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仍然是人類對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而隨著基因測序成本的持續下降,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和創業公司投入到ctDNA檢測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當中,比如,36氪此前報導過的創業公司優訊醫學、安可濟、吉因加、泛生子等。ctDNA檢測希望更高效便捷在早期發現並確診癌症,這項技術的研發正引起了資本市場的持續關注。
2016年3月成立的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在無症狀人群普及腫瘤早篩技術,希望基於ctDNA技術來發現非常早期的癌變,從而及時的消除或者控制它。
以ctDNA檢測技術為核心的癌症早期篩查原理並不複雜,但會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因合生物研發負責人劉朝煜博士在接受36氪採訪時談到,ctDNA檢測技術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基於大樣本資料庫劃定基線、以及早期發現之後的幹預是癌症早篩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實際上,提高靈敏度和準確度這個目標,就已經對創業公司提出了一個相當高的要求。由於ctDNA在外周血的含量非常低,通常只有千分之幾的水平,而對於非常早期的癌前病變,ctDNA的含量有可能低至萬分之一。所以要準確檢測,對技術要求是非常高的。除此之外,檢測技術還需要考慮背景噪聲的問題。比如,NGS高通量測序本身的誤差就在千分之一,因此必須消除這種誤差對ctDNA檢測結果的影響。
在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方面,因合生物的突破主要在於,該公司所研發的TNR-ctDNA技術能夠消除存在於ctDNA檢測過程中的噪聲。「TNR-ctDNA目前已實現在樣品製備、測序、遺傳信息等環節實現三重降噪,有效提高了檢測技術的靈敏性和準確度。」劉朝煜對36氪表示,目前TNR-ctDNA的靈敏度已經達到了萬分之三,「我們正在進一步努力,讓靈敏度能夠達到萬分之一。」
除了需要很高的檢測靈敏度和準確度,對於癌症的早期發現和預防而言,建立中國人群的基線也同樣重要。劉朝煜表示,因合生物在基線研究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與多家三甲醫院合作,完成了1000多個中國人群樣本的檢測和研究,並於2016年11月26日正式發布了中國健康人群cfDNA基線1.0版。目前因合生物已經開始著手收集更多的樣本,包括高風險人群和腫瘤患者,對比研究,不斷完善資料庫,預期在2017年底推出包含了高風險人群和腫瘤患者的基線2.0版本。
至於腫瘤早期篩查後的幹預解決方案,因合生物COO雷駿雄表示,公司將主要與醫院、健康管理公司、免疫治療公司等建立合作,由他們來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因合生物自身將專注在腫瘤篩查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
整體上,因合生物還處於技術研發階段,公司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史丹福大學、萊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因合生物在今年3月成立之初獲得了10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雷駿雄表示,公司目前已經開始尋求A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