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2020-11-27 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中國人民銀行11月26日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中長期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場機製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貨幣政策保持穩健,貨幣條件合理適度,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央行: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國家衛健委:「健康碼」爭取和...
    央行: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稱,9月CPI漲幅已回落至2%以下,初步估計全年CPI漲幅均值將處於合理區間。中長期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場機製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貨幣政策保持穩健,貨幣條件合理適度,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2。
  • 張啟迪:未來到底是通脹還是通縮?
    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中國經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處於中高速增長階段;二是中國離低利率時代依然遙遠;三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維持紀律性;四是中國經濟自主性強。因此,從長期來看中國物價水平有望維持基本穩定。
  • 通脹、通縮之爭兩極分化,業內呼籲調整通脹度量指標
    明年中國的通縮和通脹都是相對溫和可控的,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平穩,而央行貨幣政策要更多盯住核心通脹。通脹風險大於通縮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前關於物價形勢是通縮還是通脹的分歧較大,分歧的原因在於選取的指標差異、分析的時間長短差異,本質上是對經濟形勢和通脹理念認知的分歧。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文 | 周小川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特別是近幾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歷與實踐顯示,低通脹對於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也動搖了通脹目標制的理論基礎。因為如果因條件變化使映射關係不穩定,這個對高溫的測試就不準了。總體而言,通脹既是央行觀察經濟金融狀況的終極變量,也常是一個中間變量。央行關注通脹的目的,可能是關心提高居民福祉的程度,促進經濟體系穩定運行的程度,改善公眾對經濟系統未來穩定預期的程度。在美國競選辯論中,拜登批評川普時用了一個詞,cost of living(生活成本)。
  • 央行最新定調!不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加強逆周期調節,對...
    6、包商銀行接管託管工作進展順利,第一階段大額債權收購與轉讓工作順利完成,第二階段清產核資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礎上,第三階段市場化改革重組工作正在推進。不存在持續通脹基礎,為何提「警惕通脹預期發散」?一季度報告和二季度報告都提到「物價形勢總體較為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
  • 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了啥?
    央行最新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將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 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原標題:周小川:當前通脹度量存在問題 需拓展通脹概念與度量 | 央行與貨幣   今年8月,美聯
  • 通脹指數失真是央行面臨的最大問題嗎?
    27日,央行《政策研究》刊發周小川的署名論文《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和度量》。28日,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周小川再以此文做主題發言,詳細闡述了傳統通脹度量存在較少包含資產價格、可支配收入計算、勞動付出影響通脹感知,以及可比性不足等問題。坦率地說,周小川所指不是新問題。
  • 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經不行了!周小川長文思考當前通脹度量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特別是近幾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歷與實踐顯示,低通脹對於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也動搖了通脹目標制的理論基礎。通脹既是央行觀察經濟金融狀況的終極變量,也常是一個中間變量。
  • 盛松成、謝潔玉:各國央行盯住2%通脹目標是刻舟求劍
    發達國家央行紛紛致力於實現通脹目標,背後有著深刻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需要。在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框架中,菲利普斯曲線詮釋了通脹率與失業率的反向關係,認為央行一旦實現其一則自動實現其二。
  • ...仍預期通脹將在加拿大央行通脹控制區間的下半部分。-FX168財經網
    加拿央行第三季度商業前景調查顯示,隨著許多新冠肺炎遏制措施的取消,企業信心有所改善,但加拿大所有地區的經濟信心依然疲弱;商業前景調查指標有所回升,但仍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顯示企業信心疲弱;雖然企業預期銷售將從較低水平增長,但有跡象表明,復甦步伐將放緩,而且各行業的情況也不平衡;通脹預期有所上升,但多數公司仍預期通脹將在加拿大央行通脹控制區間的下半部分
  • 國金證券:貨幣超發的禍害從通脹轉向金融不穩定
    所以,金融危機和本輪疫情之後,美股均出現了技術性牛市,但通脹均出現回落。第三,該方程假設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的前提下,Q在短期內不變,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目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導致失業率和薪資增幅之間的傳導失效。 三、通脹不是貨幣超發的唯一形式,還有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 新一輪貨幣寬鬆會帶來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
    本報告先分析後金融危機時期貨幣寬鬆沒有引發高通脹的原因,再通過比較兩次危機的異同點,再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分別對全球和國內通脹壓力進行了預判。 >>2008年後金融危機時期的貨幣寬鬆,沒有帶來高通脹的原因:新增基礎貨幣回流央行「窖藏」+資金脫實向虛+流動性用於修復資產負債表+供給曲線斜率放緩。
  • 周小川:傳統通脹度量面臨四方面不足和挑戰 需進一步研究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最新題為《拓展通貨膨脹的概念與度量》的文章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低通脹對於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也動搖了通脹目標制的理論基礎。
  • 央行重啟逆回購 利率下降0.05%
    央行上次逆回購還是在10月25日,操作量為300億元,至今相隔24天。數據顯示,央行上次下調逆回購利率還是在2015年四季度。由於昨日無逆回購到期,故公開市場淨投放1800億。上周五,央行意外投放2000億MLF資金,稱「對衝稅期高峰等因素」。當日還有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的第二次調整,釋放長期資金約400億元。更早之前的11月5日,央行MLF降息5個基點,也是逾三年來央行首次下調該利率。
  • 宏觀經濟專題:2021年國內溫和通脹的微觀基礎
    內外需「錯位」修復下,PPI 或在一季度前後重回正增長、高點或在2%左右疫情衝擊下,國內外需求先後下滑,拖累PPI 進入通縮;隨著經濟逐漸修復,PPI 逐步上行、但仍處於通縮區間。疫情衝擊下,國內經濟活動停滯,導致PPI進入通縮;隨著海外疫情爆發,全球供需變化拖累大宗商品價格、加速PPI 下滑,PPI 同比從-1.5%迅速下滑至-3%以下。
  • 周小川最新論文:資產價格不納入通脹考慮已不行了,怎麼納入還需研究
    來源:一財網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特別是近幾年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歷與實踐顯示,低通脹對於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理論框架提出了挑戰,也動搖了通脹目標制的理論基礎。因為如果因條件變化使映射關係不穩定,這個對高溫的測試就不準了。總體而言,通脹既是央行觀察經濟金融狀況的終極變量,也常是一個中間變量。央行關注通脹的目的,可能是關心提高居民福祉的程度,促進經濟體系穩定運行的程度,改善公眾對經濟系統未來穩定預期的程度。在美國競選辯論中,拜登批評川普時用了一個詞,cost of living(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