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句古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說的是柳樹很容易用插枝的方式來繁殖。
除了柳樹,玫瑰花、繡球花、茉莉花等許多植物也可以用插枝的辦法來形成新的植株。而像紅薯、蓮藕這樣的植物用塊根或塊莖就能繁殖。把甘蔗砍成幾段,埋在土裡,每一段也可以長出一株新的甘蔗來。
最有意思的是一種叫「落地生根」的植物,在鋸齒狀的葉片邊緣長出一排小芽,下面有白色的根,小芽落在土裡就能長出新的「落地生根」來。
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利用植物身體的一部分來繁殖後代,沒有生殖細胞的融合過程,所以都是「無性繁殖」,產生的後代也都是上一代的克隆。
比起植物來,動物克隆自己的本事就差多了!
誰見過掰下蟋蟀的一條腿,埋在土裡或者放在組織培養液裡就能長出一個新的蟋蟀來?
除了像蚜蟲這樣的「克隆冠軍」外,大多數動物克隆自己的本事都很差,只能老老實實地走從受精卵發育這條路。
蚜蟲既能卵生,又能孤雌生殖。不需要同雄性交配,雌蚜蟲體內的卵就能在娘胎裡發育,一隻只小蚜蟲就從雌蟲腹部末端的生殖孔裡直接跑出來。大蚜蟲直接生出了小蚜蟲,所以又稱它為「孤雌卵胎生」。
新生的「胎兒"不到幾小時就能吮吸葉汁了。蚜蟲的繁殖速度很快,只要環境適宜,在5天左右,這些小蚜蟲竟也能按孤雌生殖的方法開始繁殖,生出新的小蚜蟲來。它們盤踞在植物的莖和葉上,基本上都是「五世同堂"。
為什麼植物克隆能力這麼強,而動物的克隆能力卻很差,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原因是植物的基本結構比動物簡單,植物主要有保護和支持組織、薄壁組織(生產和儲存營養)、輸導組織(輸送水分和養料)和分生組織(形成新的細胞),而不像動物那樣有那麼多種系統和細胞種類。
加上植物細胞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在植物的芽端、根端和枝幹上,都有活躍的分生細胞,它們何以分化成所有類型的植物細胞。植物的細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反分化」。已經分化的細胞可以「退回」未分化狀態,再變成其他類型的細胞。所以用植物身體的一部分,就可以長出一棵新的植株來,也就是克隆自己。
而動物要運動、進食、消化、感知、思考,身體的構造自然複雜得多,細胞類型也多得多,比如人的身體就由200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所構成。我們身體裡沒有一種「分生細胞」能夠自己變成所有這些類型的細胞。
不僅如此,人體細胞也沒有「反分化」的本事。比如肌肉細胞就不能自己變回受精卵。除水螅這樣的簡單動物外,要用動物身體的一部分長成一個新的動物是不可能的,所以絕大多數的動物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克隆自己。
水螅是以無性生殖的出芽法進行生殖的,即由親代個體分離一小部分而發育成為一個新的個體。這個個體可以脫離母體而獨立生存,也可以附著在母體上組成群體而自營生活。
無性芽體並不變成芽片,但卻生出口及觸手,並且仍與母體相連,後來,芽體的基部慢慢縮小,甸行動與母體分離,一個母體常具有若干芽體,而成為一個暫時性的群體
植物與動物還有身體形狀的差異。植物沒有固定的形狀,「身體」 的結構不需要像動物那麼嚴格,只要能長出新的根、莖、葉就行。在哪裡分枝,在哪裡長葉,關係都不大。
而動物要運動,要平衡(比如兩側對稱),眼睛和嘴要長在身體的前方等等。這些特點都要求動物身體的構造必須非常嚴格,不能隨意改變,用身體的一部分長成一個新的動物是難以辦到的。蚯蚓被切掉一段以後還會長出被切掉的部分,那只是再生,不是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