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提出對二維材料光譜學進行機器學習研究的方案—論文—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利用隨機森林算法實現二維材料層數和缺陷識別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機器學習算法在二維材料光譜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潛力。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分支,其基本思想是基於數據構建統計模型,並利用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算法在材料研究領域蓬勃興起。二維材料的Raman光譜對分子鍵合及樣品的結構較敏感,可用來進行化學鑑別、形態與相、內壓力/應力及組成成份等的研究和分析。儘管Raman光譜提供了較豐富的信息,但如何挖掘信息深度、利用多種信息進行綜合決策,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MoS2的Raman頻率、強度等特徵信息,通過重採樣過程,得到了包含不同空間位置信息的子訓練集;通過學習過程,建立了由一定數量決策樹組成的隨機森林模型。當有新的樣本點進入模型進行預測和判斷時,隨機森林中的每棵決策樹會進行獨立判斷,繼而通過多數表決的方式給出相對準確的預測結果。除了能夠判斷單層和雙層樣品外,模型還能夠對樣品生長過程中易引入的裂痕和隨機分布晶核進行預測。該研究工作提出的方案將機器學習算法引入二維材料光譜學的研究中,也可擴展到其他材料,為不同領域的材料表徵提供解決方案。

相關研究成果以Machine Learning Analysis of Raman Spectra of MoS2為題,發表在Nano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院、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nano10112223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提出對二維材料光譜學進行機器學習研究的方案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利用隨機森林算法實現二維材料層數和缺陷識別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機器學習算法在二維材料光譜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潛力
  • 上海光機所提出對二維材料光譜學進行機器學習研究的方案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在利用隨機森林算法實現二維材料層數和缺陷識別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機器學習算法在二維材料光譜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潛力。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分支,其基本思想是基於數據構建統計模型,並利用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算法在材料研究領域蓬勃興起。二維材料的Raman光譜對分子鍵合及樣品的結構較敏感,可用來進行化學鑑別、形態與相、內壓力/應力及組成成份等的研究和分析。
  • 最新研究揭示二維材料的高度可調諧性!
    時下,二維材料廣泛應用於各個科技領域,例如半導體、柔性電子、可穿戴技術、太陽能、物聯網、智能硬體、印刷電子、通信等等,筆者也曾在多篇文章中介紹過。但由於其基本結構本身就非常小,所以很難進行製造和測量,以及和其它材料相匹配。所以,隨著二維材料的研發力度不斷加大,如何更好地分離、提高和操控它們的最佳特性,科學界仍然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進一步的探索。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控制電子在不同能谷中的數量,進而產生谷極化是製成谷電子學器件的先決條件,因此探索具有魯棒性谷極化特性的材料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原子層薄的二硫化鎢中,導帶和價帶邊緣均具有兩個能量簡併的谷,是一種實現谷電子學的潛在材料。雙層二硫化鎢不但具有比單層二硫化鎢還要高的谷極化值,而且其可調的層間耦合作用為調控二硫化鎢的光學特性提供了額外的自由度,因此在谷電子學研究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科學網—我國新型二維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本報北京8月24日訊(記者丁佳)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任文才研究組在大尺寸高質量二維過渡族金屬碳化物晶體的製備與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機器學習論文呼籲「預註冊」,事先評審專治「注水研究」!
    Reddit用戶呼籲在機器學習領域中也採用這種方式,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所謂「預註冊」研究,通俗點說就是,在實際著手開始研究之前,先將研究假設和實驗設計方案等前期重要信息,向欲投稿的學術期刊進行事先註冊,由期刊先行組織專家進行同行評議。如果評議通過,則期刊一般原則性承諾同意發表。然後再進入正式研究和論文撰寫、投稿等後續環節。
  • 新研究有助於改善二維材料性能
    這兩項研究將有利於二維材料在電子、光子和存儲等領域的應用。為了改善二維材料在未來的電子、光子和存儲應用中的性能,他們探索出了新方法,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
  • 二維材料異質結構光電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新興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因其可通過厚度變化調控能帶結構,同時通過獨特的範德瓦耳斯結構實現靈活的異質集成功能設計、構築高效率的光伏單元,而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是如何有效控制自發輻射損失,從而提高光伏單元的光吸收效率。此外,基於二維材料異質結光伏單元的效率極限及其相比於傳統半導體光伏結構是否有優勢尚不明確。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對基於二維材料的塊體、薄膜熱電材料的應用進行了闡述,探討了二維材料作為填充劑在無機和有機熱電材料中的性能優化機制和應用進展,討論了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的光電探測器的研究進展。文章最後對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一些潛在問題和發展思路進行了總結。
  • 王金蘭團隊從理論上成功預測近百種穩定的二維鐵磁功能材料
    與常規計算模擬的方法不同,人工智慧中的機器學習技術主要依靠計算機從已有的數據中進行學習,繞過了複雜的量子力學,因此可以極大加速材料研發過程。然而受制於二維磁性材料數據的匱乏以及高性能材料描述符的缺失,機器學習技術在二維鐵磁材料設計領域的應用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研究獲進展
    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領域取得進展。
  • 武漢大學付磊教授二維材料帶隙工程研究成果在《自然-材料》刊登
    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近日以長文(Article)形式發表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付磊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Bandgap tuning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by sphere diameter engineering」(《球徑工程調控二維材料帶隙
  • 二維材料的應變工程研究
    相比於由矽、鍺、銦、鎵、砷等製成的半導體電晶體而言,基於過渡金屬硫硒族化合物的二維半導體材料可以使電晶體尺寸進一步縮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二維材料半導體器件研究的發展。相比於傳統半導體工業中的應變工程,二維材料原子級厚度特徵使其應變工程更為有趣:(1)二維材料有著更強的變形能力。不少實驗研究已經表明二維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鉬等)有著遠高於其宏觀塊體和傳統矽的斷裂應變,更有趣的是缺陷甚至可以進一步提升二維材料的斷裂應變。(2)二維材料有著更多樣的變形方式。
  • ...可以攻玉——太赫茲二維相干光譜學打開探索量子自旋液體的新窗口
    在材料樣品或者實驗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這種缺乏顯著特徵的吸收譜使得實驗工作者難以僅憑譜學數據判斷體系中是否存在自旋子這種準粒子。圖一,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示意圖。(a)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用一個太赫茲脈衝A激發體系中一對自旋子,用另一個太赫茲脈衝B探測它們。(b)自旋子在常規太赫茲光譜中表現為連續吸收譜,但在二維相干光譜中能展現出它們的本徵線寬和線型。
  • 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電子科技大學夏娟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夏娟研究員和王曾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
  • 二維材料中聲子熱性質研究獲進展
    》的綜述性論文: Colloquium: Phononic thermal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90, 041002 (2018)),魏宇傑、李保文、楊榮貴為共同通訊作者。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研究結果表明,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存在剪切、滑移變形,導致材料彎曲剛度遠低於經典薄板D-E理論預測。隨研究對象的尺寸進一步減小到納米尺度,多層二維材料的彎曲剛度和彈性模量間的關係已不再完全適用傳統連續介質力學框架下的相關理論。
  • 進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太赫茲二維相干光譜學打開探索量子...
    在材料樣品或者實驗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這種缺乏顯著特徵的吸收譜使得實驗工作者難以僅憑譜學數據判斷體系中是否存在自旋子這種準粒子。圖一,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示意圖。(a)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用一個太赫茲脈衝A激發體系中一對自旋子,用另一個太赫茲脈衝B探測它們。(b)自旋子在常規太赫茲光譜中表現為連續吸收譜,但在二維相干光譜中能展現出它們的本徵線寬和線型。(來自文獻[1])。
  • 科研人員提出二維材料的巨磁光克頓-穆頓效應
    of 2D crystal suspensio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寬帶隙磁性二維材料的雙折射液體的製備方法,所製備的摻鈷二維鈦氧化物晶體分散液呈現了巨磁致雙折射效應,其磁光克頓-穆頓係數達1400T-2m-1,高出傳統雙折射液體近兩個量級。同時,本研究還從理論上闡釋了可調製透明幹涉色出現的光學基礎是雙折射液體對偏振光的相位差調製需達到3π以上。
  • 清華大學發表二維材料廉價礦物電催化劑大電流產氫研究成果
    Electrocatalysts for High-Current-Density Hydrogen Evolution)的研究論文。基於研究團隊前期對二維材料規模製備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0, 7, 324) 及大電流密度電解水產氫催化劑設計(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269) 的工作基礎,本文進一步提出了大通量、可放大規模化製備二維材料大電流產氫電催化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