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誠信經營是每個商家都必須遵守的基本要則,可也有那麼少部分人他就昧著良心幹著缺斤少兩的事。
這福州市倉山區某菜市場就發生了這麼一起讓人氣憤的事情。
前段時間,黃先生家裡臨時來了客人,黃先生當時正在廚房忙碌,便讓17歲的兒子去菜市場再買一些蝦蟹回來。
沒多久,兒子便提了兩個塑膠袋回來,他告訴黃先生說:「螃蟹和蝦都剛好兩斤,總共是170塊錢。」黃先生從廚房出來,接過兒子手裡的袋子,這一提感覺重量很輕,黃先生瞬間就能想到兒子這可能是被缺斤少兩了。隨後把這兩袋子蝦蟹拿到樓下便利店去稱了一下,「好傢夥」!這蝦蟹合計四斤的重量竟然只有三斤多一點,這算起來可是損失了三四十塊錢呢。
為了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黃先生馬上帶著兒子又去了菜市場。
到了菜市場這邊,攤主告訴黃先生說自己這裡都是足秤的,而且菜市場還有公平秤,不可能做缺斤少兩的事情。攤主還表示,水產這東西本身就帶有水分,可能在路途之中袋子漏了,或者螃蟹跑了一隻也有可能。這東西已經離開了菜市場,那麼誰都說不清楚了。
黃先生並不認同這老闆說的話,於是現場還抓了一頭魚,讓他現場稱,稱出來的重量再拿到公平秤在覆核了,結果是沒有相差。
最後苦於沒有證據的黃先生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該菜市場。
其實在福州一直有很多網友吐槽賣水產的都有一些小動作,比如說看著有的人不懂斤兩,就會對電子秤做一些手腳,一般人還真就發現不了。等到買回去了發現有問題再來找他,已經是沒有證據了,誰也說不清了。
小編倒是覺得這種現象屢禁不止,主要是缺乏懲處力度,在監管過程中也有取證難的問題,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所以說大家在外購物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一點,如果發現商品重量不對,要及時的在現場重新復秤。
當然,對於商家這種不道德的做法,我們還是要強烈的譴責。那麼福州的網友們,你們平常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缺斤少兩的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