴霧食用油
↓↓↓ 我們有自己的微店啦,點擊都是驚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