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攻玉——太赫茲二維相干光譜學打開探索量子自旋液體的新窗口

2020-12-04 中科院物理所

量子自旋液體是一種出現在量子磁體中的新奇物態。與通常磁性體系相比,量子自旋液體呈現出許多獨特的物理現象,特別是所謂的分數化(fractionalization)現象。通常磁性體系中的準粒子是磁振子,攜帶一個單元的自旋角動量(自旋量子數為1)。量子自旋液體中的準粒子是自旋子(spinon),攜帶半個單元的自旋角動量(自旋量子數為1/2)。可以認為,自旋子是將磁振子「一分為二」而得到的。

自旋子的這種一分為二的特性是自旋子的主要實驗特徵。實驗中探測自旋子,需利用外部擾動(如非彈性中子散射中的中子、太赫茲光譜學中的光子等)將自旋子激發出來,檢測這些準粒子的動量和能量吸收,從中提取關於它們的信息。以太赫茲光譜為例,光子的能量和動量被體系吸收,並激發出自旋子。由於前述自旋子「一分為二」的特性,自旋子只能成對產生和湮滅(圖一a)。這意味著,被吸收的光子動量和能量必須分配給這一對自旋子,而動量和能量的分配方式多種多樣。每一種分配方式均會在太赫茲光譜中表現為一個尖銳的吸收峰,而前述多個分配方式則導致多個吸收峰。這些吸收峰擁擠在一起,最後總的效果就是一個缺乏個體特徵的連續吸收譜(圖一b)。

自旋子的這種連續吸收譜(continuum)被當作是自旋子存在的實驗證據。但是連續譜給進一步分析自旋子的物理性質帶來了挑戰。連續譜來自於多個吸收峰的組合,因此掩蓋了這些吸收峰本徵的線寬與線型,也就難以進一步分析自旋子激發的譜學特性。在材料樣品或者實驗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這種缺乏顯著特徵的吸收譜使得實驗工作者難以僅憑譜學數據判斷體系中是否存在自旋子這種準粒子。

圖一,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示意圖。(a)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用一個太赫茲脈衝A激發體系中一對自旋子,用另一個太赫茲脈衝B探測它們。(b)自旋子在常規太赫茲光譜中表現為連續吸收譜,但在二維相干光譜中能展現出它們的本徵線寬和線型。(來自文獻[1])。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凝聚態理論與材料計算實驗室的萬源副研究員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系的實驗學家Peter Armitage教授從理論上提出,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terahertz two-dimensional coherent spectroscopy)這種新興實驗技術可以給自旋子探測這個長期難題打開突破口 [1]。紅外波段的二維相干譜學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實驗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分子物理、化學和生物物理等領域 [2]。近些年來,二維相干譜學被拓展到太赫茲波段 [3]。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用一個太赫茲脈衝激發體系,用另一個太赫茲脈衝探測體系中的非線性光學響應,得到的光譜是激勵頻率和探測頻率這兩個頻率的二維函數。

萬源與Armitage的研究發現,自旋子的太赫茲二維光譜中存在一個類似於光子回波(photon echo)的「自旋子回波」(spinon echo)信號,該自旋子回波信號可以用來拆解前述的連續譜,並提取自旋子動力學的新信息。其背後的物理機制與光子回波區分均勻展寬(homogeneous broadening)與非均勻展寬(inhomogeneous broadening)的物理機制類似。具體來說,在太赫茲二維相干譜學中,前述的自旋子對的吸收峰被展布到一個二維頻率平面上,這些吸收峰沿著平面對角線方向擁擠在一起。但是,沿著反對角線方向,這些吸收峰的本徵線寬則被直接揭示出來(圖一b)。

圖二:量子伊辛自旋鏈中自旋子的一維光譜(左起第一列)和二維(第二到四列)相干光譜。自旋子回波信號出現的通道展示在第四列,其反對角線方向的信號 寬度展示在第五列。從上到下,第一行到第三行,分別對應於理想自旋鏈、存在準粒子衰減的自旋鏈和存在無序的情形。(來自文獻[1])。

萬源與Armitage以量子伊辛(Ising)自旋鏈這個模型系統為例,解析計算了這個體系的太赫茲二維相干光譜,具體闡明這項實驗技術如何解析該體系中的自旋子連續譜,並進一步揭示自旋子的動力學。在完全理想的量子伊辛鏈中,自旋子為嚴格本徵態,其準粒子壽命為無窮。對應的,在二維光譜中,自旋子回波信號在反對角線方向的寬度為零(圖二,第一行)。當自旋子的準粒子壽命有限時,自旋子回波信號沿著反對角線方向展寬,其信號寬度反比於準粒子壽命(圖二,第二行)。最後,當體系存在無序,但是準粒子壽命依然是無窮時,反對角線方向展寬依然為零,不受無序的幹擾(圖二,第三列)。這些理論預言,可以直接運用到以鈮酸鈷(CoNb2O6)為代表的量子伊辛鏈材料中去 [4]。相應的實驗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

參考文獻:

[1] Yuan Wan and N.P. Armitage, Phys. Rev. Lett. 122, 257401 (2019).

[2] S. Mukamel, Principles of Nonlinear Optical Spectroscop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9); P. Hamm and M. Zanni,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2D Infrared Spectroscop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England, 2011); 翁羽翔, 陳海龍等編著,《超快雷射光譜原理與技術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 M. Woerner, W. Kuehn, P. Bowlan, K. Reimann, and T. Elsaesser, New J. Phys. 15, 025039 (2013).

[4] R. Coldea, D.A. Tennant, E.M. Wheeler, E. Wawrzynska, D. Prabhakaran, M. Telling, K. Habicht, P. Smeibidl, and K. Kiefer, Science 327, 177 (2010).

編輯:Quanta Yuan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我家在地震帶上,你家呢?

2. 自然常數e到底自然在哪?

3. 華為的5G技術,源於這種數學方法

4. 為什麼在跑道上要沿逆時針方向跑步?| No.155

5. 蒼蠅落在食物上會發生什麼?讓我們說的仔細一點

6. 仙童傳奇

7. 90後學術論文致謝自救指南

8. 你看的每一篇Nature論文,都是這樣出爐的!

9. 硬核預警:量子力學的九種形式

10. 為什麼手指能滑動手機屏幕,手指甲卻不能?| No.156

相關焦點

  • 進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太赫茲二維相干光譜學打開探索量子...
    量子自旋液體是一種出現在量子磁體中的新奇物態。與通常磁性體系相比,量子自旋液體呈現出許多獨特的物理現象,特別是所謂的分數化(fractionalization)現象。通常磁性體系中的準粒子是磁振子,攜帶一個單元的自旋角動量(自旋量子數為1)。量子自旋液體中的準粒子是自旋子(spinon),攜帶半個單元的自旋角動量(自旋量子數為1/2)。
  • 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
    該論文報導了目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高速調製工作的最新進展,並有望在高速太赫茲通信、高解析度光譜學研究等領域發揮作用。研究背景雷射的快速調製是光通信、高解析度光譜學和計量學應用的基本要求。在太赫茲頻率範圍內,量子級聯雷射器作為一種高功率光源,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 物理所在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它的體電子態是有能隙的絕緣態;但它的表面(對三維體系)或者邊緣(對二維體系)電子態則是零能隙有手性的金屬態。由強磁場引起的量子霍爾效應是第一類被發現的拓撲絕緣態。它的發現已對現代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二次共四人從而獲得諾貝爾獎。最近幾年人們陸續預言並實驗發現幾種二維或三維材料在特定條件下會形成新的拓撲絕緣態。
  • 科學家取得量子自旋液體研究新進展
    高溫超導發現之後,Anderson又嘗試從量子自旋液體角度來理解高溫超導的機理,由此進一步引發了對量子自旋液體的研究興趣。近年來,隨著大量強阻挫量子自旋材料的發現,對量子自旋液體態的研究正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有兩個原因。
  • 最新突破:發現量子自旋液體中,非常規的自旋輸運
    來自東京工業大學和橫濱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發現:自旋微擾穿過量子自旋液體系統看似無法通過區域的特殊機制,這一新見解可能代表著下一代電子學甚至量子計算機的另一塊基石。目前電子設備已經接近理論極限,這意味著將需要全新技術來獲得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小型化。問題是,現代電子學以操縱電流為中心,因此主要關注運動電子的集體電荷。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VSe2的製備及其準二維量子相干輸運
    在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下,其導帶底和價帶頂的自旋會發生極化,為本徵谷極化材料,這使其在自旋電子學與谷電子學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然而VSe2的物性尤其磁性嚴重依賴於層數,可控制備高質量、少層/單層的VSe2是研究其新奇物性的關鍵。
  • 中國科學家吳嶽良發表物理學終極理論論文,為愛因斯坦之謎打開新窗口
    該理論受相對論性狄拉克旋量理論、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楊-米爾斯規範理論和大統一理論的啟發,並基於吳嶽良前期發展的引力量子場論的研究成果,為揭示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理念中的不解之謎,探索終極統一理論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 全新磁性材料展現量子自旋液態,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等領域
    全新磁性材料展現量子自旋液態,有望應用於量子計算等領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尋找新的物質形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們證明,與鈣鈦礦相關的金屬氧化物TbInO3展現出量子自旋液態
  • 自旋電子學:新型材料中量子自旋液態的觀察
    在今天的《自然通訊》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東京理科大學應用物理系的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合成的分子式為KCu6AlBiO4(SO4)5Cl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能是理解難以捉摸的「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簡寫: QSL)狀態。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這種狀態,這增強了對自旋行為及其在下一代「自旋電子」設備中的集成的認知。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 QSL)是指由於強量子漲落導致自旋即使在零溫極限下也不形成磁有序的一種新的自旋量子態。它的基態不產生自發的對稱性破缺,沒有確定的序參量,超越了朗道相變理論所能描述的物相範疇,代表了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Nature 464 (2010) 199)。
  •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科學家在新型自旋液體材料中首次觀測到有能隙的自旋子
  • 進展 | 高壓誘發的量子自旋液體材料的Mott相變和超導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 QSL)是指由於強量子漲落導致自旋即使在零溫極限下也不形成磁有序的一種新的自旋量子態。它的基態不產生自發的對稱性破缺,沒有確定的序參量,超越了朗道相變理論所能描述的物相範疇,代表了一種新奇的量子物態(Nature 464(2010) 199)。
  • 量子多體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給自旋電荷分離現象優美的數學解釋
    由中美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量子多體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不僅從數學上對自旋電荷分離現象進行了精確描述和分析,而且給出了通過實驗驗證這一現象的具體方案。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物理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 科學家加強了裡程碑式量子計算機規模增長的關鍵的自旋軌道量子位
    但是,它們始終顯示出非常有限的相干時間,對於量子技術而言太短了。2020年7月20日發表在《自然材料》上的研究表明,自旋軌道耦合足夠強時,可能會有較長的相干時間。實際上,科學家證明了相干時間比以前記錄的自旋軌道量子位長10,000倍,這使其成為擴展矽量子計算機的理想候選者。
  • 湖南大學發現二維材料,為量子科學立奇功
    二維世界並非完全是科幻,在量子領域和微觀科學領域,二維材料有著獨特的優勢。考慮到單層過渡金屬二硫屬化合物具有激子振蕩強度,是在較高溫度下探索二維極化子物理的極佳選擇,而其超薄幾何形狀則可確保對底層光子晶體的能帶結構的幹擾最小。研究人員通過將單層WS2激子與拓撲非平凡的六角形光子晶體強耦合,證明了在類似QSH系統中的螺旋拓撲極化子。
  • 量子自旋液體中的非常規自旋輸運現象
    由於自旋的時間變異性,左側邊緣磁脈衝觸發的自旋激發態隨即轉化為馬約拉納費米子運動新興的自旋電子學有望徹底改變電子設備面貌,並成為開發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在自旋電子器件中,電子最重要的特徵是自旋性,這是一種涉及角動量的固有特性,也是固體中產生磁性現象的根本原因。全球物理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藉助材料生成、傳輸「自旋包」的實用方法。
  • 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原理分析_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的應用
    現在,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所發展的100GHz到3THz之間的線性光譜學,為物質探測提供了巨大的靈活性。近十幾年來,由於超快雷射技術的迅速發展,這為太赫茲脈衝的產生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激發光源,使太赫茲輻射的產生和應用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 自旋太赫茲源近場超分辨鬼成像顯微術
    ——自旋太赫茲源(Spintronicterahertz emitter, 簡稱STE),結合計算鬼成像技術,設計並驗證了一種超衍射分辨的太赫茲顯微儀(GHOSTEAM),可以對近場目標實現微米量級的太赫茲波空間分辨。
  • 科學家研究發現 太赫茲光波可用於控制量子
    近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發現太赫茲光可以用來控制加速超電流,這將有助於在原子和亞原子尺度上打開物質和能量的量子世界,以實現超快計算等實際應用。而太赫茲光波是具有每秒幾萬億次頻率周期的光波,它本質上是非常強大的微波爆發,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射。」「因此,這種光波可以用來控制超導態的一些基本量子特性,包括宏觀超電流流動、對稱性破壞以及獲得某些被認為是對稱性所禁止的超高頻量子振蕩。」同時王教授表示:「雖然這聽起來既深奧又奇怪,但它在實際的應用中卻非常有用。
  • Science Advance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及合作者在二維極限下的...
    歐盟啟動10億歐元的量子旗艦計劃,而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也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做了重要戰略布局,全球已經進入了所謂的「量子超越(supremacy)」時代。量子計算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延長量子比特的退相干時間以及在提高相干量子比特數的同時如何保證每個比特的保真度(fidelity),也即因退相干效應的存在,量子比特的運算需要更多比特數來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