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量子衛星狀態良好 9月中旬開始科學實驗
據新華網9月1日報導,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1日在京透露,經過前期基礎測試,量子衛星目前狀態良好,將於9月中旬開始進行相關科學實驗,完成事先預定的科學目標。 潘建偉介紹,量子衛星上的載荷加電後工作正常,轉動機構解鎖後狀態也非常好。
-
中國量子衛星對地通信試驗照片公布:發射綠光
2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興隆站進行的通信試驗 今天下午,微博認證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俊的網友@曹俊IHEP 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興隆站進行的通信試驗,紅光為地面發射,綠光為墨子號發射。 很科幻、很高大上有木有! 原來這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與地面進行試驗的畫面。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曹俊IHEP 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墨子號量子衛星和地面興隆站進行的通信試驗,紅光為地面發射,綠光為墨子號發射 (感謝韓越陽提供照片)。工程還建設了包括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和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在內的地面科學應用系統,與量子衛星共同構成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8月17日11時56分24秒,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軌數據。
-
一個巨大的進步:國際著名科學家評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16年8月16日凌晨1:41,備受矚目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肩負著怎樣的使命?它的科學價值是什麼?全球的量子信息研究格局是否會因此改變?國際同行如何看待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知識分子》特邀部分國際同行對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表評論。
-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中國16日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國際科學界人士對此紛紛「點讚」,並從各自角度解讀了量子衛星的意義,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繼續工作兩年以上,將為量子科學做出貢獻
中國這幾年的科學進步,已經讓世界驚嘆,我國的科學家在高能物理方面獲得成功是世界其他國家做不到的事情,因為中國科學家更加的努力,而且我們的設備和技術更加的先進,從這方面來看,未來中國的高能物理將會成為世界的領導者。近期中國科學家再次傳來一個好消息,讓我們感到十分的開心。
-
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量子是個特別嚴肅、但很容易搞得不嚴肅的高深話題。中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即將發射,鋪天蓋地的報導讓不少人都能把這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不過,恐怕沒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精通量子論,連當年創立和發展量子論的物理學大佬們都覺得這玩意兒難懂,普通人就不用說了。
-
不辱使命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四歲了!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回望「墨子號」衛星的經歷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2011年,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正式啟動。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總體,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以及載荷溫控儀等單機研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量子糾纏源、量子科學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研製,同時負責地面科學應用系統開發與運行。
-
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超期服役」TA還好嗎?
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開通……量子究竟是什麼黑科技?它現在發展到了哪一階段,又將會對我們未來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7講聚焦當下熱議的「量子科技」話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與觀眾一起探秘神秘的量子世界。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為什麼叫「墨子號」?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量子是個特別嚴肅、但很容易搞得不嚴肅的高深話題。與經典物理學和其他許多學科不同,量子論特別違反常識和直覺。愛因斯坦在許多人心中已成科學真理的代名詞,但了解科學史的人都知道,愛因斯坦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與玻爾等人代表的量子學派之間的論戰已近百年,許多問題還沒有最後答案。而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有可能幫助解決關於量子糾纏的問題。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10年後百姓受益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成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員,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凌晨1時40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承載著在國際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為啥叫「墨子號」? 「超期服役」的TA還好...
小布從會上獲悉,「墨子號」已發射四年,超出其預期兩年的壽命,科學家制訂了後續拓展實驗計劃——構建由高、中、低軌道衛星組成的量子星座,建立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為什麼叫「墨子號」?2016年,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09:00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23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精彩視頻 更多>> 現在...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定名「墨子」新華網 2016年08月15日 13:008月15日,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即將於近日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墨子」。 「墨子是中國最早的邏輯體系的創始人,墨子跟...
-
英媒稱中國量子衛星是神來之筆:開啟世界量子太空競賽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發射的量子通訊衛星已經開啟了世界量子太空競賽,在理論上這種利用量子科學原理的新型衛星能夠提供無法被破解的保密通訊頻道。 試驗衛星「墨子」攜帶精密的光學設備,繼續繞地球運行,並且向兩個距離1200公裡的、建立在山頂的地面站發射信號。 報導稱,衛星上的光學設備的用途是向地面站發送光的粒子或光子,其中加入「密匙」傳送加密信息。在安徽合肥的這個項目的主要研究人員潘建偉說,中國已經開啟了世界量子太空競賽。 量子保密技術在很多方面應該類似於現有的加密的網絡金融數據技術。
-
中國首個量子衛星探秘[圖]
該衛星搭載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量子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具備兩套獨立的有效載荷指向機構,通過姿控指向系統協同控制,可與地面上相距千公裡量級的兩處光學站同時建立量子光鏈路。
-
探秘「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圖)
本月中下旬,浩瀚的宇宙空間可望增添一顆新的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近日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如果該衛星運行成功,我國將成為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
-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量子通信概念炒得過熱,不是科學的態度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離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已有月餘。理論意義上不懼怕任何監聽的量子通信,在刷屏同時,是否真正能做到絕對安全、是不是被歐美科研拋棄的質疑,一直不絕於耳。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在軌科學衛星健康運行 三四年內將發射多顆...
中國科學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該院成功研製發射並在軌運行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目前狀態良好、健康運行。根據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未來3至4年內,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科學衛星。
-
【2016年】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衛星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高精度跟瞄、星地偏振態保持與基矢校正、星載量子糾纏源等,它的發射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試驗體系,對於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