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ASA圖片檔案裡探索太陽系世界

2020-08-27 天文在線

探索豐富的NASA圖像檔案,領略前所未見的太陽系。

55年前,「水手4號」首次近距離拍攝到了火星的照片。隨後,一支無人飛船隊伍對太陽系的每一顆行星、冥王星以及數十顆衛星、彗星和小行星都進行了詳細的拍攝。在這次任務中,飛船著陸器和巡視器拍攝到了火星這顆紅色星球上的沙石,軌道飛行器穿透了土星的衛星——土衛六的雲層,探測機器人穿越了海王星的陰影。人們還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許多火山、間歇泉、遇到了風暴、看到了星環和隕石坑。

旅行者2號在接近海王星時拍攝的照片

總的來說,這些探測器已經傳回了數百萬張照片。由於有大量的數據支撐,這些照片被細緻調整也無可厚非。拍攝到的照片中最好的那些已經被加工、打磨,並被應用於書籍、雜誌和網絡中,廣為流傳。其中,一些常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照片甚至已經成為了某個特定任務的象徵。例如,旅行者2號在接近天王星和海王星時拍攝到的照片,新視野號拍攝到的冥王星「心形」地貌結構圖像,以及海盜號火星著陸器拍攝到的 「霜凍」景色。

2015年7月14日,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飛船拍攝到了這張高解析度冥王星的彩色照片。

NASA / JHUAPL / SWRI

這可能會讓一些太空愛好者感到驚訝:因為行星數據系統(PDS)的存在,這些太空飛行器拍攝的其他照片——不只是部分,而是全部照片——都可以輕鬆與所有人共享。行星數據系統是NASA專門用來收集和保存無人駕駛行星探測器數據的存檔系統。儘管該系統中也有其他類型的太空飛行器數據,如宇宙射線測量、軌跡、大氣數據和磁場,不過本文重點關注行星數據系統存檔的圖像。

如果想深入了解,請參閱2018年5月Emily Lakdawalla在《天空和望遠鏡》雜誌上發表的專題文章,該文章對行星數據系統的數據平臺和圖像處理系統進行了深入的概述。

除了極少數圖片還未收入囊中,行星數據系統幾乎包括了你能想到的一切任務中拍攝到的圖像,比如旅行者號、伽利略號和卡西尼號這樣的外行星任務,或是水星和金星的內行星飛行任務,當然,還有眾多的火星任務。這裡有海量圖片供任何有需要的人使用,其中許多圖片還從未被使用過。

探索獨特視角

深入研究這些NASA圖片檔案,就有機會更深入地探索某個任務及其目標之間的細微差別。通過這些圖片,人們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宇宙飛船沿軌道飛行的感覺,以及感受從這樣的視角體驗即將要探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在連續拍攝的過程中,由於飛船慢慢接近目標,可以看到拍攝目標變得越來越大,最終目標填滿整個視野,最後探測器會從拍攝目標的後方經過,拍攝到如同新月的景象——而這種景象在地球上通常是不可能看到的。

同樣吸引人的還有那些沒有經過任何處理或增強的照片,即所謂的「原始」圖像。這些圖像看起來就像「直接從相機中拿出來的」,它們並不是百分百完美,比如有的圖片會出現數據遺漏(圖像的一部分顯示黑色像素),有的圖片會因為拍攝時的顫動而變得模糊不清。

旅行者2號拍攝的模糊海王星

旅行者2號拍攝的新月形的海王星,處理過後,這張圖片變得銳利而清晰。

一張廣為人知的照片背後可能會有多個版本的「生圖」——比如有的照片構圖不正常,有的沒拍到關鍵。在相隔數百萬英裡的情況下,遠程操作攝像機是個相當大的挑戰!我們真的很難想像,攝影師即使處在這樣困難重重的環境下,還能拍攝到宇宙景色的美妙之處。我們看到的很多照片看起來都是黑白的——不過可別被騙到哦!雖然有些太空飛行器配設的相機確實會直接拍攝灰度圖 (比如「好奇號」探測器上的導航相機),但我們看到的許多已公開的彩色照片實際上是由多個單色濾鏡拍攝的灰度圖合成的。

P圖大挑戰

在使用NASA圖像檔案時,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圖像編輯軟體自己動手處理照片。

這個功能需要先下載一款圖像顯示軟體,NASAView,該軟體是免費提供的。雖然NASAView只有一些基礎功能,但你能用它打開並查看行星數據系統提供的不常見的文件格式——包括該文件的原始版本。

這些文件讓我們有機會親自探索真正的科學數據。為了製作這張木星的彩色圖像,我使用了行星數據系統中環月系統節點的OPUS搜索服務來尋找我喜歡的旅行者1號拍攝的木星照片。我選擇了三幅相似的照片,這些照片每一幅的拍攝時間都相差不過數分鐘,並且都使用了不同的濾鏡:紫羅蘭色、綠色和橙色。然後,我用處理軟體將這些灰度圖合併成一張新的圖像,我將每個濾鏡都設置在不同的顏色通道上,最後生成一張彩色RGB圖像。(不過旅行者號並沒有攜帶真正的紅色濾光片,橙色濾光片只是效果最接近的選擇。)

圖片基本還原了從旅行者1號上看到的真實的木星

在查看火星探路者的圖片存檔時,我發現了兩張巖石和風沙的圖片,這兩張圖片是1997年,小型火星探路者號拍攝的。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這張圖像確實是灰度圖,而且圖片解析度相當低。為了處理它們,我將兩張圖片拼接在一起,然後在照片編輯軟體中用智能縮放算法來提高解析度。我的目標只是最後能編輯出一張漂亮的圖片,所以處理標準只是我嚴格的審美,而不是科學標準,最後我給圖像上了色。

這張火星表面照片是用探路者拍攝的兩張黑白圖像合併後人工上色合成的。

結語

雖然行星數據系統中儲存了所有行星探測器數據的副本,但正在進行的探測任務(比如好奇號、洞察號或其他任務)可能也會在該任務的主頁上提供輕微處理過的「原始」文件。新照片通常會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後就上傳至任務主頁,所以也不失為了解探測器最新動態的好辦法。

最最重要的是,行星數據系統中藏有整個世界,無需任何花費,只等你去探索。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

作者:

FY: Fooxm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球日,與NASA一起探索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即使疫情之下人們不得不彼此隔離,我們仍能一同欣賞地球奇絕的美麗,以及吸引了一代代科學家不斷探索的深刻科學,而如今,我們呆在家裡就能借用這些科學了解地球運作的方式。地球的各個系統都相互連通,我們所有人也彼此聯繫。
  • 我們的太陽系——圖片集
    圖片來源:NASA Ames首個太陽系肖像照片日誌:PIA00451來源:NASA/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Caltech出版:1996年9月13日>1990年2月14日的旅行者1號相機朝向太陽,並拍攝了太陽和行星的一系列照片,這是我們太陽系的第一個外部「肖像」。
  • 深入探索太陽系,近一點,再近一點
    深入了解我們的太陽系太陽系是一顆恆星,它是所有繞其運行的物體,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大多數恆星都擁有自己的行星,因此僅銀河系就有數百億個其他太陽系。太陽系也可以有不只一顆恆星。如果有兩顆恆星,就稱為雙星系統;如果有三顆或更多恆星,則稱為多星系統。
  • 直擊NASA:太陽系行星探索迄今60年,人類在宇宙留下了什麼痕跡?
    圖片來源@NASA在「旅行者2號」的鏡頭裡上演著太陽系的「冰與火之歌」▼「火」,木衛一上有400餘座活火山,「旅行者2號」第一次拍到了木星火山噴發的實況(左側的「藍光」)。>而火星和金星都高達40餘次▼人類太陽系探索次數統計;部分數據來源《國際太空》第458期,星球研究所更新。
  • 人類將探索第一個金屬世界——靈神星
    這段視頻由楊Arthur 聽譯Credit:NASA在沙漠裡仰望蒼穹,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我們應該去探索的世界,這種探索未知的欲望
  • 天晷之下大矩之上——對太陽系60年探索部分常識簡匯
    美好的一年,本月太陽系事件簡報這一張MU69的圖片是其在距離地球最近位置(約為18,000英裡,約合28,000公裡)Credit: NAS 30分鐘之前拍攝的關於我們的太陽系必知的十件事:十億分之一:我們的太陽系由一顆恆星、八顆行星和無數較小的天體組成,如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
  • NASA「三叉戟」任務將訪問海衛一
    海衛一的表層冰殼下可能存在液態水的海洋世界。「三叉戟」任務旨在解答上方插圖中所概述的問題。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 海衛一的奇特之處不勝枚舉:海衛一繞海王星公轉的軌道方向與海王星的自轉方向相反,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具有逆行軌道的衛星。海衛一的軌道還處於極端傾斜狀態,其軌道面與海王星赤道面的夾角高達23度。
  • 探索宇宙奧秘 NASA官網開放下載實拍圖
    開Twitter、做直播、和虛擬實境公司合作遊戲、把400多張動圖放上gif圖搜索網站Giphy上之後,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最近宣布,將NASA的高清圖片、視頻、音頻上傳到一個在線資料庫,供大眾檢索、下載使用。
  • 太陽系以外的世界——恆星,星系,黑洞等等
    在太陽系外,你需要知道的十件事 1.大增長 Edwin Hubble(如圖)關於星系的研究揭露,我們所在的星系——曾經被認為是整個宇宙——實際上只是正在膨脹的宇宙中包含的幾十億星系的其中之一。
  • NASA克卜勒任務與谷歌人工智慧發現新太陽系?
    然而第八顆行星只在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上發現了軌道,所以不知道更遠的地方,包括如果還有更小的世界有待發現。行星被證明是正確的相對大小,但不是正確的軌道尺度。圖片版權:NASA/Ames Research Center/Wendy Stenzel上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重磅消息:克卜勒任務——歷史上最偉大的行星探測任務與谷歌的人工智慧合作有了一個開創性的新發現。
  • 揭露NASA不敢公開的月球真相,斯巴克大量揭秘南極和地外信息
    本文章含有未證實的情節和本人的主觀推測,部分內容超出普通認知,如感到太過衝突自己的認知,請大家當作故事理性觀看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獨特的活著,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並不相同,但是或多或少,我們都嚮往更真實的自我,都想要了解更真實的世界,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要接著探索之前有關於神秘南極大陸的揭秘信息,在繼續探索之前
  • 北京海澱法院探索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
    原標題:北京海澱法院探索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圖)    北京法院少年法庭工作起步於1987年,北京各法院多年來根據自己轄區情況探索特色機制和做法。        昨天記者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
  • 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NASA也站出來說話了…
    對太陽系第十顆行星的探索,源於天文學家的觀測。很早以前,天文學家就發現太陽系的第七顆行星(天王星)和第八顆行星(海王星)的運行軌道比較奇怪。通過對兩顆行星運行軌道的計算研究,有一顆強大的行星在影響它們的軌跡,當時推測是冥王星。但實際上,冥王星的質量計算出來後,發現並不足以影響它們的軌道。
  • 伽利略號歷史圖片獲得新生,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木衛二「混沌地形」細節
    圖片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地外文明探索研究所(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SETI Institute)木衛二(Europa)歐羅巴的表面上,滿是各式各樣的地質景觀
  • 探索冥王星,見證太陽系邊緣未知的世界
    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冥王星經歷著長達248年的漫長公轉。那裡是怎樣的世界? 伴星卡戎 冥王星並不孤獨,它最大的衛星卡戎相伴左右。卡戎在希臘神話中是冥河上擺渡亡魂的船夫,忠誠陪伴著它的主人。
  • NASA:一個被航天事業耽誤的設計公司
    世界那麼大,為防走散,請大家點擊上方 「景觀之路」  → 點擊右上角「
  • 發現、新疆界、旗艦……盤點NASA深空探測三大梯隊
    第一艘即將探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的露西號(左)和第一艘即將探索金屬小行星(靈神星)的靈神號(右)假想圖。也正因為這樣的指導方針,開始於1992年的Discovery項目至今已獲批14個深空探測任務,其中11個任務成功開展,以極低的成本、極高的效率,大大增進了我們對太陽系內和系外諸多方面的認識。目前所有獲批的Discovery項目任務。此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任務後來也被按照花費歸入Discovery項目,屬於領養。
  • NASA計劃對太陽系最冷的已知天體進行生命探索
    作者:文/羅兆春在科學中,如今對地外生命的探索已經成為了常態化,根據科學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計劃對太陽系中最冷的已知「天體」進行尋找外星生命的任務。希望能夠快速揭開外星人之謎,本次發射的地外「天體」是針對海王星冰冷的衛星Triton的一次探索,有科學家認為,它隱藏在海面下的海洋中。當然科學界早就針對海王星的衛星進行了研究,在上面發現可能存在水的痕跡,而水是生命的關鍵成分之一,這意味著如果Triton有海洋,它可能含有微小的外星微生物。
  • 太陽系的這些地方,有生命嗎?
    當科學家在探索地球以外的星球是否有可能存在生命時,他們會藉助一些生物標記氣體來檢查這種可能性,比如有些氣體成分需要通過生命過程來維持,剛剛在金星雲層中發現的磷化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雖然科學家早已將對外星生命的搜尋範圍擴大到了系外行星之上,但這一發現再次點燃了我們對於這個最為熟悉的恆星系統的好奇心。
  • 歐羅巴,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我們可能並不孤單
    如果有,我們可能最快在2025年有答案,目前太陽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體是木衛二,也就是歐羅巴。歐羅巴星球歐羅巴,雖然叫木衛二,但它並不是木星的第二大衛星,而是因為它是第二顆被發現的木星衛星,1989年,美國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