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祺欣
編輯 | 曾福斌
首批8家公司到現在超4000家上市公司,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30年。作為最早上市的「老八股」之一,豫園股份無疑是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198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選擇少數幾個企業試點推動股份制改革,因商業是上海十分重要的經濟特色之一,上海商業系統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就落到了商業集中、繁榮、市民和遊客也熱衷體驗的豫園身上。
1990年12月19日,豫園商場正式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作為最早上市的「老八股」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個上市的商業股份制公司,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股」。
經過股份改革、成功上市之後,資本市場的優勢帶給了豫園巨大的發展動力。但當時豫園仍是一個區屬百貨公司,資產規模不大,對於已經進入資本市場的企業來說,這樣的發展速度是遠遠不夠的。
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出現在1992年。彼時,朱鎔基同志來到豫園視察,他提出,豫園「不要捧著金飯碗討飯吃」,明確建立一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企業集團,全面負責豫園地區的改造、建設和經營。
1992年5月,經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批准,同意在上市公司「豫園商場」股份公司基礎上重組成立「豫園商城」。可以說,豫園是中國股票史上第一家資產重組的公司。此次資產重組,共募集資金6.2億元。正是因為這筆資金投入到改造建設中,豫園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保持中華傳統建築風貌、又具備現代設施的文化旅遊商業地標巍然成型。
與此同時,豫園還成為當時上海最大的商業企業之一。2002年後,隨著時代的發展,豫園又先後迎來了兩次飛躍性成長。今天的豫園也已從一家以商圈地區業務為主的公司發展為全球一流的家庭快樂消費產業集團。
適逢資本市場三十周年之際,界面新聞對豫園股份董事長徐曉亮進行了專訪,還原了豫園股份與資本市場的成長史,公司當下的發展規劃,及對未來的展望和期許。
徐曉亮1998年加入復星,現任復星國際聯席CEO、豫園股份董事長、復星蜂巢控股董事長。現亦任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會長。
以下為採訪實錄:
界面新聞:21世紀初,在國企混改的大背景下,同為上海企業的復星參與了豫園混改,以股權轉讓的方式,成為了豫園第一大股東,這在豫園發展歷史上有何意義?
徐曉亮:豫園的發展得益於與時代潮流的同頻共振。
步入新世紀,豫園也和很多當時的國有企業一樣,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逐漸走入了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黃浦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豫園也開啟了深化國企改革的嘗試,並最終引入了同樣在上海誕生、成長的復星集團作為戰略合作夥伴。2002年11月,經財政部批准,以股權轉讓的形式,復星獲得了豫園20%股份,並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混合所有制之後的豫園,因為國有企業資源優勢與民營企業的體制機制優勢充分融合、相得益彰,再次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首先機制更靈活,復星成為豫園第一大股東後,引入了民營經濟中靈活的機制、先進的理念,迅速幫助豫園完善了現代企業公司治理體系,有效激活了經營管理的動力。
同時,復星入股豫園做到了「四個滿意」。豫園並非復星參與的第一個混合所有制項目。復星當時已經得出了「員工滿意、客戶滿意、國資滿意、社會滿意」的四個滿意的經驗模式。因此豫園的混合所有制改造非常平穩,獲得了各利益相關方的大力支持。
最重要的是,豫園的戰略更加清晰,復星與黃浦國資在混改後也一致明確了豫園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也就是通過主業內生式增長、投資外延式擴張,逐漸實現豫園由單一的商業類上市公司發展成長為高效益、高回報的商業上市公司。這一時期,豫園不但完成了對老廟、亞一的品牌整合,造就了中國排名前三的黃金珠寶零售體系;還戰略入股招金礦業,將黃金產業鏈延伸到更上遊,夯實了產業基礎。
界面新聞:2018年,豫園再次完成了資產重組。股票簡稱也由保持了20餘年的「豫園商城」變為了「豫園股份」,這給豫園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徐曉亮:經過30年一代又一代豫園人的努力與奮鬥,豫園從一家以豫園商圈地區業務為主的公司已逐漸成長為全國性、綜合性的商業消費集團,為體現公司實際情況和戰略方向,公司股票簡稱更名為「豫園股份」,這意味著豫園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8年,豫園股份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後進入復星戰略布局核心層,定位為復星快樂產業旗艦平臺。在控股股東復星的賦能下,豫園加快了打造植根中國、布局全球的家庭快樂消費產業集群的步伐。依託復星全球平臺及資源賦能系統,豫園股份戰略願景已日益定位於聚焦家庭客戶,持續錨定「家庭快樂消費產業+城市產業地標+線上線下會員及服務平臺」的「1+1+1」發展戰略。
在家庭快樂消費產業方面,我們的核心是產品。豫園股份擁有深厚的產業運營基礎。近年來,通過內生式增長、外延式擴張、整合式發展的產業運營思路,踐行「產業運營+產業投資」雙輪驅動,目前已形成珠寶時尚、文化餐飲、食品飲料、酒業、中醫健康、美容美妝、寵物健康、國民腕錶、商業與文創等多個產業集群,擁有國內17個中華老字號和一眾領先品牌,以及多個全球知名品牌等為核心的產業品牌資源,聚焦好產品打造,進行全面產業升級。
在城市產業地標布局方面,根據「產城融合」戰略,豫園股份聚焦核心城市和優勢產業,發揮蜂巢城市智造、產業投資運營和幸福場景打造的能力,持續針對健康、金融、文化、旅遊、智慧五個方向開展蜂巢產品力建設,在全國布局城市產業地標,以地產平臺為載體,孕育和促進產業發展。
實際上,豫園片區本身就是世界級的文化商業地標。近年來,我們順應國潮復興和消費升級大勢,對豫園商城啟動升級改造,圍繞「豫園故裡、豫園漫步、空中豫園」進行空間升級與品牌煥新,並聯動外灘岸線的BFC外灘國際金融中心,打造大豫園文化片區。今年以來更以「潮文化」進行商圈升級,打造快樂消費「好場景」,促進疫情後的客流恢復,助力內循環。
未來,我們還將從IP引進、升級改造、擁抱國潮三個方面持續打造豫園這張升級版的城市文化名片,進博會前夕LANVIN2021年春夏時裝大秀等重點活動在豫園舉行,展現經典與時尚融合的魅力。
在打造線上線下會員及服務平臺方面,我們控股收購了中國最大的線上東方美學生活平臺東家,並開始著力建設跨產業會員系統和數據中臺,依託東家能力打造「東+」會員運營平臺,高效連結C端與M端,目前會員用戶已近千萬。同時,今年策源股份正式加入豫園品牌大家庭,作為數字驅動的幸福生活場景集成服務平臺,將協同豫園產業生態布局。
2019年以來,豫園股份在債券資本市場的表現比較活躍,實現多次突破,包括:首次成功發行純5年期債券,首次發行超短期融資券,且公司債發行利率接連創新低:今年5月的超短期融資券,市場化發行票面利率低至2.2%,較可比二級市場估值低超過15個基點。
債券發行有效降低了公司融資成本並進一步拉長了債務久期,更為公司贏得了良好的公開市場形象,為後續公開市場債券融資深化樹立了良好的標杆。債券成功發行也體現出投資人對公司中長期發展,深耕產業運營的認可和持續看好,同時也為公司產業發展提供助力。
公司更是於今年7月取得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適用公司債券優化融資監管資格,成為為數不多的符合優化監管條件的民營企業,體現了市場和監管機構對公司經營狀況穩健、行業地位顯著的認可。
界面新聞:經歷多次的變革,您有哪些心得與體會?
徐曉亮:30年來,豫園股份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0到1的成長曆程,作為「老八股」,能夠順應歷史變遷,發展至今靠的正是一次又一次地變革。實踐告訴我們,唯有變革,才能生存,唯有變革,才能引領時代發展。
從「豫園商場」到「豫園商城」,再到「豫園股份」,變的是名稱和形式,不變的是發展豫園的決心。歷史將這塊兒「金字招牌」傳到我們手上,不能辜負。今天的豫園已經是一家總資產超千億的規模化企業,沿著「家庭快樂消費產業+城市產業地標+線上線下會員及服務平臺」的「1+1+1」發展戰略,豫園堅持產業投資和產業運營雙輪驅動,正在朝著植根中國的全球一流家庭快樂消費產業集團穩步邁進。
同時,不變的還有造福社會服務客戶的初心。如今的豫園作為復星幸福生態的快樂旗艦,我們的使命是為全球家庭智造快樂生活,錨定這樣的目標,我們更要擁抱變化積極創新,通過旗下17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和一系列好產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界面新聞:作為見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老八股之一,豫園股份是如何與股東、社會、員工共享成長的?能舉例說明一下嗎?
徐曉亮:在豫園新一輪的發展中,資本實力得到增強,在總資產、淨利潤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豫園也積極和股東、資本市場的投資人在分享著成長的成果。30年的發展中,豫園逐年提高分紅比例,目前已達35%左右。可以說,分紅是上市公司向股東回報的重要指標。
豫園始終和股東、員工、社會一起成長。從2018年以來,公司持續推出多層次激勵措施。最近我們剛剛公布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在此前已推出兩期合伙人期權激勵計劃、一期員工期權激勵計劃以及兩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截至目前,相關激勵計劃已覆蓋超過240人次。同時,公司也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新冠疫情爆發後,公司定向捐款千萬元用於抗疫,旗下的老字號童涵春堂、老城隍食品也積極配合政府進行口罩投放和前線慰問工作。為了推動上海城市發展,公司在今年當選為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會長單位,籌備上海高級定製周等活動,幫助上海打造世界級時尚之都。
界面新聞:豫園股份在今年疫情期間亦取得了亮眼的業績表現,並且投資收購了不少公司與項目,涉及多個領域,您接下來看好的投資方向是什麼?公司有哪些發展規劃?
徐曉亮:戰略的升級助推業務成長,今年公司業績持續逆勢增長。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0.68億元,同比增長4.92%;實現歸母淨利潤15.88億元,同比增長31.1%;扣非歸母淨利潤13.95億元,同比增長27.46%。
今年上半年,我們完成了對復星津美股權的收購,將以色列護膚品牌AHAVA與高端草本護膚品牌WEI納入豫園股份美麗健康板塊,進一步強化美妝產業垂直生態布局。
在珠寶時尚產業領域,我們也同樣加快發展腳步,擴大品牌版圖,實行多品牌錯位經營。除了老廟、亞一兩大本土知名珠寶品牌,豫園股份又先後控股全球領先的寶石鑑定機構IGI、法國設計師珠寶品牌DJULA,並與義大利高端珠寶集團Damiani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拓展Damiani與Salvini兩大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在寵物產業賽道,公司成為全球前五寵物集團品譜集團旗下寵物護理用品中國總代理,持續打通寵物產業鏈上下遊,在三季度又在酒業加碼布局,收購了金徽酒38%的股權,拿下了旗下第17個中華老字號。如今,豫園股份已涉及珠寶時尚、文化餐飲、食品飲料、酒業、中醫健康、美容美妝、寵物健康、國民腕錶、商業與文創等多個產業集群。
豫園股份的戰略定位是家庭快樂消費產業集團,我們的核心指導思想,不是完全從一個單產業賽道來理解任何品牌的收購或者任何產品的收購,而是更多從用戶的角度,從消費者需求出發,以用戶視角來布局。由於網際網路信息交流的方便、經濟水平的提高,中國消費者的均質感越來越強,豫園股份將自己定義為以消費者為核心,圍繞相對比較均質的消費群體,為其創造一站式、多元化的體驗。這是豫園和復星的產業優勢。
在目前的投資併購和整合發展中,我們始終認為,投資是手段,不是目的,所有的投資併購都是著眼於豫園股份產業和品牌組合的優化,能夠與現有產業賽道之間形成強化協同,形成相互之間的賦能。
例如,在珠寶時尚領域,IGI可為DJULA在供應鏈上賦能;DJULA可以加強老廟與亞一的產品設計;豫園珠寶時尚的渠道網絡可以為DJULA和Damiani提升話語權。而增持金徽酒,夯實酒業布局,是有望與豫園已有的餐飲、食品、商業與文創等多個產業集群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並加速放大餐飲食品業務群的規模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豫園加速了餐飲連鎖化的步伐。公司於2018年收購蘇州老字號餐飲品牌松鶴樓,並憑藉豐富的老字號管理經驗幫助松鶴樓成功打造麵館模型店,推動連鎖化進程,目前已在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多地開設17家門店。預計到2022年,松鶴樓麵館的門店數將超過100家。同時,豫園旗下的餐飲老字號南翔饅頭店、上海老飯店、春風松月樓也紛紛開啟連鎖化,這將是未來豫園餐飲板塊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豫園旗下餐飲品牌協同發展的成果。
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Buy+Build」推動公司整合式發展,進一步促進消費內需,激發乘數效應。
在下一步規劃中,豫園股份仍將持續錨定「1+1+1」戰略,藉助文化紅利、產城融合和產業C2M的時代浪潮,打造引領中華文化復興潮流,植根中國的全球一流家庭快樂消費產業集團。
界面新聞:中國資本市場的而立之年,您有什麼看法或者建議?對於豫園股份的未來發展與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有哪些願景?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怎樣的期許?
徐曉亮:短短30年,中國資本市場從零開始,從單一股票市場到多層次體系,從23億元到近80萬億總市值,從8家上市公司增加到超過4000家,開戶人數高達1.6億人,一躍成為全球第二的資本市場,用30年走過了全球資本市場百年的道路,這樣的成績和速度也進一步助推了中國整體國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而豫園股份作為親歷者,無疑也是獲益者。
近年來,隨著滬港通、滬倫通、深港通的相繼開通、科創板設立並試點註冊制、新三板分層改革、創業板註冊制以及《新證券法》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成功落地,A股在全球各大指數中的存在感逐步增強,中國資本市場的持續向好和開放也讓外界有了更多期待。改革是主旋律,開放是總基調,我想中國資本市場只要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路徑,未來可期。
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樣如此,我相信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將繼續保持增長,在不斷深挖國內需求和服務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圍繞文化紅利、產城融合和產業C2M這三股浪潮,機會還有很多。豫園以及控股股東復星是「雙循環」的堅定貫徹者,我們植根中國,布局和深耕全球家庭消費產業,以「雙引擎」服務全球家庭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