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團隊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團隊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MEMS 發表於 2020-11-10 09:43: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突破4千萬,眼下新疫苗開發尚在途中,第二波疫情可能捲土重來,大家對疫情敏感度神經緊繃,連每年例行施打的流感疫苗都造成缺貨局面。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團隊於10月27日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只要5分鐘即可判斷人體內新冠病毒核酸、抗原和抗體數值,更可依據數值分析感染程度,排除肉眼無法判斷的偽陽、偽陰性檢測結果,針對病患是否近期感染疫情或是已經感染疫情,康復後帶有抗體,皆可精準判斷,作為病患後續處置的依據。

由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農譯科技、百歐生命科技、萬能生物科技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臺灣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帶領下,通過整合生物科技學、晶片研發以及病毒快篩等跨領域技術所研發出來的AllCHECKTM組合式電晶片平臺,在短短5分鐘內,便可在全血樣品中(僅需0.02 Ml),精準檢測出人體內是否存在新冠肺炎抗體、抗原及核酸。通過雲端資料連接,能即時監控患者體內感染的變化,第一線醫護人員將能依據病患狀態進行隔離或其他醫療處置,在疫情防控、社區防護等方面將產生最大助益。

晶片技術研發團隊成員、臺灣交大生科系教授陳文亮指出,電晶片平臺由生物傳感晶片與電化學傳感裝置所組成,晶片通過半導體製程與特殊生物材料製作,達到高再現性(>96%)、高準確性(>95%)與高穩定性(>94%)等特性,符合國際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所制訂的誤差標準,同時,臺灣交大也是目前全球首家具備電阻抗晶片量產能力的團隊,而電化學傳感裝置採用交流電阻抗的分析法,能夠降低臨床複雜樣品基質所產生的幹擾,直接使用全血樣品進行測量,其檢測系統檢測靈敏度(抗體/抗原檢測:1 pg/mL;核酸檢測:1 fM)與精準度 (臨床樣品準確度>99%)也符合目前國際歐盟CE與臺灣TFDA的認證標準。

百歐生醫執行官李彰威表示,團隊已利用同種類的抗體開發出抗原、抗體的快篩檢測套組,並取得國際歐盟CE與臺灣TFDA認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出高靈敏性的電晶片平臺系統,並實驗將近比一般快篩產品多5倍數量以上的臨床樣品(來源自國家衛生研究院)。

在各國仍飽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同時,這項技術的應用將能成為有效協助阻絕傳染性疾病大範圍感染與及時治療的最佳防護裝置,此外,由於組合式電晶片平臺的高擴展性和方便攜帶性,也可提供用於機場、醫療單位、公共集會場所等需要大量檢測的場所,對於目前遭受疫情衝擊而產生巨大經濟損失的國家,同樣也是一大最佳解決方案。

萬能生物科技執行官王裕國表示,團隊所開發的電晶片平臺技術,能夠通過置換所修飾的生物分子的方式以應對新型的檢測目標,因此,未來若再面臨新型病毒侵襲,1周內便可完成開發新目標的檢測技術,大幅縮短開發時間,同時,晶片平臺亦可應用於慢性病監控以及寵物常見疾病檢測。目前團隊已順利完成IRB申請並預備執行,並已取得美國FDA緊急許可申請臨床測試,預計在2021年即可投入量產上市階段。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臺灣交大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打開APP 臺灣交大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6 17:39:22 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團隊於10月27日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只要5分鐘即可判斷人體內新冠病毒核酸、抗原和抗體數值,更可依據數值分析感染程度,排除肉眼無法判斷的偽陽、偽陰性檢測結果,針對病患是否近期感染疫情或是已經感染疫情,康復後帶有抗體,皆可精準判斷,作為病患後續處置的依據。
  • 融智生物科技研發的全譜可定量飛行時間質譜平臺「QuanTOF」在北京...
    打開APP 融智生物科技研發的全譜可定量飛行時間質譜平臺「QuanTOF」在北京通過技術鑑定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5-17 10:31:00
  • 全球大學就業排行榜 臺灣科技大學在臺灣的大學中居冠
    ­  據港媒報導,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16日發表「2017全球大學就業排行榜」,臺灣4所高校上榜。其中,臺灣科技大學排名65,在臺灣所有大學中居冠;臺灣大學排名122,較去年進步5名;臺灣清華大學排名136名;臺灣交通大學今年排名144。­  資料顯示,臺灣科技大學坐落在臺北市,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為目標。
  • 合康譜首席科學家黃憲達教授上榜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每年發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遴選出全球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頂尖人才。數據來源於科睿唯安InCites平臺上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資料庫以及學術研究平臺Web of Science,統計過去10年(2008-2018年)發表論文及總引用次數。
  • 宮頸癌早篩專題報告:細胞學檢測 AI與HPV檢測是未來趨勢
    國家癌症中心 2018 年發表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宮頸癌新增病例約 10 萬人,80%的患者確診時已 是浸潤癌,預後較差。2. 宮頸癌早篩細胞學檢測技術成熟,HPV 檢測發展迅猛,AI 助力技術革新宮頸癌早篩技術不斷發展革新,目前主要可分為二大類宮頸癌早篩技術:細胞學檢測和 HPV 檢 測。
  • 西南交通大學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入選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
    近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在杭州發布《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結果。由西南交通大學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Biosurface and Biotribology》(生物表面與生物摩擦學,簡稱BSBT)入選我國機械工程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達到國內外知名期刊水平,即T2級。
  • 助力新冠病毒檢測:螢光定量PCR儀器生產企業匯總
    其中在傳染病的診斷和血篩方面,基於核酸擴增的分子診斷能縮短診斷的「窗口期」,並且可以定量對病原體進行檢測。相比於傳統的免疫診斷方式而言,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Lepgen-96全自動醫用PCR分析系統,兼容定性/絕對定量、標準溶解曲線、相對定量、終點法等位基因分型等多種實驗模式。
  • 全球領先!湖北大學創新新冠病毒檢測方法,5分鐘內出結果
    01-03 14:07:56 來源: 楚天傳媒 舉報   1月3日,記者獲悉,近日,湖北大學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馬立新教授團隊關於新冠病毒
  • 曼靈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什麼樣子的?
    企業簡介蘇州曼靈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純種發酵、酵素食品、酵素日化用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全品類酵素企業。2019年9月,蘇州曼靈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擁有40年酵素研發實力的、臺灣首家酵素合法生產企業強強合作,傾力打造一款老少皆宜的酵素產品——曼靈德藍莓綜合酵素液,該產品材料全部來自亞洲30000㎡綠色生產車間,製作過程全程數位化發酵監控。
  • 「食品安全快篩快檢中心」:檢測效率大提高
    11月5日下午,在位於新北區的生物醫藥孵化器的快檢快篩中心檢測室,檢驗員劉開龍正在對剛取樣回來的醬醃菜進行多項指標的檢測,桌面上,蘿蔔乾、雪裡紅、醬黃瓜、榨菜等多品種的醬醃菜被封在透明塑膠袋裡,他依次通過試劑與抽樣產品的提取成份相互作用反應,檢測某些成份是否超標。  「餐桌上蔬菜必不可少,但是農藥會不會殘留?」
  • 博奧生物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獲臺灣地區醫療器械許可證
    據悉,這是中國大陸基因檢測類產品首次獲得臺灣地區頒發的醫療器械許可證,證件編號:DHA09200066700。 此外,博奧生物還通過與美國邁阿密大學遺傳性耳聾中心的合作,成功研製出了針對白種人的耳聾基因篩查晶片系統,該產品將用於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的耳聾基因篩查工作。根據WHO統計,歐美國家的聽力障礙人群達3500萬人,他們中的大部分面臨耳聾是否會遺傳給後代的問題,而這些地區關於耳聾基因檢測的同類產品均未上市。
  • 快篩快檢 守住食安
    四層次立體檢測    實現三區四市全覆蓋    「以前的快篩快檢工作,主要是在監管執法過程當中零星開展的快篩快檢,覆蓋面沒有這麼大。」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坦言,在過去,「眼看、手摸、鼻聞、筆記」是傳統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式,在日常抽檢中,監督抽檢的批次僅佔流通領域的極小部分,難以形成有效的威懾力。
  • 「融智生物」打造新一代寬譜定量飛行時間質譜平臺
    與傳統的質譜儀相比,QuanTOF檢測分子範圍更廣,從分子量100到10幾萬的分子都可檢測到,包括空氣中的汙染物、食品中的農藥殘留等,該產品將在食品安全領域危害物殘留分析、環境有機物分析、生物標記物精確定量分析及抗體分子分析等領域有較大應用潛力。
  • 36氪首發| 自主研發數字PCR系統,「銳訊生物」獲百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銳訊生物於2017年1月在美國矽谷創立,2017年7月入駐蘇州納米生物園區。銳訊生物結合微流控,光學,精密儀器,電子工程學和生物化學科技,自主研發了數字PCR儀器、試劑和耗材。目前銳訊在中美兩地同時運營和研發。其創始團隊成員為美國常春藤盟校和頂尖大學的博士,兼具多年學術背景和工業界產品開發經驗。核心團隊曾供職於業單細胞測序公司、數字PCR公司以及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等。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華大「三聯」檢測試劑盒獲歐盟認證...
    根據紐福斯生物公開信息,這是該公司開發的第一款候選藥,此前已完成全球大樣本量LHON基因治療臨床試驗。世和基因多組學液體活檢早篩技術「MERCURY模型」正式發布在「2020南京國際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創新投資峰會」上世和基因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邵陽博士重磅發布「大型腫瘤早篩公益項目暨世和基因•金陵隊列研究專項」。
  • 安捷倫科技發布新一代實時定量PCR試劑盒,更好的檢測和定量能力
    安捷倫科技發布新一代實時定量PCR試劑盒,更好的檢測和定量能力 聖克拉拉,加利福尼亞,2010年2月24日——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天發布了Brilliant III Ultra-Fast QPCR / QRT-PCR Master Mix
  • 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
    01導 讀近日,復旦大學田朋飛副教授、臺灣交通大學郭浩中教授等團隊受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主編邀請對Micro-LED顯示全彩化關鍵技術「Growth,transfer printing and colour conversion techniques towards full-colour micro-LED display」進行了綜述,該review論文由復旦大學、臺灣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共同完成,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周小潔、田朋飛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田朋飛副教授、臺灣交通大學郭浩中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速度加快一倍,生物晶片立功
    Mhaednc此外,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通過改良核酸提取方法,使確認結果的速度比以前加快一倍,最快2小時即可得知核酸檢測結果。Mhaednc其中生物晶片技術在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方面,正在發揮重要作用。全球首個生物晶片產品問世雖然已有20多年的時間,但生物晶片分類方式仍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
  • 因合生物致力於癌症早篩,已突破ctDNA檢測降噪技術
    2016年3月成立的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在無症狀人群普及腫瘤早篩技術,希望基於ctDNA技術來發現非常早期的癌變,從而及時的消除或者控制它。 以ctDNA檢測技術為核心的癌症早期篩查原理並不複雜,但會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
  •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維清教授團隊在納米能源領域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系列研究成果。該項以西南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取得的研究成果 「Tailoring Carbon Nanomaterials via a Molecular Scissor」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Nano Today (IF=16.907)上。該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南交通大學和材料學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