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1日,時任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觀看省實驗小學學生用電腦進行繪畫創作。
「我網購過,最近還買過幾本書。」今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爽朗笑答記者提問。隨後,他解讀「全民閱讀」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吸納了各方建議,也來自於自身愛書的情懷。心裡一脈書香碰上腳下厚重中原,李克強主政河南時,也曾留下一段佳話。
【一次邂逅】等來「到河南最高興的一天」
中州大道與商都路交叉口。十多年前的城郊阡陌裡,曾經的河南省新華書店圖書批銷中心坐落於此,如今,電話已經是空號,地圖上瞭然無痕,淡然書香也變成了建材物流的來往熙攘。
「咋能不記得?我在出版局工作十年,他和書的故事印象太深刻!」原河南省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黨組書記劉海程正在洛陽參加牡丹節期間的書畫文化活動,這位年過七旬的新聞出版界前輩放下手頭正忙著的活動,努力給記者回憶那段李克強總理周末泡書庫的故事。
2002年秋,河南省委在省人民會堂召開一次黨員幹部會。會中休息的時候,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的李克強在走廊裡看見劉海程,就親切地叫他:「老劉你在出版局,現在有什麼好書啊?」
都是愛書之人,劉海程會心一笑給李克強介紹情況,我們國家每年出書七八萬種,咱的新華書店批銷中心有書五萬多種,同時還有兩三萬種音像製品。劉海程對兩人的走廊邂逅的交流記憶猶新:「很自然地,我就說,你感興趣的話,什麼時候去看看!他笑著說好。」
但是劉海程沒有想到,就在走廊邂逅後的第一個星期天,他就接到了李克強通過秘書來問確切地址的電話!
「太快啦,當時旁邊還有鋼材市場,路況也不太好。我趕快就通知了批銷中心的同志,還按照工作程序通知了新聞出版報的記者同志。」
中午的時候,李克強只帶著一個秘書就來了,簡單地打招呼後就進庫房找書看書,沉浸其中,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六點多鐘,天擦黑了。
「臨走的時候,他囑咐我兩句話。」劉海程說,一句是說這是他到河南最高興的一天,一句是說他以後過來看書不是公務活動,不用通知記者過來。「可見他對書的熱愛,並且把這種熱愛當成了個人習慣。」
巧的是,第一次來的記者雖然悄悄留下照片,卻因為存放幾經輾轉已經找不到了。劉海程覺得既是遺憾又很釋然:「這樣他伏案讀書的鏡頭一直印在我腦子裡。」
【一份書單】經濟、管理、外語、哲學都是喜好
此後約兩年時間裡,李克強共來了15次,每次都是周六或者周日。「他去找書,就把隨身帶的一瓶礦泉水往胳肢窩裡一夾。」劉海程說後來天氣冷了,才準備了熱水喝。到了飯時,李克強也從不留下吃飯。
「我們的倉庫是書海啊,望不到邊。」劉海程時常回憶起李克強在書海中看書的樣子——高高的個子邁步在書架間,聚焦在書上的目光篤定,連空氣都是安靜的。
「有兩次,他還和夫人、女兒一起來看書,可見家庭讀書的氛圍特別好。」劉海程說,李克強對工作人員都很平易近人,偶爾看書間隙還會和大家聊聊新聞出版工作上的話題,「大家對他很敬佩,感覺很親。」
2004年,李克強到遼寧赴任。讓劉海程感動的是,新年將至時,他收到了來自遼寧的賀年片:「我認得他的筆跡!」
「他看書可不是泛泛而讀,挑了想看的書就沉下心花半個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看,也不會譁譁地翻翻,有時候一頁紙看上十分鐘。」
李克強在這個書庫裡讀了什麼書?劉海程說,由於不忍心打擾他而沒有去看具體的書名,但是倉庫都是歸類存放書,李克強停留最多的地方依次是經濟類、管理類、外語類、哲學類的書架。
「所以他的學者氣度、他的超前思維、他的思辨能力,都是有積澱的。」劉海程感嘆,「從閱讀喜好和看書速度來看,他的英語水平一定不錯。」
15次讀書,精讀上百本書,他怎麼記?「不做讀書筆記,就是自己很專注地看,看完了原樣放回。」劉海程很佩服「強」記博識,也感動於他的愛書:「有兩次,他看到比較喜歡的書,當即就按照書的定價自己掏錢買了回去,都是經濟類的。」
「有一次去香港,中轉時有一點時間,他都要逛書店。我很吃驚,他要找的是一本加拿大作家阿瑟·黑利的小說。」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大衛也對李克強的愛書印象深刻。張大衛看過阿瑟·黑利的《航空港》和《大飯店》,對這位作家一年寫一本書、每寫一本都要吃透這個行業內部運行規律的特點有所了解。「當時河南要發展能源基地,所以他就到處找黑利的一本書。最近,國務院常務會上,他仍然用阿瑟·黑利的小說來說明現在經濟上的一些問題,經濟和文化是相通的。」
「他人文情懷很重,讀書讀得非常深。」張大衛說,李克強對哲學、美學、文學、歷史掌握得非常透,「很多歷史文化典籍脫口而出,後來才知道,他在安徽工作的時候也是拜老師,讀過很多書。」 (□記者朱琨 實習生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