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協調,推動農機裝備產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實現從傳統農機向高質量農機轉變,從農機製造大市向農機「智造」強市轉變,智能農機裝備產業體系有效建立,優勢高端農機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邁入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農業機械化發展時期。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體現出農民合作社在提升規範化水平、加強利益聯結、增強服務能力、開展聯合合作、助力產業扶貧、踐行綠色發展等方面的主動作為和不懈努力,主要有以下六種類型。 一是黨建引領強社,提升規範發展水平。加強黨建引領是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的有益創舉。
-
「西安最美農民」之二:70後郭新興的「農機夢」
在西安,有著這樣一批紮根、投身農業、服務農民的致富帶頭人,他們是新時代最美農民。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和感人事跡。 在許多人眼裡幹農活當農民是很辛苦的,但是在郭新興看來,農民是自由的,幹農機行業是快樂的。郭新興的父親郭解放是農業社時期最早的拖拉機手,由於從小受父親薰陶愛上了農業機械,這一愛就是近30年,從小時候父親修車時遞個扳手螺絲一直到現在自己擁有的幾十輛農機具,郭新興執著的追求自己的農機夢。
-
大田新農機 豐收添動力(秋糧探行·追蹤高質量)
董乃德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用上新農機,種地有了「千裡眼」,搶收搶種顯實力連日來,湖南省南縣南洲鎮南洲村農民趕著雨後間隙搶收、搶種,蝦子收完,秧苗下田,田野籠上一層嫩綠色的輕紗。「今年這麼大的雨水,多虧有了新農機,搶出了時間。」金果水稻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歐術秋說道。水稻機收、機插本不是稀罕事,可合作社裡的稻蝦共作基地,田塊小,還有蝦苗,能不能實現機械化?縣裡組織的一次技術推廣,讓歐術秋眼前一亮:「這是適合稻蝦田的行走式新機器,不傷蝦苗,還省工省錢!」
-
郯城:農業機械化護航「魯南糧倉」
在今年的「三秋」生產中,郯城縣共完成玉米機械化收穫36.5萬畝、水稻機械化收穫14萬畝、冬小麥機播49.5萬畝,全縣農業機械上陣9000餘臺套。近年來,郯城縣農業機械化率逐年提高,不論是耕種、植保還是收割、存儲,農用機械在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大顯身手。
-
現代農機合作社引領小農戶邁向大農業
(一) 讓新興村今非昔比的力量,來自於村裡15年前成立的農機合作社——新興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新興合作社」)。新興合作社位於齊齊哈爾市克山縣北聯鎮新興村,是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 早在2003年,我省探索大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路子,在克山、海倫、呼蘭、富錦4個縣(市)18個村建設農機合作社試點,每個試點投資100萬元。
-
「農機 農藝」發展果園機械化 提升果農的幸福指數
另一方面,我國的果樹大多種植在山區丘陵地帶,規模小、坡地多,大型機具在果園中難以通行和轉彎;同時果樹高、樹冠大、低分叉等原因又使得其修剪和疏花疏果等管理困難,機收難度大;並且地大物博的特色也使得我國果樹因為各地的地理條件和種植模式差異而對機械的使用需求也更加個性化,農機農藝存在脫節的狀況,現有的普通農機和少量果園機械也難以適用於大多數的果園;除此之外,平原地區的部分果園受農村土地分散經營模式的影響
-
毛澤東與新中國農業機械化事業
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毛澤東認為,集體化加機械化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1953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農民的基本出路是社會主義,由互助合作到大合作社(不一定叫集體農莊)。」水利、農具、肥料、耕作法,這些可以靠互助合作來發展,但是,「將來進一步搞社會主義,就要靠機器(拖拉機)。」
-
農發行漢口支行政策性貸款推進農業機械化
農發行漢口支行政策性貸款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布時間:2020年11月05日 16:37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1月5日電 (吳和平 方宏濤)11月4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湖北省分行營業部轄屬武漢市漢口支行向湖北省農業機械總公司發放貸款5000萬元,用於借款人日常生產經營流動資金需求,為疫後農機企業復工復產穩市保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信貸支撐。
-
漫談|農民有哪些農機購買的福利政策?
現代農業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的背後,有國家不斷對農機進行補貼,這些補貼也利於穩定農民購機預期和理性購機,利於農機市場的公平競爭。 徐春暉:春耕正在進行,農民朋友不僅要買化肥種子,農機也是春耕最重要的一部分。那麼,農民有哪些農機購買的福利政策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農機的補貼範圍、補貼對象、申請部門、應該具備的資質和補貼標準幾個方面來說明。
-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馬鈴薯正當時 2020-08-30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陽工匠·匠心築夢】王樂:「天上飛」代替「肩上背」 樂做新農民
「我願意做一個新型職業農民,讓農業成為一個有奔頭的行業,讓農民成為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每每望向農田,95後「飛手」王樂的眼裡總是閃爍著光。 今年25歲的王樂是翼城縣裡砦鎮老官莊村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17歲高中畢業後,就跟隨著父親從事農機服務行業,堅守在田間地頭。
-
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關於農機購置補貼產品分類歸檔評審情況的公示
來源: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 吉農農機發〔2020〕33號各有關農機生產企業:按照《吉林省農業農村廳關於開展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產品自主投檔工作的通知》(吉農機函〔2020〕14號)要求,組織專家組,依據《吉林省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產品分類歸檔評審辦法》(廳〔2020〕33號)對我省2020年10月10日至11月10日期間企業自主投檔的953個產品進行了分類歸檔評審,通過形式審核的864個,未通過形式審核的89個。
-
端牢「中國飯碗」的農機擔當
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雷沃重工黨委書記梁啟榮表示,「作為農機企業,我們必須奮發有為,用持續不斷的創新扛穩糧食安全的農機重任、守護好『大國糧倉』。」 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提供智能農業裝備 「今年這麼大的雨水,多虧有了新農機,搶出了時間。」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目前,我國農業裝備科技創新已經從改造仿製,進入到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協同創新階段。但是,仍然存在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質量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對此,專家表示,只有通過融合協同創新,加快補齊技術「短板」,才能驅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推動我國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機強國轉型。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位於吉林省西南部的梨樹縣,地處東北松遼平原腹地,不僅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全國重點商品生產基地,還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綠色畜牧業發展示範縣。11月15日,該縣加入了「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成為我國農機協同創新的試驗場。近年來,梨樹縣全力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建設,全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6%。
-
國家宣布:2020年起新增2項補貼,不種地也能拿!
,但近兩年農村土地補貼有一些變化,在小編家鄉實施的是誰種地誰就可以領取補貼機制。 土地休耕補貼主要是為了鼓勵農戶朋友們在從事農業生產的時候,加大對耕地的保護,也是為了讓土地資源能一直夠持續發展下去,據了解土地休耕補貼試點地區,農民不僅不用種地,還能得到每畝500-800元的補貼。具體以當地政策補貼為準。
-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新變化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新變化 來源: 南通市農業農村局 張進 發布時間:2020-07-24 字體:[ 大 中 小 ] 為進一步完善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擴大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在保持往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框架和操作方式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
全球農機巨頭ACGO1億美金押注中國農業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童琳 全球農機巨頭美國愛科集團 (紐交所:AGCO,下稱「愛科」)將眼光盯住了中國農民,首次攜重資進軍中國。愛科高級副總裁Hubertus表示,中國農業形勢持續增長,農業發展速度超過兩位數,但機械化程度相對落後,愛科進駐中國最重要的是看中了中國農機市場的潛力。他指出,中國人飲食習慣正在發生變化,肉類需求越來越大,而飼養家畜需要大量的穀物,從比例上來看,以牛肉為例,成品牛肉與餵養穀物飼料的比例大概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