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吳嶽良發表物理學終極理論論文,為愛因斯坦之謎打開新窗口

2020-11-25 觀察者網

據中科院官方網站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嶽良在物理學大統一理論上實現重要突破。

報導稱,吳嶽良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創建了超統一場論(hyperunified field theory)。該理論受相對論性狄拉克旋量理論、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楊-米爾斯規範理論和大統一理論的啟發,並基於吳嶽良前期發展的引力量子場論的研究成果,為揭示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理念中的不解之謎,探索終極統一理論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嶽良

眾所周知,中國在物理學終極理論領域,同世界頂級水平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那麼,吳嶽良院士的理論究竟處於什麼水平?

吳嶽良院士這次的研究成果是發表在《歐洲物理雜誌C》上。據觀察者網查詢,《歐洲物理雜誌》(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C刊專門刊發粒子和場論領域文章,影響因子5.331。這意味著,除去《科學》、《自然》這樣的綜合期刊和《現代物理評論》《物理報導》這種只向知名科學家約稿的期刊,《歐洲物理雜誌》在物理學專業內算得上是頂級水平。

而吳嶽良本人不僅是中科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還有多個頭銜加身,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常務副校長,也是中國引力波探測計劃「太極計劃」的首席科學家。根據「太極計劃」,中國將於2033年發射引力波探測衛星組,成為世界最具雄心的理論物理學研究項目之一。

吳嶽良在大統一理論上的研究也早有報導。2016年1月的一次報告會上,他用「超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來描述自己的研究。

簡單地說,現代物理學認為,自然界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而成的「量子場論」,已經能夠將強、弱和電磁三種力統一描述,但描述萬有引力的廣義相對論卻無法與其統一。愛因斯坦畢生追求的就是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的「統一場論」。

吳嶽良提出的「超統一場論」,則是跳出了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彎曲時空表現」的理論,在平坦時空的前提下進行研究。因此,他認為自己提出的是一種新思路,開始「超越愛因斯坦提供的技術路線」。

中科院網站對於吳嶽良院士最新成果的報導如下: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亞太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和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嶽良,在揭秘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的研究中取得突破,創建了超統一場論(hyperunified field theory)。該理論受相對論性狄拉克旋量理論、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楊-米爾斯規範理論和大統一理論的啟發,並基於吳嶽良前期發展的引力量子場論的研究成果,為揭示愛因斯坦統一場論理念中的不解之謎,探索終極統一理論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自1915年愛因斯坦創立廣義相對論以來,物理學家、數學家致力於構建一套能夠統一描述自然界已知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論。愛因斯坦進行了長期且廣泛深入的探索,試圖在經典統一場論框架內建立描述電磁力和引力的統一理論。他花費了後半生幾乎所有的時間探尋統一場論,儘管所有的嘗試最終未能取得成功,但其關於統一場論的理念一直延續至今。愛因斯坦統一場論之夢成為一代又一代理論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們所追求的夢想。

在超統一場論中,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夸克和輕子)統一成為十九維超時空(hyper-spacetime)中的單一基本粒子——馬約拉納型超旋量場(Majorana-type hyper-spinor field),其旋量結構由基本粒子超自旋荷(hyper-spin charge)的量子特性所決定。所有已知的基本相互作用(引力、電磁、弱和強作用力)由超旋量場的超自旋規範對稱性(hyper-spin gauge symmetry)統一支配,並由超自旋規範場(hyper-spin gauge field)和與之相伴隨的超引力場(hyper-gravifield)統一描述。

超統一場論的建立遵從兩個基本指導原則:一是基本粒子的內稟量子數和獨立自由度決定時空的維度與結構;二是描述自然規律的作用量遵循規範不變原理且與坐標選取無關。原則之一使基本粒子的內稟特性和對稱性與時空的幾何特性和對稱性建立起對應關聯,導致所有基本粒子合併統一成為超時空中的超旋量場,超旋量場的旋量結構反映超時空的幾何性質。原則之二導致局域平坦超引力場時空(locallyflat hyper-gravifield spacetime)作為自然演生(emergent)的非坐標內稟超時空而呈現,使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統一成為超引力場時空中的超自旋規範相互作用(hyper-spin gauge interaction)。由此導出規範-引力對應原理(gauge-gravity correspondence)。

基於構建超統一場論的基本原理,自然地引入雙標架超時空(biframe hyper-spacetime)概念,並賦予高維超時空以物理和幾何涵義。標架之一是整體平坦的閔氏超時空,起慣性參考系的作用,能很好地定義坐標時空的度量和物理守恆量,用以描述基本場的運動學;另一標架則是局域平坦的超引力場時空,起著傳遞局域相互作用和能量的作用,能很好地定義和表徵基本場內稟自由度之間的相干關聯和規範守恆流,用以刻畫基本場的動力學。數學上,雙標架超時空形成幾何的纖維叢結構,整體平坦的閔氏超時空和局域平坦的超引力場時空分別作為纖維叢的底時空和其纖維。作為底時空的閔氏超時空是一個沒有相互作用存在的真空超時空,而當作纖維的超引力場時空是一個具有非對易幾何結構的真實超時空,其非對易性由超引力場的規範場強來刻畫。超引力場時空構成一個實在宇宙,原則上可由基本場的相互作用探測其性質。

在引力量子場論的理論框架下,超統一場論具有閔氏超時空的最大龐加萊對稱性(非齊次洛倫茨對稱性)PO(1,18)和超引力場時空的最大超自旋規範對稱性SP(1,18)以及整體和局域的標度對稱性。可導出所有對稱性對應的守恆定律和基本場的運動方程,尤其是包含超引力場能動量在內的總的超應力能動量張量守恆定律(hyper-stress energy momentum conservation law)。給出由守恆的雙協變超矢量流所支配的超引力場的規範引力方程,並藉此導出由守恆的超應力能動量張量所決定的超度規引力場的幾何引力方程。超應力能動量張量的對稱部分對應於超時空中推廣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超統一場論的標度規範不變性由標度標量場和標度規範場刻畫,對研究宇宙的基本能量標度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起基礎性作用。

超引力場作為定義在雙標架超時空中的雙協變矢量場(bicovariant vector field),是一個規範型矢量場,也起著Goldstone玻色場的作用。作為Goldstone玻色場的超引力場的對稱變換決定超自旋規範對稱性,從而揭示規範對稱性的引力起源。

超統一場論的超時空被證明具有隱性廣義線性群對稱性GL(19,R)(hidden general linear group symmetry),在四維時空中,此對稱性奠定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基礎。論證表明,超引力場的規範相互作用可等效為超時空度規聯絡的相互作用,並由超時空黎曼幾何的曲率張量來描述。由此導出引力-幾何對應原理(gravity-geometry correspondence)。

基於廣義標度規範不變條件和么正規範固定條件,研究表明,超引力場的規範動力學完全等價於超引力度規場(hyper-gravimetric field)的幾何動力學,由此揭示引力的規範-幾何對偶性質(gravitational gauge-geometry duality)。最終得出結論:構建超統一場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比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所假設的廣義協變原理更基本和更普遍。

超統一場論的建立涉及對時空觀念、幾何觀念和宇宙觀念以及物質觀念和能量觀念的重新認識。該理論預言新的矢量型夸克和輕子、鏡像夸克和輕子、多重態規範矢量玻色子和有效標量玻色子等新粒子以及自旋力和標度力等新的相互作用力的存在。深入研究超統一場論的動力學和新物理唯象、探索對稱破缺機制和維數約化模型以及探測引力波的基本性質和引力宇宙,將對深刻認識四維時空結構的生存宇宙,理解引力本質、宇宙起源、質量起源、暗物質和暗能量等基本科學問題,以及檢驗超統一場論和探秘自然界基本規律起重要作用。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上。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論文連結

相關焦點

  • 吳嶽良:在科學史上留下屬於中國學者的理論
    「宇宙充滿未解之謎,吸引著我不斷思考,挑戰自我、探索未知。」近40年來,吳嶽良「仰觀宇宙之廣大,俯探學問之前沿」,努力做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學研究。大工程,探索「隱秘的美好」近百年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仍有無數的謎團尚未揭開。
  • 吳嶽良:在科學史上留下屬於中國學者的理論—新聞—科學網
    萬物繁複多變,是否有一種統一而「簡潔」的理論和模型解釋所有現象?宇宙留下「時空漣漪」,如何捕捉這美妙卻微弱的信息? 宇宙圖景幽深、神秘,卻讓人如痴如醉。這便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嶽良面前的物理世界。 「宇宙充滿未解之謎,吸引著我不斷思考,挑戰自我、探索未知。」近40年來,吳嶽良「仰觀宇宙之廣大,俯探學問之前沿」,努力做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學研究。
  • 他被稱為當今愛因斯坦,是距離終極理論最近的人
    終極理論,用謙卑一點的說法就是量子引力理論,也就是能把量子力學和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統一到一起的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當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諸多觀測和實驗——包括最近的量子通信、引力波等研究,均證明了它們正確無誤。然而,這兩種理論卻是難以調和的。
  • 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理論,「上帝的構思」有多難?愛因斯坦都沒參透
    作為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曾經提出了相對論,為人們認識宇宙提供了更多的線索。直到現在,人們仍然需要藉助於愛因斯坦提出的理論一步步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 他是最接近終極理論的人,被稱為當今愛因斯坦
    終極理論,用謙卑一點的說法就是量子引力理論,也就是能把量子力學和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統一到一起的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當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諸多觀測和實驗——包括最近的量子通信、引力波等研究,均證明了它們正確無誤。然而,這兩種理論卻是難以調和的。
  • 解讀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為人類找到了黑洞,也為探索「終極之問」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天體物理學家所做的努力,是為全人類揭示宇宙的奧秘,最終所要回答的便是困擾人類已久的終極問題:人類從何而來。」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景益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在解讀今年的物理學獎時直言,「今年的三位獲獎者各自從擅長的領域出發,為全人類找到了黑洞,並為其他人的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馮端:愛因斯坦對實驗和技術物理學的影響
    之所以選定2005年,是為了紀念愛因斯坦的奇蹟之年l00周年——1905年,愛因斯坦先後發表了5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而被世人稱為奇蹟。世界物理年將通過展示物理在經濟、技術、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進公眾對物理學的理解。因此,簡略介紹愛因斯坦的科學工作在物理學中的傑出貢獻及其對世界與公眾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很有必要。下面將從四個方面介紹愛因斯坦對實驗物理學和技術物理學的貢獻和影響。
  • 科學之謎:物理學五大待解之謎
    ,從經典物理發展為現代物理。現如今,自然新發現少之又少,物理學發展陷入緩慢階段。雖然目前科學發展緩慢,但宇宙尚有許多待解之謎。只要科學繼續發展,未來科學家必然要踏入這些領域。四、破解時間之謎。時間究竟是什麼?
  • 物理學九大未解之謎
    原標題:物理學九大未解之謎   今年10月8日,2013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比利時理論物理學者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973」計劃項目「暗物質、暗能量的理論研究及實驗預研」啟動
    暗物質和暗能量被稱為21世紀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晴朗天空中的「兩朵烏雲」,揭開暗物質、暗能量之謎,將是人類認識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可能導致一場新的物理學革命。3月18日,國家「973」計劃項目「暗物質、暗能量的理論研究及實驗預研」在京啟動。這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將向揭開「兩朵烏雲」之謎發起挑戰。
  • 量子物理學家發現一種全新守恆定律,或可解開宇宙萬物演化之謎
    它就是人類探索研究了幾千年的宇宙萬物演化之謎。達爾文的進化論,經不住時間洪流的衝洗,早已變得體無完膚;宇宙大爆炸之說,在如日中天的量子物理學面前,更是顯得捉襟見肘。那麼,宇宙萬物如此井然有序地發展著,如此生生不息地演化著,又是誰導演的這一切呢?是自然而然的選擇進化?是自然而然的大爆炸而生成的宇宙萬物?認真思考的話,你會認同這些觀點嗎?
  • 最詳細的宇宙地圖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宇宙之謎,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
    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藉由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物質分布圖,解開了一個有趣的宇宙之謎。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理論,光子行經真空地區時,應該會看起來比較冷一點,而行經超星系團會稍微熱一點。這個現象叫做ISW效應(Integrated Sachs-Wolfe effect)。
  • 原本質疑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經過十年驗證反被證實
    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的6篇論文中的《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這篇論文是量子理論發展史中一篇極為關鍵的研究文獻,同時開創了物理學中光電效應分支學科。,可以說當時年輕的愛因斯坦飽受物理學前輩們的否認,直到10年後美國的實驗物理學家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證實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是正確的。
  • 往屆回聲|最簡單又最複雜的黑洞,是否藏著物理學終極理論?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黑洞和銀河系中最黑暗的秘密」。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David Haviland)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為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的研究開闢了新天地。但是,這些奇異天體仍有許多待解之謎,激勵未來研究。不僅有關於它們內部結構的問題,還有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
  • 中國科學家破解大熊貓沉迷馬糞裡打滾之謎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破解大熊貓沉迷馬糞裡打滾之謎   作為國寶級動物,大熊貓也有一些怪癖,比如喜歡在馬糞裡打滾,而且非要弄的全身沾滿糞便在意猶未盡的離去。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之謎
    愛因斯坦在啟動量子力學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他的光電效應理論但他對這一理論的哲學含義深感困擾,儘管愛因斯坦以推導出質能方程而聞名於世,他對物理學的最後一次偉大貢獻實際上是,1935年與他的年輕同事Boris,直到20世紀80年代,都被認為是一個奇怪的哲學註腳,這份EPR論文最近成為對量子物理新理解的核心,它描述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現在被稱為糾纏態,論文首先講述了從一個來源發射出的成對粒子
  • 他承襲貴族,學歷史出身,卻憑一紙論文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年9月至10月,德布羅意發表了三篇論文,初步闡述了他的物質波的思想。1924年11月,他按照前三篇論文的思路,撰寫出博士論文,題目為《量子理論的研究》。論文中運用了愛因斯坦著名的關係式:E=hv和E=mc2。德布羅意把兩個公式綜合後再作出假設,得出結論,任何實物微粒都伴隨著一種波動,這種波稱為相位波。
  • 愛因斯坦之後,物理學有哪些重大發現?
    上世紀二十年代起,愛因斯坦就坐穩了物理學領袖的位置,儘管在他四十多歲後就沒再做出重大科學發現。一般而言,「愛因斯坦之後的科學家」並不是指愛因斯坦去世之後的科學家,而是指沒有和愛因斯坦處在同一科學時代的後來科學家。
  • 他學歷史出身,憑一紙博士論文居然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拿到學位後不久,德布羅意突然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哥哥M.德布羅意的影響下,他對當時最流行的量子論痴迷萬分。開始轉向理論物理學研究,並於1913年獲得理學士學位。正當德布羅意學習興趣濃厚之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應徵入伍,在軍隊服役6年,直到戰爭結束,德布羅意才再次投身物理學當中。
  • 後來學者錯誤理解了愛因斯坦相對論!114年了科學被時間理論阻止!
    三、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已經114年了,當今科學被時間理論阻止1905年10月,德國《物理年鑑》雜誌刊登了愛因斯坦的一篇論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它宣告了狹義相對論的問世。正是這篇論文,建立了全新的時空觀念,並向經驗的時空觀念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