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了大氣中的水蒸氣也是可再生能源

2020-12-05 小科技改變大未來

英雄抱薪赴雪,義無反顧,願天使留在人間的愛,被世界溫柔以待,願祖國平安順遂,迎接新生 -- 每日寄語

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顯示,水分子和金屬相互作用產生的電能可以轉化為一種能源。

目前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大壩、地熱和生物質能,已經引起了科學家和政府的關注,因為它們在對抗氣候變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特拉維夫大學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氣中的水蒸氣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種潛在的可再生能源。

這項研究由TAU環境與地球科學波特學院的Colin Price教授、Hadas Saaroni教授和博士生Judi Lax,他們發現電在水分子與金屬表面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實現。該研究發表在2020年5月6日的《自然科學報告》上。

普萊斯教授解釋說:「我們試圖利用一種自然現象:水發電」。雷暴中的電因不同階段的水產生——水蒸氣、水滴和冰。20分鐘的雲層發展是我們從水滴到巨大的放電——閃電——大約半英裡長」。

研究人員在先前發現的基礎上,開始嘗試生產一種只利用空氣溼度的微型低壓電池。例如,在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由於水滴與金屬表面的摩擦,水滴可能對金屬表面產生電荷。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某些金屬在潮溼環境中會自發地積累電荷。

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實驗室實驗,以確定兩種不同金屬接觸高相對溼度時的電壓,而其中一種金屬接地時的電壓。「我們發現,當空氣乾燥時,它們之間沒有電壓,」普賴斯教授解釋說。但當相對溼度上升到60%以上時,兩個隔離的金屬表面之間就會產生電壓。當我們把溼度降低到60%以下時,電壓就消失了。當我們在室外的自然條件下進行實驗時,我們看到了同樣的結果。

「水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分子。在分子碰撞過程中,它可以將電荷從一個分子轉移到另一個分子。通過摩擦,它可以產生一種靜電。「我們試圖在實驗室中重現電流,發現不同的隔離金屬表面會從大氣中的水蒸氣中積累不同數量的電荷,但只有在空氣相對溼度高於60%的情況下才會如此。在以色列,夏天幾乎每天都會發生這種情況,在大多數熱帶國家也是如此」。

普萊斯教授認為,這項研究挑戰了關於溼度及其作為能源潛力的既定觀念。「人們知道乾燥的空氣會產生靜電,當你觸摸金屬門把手時,有時會受到『電擊』。水通常被認為是電的良導體,而不是能在表面積聚電荷的東西。然而,一旦相對溼度超過某一臨界值,情況似乎就不同了。

然而,研究人員表明,潮溼的空氣可能是一個充電錶面電壓約1伏的來源。普萊斯教授補充說:「如果AA電池的電壓為1.5V,那麼在未來可能會有一個實際應用:開發出可以從空氣中的水蒸氣中充電的電池」。

普賴斯教授總結說:「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可再生能源,這一結果可能特別重要,因為在發展中國家,許多社區仍然無法獲得電力,但溼度始終保持在60%左右」。

相關焦點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科學家發現利用空氣水蒸氣發電的低成本法
    據外媒報導, 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科學家製造了一種能通過大氣中自然存在的水蒸氣中發電的裝置。 這可能會成為真正的遊戲規則改變者特別是在為無線電子設備供電方面。 據悉,該設備被叫做Air-gen,其起源可追溯到三十年多來前的波託馬克河的泥濘海岸。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什麼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 美國大學利用天然蛋白質研發空氣發電機 利用空氣中的水蒸氣發電
    科學家們表示,該項新技術可能會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以及醫學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電子工程師Jun Yao和微生物學家Derek Lovley研發了一款名為「空氣發電機」(Air-gen)的設備,配備了由微生物地桿菌屬(Geobacter)產生的導電蛋白質納米線。該空氣發電機通過自然存在於大氣中的水蒸氣產生電流,將電極與蛋白質納米線連接在一起。
  • 研究稱熱量和塵埃使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流失到太空中
    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VEN)軌道探測器上的一個儀器發現,火星表面附近的水蒸氣被推高到大氣層中,比以前認為的可能還要高。一旦水蒸氣高入火星大氣層的殘餘部分,就很容易被帶電的氣體粒子破壞,並流失到太空中。
  • 火星大氣水蒸氣分布圖出爐
    新升級後的「火星大氣特點調查光譜儀」搭載「火星快車號」於2003年12月底進入靠近火星的軌道並一直順利運行,迄今收集了關於火星及其周圍環境的大量數據。  火星上低溫、低壓的環境不允許水分像在地球上的水庫中一樣以液體形式存在。不過火星上有一層很厚的永久凍土,而且兩極極冠上聚集了大量的冰。此外,火星的大氣中有水蒸氣,雖然與地球大氣中的水蒸氣相比簡直微不足道。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草案)》的說明
    如果國家政策給予有力的支持,在今後的幾十年,我國可再生能源事業還可以得到更大的發展,其利用量在全國一次能源總消費量中的比例還會進一步提高,真正成為繼煤炭、石油、天然氣之後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保護大氣環境的迫切需要。
  • 首次在「超級地球」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氣
    天文學家終於在一顆「超級地球」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發現了水蒸氣,該行星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內。這一重大發現意味著此巖石行星的表面可能不僅存在著液態水,甚至還有可能孕育了一片海洋。這一發現是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對系外類地行星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進行首次探測時得到的
  •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碳捕獲與封存(CCS)就是一種接近零排放的技術,它能夠分離出發電廠和化學工廠產生的二氧化碳,然後把它封存起來,從而避免了二氧化碳向大氣中的排放。雖然CCS技術很昂貴,但它能對燃氣輪機發電站進行脫碳,從而減少二氧化碳向大氣中的排放量。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持續提升   2013 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由2012年的9.1%提升到9.8%。其中,可再生能源含水電供應量約為3.4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3%,非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0.1個百分點。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按照法律第3章要求,公布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制定了相關技術標準規範,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顯著進步。第4章至第6章規定的相關制度規定逐步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明顯下降,裝備製造產業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快速提升,在拉動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和擴大就業崗位、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和治理大氣汙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綠色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生物質能源應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 來源:新華社 2006-06-02 13:01         我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和前景廣闊,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物質商品能源的生產
  • 國際最新研究:可再生能源採礦或加劇生物多樣性威脅
    國際最新研究:可再生能源採礦或加劇生物多樣性威脅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項環境研究論文指出,隨著更多礦區開始為可再生能源生產提供材料,未來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或將進一步增加。該論文稱,生產可再生能源對於緩解氣候變化來說必不可少。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可再生能源與核能之間的鬥爭正在升溫
    現在,一個研究小組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認為在零排放的未來,核能根本沒有立足之地。來自蘇塞克斯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某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相互排斥的,為了推進世界減排議程,需要避免使用核能,轉而使用太陽能和風能。根據蘇塞克斯大學的一份新聞稿,這項研究使用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表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往往表現出相互排斥的鎖定和路徑依賴性」。
  • 今年可再生能源財政預算923億 生物質能源有望加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的支出安排中,生物質發電執行數增長最大為53%;其次是太陽能,增長14.3%;而風電發電補助預算數為上年執行數的96.8%。這意味著,2020年生物質發電補貼執行情況有望好於2019年。生物質能源研究專家表示,隨著政策利好,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支持、資本的進入,生物質能源發展將有望進入加速發展期。
  • 日本綠色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挑戰重重
    據彭博社報導,目前,日本大型企業都在「積極清理」旗下業務和投資組合,有40多家日企承諾將100%利用可再生能源電力,但由於日本清潔電力昂貴且購買渠道艱難,這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從日本遷離。  索尼公司日前表示,日本可再生能源政策沒有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支撐,這導致其不得不將生產業務移至海外,否則難以完成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
  •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5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2020年國內可再生能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將進一步發揮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
  • 不可再生能源是怎麼形成的?它們要怎麼開採?
    這些不可再生能源來源於幾千年甚至數百萬年後將耗盡或無法補充的能源,並且大多數不可再生能源都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數百萬年前海洋生物的殘骸在巨大的壓力和熱量下的反應而產生的。大多數化石燃料燃燒是為了產生能源和電力。比如煤不僅是一種巖石,也是一種化石燃料。
  •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可再生能源的是( )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可再生能源的是( ) 2014-08-21 11:43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