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合生物致力於癌症早篩,已突破ctDNA檢測降噪技術

2021-01-11 36kr

時至今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仍然是人類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而隨著基因測序成本的持續下降,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和創業公司投入到ctDNA檢測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當中,比如,36氪此前報導過的創業公司優訊醫學、安可濟、吉因加、泛生子等。ctDNA檢測希望更高效便捷在早期發現並確診癌症,這項技術的研發正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

2016年3月成立的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在無症狀人群普及腫瘤早篩技術,希望基於ctDNA技術來發現非常早期的癌變,從而及時的消除或者控制它。

以ctDNA檢測技術為核心的癌症早期篩查原理並不複雜,但會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因合生物研發負責人劉朝煜博士在接受36氪採訪時談到,ctDNA檢測技術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基於大樣本資料庫劃定基線、以及早期發現之後的幹預是癌症早篩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實際上,提高靈敏度和準確度這個目標,就已經對創業公司提出了一個相當高的要求。由於ctDNA在外周血的含量非常低,通常只有千分之幾的水平,而對於非常早期的癌前病變,ctDNA的含量有可能低至萬分之一。所以要準確檢測,對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檢測技術還需要考慮背景噪聲的問題。比如,NGS高通量測序本身的誤差就在千分之一,因此必須消除這種誤差對ctDNA檢測結果的影響。

在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方面,因合生物的突破主要在於,該公司所研發的TNR-ctDNA技術能夠消除存在於ctDNA檢測過程中的噪聲。「TNR-ctDNA目前已實現在樣品製備、測序、遺傳信息等環節實現三重降噪,有效提高了檢測技術的靈敏性和準確度。」劉朝煜對36氪表示,目前TNR-ctDNA的靈敏度已經達到了萬分之三,「我們正在進一步努力,讓靈敏度能夠達到萬分之一。」

除了需要很高的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對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預防而言,建立中國人群的基線也同樣重要。劉朝煜表示,因合生物在基線研究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與多家三甲醫院合作,完成了1000多個中國人群樣本的檢測和研究,並於2016年11月26日正式發布了中國健康人群cfDNA基線1.0版。目前因合生物已經開始著手收集更多的樣本,包括高風險人群和腫瘤患者,對比研究,不斷完善資料庫,預期在2017年底推出包含了高風險人群和腫瘤患者的基線2.0版本。

至於腫瘤早期篩查後的幹預解決方案,因合生物COO雷駿雄表示,公司將主要與醫院、健康管理公司、免疫治療公司等建立合作,由他們來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因合生物自身將專注在腫瘤篩查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 

整體上,因合生物還處於技術研發階段,公司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史丹福大學、萊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因合生物在今年3月成立之初獲得了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雷駿雄表示,公司目前已經開始尋求A輪融資。

相關焦點

  • 百億併購爆發、首個「早篩」註冊證獲批,癌症早篩市場風口已來
    核心技術以甲基化為主目前各公司開發的癌症早篩技術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泛癌檢測,該技術可以檢測到多種癌症的存在。這類早篩檢測的例子包括 GRAIL 公司開發的早篩檢測,Thrive Earlier Detection公司開發的 CancerSEEK。
  • 基因檢測之癌症早篩行業深度報告:藍海市場,新興賽道
    總體而言,因為高成本和高技術壁壘,國內廠商短時間內很難實現全 方位突破和自主技術替代,目前國內 70%以上的設備仍然來自進口。上遊代表性 國內外企業有:Illumina、Roche、Thermo Fisher、華大基因、達安基因、貝瑞基 因、紫鑫藥業;Illumina 憑藉其超高通量和相對較長讀長的優勢,佔據 83.9%的市 場份額。
  • 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定義癌症早篩,萊盟君泰LAM助力精準醫療
    2018年3月27日,專注於開發癌症早期篩查與臨床幹預前沿技術的萊盟君泰LAM今日宣布,目前該公司已為美國醫生提供突破性癌症早期篩查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認真做好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工作,則癌症的死亡率可減少約三分之一。 現實問題是,如何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呢? 戰勝癌症,作為醫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多少年來攀登者絡繹不絕。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基因檢測早篩技術成為戰勝癌症的新曙光。
  • 國內泛癌種早篩技術取得突破,比常規診斷提前4年發現癌症
    研究團隊使用的是鵾遠基因研發的ctDNA甲基化多癌篩查技術PanSeer方法,從而在泰州隊列的血樣中實現了比臨床診斷提前發現血液中的微量腫瘤甲基化信號。此次研究證實了通過提高檢測技術的靈敏度能夠更早發現腫瘤標誌物,從而對癌症進行有效篩查。另外,這也是全球首次泛癌種早篩技術在大型自然人群隊列中得到嚴格驗證。
  • 早篩技術不放過一點癌症的蛛絲馬跡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發表系列文章,回顧了2020年裡令人矚目的10項醫學領域的進步,其中之一就是癌症早篩技術。「早期篩查可以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並降低死亡率。其中,高危人群每10年一次結腸鏡檢查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FIT)檢查是國際一級推薦篩查技術。科學研究表明:定期的腸鏡檢查能夠降低40%—60%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 宮頸癌早篩專題報告:細胞學檢測 AI與HPV檢測是未來趨勢
    國家癌症中心 2018 年發表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宮頸癌新增病例約 10 萬人,80%的患者確診時已 是浸潤癌,預後較差。2. 宮頸癌早篩細胞學檢測技術成熟,HPV 檢測發展迅猛,AI 助力技術革新宮頸癌早篩技術不斷發展革新,目前主要可分為二大類宮頸癌早篩技術:細胞學檢測和 HPV 檢 測。
  • 諾輝健康拿下首個基因檢測癌症早篩三類證 引領早篩進入合規階段
    今年液體活檢早篩明星企業Grail申請納斯達克上市,更是為這股癌症早篩的熱潮再添一把柴。2020年11月9日,諾輝健康的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清」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創新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實現了癌症基因檢測早篩領域的「第一證」。臨近年底,這一事件將2020年的癌症早篩賽道逐漸推向高潮,也標誌著癌症基因檢測早篩真正從研發端走入了合規化市場化階段。
  • 世界首創高通量甲基化無創檢測新技術,可用於癌症早篩及...
    昨日,張鵾教授團隊在《Nature Genetics》 上發布最新力作,世界首創高通量甲基化無創檢測新技術,未來可以用於癌症無創早篩與溯源。利用癌症標記物和組織特異性CpG甲基化模式的雙重信號來檢測和定位癌症基於癌症患者體內的ctDNA,可進行癌症的早期檢測,但這些方法卻不能追溯到腫瘤發生的位置。
  • 角逐萬億市場 泛癌種早篩和單癌種早篩和誰能成為主流?
    文:焦豔麗近年來,隨著液體活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各種各樣的癌症早篩產品不斷湧現。但現階段大多數篩查方法只能針對特定癌種進行篩查。泛癌種早篩技術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多種癌症同時檢測,在仍舊嚴峻的腫瘤防治工作面前,泛癌種早篩成為了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利器。因此,泛癌種早篩也被認為是下一代癌症早篩技術的突破口。
  • 80億美元收購Grail,Illumina押注千億癌症早篩市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為了完善從上遊測序儀、試劑到下遊臨床檢測服務,收購一直是Illumina的主旋律之一。而龐大的癌症早篩市場自然是其不願錯過的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Illumina首席營銷官Phil Febbo告訴外媒。「該公司將繼續成為測序核心技術的領導者,但是我們越來越希望被視為醫療保健公司。」
  • 【深度研究】癌症早篩:創新萌芽期的藍海市場, 中外同臺競技的新興...
    當前中國癌症早篩正處於發展初期,融資空間廣闊,未來爆發可期;在此過程中,擁有強技術、強渠道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佔據領先地位。 公司篇—兩類癌症早篩技術:目前各公司開發的癌症早篩檢測技術可以分成兩大類,泛癌種檢測和針對某個特定癌種的檢測。泛癌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到多種癌症的存在。這類檢測在發現癌症的同時,也需要準確判斷癌症的組織起源,以GRAIL和燃石醫學為代表。
  • 如何降低癌症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早篩是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40%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  如何通過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降低癌症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0月27日,以「專注·早篩的力量」為主題的第四屆「西湖對弈」癌症早期篩查與防治跨界高峰論壇在杭州隆重舉辦。
  • 泛生子Q3財報解析:癌症基因檢測行業已呈現"燎原之勢"
    在這樣一條與生命緊密相關的新興高科技賽道上,擁有新技術、新產品的優秀公司不斷湧現,吸引了眾多資本關注。作為中國該賽道的代表企業,已在納斯達克完成該領域最大IPO的泛生子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財務報告。泛生子已打造了全面的產品及服務管線,覆蓋從癌症早篩到診斷及治療建議,再到監測及預後管理的癌症全周期,並與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積極拓展分子檢測技術的更多創新應用方向和場景。
  • 收購自己創造的公司: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 80億美元收購癌症早篩...
    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因美納(NASDAQ:ILMN)和癌症早篩公司GRAIL宣布達成最終協議,因美納將以總額8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對價收購GRAIL。該協議已獲得因美納和GRAIL董事會的批准。   延伸布局測序服務   根據協議條款,在交易結束時,GRAIL股東(包括Illumina)將獲得總計80億美元,包括35億現金和價值45億美元的因美納普通股,存在領子期權。因美納目前持有GRAIL已發行股票的14.5%,完全攤薄後約為12%。
  • 桐樹基因CEO嚴令華:ctDNA檢測技術突破讓更多腫瘤患者受益
    癌症,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健康威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960萬人被癌症奪去生命。近年來,儘管我國民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已大幅提升,但癌症發病率增幅依然嚴峻。從目前來看,對癌症進行早篩查、早診和早治,仍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世界衛生組織出具的《癌症早期診斷指南》中就提到,癌症早期診斷就是儘早確診,儘早治療。
  • 專訪鵾遠基因CEO:癌症早篩的廣闊市場,需要多方推動
    當精準醫療的理念引入中國後,整個市場呈現了比美國更為迅猛的發展局面,其中,基因檢測因為在精準醫療中處於的核心和基礎地位,可以改變人們的醫療決策,在國內很多領域已經領先全球率先進入大面積臨床應用階段。而圍繞癌症早篩早診的基因檢測,近年來正在中國蓬勃發展。面對龐大人口規模的巨大市場需求,癌症早篩已被視為坐擁千億級市場前景的新賽道,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整體市場加速升溫。
  • 一文讀懂腫瘤標誌物,ctDNA腫瘤早篩的重要性
    腫瘤活檢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 ctDNA腫瘤早篩 腫瘤的活檢一直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 早在1947年Mandel和Metais就發現了循環核酸;隨後Leon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腫瘤患者外周血清DNA水平大大高於正常人,之後的研究者在腫瘤患者的血漿和血清中檢測到了癌基因突變,並且與原發腫瘤相一致。
  • 抽一次血可篩50種癌症,NGS早篩巨頭GRAIL在美申請上市
    此次發行的最高目標是 1 億美元,淨收益將用於旗下產品 Galleri 和 DAC 的開發和商業化、其它產品的開發,以及技術和實驗室運營的擴展以及其它事務。自 2016 年以來,GRAIL 已經從包括亞馬遜創始人 Jeff Bezos,生物製藥巨頭強生在內的投資者那裡籌集了約 20 億美元,甚至還有加拿大的養老計劃。
  • 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胃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約85%的胃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臨床研究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胃癌的早期篩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