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 農藝」發展果園機械化 提升果農的幸福指數

2021-01-09 百家號

伴隨冬季的到來,氣溫逐漸降低,對於果園的工作人員來說卻正是清園的好時機。這時,害蟲生命力低,並大多進入果樹的樹枝、樹幹、孔隙或者是裂皮中進入休眠期越冬,比潛伏之後或出蟄前後更容易防治。而病害的孢子或病原菌也隨落葉和冬前修剪下來的病葉和病枝落在園中,在這個時候清園可以剷除在樹體上越冬存活的害蟲及病菌,減少來年的病蟲危害的發生,同時為開春的清園工作降低難度。

清園工作:「清、灌、翻、剪、塗」

「清、灌、翻、剪、塗」五個字精準概括了冬季果園管理及清園所需進行的工作,要注意清理果園裡的雜草,最大程度上減少土地營養流失;同時開展土地翻耕工作,凍死病蟲卵,減少春季蟲害以及病菌傳播;修剪枯枝,減少養分消耗,調節樹體負荷,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果樹健壯生長;清理腐爛果、在腐爛病區域刮皮,在傷口刷白石灰消毒,避免水分流失的同時避免蟲害的再次傷害;進行果園灌溉施肥,冬季主要以氮磷鉀複合肥為主,可適量添加尿素或農家肥。

果園機械

做好果園冬季管理工作是來年果樹豐產穩產的基礎,其中擴穴改土、開溝施肥、果園運輸等勞動強度大的環節,都需要使用農業機械。如:開溝機採用兩側出土結構,開出來的土壤均勻撒在周邊的土地裡,作業效率高,適合於果樹的施肥作業;彌霧機藥液噴灑均勻,覆蓋面廣,能極大地降低勞動強度。由於噴射部件在最後端,遠離駕駛員,還可有效地降低操作人員中毒的危險。

現狀:果園機械化率低

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果園在產前、產中、產後全產業鏈中,雖然研發了適用於果園生產的育苗、起苗、植保、挖坑、除草、修剪、收穫、運輸等環節的農機裝備,在整地、中耕除草、開溝施肥、灌溉、病蟲防治、等幾個環節也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但是挖坑栽種、修剪整形、疏花疏果、除草套袋、採摘運輸等環節仍然大都靠人工作業,並且勞動強度極大、作業效率極低。而即便是在實現機械化、半機械化的這幾個環節,在實際中真正適用的機械也依然不多,綜合機械化率較低。

一方面,我國農機行業長期將研發、生產和推廣重點放在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上,在果園機械領域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投入相對較少,是果園機械發展緩慢的內因。

另一方面,我國的果樹大多種植在山區丘陵地帶,規模小、坡地多,大型機具在果園中難以通行和轉彎;同時果樹高、樹冠大、低分叉等原因又使得其修剪和疏花疏果等管理困難,機收難度大;並且地大物博的特色也使得我國果樹因為各地的地理條件和種植模式差異而對機械的使用需求也更加個性化,農機農藝存在脫節的狀況,現有的普通農機和少量果園機械也難以適用於大多數的果園;除此之外,平原地區的部分果園受農村土地分散經營模式的影響,難以形成大規模專業果園,家庭零散種植也影響了果園機械化進程,這是外因。內外因的共同制約,造成了我國果園綜合機械化率低的局面。

趨勢:農機與農藝相結合

近年來我國經濟作物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人工成本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為實現經濟效益,勢必需要更加適用高效的農業機械,果園機械市場需求強勁;隨著農機行業L型趨勢的發展,一些傳統的農機產品在市場中已經趨於飽和,部分農機企業急於尋求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果園機械作為新藍海將會逐步受到重視;網際網路、大數據、智能製造等高新技術在農機領域的不斷深化應用,為農業機械發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術條件,果園機械的研發生產同樣也會受益;而在十月份,農業農村部第一次召開了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化方面的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化工作,這對於加快推進果菜茶生產「機械換人」也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行業內對於山區丘陵農機化發展問題一向頗為重視,在剛剛過去不久的2018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期間,就舉辦了「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專題報告會,深入剖析當前我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共同探討丘陵山區機械化技術的研發方向和思路。而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難問題的進一步有效解決,為我國的果園機械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豐富的水果種類、差異巨大的地形地貌、更新緩慢的傳統種植模式等都對果園機械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就目前果園機械的銷售而言,必然是批次多而批量少的,企業在生產研發相關的果園機械時也要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和栽植模式,研發出適合不同產區和不同品種的果園機械,同時大型農機很難適應山區丘陵的果園,適合山區丘陵的中小型機具也是研發重點。只有將農機與農藝真正有效結合,兩者相互協調,才能發揮果園機械真正的作用,解放勞動力,實現果園作用的全面全程機械化和現代化。

編後語:雖然當前我國果園機械化水平發展緩慢,但隨著行業內外對於我國果園生產機械化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科研項目、研發平臺、人才隊伍、資金技術等投入到果園機械化領域。果園機械成為聚集優勢資源、提升生產機械化技術裝備供給能力的「新焦點」,市場潛力巨大。

尤其是智能製造在農機領域的不斷深化拓展應用,智能化產品已經之前單一的智能平臺或者提高定位功能逐漸向農機精準作業控制領域發展,將來果園機械領域也將受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這樣一個畫面:果農在房屋內喝著奶茶聽著音樂,看著電視節目,只需要偶爾關注一下手機就能完成所有清園工作。節省下來的時間,也可以做更多更有價值的事情。在國外,這種場景已經不足為奇,期待國內早日普及果園智能化管理。

相關焦點

  • 江蘇省果園機械化技術培訓班在泗陽舉辦
    11月16日至18日,由江蘇省農機具開發應用中心和省農科院農業設施與裝備研究所共同組織的江蘇省果園機械化技術培訓班在泗陽舉辦。全省部分果園生產市縣(區)農機推广部門、園區(基地、公司)、果園機械生產企業以及當地果農共100餘人參加培訓。  培訓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方式。
  • 山東加快推動山地規模化果園生產全程機械化
    中新網山東新聞10月16日電 為了加快推動膠東丘陵地區規模化果園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10月14日,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招遠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設施園藝與果蔬機械分會等單位承辦的膠東典型果園生產機械化高效作業現場演示會在煙臺招遠市金嶺鎮大戶莊園舉行,充分展示了果樹生產管理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 誰說我國用不起果園機械,老外來看這篇文章,讓他瞠目結舌!
    為什麼我國的果業綜合機械轉化率一直以來這麼低,有這麼幾個因素,一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我國的整個農機行業研發,生產和推廣的重點都在主要農作物上,比如說,小麥,玉米,或者水稻,對於果園機械這個領域的關注投入少之又少,另外一方面,我國的果樹主要種植在山區丘陵地帶,各地的地理條件和種植模式千差萬別,而且農藝與農機相脫節,現有的普通農機和少量果園機械也難以適用於大多數的果而且果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 2020年中國農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為了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我國政府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國家政策和農機製造企業,市場需求等方面的推動下,我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不斷提高。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農機市場景氣指數上升至46.2點,實現歷史新高。
  • 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滿足現代農業對機械化生產需求為目標,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為動力,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農機服務模式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相適應、機械化生產與農田建設相適應為路徑
  • 構建「農機大市」,全面農業機械化,徐州:讓農民種地有奔頭、致富有...
    近年來,銅山立足增裝備、推技術、補短板、促整體、提水平,全力做好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和服務水平大幅度提高,至2020年10月,全區農機總動力達120.4萬千瓦。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推進中,銅山以示範點為依託,以綜合實力強的合作社為龍頭,遵循「政府引導、裝備支撐、技術引領、服務保障、協同推進」的原則,緊緊圍繞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和「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穫、秸稈處理、烘乾」六大環節,促進農機科技創新,全面提升全區農機裝備水平、服務水平,增強全區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形成村社共建、合作社經營、市場化運作的切合銅山實際的模式。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攝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目前,我國農業裝備科技創新已經從改造仿製,進入到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協同創新階段。但是,仍然存在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質量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對此,專家表示,只有通過融合協同創新,加快補齊技術「短板」,才能驅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推動我國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機強國轉型。
  • 我國農機行業如何走出困境?
    對此,專家表示,只有通過融合協同創新,加快補齊技術「短板」,才能驅動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推動我國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機強國轉型。  創新是推動我國農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2014年以來,我國農機行業在經歷了「黃金十年」後,進入深度調整期,既有部分企業在殘酷的產業競爭中被淘汰,也有不少企業通過堅持不懈的創新從困境中突圍。
  • 農機零部件行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國外農機產品不斷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當下,我國農機行業能否借力「中國製造2025」,實現彎道超車,需要主機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共同努力。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農機零部件行業峰會上,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環保部大氣管理司機動車環境管理處高傑、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忠德分別從行業、政府和企業的角度提出,智能化是農機發展的方向,也為農機零部件行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 洛陽:成功研發果園耕作拖拉機「智能遙控」,一臺拖拉機就能代替30個果農
    近日,記者從洛陽瑪斯特拖拉機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成功研發並生產出專業的果園智能耕作拖拉機——瑪斯特小型履帶拖拉機,採用遙控智能操作,一人遙控一臺拖拉機,即可對300畝的果園進行一年四季的智能耕作。,而生產機械化水平低下正是其中的主要短板之一。
  • 河北省農機局領導率隊赴邯鄲調研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工作
    12月25日至26日,河北省農機局戎美瑞局長、省農機推廣站史家益站長一行兩人,到邯鄲市魏縣農機生產企業調研農機裝備產業發展工作。  在河北宗申戈梅利農業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戎局長一行深入生產車間,了解玉米聯合收割機、飼草(青貯)收穫機生產、銷售情況,以及產品性能、作業效率、價格、享受補貼和智能化發展情況。
  • 我省高品質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正當時
    為了確保我省飼草產業可持續發展,2017年7月,省農牧廳發布《青海省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指導全省飼草生產全過程,積極推廣運用先進適用的機械化技術,實現「綠色、價值、高質、高效」發展,將飼草產業提檔升級,助力我省高原特色農業和生態畜牧業建設步伐。
  •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農機工業發展政策》
    》(國辦發〔2010〕22號)精神,促進農機工業健康有序協調發展,更好地為農業生產和農業現代化服務,結合農機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我部制定了《農機工業發展政策》,現予以公告。>農機工業發展政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更好地發揮我國農機工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構建競爭有序、發展協調、增長持續的現代農機工業,滿足我國現代化農業對農機日益增長的需求,特制定農機工業發展政策。
  •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
    【脫貧攻堅奔小康】連兒灣鄉:開眼界啦~農機服務隊機械化收穫馬鈴薯正當時 2020-08-30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好「菜園子」保障「菜籃子」 江蘇促進綠色蔬菜產業發展
    農機農藝融合加快突破。以甘藍類蔬菜為突破口,成立了全省甘藍類蔬菜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攻關協作組,在全國率先開展蔬菜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創新工作,重點圍繞容易實現機械化生產的青菜、甘藍、大蒜、蘿蔔等大宗蔬菜和亟需解決機械化生產的水芹、芋頭等地方名特優蔬菜開展聯合攻關,建立宜機化園區標準與生產技術標準。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
  • 江蘇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獲悉,綠色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制訂實施以來,江蘇各地加快推進落實,廣泛建設載體平臺、示範推廣綠色技術、培育優質綠色品牌,創新實踐了一批聯結小農戶、提升標準化、推進產業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 端牢「中國飯碗」的農機擔當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雷沃重工自成立以來,始終奮戰在為中國農業現代化提供可靠農機產品的道路上,為農業耕、種、管、收、貯、運各環節提供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   其收穫機械、拖拉機等業務持續領跑,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同樣走在了行業前頭。
  • 果園全程機械化會用到哪些裝備?
    果園全程機械化裝備,涵蓋果園生產8大生產環節:耕整地、開溝施肥、灌溉、植保、割草、花果管理、枝葉修剪以及枝條粉碎。下面分別針對各環節介紹相關機械裝備。從開溝機的發展歷程來看,最早出現的是鏵式犁開溝機(20世紀50年代),隨後出現了圓盤式開溝機和螺旋式開溝機(60年代),最後出現的是鏈式開溝機(70年代末)。
  • 國家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科技創新涿州基地項目圍牆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本網訊 7月27日,我校國家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科技創新涿州基地項目田間工程部分正式啟動,基礎圍牆工程動土開工。國家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科技創新涿州基地項目落地我校涿州國家科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