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樹蕨家族又添新成員:Tempskya在中國的首次發現

2021-02-25 化石網

我身邊的化石科普創作大賽

蕨類植物在地質歷史時期豐富多彩,甚至構成了大片的森林。而現代植被中,構成高大樹木的蕨類植物非常稀少。樹蕨類植物桫欏,是為數不多的現代喬木型蕨類植物之一。

桫欏

 

最近,中國地質博物館程業明博士的科研團隊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克山地區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白堊紀樹蕨植物化石——張氏登普斯基蕨(Tempskya zhangii)。這是該研究團隊繼2017年初在克山地區發現桫欏科樹蕨莖幹化石以來的又一項新的重大發現。這是登普斯基樹蕨植物化石在中國的首個記錄,也是研究我國東北地區恐龍生活時代的古植被、古環境、古氣候,以及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的證據。

 

張氏登普斯基蕨(Tempskya zhangii)模式標本,矽化保存

s, 莖幹; l, 葉基; lt, 葉跡

登普斯基蕨(Tempskya)是一種樹蕨類植物,和現代桫欏類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它是一種非常怪異的樹蕨植物,與現生樹蕨植物截然不同。樹幹外表看起來很粗大,實際上是由許多纖細的莖(直徑3-6毫米)、葉柄基和周圍大量緊密排列的不定根組成,構成一種由莖、葉柄基和根纏繞在一起的假樹幹(false-trunk);莖幹不像一般樹蕨呈輻射對稱,而是具有背腹性,葉從莖幹的一側生出。莖多次向上二叉分枝,節間較短,葉子很小。這種形態特徵和生長方式與已知任何一種真蕨植物都截然不同。

  

張氏登普斯基蕨(Tempskya zhangii)的顯微結構

登普斯基蕨屬化石發現和研究的歷史較長。該屬化石最早由Stokes和Webb於1824年在英國蘇賽克斯(Sussex)發現,被描述成單子葉被子植物棕櫚類,命名為Endogenites erosa。1845年Corda研究了歐洲西部捷克波西米亞等地的標本並給予新的屬名Tempskya(登普斯基蕨)。目前為止,登普斯基蕨屬有20多個種的記錄,大多數報導來自北半球的北美、歐洲的法國、英國、捷克、西班牙和亞洲的哈薩克斯坦、日本的白堊系。南半球僅在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的白堊系有少量發現。當前張氏登普斯基蕨在中國的發現,擴展了該屬在全球的分布範圍。黑龍江松遼盆地北部克山、綏稜、以及伊春等地大量登普斯基蕨類莖幹的發現表明,白堊紀時期松遼盆地及附近地區植物群落中該類樹蕨佔據一定地位,在局部地區可能是優勢類群。登普斯基蕨與桫欏科、紫萁科、擬蘇鐵科、松柏類等植物組成了當時的植物群落。這些植物可能為其他陸生動物(如恐龍等)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食物來源和棲息環境。

 

張氏登普斯基蕨(Tempskya zhangii)模式標本,矽化保存

登普斯基蕨目前僅發現於白堊系地層,是白堊紀植物群的代表植物之一。當前化石的發現為開展不同大陸間白堊系地層對比及探討不同地區白堊紀植物群的關係提供了重要證據。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核心雜誌《白堊紀研究(CretaceousResearch)》。Yang et al., 2018. A newtree fern stem, Tempskya zhangii sp. nov. (Tempskyaceae) from the Cretaceous ofNortheast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84: 188-199.

【感謝中國地質博物館程業明博士提供資料】

【化石網科普理念】科研人員同時從事一定程度的科學傳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和良好的社會影響力。科研與科普互為彌補、互相促進,科研人員進行科普工作是責任和義務。化石網堅持把最前沿的科學內容和科學故事以最為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給最廣泛的大眾,也願意與社會各界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 

化石網(http://www.uua.cn/)——科研與科學傳播的平臺

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投稿請聯繫 徐洪河(郵箱:hhxu@nigpas.ac.cn  微信號:3570408)

鑑定化石請至化石網論壇(http://bbs.uua.cn/forum.php)

相關焦點

  • 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原標題: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資料圖片) 「重大發現接連不斷,四大新屬種相繼出現,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這是繼諸城出現四大龍王后,諸城恐龍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徐星如是說。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恐龍專家徐星,攜研究團隊重要研究人員著名足跡專家邢立達、加拿大籍恐龍專家舒柯文等到山東諸城進行實地考察,並對恐龍澗、臧家莊、棠棣戈莊、玉皇等化石點進行了細緻研究。
  •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11月5日在甘肅省永靖縣舉行的「黃河化石論壇」上傳來好消息:甘肅省恐龍化石研究又取得新進展,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這是繼在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暴龍類是非常經典的掠食性恐龍,尤其是晚期暴龍科的成員們,可謂是肉食性恐龍中將殺戮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典範。曾有人說,「一談起霸王龍類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和死亡聯繫起來」。今年年初發表了一種暴龍科的新成員,更是直接被冠於了「死神」的名號。
  • 雲南省勐宋鄉發現藍色蘑菇新品種,「藍瘦香菇」家族添新成員
    「藍瘦香菇」家族添新成員了! 據中新網20日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最近,一度爆紅的「藍瘦香菇」家族又發現了一位新成員,這也是中國團隊首次報導在中國發現這個美麗動人的新種——勐宋粉褶菌。
  • 寧波蝴蝶「家族」又添4名新成員
    原標題:寧波蝴蝶「家族」又添4名新成員   素飾蛺蝶   發現地:溪口鎮桕坑村的深山中   中秋節期間,林海倫在溪口鎮桕坑村深山考察,從林子裡飛出一枚深色蝴蝶,輕飄飄地有點像蛾子一樣落在樹葉上。
  • 重慶動物園:雙角犀鳥家族再添新成員
    7月22日,重慶動物園傳來好消息,繼去年首次成功繁殖雙角犀鳥「淘淘」後,今年曆經近6個月的等待,雙角犀鳥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員。重慶動物園的雙角犀鳥。去年,重慶動物園首次成功繁殖雙角犀鳥「淘淘」,這在重慶乃至西南地區尚屬首次。今年,雙角犀鳥於2月開始封巢孵化,5月初幼鳥出殼,6月初親鳥出巢,7月幼鳥出巢,目前幼鳥羽翼豐滿,正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重慶動物園的雙角犀鳥。
  • CF:炫金家族又添新成員,千變、超新星首次露面,不要太炫酷!
    CF:炫金家族又添新成員,千變、超新星首次露面,不要太炫酷!從上方的圖片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炫金級的超新星具有滿滿的現代感,並在武器的後方也增加了炫金武器專屬特效,一片紫紅色的蔚藍天空,上方的瞄準鏡也換成了本體顏色,槍身全部以金黃色鑄造,讓人感覺特別的高貴,保留了超新星武器的現代感。
  • 解讀洛陽恐龍家族新成員——「迷你豫龍」
    它「個小鬼大」:洛陽恐龍家族迎來第九位成員  負責此項工作的省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徐莉博士說,2007年上半年,她和同事以及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在欒川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竊蛋龍化石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為這些化石標本個體較小,所以我們將其命名為『迷你豫龍』(Yulong mini)。」
  • 恐龍家族發現新屬種——晉地甲龍
    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恐龍化石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山西地質博物館日前召開的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上,「左雲晉地甲龍」化石、「擇義王氏鱷」化石和鋸齒龍類化石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鋸齒龍類頭骨。
  • 美猶他州發現新恐龍化石 可逆推恐龍家族史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猶他州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霸王龍「叔祖父」,這種巨大的恐龍因有著厚厚的頭蓋骨和巨大的牙齒,而被稱為「血腥之王」。這一恐龍化石的發現將幫助科學家逆推恐龍家族的進化史。據美國僑報網11月7日報導,新發現的恐龍化石長7.3米,略小於霸王龍,但比霸王龍「年長」1000萬年。
  • 桫欏: 永遠的樹蕨
    Tryon桫欏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喜歡稱大王。在最古老的日子裡,天空溼潤得很,也熱得很,它們很開心。這是它們的時代,更是它們的帝國。
  • 綠植|活化石的樹蕨
    是能長成大樹的蕨類植物,又稱「樹蕨」。桫欏的莖直立,中空,似筆筒,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桫欏性喜潮溼,一般都生長在山上,最好是可以處於被雲霧遮擋住的環境之中。樹蕨是已經發現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堪稱國寶,被眾多國家列為一級保護的瀕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稱。桫欏是古老蕨類植物,可製作成工藝品和中藥,還是一種很好的庭園觀賞樹木。
  • 河北發現小恐龍新物種 體型如雞
    恐龍復原圖 劉毅/繪11月26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英良迅猛龍,它是生活在距今大約1.2億年前的小型肉食恐龍,體型近似一隻公雞,不僅是亞洲美頜龍類中最早出現的,也是該類群中最小的物種。
  • 恐龍家族新成員:霸王龍家的匹諾曹
    但最近在中國南方發現的一份新的恐龍化石證明,暴龍科中也有一支長著大長嘴的成員。化石是在江西贛州南康市龍嶺鎮上白堊統的南雄組底層發現的,化石包括一個幾乎完整的頭骨、大部分左側下頜、九塊頸椎、三塊前背椎、十八塊中後端尾椎、完整的右肩胛骨、部分左肩胛骨、部分髂骨、左股骨、左脛骨、部分左腓骨、左距骨、根骨及部分左蹠骨。這些化石都來自同一個恐龍個體,目前收藏於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的贛州博物館。
  • 西藏首次發現燕鳳蝶 高原蝴蝶大家庭再添「新成員」
    中新社拉薩10月27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記者日前從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近日和西藏林芝市墨脫縣林業和草原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燕鳳蝶屬昆蟲的分布,該發現為西藏蝴蝶大家庭再添「新成員」。
  • 深圳野生動物園 禿鸛家族又添新成員
    nbsp語音朗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日前,記者從深圳野生動物園獲悉,該園裡的非洲禿鸛家族又新添了兩隻禿鸛寶寶
  • 恐龍家族添新屬種:晉地甲龍
    圖片由山西地質博物館提供本報5月13日訊(記者 李飛飛)恐龍化石是最為人們所熟知和熱愛的,恐龍研究也始終是古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對人們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和探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今日上午,山西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成果發布會上,「晉地甲龍」化石、「擇義王氏鱷」化石和鋸齒龍類化石三項古生物研究成果首次公開亮相。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中國恐龍家族中的五大明星
    (比如巨齒龍、禽龍)和命名恐龍(也創造了恐龍「Dinosauria」這個名字)的國家,雖然大家比較熟悉的霸王龍、梁龍、三角龍等都產自北美,其實,中國才是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到2019年6月,中國已經研究命名了308種恐龍,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國的恐龍研究十分活躍,新命名的種類每年還在以八九種的速度增加。在中國龐大的恐龍家族中,誕生了著名的「恐龍五寶」,它們是當之無愧的大明星。
  • 亞洲最小的恐龍被發現,如同一隻雞大小,性格卻殘暴酷愛吃肉
    如今,恐龍早已成為人類最熟悉的史前動物,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也認定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經作為地球的主人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在恐龍生活的時代,地球處於富氧環境,所以恐龍的外型都很大,對於人類來說,恐龍絕對可以算得上龐然大物了,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龐大的身軀就是我們對於恐龍的基本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