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自我提升的8個思考

2021-01-09 冰哥筆記

大家好,我是冰冰。

最近在工作學習的過程中,腦子裡蹦出不少關於自我提升的一些思考,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也相當於為自己做了一次筆記、加深了一次記憶。

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停止思考,無論你覺得你的思考有多麼離譜,也請記得把這些思考記錄下來——網際網路的出現離譜嗎?離譜,但現在不還是成為人人離不開的東西。

1、「勤奮」的人是可怕的,「偽勤奮」的人更可怕。

前者的可怕是相較於他人,比如你比我勤奮,我就會覺得你可怕,而且你會比我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

後者的可怕是相較於自己,想像一下,堅持運動原本是一件好事,但你的運動量,卻從不會讓你的肌肉感覺到酸痛,甚至不會出汗,這種「偽勤奮」除了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做「偽勤奮」的人,而要做一個真真正正「勤奮」的人。

2、很難做到早睡早起,多是因為太閒了。

據我的觀察,喜歡熬夜的人大多有一個特點,就是白天太閒。就以我個人為例,之前我也曾有過不少白天什麼都不做的時候,身體和大腦都沒出力,到了晚上精神更好了,於是熬夜就自然而然了。

但是,如果白天我忙起來,當然這裡要排除瞎忙,而是有條理有計劃有目標的忙,因為瞎忙也不會出太多力,那麼,有條理有目標的忙,無論身體還是大腦都出了很多力,晚上的時候自然會感覺疲憊,早睡就很容易了。

所以有時我們不能做到早睡,和白天有很大的關係,有條理有目標的忙會更有助於睡眠;而瞎忙會讓自己胡思亂想、不忙會讓自己在晚上精神更好,熬夜也就在所難免。

早起也是一個道理,如果白天沒有目標沒有規劃,怎麼可能有動力早起呢。

3、讓自己變得自信,可以從很多小事做起。

現實中,不自信的人很多。比如看到一份喜歡的工作,覺得自己學歷不夠,就不好意思投簡歷;比如看到一個喜歡的人,會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再比如,在人前不敢說話……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現。那麼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呢?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幫到我們。

比如讀書,讀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讓自己肚子裡有墨水,當別人談到一個話題的時候,我們就能說出一些很不錯的見解,就像我寫作的這些年,也越來越能說出一些曾不會說、不敢說的話了;

比如鍛鍊身體,很多人會對自己的身高很在意,比如男生170的個頭在很多人眼裡算是矮個子了,於是很多人不自信。但如果你能經常鍛鍊身體,經常打籃球,你會慢慢發現,身高什麼的都不是問題。就像我打籃球經常和一些比我身材高大的人對位,但我也很少吃虧。

所以,不自信或許是因為先天條件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後天能持續努力,這些先天的缺點也都會慢慢被掩蓋。

4、自律並非是壓抑自己的欲望,反而是讓自己挺進更高層次的境地。

很多人一提到自律,首先想到的就是壓抑自己的欲望。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我們的那些欲望都是什麼?比如,我想吃零食、我想多刷十分鐘短視頻、我想看一下18歲網站、我想熬個夜……這些東西都是在此刻的想法,而且,如果你此刻允許自己實現這些欲望,那麼之後這些欲望就會越來越頻繁地侵擾你。

那麼最終的結果就是,每天不吃零食就急得慌,每天不熬夜到凌晨兩三點就睡不著……

其實,這就是看得不夠長遠的結果。我們換一種思路,如果此時,我壓抑住自己吃零食的欲望,將錢攢了下來並且投入理財中,而第二天就會給我帶來正向收益,如果長時間這樣去做,吃零食的錢省了下來,投入理財的錢越來越多,我們的收益就會越來越高,過了幾年之後,我們很可能收穫我們從不敢想像的財富。那麼那時,我們就有更多的錢,再想吃零食,我們就會變得更愉悅,因為不會擔心——「吃了這頓零食,我就要沒錢了」。

所以自律並不是壓抑欲望,而是讓自己在多年後挺進更高層次的境地,那個時候,我們遇到的人、做得事情、內心的開心程度都會是另一番景象。說個比較俗一點的比較,你現在可能找個對象都困難,但如果你能變得自律,想要和你在一起的人甚至會排起隊來。

5、用什麼方式讀書不重要,讀書筆記才會讓你收穫更多。

總會有人問:用手機讀書好,還是直接讀紙質書好?其實,沒有區別,我更建議兩種方式同時使用。比如你在坐車的時候,帶著一本書或許就不太方便,那麼電子書就解決了這一難題。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學到知識。而我們如果只是讀了一遍便不再有下文了,我們也很難學到什麼。那麼此時,做讀書筆記就很有必要了。在做讀書筆記的過程中,也加深了我們的印象,而做好之後,我們也要時常拿出來看一看、想一想,直到我們不再需要那本書了,也就達到了目的。

6、生活是很有趣的,只要你願意行動起來。

很多人會常常把一句口頭禪掛在嘴邊:人生,真沒意思。那麼問題是,人生真的沒意思嗎?

我覺得並不是,人生有意思的東西很多很多,只不過很多時候是我們不願意行動起來罷了。

就比如中國歷史,最近我在看《百家講壇》,聽一些老師講述著各種歷史人物,我就發現,如果深入研究這些歷史人物,也是真的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舉個例子,李靖,不少人都知道,因為在熒幕上,他就是天上的神仙「託塔李天王」,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李靖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軍事家,跟隨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但如果你再深入了解歷史,你會知道李靖還曾險些害死李淵(李世民之父),以至於後來李淵還險些斬了李靖,但後來,李靖卻成為唐朝的功臣,被封為衛國公。

所以,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只是需要我們行動起來,只要願意發現、願意行動,我們身邊任何一個小的事物都可以變成有趣的事物。

7、為人處世重要的在於一個「真」字。

就像交朋友吧,真誠是很難得的。雖說現在很多人都是網絡上相識,但也不妨礙我們成為朋友。只是,很多不真誠的人,並不是真心要交朋友,他們更多的是一種套路,贏得你的信任後,然後讓你成為他的客戶、消費他的產品。

我覺得,這種做法是很不好的,對人對己都是一種傷害。對別人,你傷害了別人的心,別人也再願意相信你,而對你來說就失去了一個願意相信你的人。其實,倒不如在一開始就表明自己的目的,也就沒了傷害。

8、內心強大的人,往往不會太在意別人的反饋。

比如說,網絡上有個人噴你,不少人的做法是噴回去,而且從字裡行間,能看得出他在回噴的時候那種憤怒感,敲鍵盤的聲音甚至蓋過的隔壁裝修的聲音。這其實就是內心不強大的一種表現。

你要明白一點,無論你做得多好,總會有人覺得你不好、不行。就像現在很多名人,有很多粉絲,但也有很多黑粉。這些人就是看不慣你好,就要抹黑你、攻擊你。如果你感到憤怒,那你就輸了。最好的方法是,置之不理。

當你變得內心強大的人,你就能學會屏蔽一些沒必要的反饋。內心強大,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也都能多思考,多記錄,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提升。

end

文 | 徐雁冰圖 | pixabay

相關焦點

  • 給產品經理的一封信——6個維度自我提升
    編輯導語:在任何崗位上,抓住一切機會進行自我提升是很重要的一個行為,對於產品經理崗位來說也不例外。具體怎麼做?本文作者依據自身工作實踐中的所思所想,分享了自己對於產品經理自我成長的幾點看法,供大家一同參考和學習。每年都會做一個自我的總結,在去年的總結是《一位產品經理的野蠻生長》。今年正好在寫給團隊小夥伴的一封信,索性以這個來作為今年新的開啟吧。
  • 實現自我提升必須掌握的7個核心要素
    自我提升的7個核心要素,以及19本自我提升類必看書單…… 編者按:許多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技不如人是因為天賦比別人差,但實際上,有可能只是努力程度不如別人而已。要實現自我提升,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你必須要了解如何實現自我提升以及其背後的核心要素。
  • 關於加強團的基層建設,全面提升團的組織力的思考
    關於加強團的基層建設,全面提升團的組織力的思考 2019-10-14 11:33:29   來源:安青網
  • 不要氣餒,三個步驟,幫你提升自我認知
    今天,我們就將圍繞著【疫情在家期間,如何提升自我認知】這個話題進行一些探討,我們將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展開:打破「認知金字塔」,擴展自我認知的思維局限記錄「美好時光日誌」,找到興趣和特長所在,以此作為核心拼圖,構建自我認知的世界觀堅持問題導向和「自我進化」,培養閾限思維,提升自我認知
  • 感性思考掌控理性大局--記憶自我與經驗自我
    經驗自我與記憶自我在一次痛苦的體驗過程中,經驗自我回答的是「現在痛苦嗎」之類的問題,而記憶自我則回答的是「總體如何」之類的問題。我們只有通過記憶才能保存生活體驗,因此我們在思考生命的時候,唯一能採取的觀點來自於記憶自我。
  • 沈從文3年走過了3個階段,學習他從發現自我走向確定自我的思考
    今天我想深入到一個初到北京的普通打工者沈從文內心,探究他在生活巨大的壓力下的思考,從而鼓勵更多人思考自己生命的價值,反思人生。如何看到自己的性格與命運20歲至21歲的沈從文是在經歷著發現自我的過程。1923年初到北京的沈從文並沒有意識到生活的艱辛,反而倔強地認為「大學」能幫助他解決所有問題。
  • (一位INFJ關於文學與寫作修煉自我的思考)
    以「概率」為例,中國每年至少有500-600個高等院校招收漢語言文學、新聞和傳媒專業的統招本科,這些學生經過長達4年的專業技能的學習。與這些專業科班出身的人競爭,一個「局外人」變現的概念多大?不可否認,在網際網路時代,寫作是為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和高效社交的有效方法。但其背後卻是作者常年累月在某一領域系統而艱苦的思維訓練。也許有人會說,作家不是憑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寫作嗎?
  • 真相與錯覺:5個方法提升自我意識,幫我們達成目標,做出好決策
    研究表明,95%的人認為足夠了解自己,然而真正擁有自我意識的人數佔比不超過15%。作者指出洞察自我是一項可以培養的技能。她通過對《財富》500強企業及其高管的實地考察和研究,並結合數百項研究成果,揭示了關於自我認知的謬論與陷阱,告訴我們對自己有哪些誤解,如何發現內心的自己,如何讓他人告訴我們關於自己的真相。
  • 李軍龍:自我革新、自我淨化、自我提升 交警支隊「三個堅持」推動...
    李軍龍:自我革新、自我淨化、自我提升 交警支隊「三個堅持」推動教育整頓走深走實 | 教育整頓·書記談 2020-09-25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任正非談關於華為雲的自我批判與思考
    在這個發言裡,任正非談到了華為雲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解決路徑、迭代思路等,從戰略部署的高度到具體的方法,任正非關於華為雲的自我批判與思考,不僅僅對於華為雲本身,對很多IT廠商向雲轉型,都有啟示意義。 首先是思路上,要改變從賣硬體設備向賣雲服務的方式轉變。
  • 《小黑魚》:小主角尋找自我的歷程,蘊涵著生命的思考與教育意義
    2、《小黑魚》——精美的圖畫、細膩的文字和發人深省的哲理完美地融合為一體繪本以講故事的形式展開,講述了小黑魚失去同伴後在尋找自我的過程。繪本可分三個部分解讀:第一部分:故事的開篇,作者描繪了一群小魚在大海裡快樂地遊來遊去的情景。
  • IT人員迅速提升自我效率的十大方法
    Zielix創始人、Ingiter Frameworks的創建者Wayne Harrel發表了一篇博文《Top 10 ways to dramatically increase your personal productivity》,為我們介紹了迅速提升自我效率的十大方法。現CSDN對本文進行了編譯,全文如下: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每個人都希望一個月能賺到幾百萬美金。
  • 普通人能夠提升智力的三個途徑
    智力包含方方面面的心智能力,如推理能力、思維能力、計劃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心智的成長成熟,我們愈發能清晰獨立思考問題。研究發現,通過訓練可以提升智力,尤其是經常做這三件事情:「突破自我限制」、「追求新奇」和「豐富內心世界」。
  • 價值點拆解背後的一些思考
    編輯導語: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需要對一些方法論的價值點進拆解,在進行了分析思考並且理解了之後,再將其應用至其他的工作內容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提升,在職場上也會更快的進階。今天,本文作者就為我們分享了他關於價值點拆解背後的一些思考。
  • 《隱藏的自我》:3個方面幫你打破局限及謬誤,提高自我認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隱藏的自我》。作者大衛·伊格曼,是全球腦科學界的學術明星,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的腦科學家。他也是最近幾年大熱的美劇《西部世界》的學術顧問。整部片子,探討的就是自由意志。這也是大衛·伊格曼最擅長的話題。《隱藏的自我》是提高自我認知的一本絕佳讀物。
  • 思來氏:教育在變革 教師更需自我提升
    教育在變革,老師的變化首當其衝,無論是思想觀念,授課方式,還是現代網際網路的技術運用水平上,都需要整體的提升,力爭成為一名學生學習的引領者、伴隨者、參與者。  教育在變革 教師更需自我提升  確實,隨著科技網際網路的發展,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改變。教育想要引導新時代的學生適應變革,教師首先要敢於自我創新,要有善於吸收、加工、儲存、應用信息的能力,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新課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鑽研,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改進,不斷提高。
  •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下)
    這三個基本點是構成系統必不可少的,缺乏某一點系統就不存在,放著一堆要素,沒有連接也就是一堆垃圾。了解系統的構成,那麼系統思考是什麼?系統思考是思維一種思考方式,讓你擺脫某一個系統的思考方法。我們雖為人,但是也屬於某一個系統的要素,你和心愛的人組建家庭,生兒育女,在公司做一名職員,賺錢養家。
  • 關於生命的思考,這個青島籍女藝術家用了這種方式……
    以前並沒有對這句話有太深的感觸但今年,似乎有了新的思考2020年讓更多人開始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種思考也體現在了很多影視作品和藝術作品中比如最近熱映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心靈奇旅》其實都在探討生命今天要介紹的這位青島籍女藝術家
  • 《自我與身份》解讀5_第4章_自我、自我概念和身份
    基本的操作化定義(1)自我 self「自我」這個術語包括:(1)思考者(「我在思考」-主我);(2)被思考的對象(「關於我的……」——賓我);(3)行動者既思考也意識到「自己在思考」。當被引導以關係的方式考慮自己時,人們在自我判斷中會包含關於對方的消極和積極信息。當被引導以個人的方式考慮自己時,人們會從他們的自我判斷中排除關於對方的正面和負面信息。因此,效果似乎並不是由提升自我或自我感覺良好的願望所驅動的。在實驗室之外,人們可能會自動地將具有自我和身份價值屬性的其他人包括進來。
  • 心得總結:認知提升八個原則
    文章根據作者這些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一份提升認知的8個原則,一起來看看~昨天和帶我入行保險業的哥聊了聊關於認知提升這件事,提到了一些最近幾年的學習心得。以前的學習我是劃分了一個知識的五層金字塔,然後每個層級分配不同的精力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