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如果不看複印,僅僅看列印,這個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設備,在十幾二十年前那是相當的稀罕。為何這樣呢?這其中發展的歷程,筆者差不多是親歷者之一,且聽我給你道來,這二十來年光景,桌面列印如何從鳳毛麟角走向普羅大眾。
70後才有的回憶
九十年代中期以前,考試的卷子,除了大規模的會考由印刷廠統一印製,普通的卷子,都是班級裡自己想辦法印。這個「光榮」的任務,就被老師一層層的攤派到了學生家長身上,需要各顯神通才行。
老式油印機,70後才有的記憶(圖:cul.shangdu.com)
在東北,即使是非常有實力的央企總部和政府機關,裡面的複印機也是鳳毛麟角的,複印在當時是個稀罕事兒。那怎麼辦?當時複製,使用的是蠟紙,然後用手工的輥輪印刷,印刷結束,蠟紙作廢,我個人的經驗是蠟紙也就能複印幾百張。而這種油印機,發明的時間是在上上世界末。
當時的「稿紙」,普遍是比較差的草漿紙不適合列印
可是九十年代中期,印表機不是已經發明十幾年了嗎?是的,當時的確是已經在國外發明十幾年了,當時的中國惠普也想引進列印設備,不過遇到了最大挑戰,來自中國的紙張。與我們今天隨處可見的白色A4複印紙不同,那時候並不流行木漿造紙,而是草漿,草漿紙要粗糙得多,如果有印象,應該記得當時單位的「稿紙」幾乎每一張都有纖維杆。草紙從古至今都不是正式用紙,所以今天在漢語裡面,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草紙」、「草稿」、「草擬」、「起草」的說法,都與當時的書寫介質有關。這些草漿紙並不適合列印,只是當時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百廢待興造紙能力弱這個歷史時期的產物。
那時候,複印機是非常少見的設備
所以,那個時候,一來適合複印列印的白色木漿紙貴、二來複印設備昂貴,列印,尤其是桌面列印距離普通用戶非常遠。
忽如一夜春風來
複印機是奢侈的多份複製設備,不過很多還是現在看起來效果很差的靜電複印技術的產品。而且複印機體積頗大,需要單獨的文印室,很佔地方。在486處理器與奔騰處理器換代的時節,其實也是有印表機的,不過……是今天我們在銀行等窗口行業才能看到的針式印表機,噪音大速度慢效果差。
這款當時幾乎標配的桌面針打,後來成為此領域的工業標準
九十年代中後期,市場上逐漸出現了白色的複印紙,印表機,而不是靜電複印機,也開始正式在國內上市。傳統的複印機需要單獨的辦公室來安放,而印表機則改變了這種狀況。當時的明星產品,惠普的6L等產品,都是可以放在電腦旁邊進行列印的。
雷射列印,第一次給人以「清晰」的震撼
1997年惠普為了推出6L,還專門研究了中國草漿造紙的問題,為中國定製。那時候的雷射印表機雖然在今天看來價格貴、速度慢,但是那種雷射列印列印的如此「清晰」的文檔給人帶來的感覺是震撼的,並且6L也成為列印營銷的神話,第一次在中國實現了百萬臺的銷量。
當時推廣極為成功的朱茵代言愛普生印表機
如果說雷射印表機很貴,那麼噴墨印表機呢?同樣是九十年代中後期,愛普生在國內啟用朱茵作為形象大使宣傳其彩色噴墨印表機,噴墨印表機幾百元就能買到,價格要比雷射便宜得多。那幾年,中關村印表機經銷商手裡愛普生的朱茵列印樣張是很容易丟的,然後出現在大學生宿舍的牆上。筆者當時還是學生,有幸在當時極度火爆的Comdex China(今天已經沒有這麼火爆的電腦展了,可以用CES或是Computex想像一下)上見到了紫霞仙子本人。
惠普的成功營銷,帶動了商用領域桌面印表機的普及。
接口的變遷
早期的列印設備,使用的是又寬又大的並口,學名IEEE1284,也叫LPT。早在1981年IBM發布第一代IBM PC機就一直帶著,一帶就是二十來年。當時基本就是列印設備在用這個接口傳輸數據。當然了,加上當時另外一種接口RS-232串口,都不快。
並口是早期列印設備的標配(圖:patsdata.com)
USB與並口,曾經同時存在了很長時間
1996年的時候,英特爾發布了USB1.0,只是接口體積變小了很多,但是當時速度只有1.5Mb/s,並不算快,而到了USB1.1,也就是1998年,接口速度提升到了12Mb/s。我們知道,列印的文檔,都是字符以曲線的形式存儲,光柵化再傳輸的,所以光柵化的頁面在今天看來,並不算大,但是以那個時候的電腦來說,算不小了,USB1.1被迅速的應用到了列印設備上。不過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在已知的列印設備上看到用USB3.0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IPSEC安全性列印,才是企業列印關注點所在
另外一方面,印表機的網絡接口,一直是企業應用的重點。從10Mb/s,到今天,也不過是10/100Base-T的自適應接口。而千兆網絡,在企業在家庭也不罕見。列印設備的網絡接口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高端的設備,帶有IPSEC網絡安全功能,防止列印的內容被偵聽而導致洩密。
入門級的產品,也開始普遍支持無線列印
在無線網絡興起之後,列印設備跟隨可謂緊密,現在最新的無線一體機,支持802.11b/g/g已經不稀奇了,方便了商用用戶使用筆記本電腦列印文檔。
早期的無線照片列印,靠藍牙、紅外燈接口傳輸或是直接讀卡
而照片列印,則在小的移動照片印表機上,出現了對藍牙、紅外燈接口的支持,不過這兩種接口正在被速度更快的Wi-Fi取代。
多功能的興起
印表機解決了輸出問題,但是掃描儀在當時還是專門的外設。並且當時由於還沒有USB2.0這種相對高速的接口,所以掃描照片,尤其是使用較高的dpi掃描,文件傳輸非常慢,當時高端的掃描儀還都在用SCSI接口。並且複印,還是得去文印店。
早期的雷射一體機
思路活躍的外設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推出了A4幅面的多功一體機。並且幾乎是同時推出的雷射列印與噴墨列印的產品。而雷射列印的多功能一體機,要比複印機便宜得多。複印機大降價,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之前一直是高高在上的。
多功能設備正在取代單功能印表機(價格差異小,功能差異大)
現在,多功能的產品已經在出貨量上超過了單功能的印表機,掃描儀已經被徹底的邊緣化,除了在行業使用的高速掃描儀,使用單獨掃描儀的人已經很少。而近期市場上發布的新品,也是以多功能一體的產品居多,這個大勢,已經不可逆轉。
商用彩色列印進展緩慢
彩色列印?提到商用文檔,今天幾乎所有人的文檔,還都是黑白列印出來的。
彩色雷射列印還是太貴
彩色列印,無論是列印設備的市場佔有率還是列印量,在中國佔比都很小。這與彩色雷射列印的高成本有直接關係。我們黑白列印,即便是單頁成本比較貴的原廠耗材,也就兩三毛錢一張,而彩色列印?一張在一元錢以上,這個成本能Hold住的企業太少了。
低成本原廠彩激耗材
但是,雖然總量不大,但是彩色雷射列印缺給列印設備企業帶來了很高的利潤,因為彩激用戶使用原廠耗材的很多,兼容耗材企業對於銷量低還需要研發四個不同顏色的感光鼓等等,非常麻煩且得不到什麼利潤。
商用噴墨:另外一個低成本彩色列印解決方案
彩色商用列印不普及,著急的其實是列印設備企業。現在已經開始通過降低彩色碳粉成本來取悅到一些消費者當中的猶豫派。而有的企業則是使用成本更低的彩色噴墨列印來實現商用。總之,降低成本是大前提,在2014年1季度GDP增速並不明顯的大前提下,企業的購買力未必能增加多少,尤其是彩色商用文檔的列印。
2011:列印終於趕上雲概念
以前的列印,從未離開過辦公室這個網絡和物理空間都封閉的環境。哪怕是無線列印,也不能走太遠。有沒有辦法實現我在任何一個有網絡的地方,就能使用我幾千裡之外的印表機?2010年開始,谷歌開始測試雲列印。
2011:谷歌讓列印也加入雲計算,實現雲列印
谷歌的雲列印,需要幾點要素,首先是在PC端的Chrome瀏覽器裡面捆綁雲列印設置。然後就可以給捆綁的谷歌帳號發送電子郵件,附件掛上想要的文檔即可完成谷歌雲列印。不過主機不能關機。用戶可以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讓自己捆綁好的雲印表機工作。
廠商的雲列印將電郵內置到印表機,釋放PC
百度也發布了雲列印
雲列印被企業發揚光大了。HP在印表機內捆綁郵箱帳號,把這個需要PC的工作向後端的列印設備推移,只要印表機的無線網在網際網路上,可以給這個印表機的雲列印郵箱地址發送郵件,實現雲列印。而前不久,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宣布推出雲列印,並且佳能成為第一個支持百度雲列印的設備企業。
Mopria意味著未來列印的方向
第一款Mopria認證列印設備
在去年,惠普、佳能、富士施樂以及三星攜手成立了Mopria聯盟,旨在推進移動列印。今年已經有了第一批Mopria認證的產品上市。可見的未來是,以後一定有更多的移動列印的產品問世,因為今天的列印,還做不到隨處列印、隨需列印、不限地點的程度,這個過程,需要我們至少幾年的等待。
到那個時候,我們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辦公桌,哪裡就有隨手可用的列印設備。二十年時間,我們跨過了百年的文印歷程,這也是改革開放帶給我們最切身的變化。現在,我們已經做到了與世界同步,並且跨過的列印設備企業也在紛紛推出「中國定製」的產品;而中國列印企業,也在努力研發,已經有了我們自己掌握核心智慧財產權的桌面列印設備。
從印刷到列印,本質上是知識與文明與知識的傳播,便利的列印是所有企業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