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思路適合INFJ職業規劃、INFJ興趣偏好、INFJ創業、INFJ自媒體、INFJ領導管理風格、INFJ副業打造、INFJ升職加薪、INFJ人際關係、INFJ專業選擇、INFJ性格解析、INFJ天賦才能、INFJ賺錢理財、INFJ戀愛婚姻指南等專題。
01
MBTI將INFJ性格類型的人定義為靈性特質的作家型人格。這揭示了INFJ具有某種文學天賦,寫作自然就成為這種天賦顯現的途徑。對文學和寫作的偏愛來自於INFJ對於人性複雜的觀察與揭示。人性重重迷霧,而文學則是卸下面具的手。INFJ善於利用這隻看不見的手,捕捉人性深處的光亮和幽暗,啟示他人。INFJ也善於在迷霧中冥想,神如巫師,念出人性咒語。對人性的深層拷問和闡釋引導著INFJ們筆耕不輟。
02
在INFJ們筆耕不輟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兩個岔路口。其實這是這個時代大部分寫作者都會遭遇的現實:
其一,是文學的貴族化。西方現代性的知識體系構建出文學這個獨立學科,並形成了某種貴族化的文學經典的觀念。從小學到大學的文學課上,學校教育側重於講授文學的審美、教育和認識作用,關注的重點在於藝術技巧及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方面。特別在高考強壓下,個人寫作成為「政治正確」和「分數王道」的審美工具,而忽略了潛藏在寫作背後對人巨大的精神能量。
其二,是文學的商業化。其表現為全民寫作時代,人們對於寫作變現的狂熱。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希望經由幾十上百元的短期培訓,獲得財富自由。但是否能實現「寫作小白業餘時間由3000工資到月入2萬」的成功逆襲,則需要藉助「概率」和「系統」的常識判斷。以「概率」為例,中國每年至少有500-600個高等院校招收漢語言文學、新聞和傳媒專業的統招本科,這些學生經過長達4年的專業技能的學習。與這些專業科班出身的人競爭,一個「局外人」變現的概念多大?不可否認,在網際網路時代,寫作是為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和高效社交的有效方法。但其背後卻是作者常年累月在某一領域系統而艱苦的思維訓練。也許有人會說,作家不是憑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寫作嗎?特別是在魔幻、穿越、仙俠小說橫行的今日,新神話書寫成為一股重要力量。很多作者任意馳騁個人奇思,再造神話傳統。但從國際上成功的案例來看——《哈利波特》《指環王》《達.芬奇密碼》《星球大戰》等新神話主義——作者們的別出心裁併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在全面紮實的學術基礎上,捕捉文學創新的時代契機。而這些文史哲的學術積累和知識儲備並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項長期全面的系統訓練。同時,一旦過度迎合市場趣味,就會劍走偏鋒,遮蔽或代替人對於文學神聖性的追求。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覺得沮喪,作為一個普通人該如何面對文學,發揮寫作的功能呢?
03
著名文學理論學者葉舒憲先生,曾經這樣重新界定文學的功能:「文學是人類獨有的符號創造的世界,它作為文化動物——人的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園,對於調節情感、意志和理性之間的衝突和張力,消解內心生活的障礙,維持身與心、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之間的健康均衡關係,培養和滋養健全完整的人性,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實,文學最初最重要的是其治療功能——人通過法術性的語言(口語與寫作)獲得精神的自我救贖與自我確認。
但給予文學療愈實踐的更多的卻是精神醫學領域。從「敘事治療」、「藝術治療」和「能量治療」等大量的新興治療方式爭奇鬥豔。心理學家運用啟而不發、誘而不宣的方式,引導患者通過寫作發揮想像力進行自我打開和突破,外化問題,理清思路,疏通情感,自我療愈。回到文學史中,我們也可發現很多詩人和作家的創作本身就是出於自我療愈的需求:從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到春上春樹、川端康成,再到榮格提出的「受傷的醫療者」命題,都值得我們從人格理論的視角去探索文學的最初功能。在此背景下,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也可以藉此回答「為何而寫」及針對INFJ的強項短板探討「如何來寫」。
(一)宣洩與洞察
INFJ內向(I)情感豐富(F)叛逆創意(NI)使得他們對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有很強的保護意識,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奇思妙想又常常需要宣洩和表達的渠道。寫作就是靈感噴湧而出的管道,噴發出他們的深刻見解和生命故事。
今天重點談談講故事。克拉麗莎.品克拉在《想像的劇場》中寫道:「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開始講故事,夜幕就會降臨。......不管所留下的是什麼,都是給我們用來修補或創造我們的生活的」。講故事的人在一種內心敞開的狀態下舒展自我,躍然紙上的是生命中飽滿的人物、環境、事件,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繁瑣與糾纏——歡樂與無奈、沉重與虛無、確定與隨機、苦難與希望——故事將人置於一個更大的畫面中:傷痛療愈之間,永恆的痛苦和超越苦難之後的轉變。
我們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理解「我們自己」,從混亂中獲得一種自我的洞察力,看清積極或消極的模式是如何使我們陷入困境,這種發現可提供一種改變的可能性——將新的行為、信仰或生命的模式從消極轉換為積極提供了條件。在此過程中,自己成為自己的讀者,自己帶著對自己「同情的理解」,接納及擁抱自己。這些文字也可讓別人了解自己,謎團被解開,神秘被「看見」,能量和愛的流動也會塑造新的生命故事。
語言帶有靈性,那些被情緒困擾的噩夢被記錄在故事裡,也被鎖在回憶裡。在夜幕降臨的神秘世界裡,故事能療愈自我,也警示自我在哪裡會誤入歧途,在哪裡又會重獲新生。通常這種寫作可以日記或者周記的形式進行。
(二)體驗與連接
INFJ的第一短板為感覺功能。這是因為INFJ長於抽象思考,短於細節觀察。長於聯想隱喻,短於實感體驗。同時,INFJ判斷型的生活態度,又使得他們急於下結論,喜歡掌控生活和事件節奏。因此,INFJ常常活在未來,以使命倡導及實踐願景。那麼,INFJ應該如何通過寫作修煉感覺短板,體驗當下又能連接未來呢?這方面,可向ISFP藝術家類型的人學習。他們超群的藝術加工能力,敏銳的感知和觸覺天賦可成為INF體驗世界有益的補充。他們畫筆、設計、音樂、舞蹈裡所創造的世界都可成為INFJ寫作的主題。如以五感體驗為主題。寫一種記憶深刻的味道,喚醒味覺。寫一種大自然的聲音,打通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聽覺)。其核心在於通過寫作體驗當下,還原感受的整體性。結合INFJ意象型思維和意義導向,還可書寫出一種意象更為廣闊的生活趣味。我們可以來欣賞一段《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作家二毛的詩歌:
「花在樹上盛開時/蹄花在鍋裡盛開/麗盤起頭/折一枝桃花別在頭上/麗用小口咀含蹄花/細品柔彈之愛/讓膠質在皮肉中腴滑/肥糯在透明中充滿口感/如同袁枚在錢兄家吃到的神仙肉/鏡中是清朝的那個麗/那個姑娘」。
—— 《豬蹄四法》
作者將詩歌與美食進行跨界融合,將當下體驗和詩意生活進行創意融合。
說起生活體驗,古人比今人更懂當下的詩意。二十四節氣就是一幅幅詩意的生活畫卷,是一種哲學式的生活藝術。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國傳統文化寶貴遺產。2016年「二十四節氣」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每個中國人內心深處,都深藏著節氣的律動。因此,INFJ寫作主題也可結合二十四節氣展開,從植物幼芽萌動、開花、結實描寫入手,觀察四季、體察物候、記錄天人合一的生活細節。無論是哪種主題的寫作,其核心都在於將自我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現實與想像、當下與未來等連接在一起,獲得一種整體感和創意性。主題寫作可以以周記或月記的形式,變化主題,系統推進,有利於INFJ掌握節奏,績效成果。
(三)邊界與換位
INFJ的第二短板為理性思維。那麼如何通過寫作來修煉此短板呢?其實,寫作本身就是將碎片化信息整合成知識,訓練自己邏輯思考能力的過程。寫作的時候,需要思考文章如何開頭?怎麼展開論述?怎麼讓論點周詳?怎麼補足論點的破綻?怎麼從讀者的角度思考等等。在此過程中,INFJ可著重鍛鍊「邊界」和「換位」的思維能力。「邊界」思維能節約思考的時間,提高思考效率和深度。「換位」思維能通過正反的辯證思考,讓邏輯更加嚴謹。整個寫作思維過程就是通過假設-論證-推翻假設-重新假設-再論證的正向循環,來推斷滿足所有條件的結論。具體而言,可通過兩種途徑來進行寫作鍛鍊。
第一,以「研究」的態度寫作。如在知識付費和自媒體的時代,靠舉辦「寫作訓練營」而不完全是「寫作」變現成為「大概論」事件。我們可以以一份或多份寫作訓練營的課程清單為文本。正向分析其變現的邏輯前提、系統基礎和商業邏輯;然後逆向分析其反例特例、操作性和持續性。最後界定「寫作變現」的假設前提、實踐條件和績效體系。在出現邏輯無法推倒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再次循環往復辯證思考,直到找到了「邊界」和「規律」。 第二,以「換位」的身份寫作。這種寫作主要目的是鍛鍊INFJ放下自我,從多視角去完善邏輯。如將MBTI的十六種人格人物化。假裝你是其他任何一種類型的人,會如何感覺、觀察、解釋甚至「攻擊」這個問題。在模擬碰撞的練習中——邏輯前提、適應條件和運行機制等——客觀規律就會越來越明晰。習慣「換位」,INFJ就容易跳出自我思維限制,與讀者形成一種隱形的互動模式,養成互動交流和客觀理性的思維習慣。通常,這兩種寫作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
04
繆斯是西方傳統中由希臘神話傳承至今的文藝女神,人類與生俱來具有「繆斯性」,繆斯點燃了人類心靈的原創燈火,使我們探求虛幻,照亮靈魂,生成鏡像,跨越桎梏,使人成為人。在過度貴族化和商業化的環境下,「繆斯」有遭遇到泯滅或異化的危機。出路或許在回頭:回到起點,回到生活。對於作家型人格的INFJ來講,寫作是生活中自我修煉——紓解情緒、發展實感、訓練邏輯、駕馭創意——的天賦武器。對於每個人來講,寫作更是發掘生命潛質的「魔法棒」。
願INFJ在日常生活中拿起「魔法棒」為人類的文學而歌唱,從而激起更多的繆斯一起參與,和聲傳唱。
本文投稿作者:INFJ 一塔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