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而寫?(一位INFJ關於文學與寫作修煉自我的思考)

2021-01-11 馭爺

本文思路適合INFJ職業規劃、INFJ興趣偏好、INFJ創業、INFJ自媒體、INFJ領導管理風格、INFJ副業打造、INFJ升職加薪、INFJ人際關係、INFJ專業選擇、INFJ性格解析、INFJ天賦才能、INFJ賺錢理財、INFJ戀愛婚姻指南等專題。

01

MBTI將INFJ性格類型的人定義為靈性特質的作家型人格。這揭示了INFJ具有某種文學天賦,寫作自然就成為這種天賦顯現的途徑。對文學和寫作的偏愛來自於INFJ對於人性複雜的觀察與揭示。人性重重迷霧,而文學則是卸下面具的手。INFJ善於利用這隻看不見的手,捕捉人性深處的光亮和幽暗,啟示他人。INFJ也善於在迷霧中冥想,神如巫師,念出人性咒語。對人性的深層拷問和闡釋引導著INFJ們筆耕不輟。

02

在INFJ們筆耕不輟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兩個岔路口。其實這是這個時代大部分寫作者都會遭遇的現實:

其一,是文學的貴族化。西方現代性的知識體系構建出文學這個獨立學科,並形成了某種貴族化的文學經典的觀念。從小學到大學的文學課上,學校教育側重於講授文學的審美、教育和認識作用,關注的重點在於藝術技巧及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方面。特別在高考強壓下,個人寫作成為「政治正確」和「分數王道」的審美工具,而忽略了潛藏在寫作背後對人巨大的精神能量。

其二,是文學的商業化。其表現為全民寫作時代,人們對於寫作變現的狂熱。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希望經由幾十上百元的短期培訓,獲得財富自由。但是否能實現「寫作小白業餘時間由3000工資到月入2萬」的成功逆襲,則需要藉助「概率」和「系統」的常識判斷。以「概率」為例,中國每年至少有500-600個高等院校招收漢語言文學、新聞和傳媒專業的統招本科,這些學生經過長達4年的專業技能的學習。與這些專業科班出身的人競爭,一個「局外人」變現的概念多大?不可否認,在網際網路時代,寫作是為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和高效社交的有效方法。但其背後卻是作者常年累月在某一領域系統而艱苦的思維訓練。也許有人會說,作家不是憑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來寫作嗎?特別是在魔幻、穿越、仙俠小說橫行的今日,新神話書寫成為一股重要力量。很多作者任意馳騁個人奇思,再造神話傳統。但從國際上成功的案例來看——《哈利波特》《指環王》《達.芬奇密碼》《星球大戰》等新神話主義——作者們的別出心裁併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在全面紮實的學術基礎上,捕捉文學創新的時代契機。而這些文史哲的學術積累和知識儲備並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項長期全面的系統訓練。同時,一旦過度迎合市場趣味,就會劍走偏鋒,遮蔽或代替人對於文學神聖性的追求。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覺得沮喪,作為一個普通人該如何面對文學,發揮寫作的功能呢?

03

著名文學理論學者葉舒憲先生,曾經這樣重新界定文學的功能:「文學是人類獨有的符號創造的世界,它作為文化動物——人的精神生存的特殊家園,對於調節情感、意志和理性之間的衝突和張力,消解內心生活的障礙,維持身與心、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之間的健康均衡關係,培養和滋養健全完整的人性,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實,文學最初最重要的是其治療功能——人通過法術性的語言(口語與寫作)獲得精神的自我救贖與自我確認。

但給予文學療愈實踐的更多的卻是精神醫學領域。從「敘事治療」、「藝術治療」和「能量治療」等大量的新興治療方式爭奇鬥豔。心理學家運用啟而不發、誘而不宣的方式,引導患者通過寫作發揮想像力進行自我打開和突破,外化問題,理清思路,疏通情感,自我療愈。回到文學史中,我們也可發現很多詩人和作家的創作本身就是出於自我療愈的需求:從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到春上春樹、川端康成,再到榮格提出的「受傷的醫療者」命題,都值得我們從人格理論的視角去探索文學的最初功能。在此背景下,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也可以藉此回答「為何而寫」及針對INFJ的強項短板探討「如何來寫」。

(一)宣洩與洞察

INFJ內向(I)情感豐富(F)叛逆創意(NI)使得他們對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有很強的保護意識,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奇思妙想又常常需要宣洩和表達的渠道。寫作就是靈感噴湧而出的管道,噴發出他們的深刻見解和生命故事。

今天重點談談講故事。克拉麗莎.品克拉在《想像的劇場》中寫道:「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開始講故事,夜幕就會降臨。......不管所留下的是什麼,都是給我們用來修補或創造我們的生活的」。講故事的人在一種內心敞開的狀態下舒展自我,躍然紙上的是生命中飽滿的人物、環境、事件,以及面對生活的各種繁瑣與糾纏——歡樂與無奈、沉重與虛無、確定與隨機、苦難與希望——故事將人置於一個更大的畫面中:傷痛療愈之間,永恆的痛苦和超越苦難之後的轉變。

我們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理解「我們自己」,從混亂中獲得一種自我的洞察力,看清積極或消極的模式是如何使我們陷入困境,這種發現可提供一種改變的可能性——將新的行為、信仰或生命的模式從消極轉換為積極提供了條件。在此過程中,自己成為自己的讀者,自己帶著對自己「同情的理解」,接納及擁抱自己。這些文字也可讓別人了解自己,謎團被解開,神秘被「看見」,能量和愛的流動也會塑造新的生命故事。

語言帶有靈性,那些被情緒困擾的噩夢被記錄在故事裡,也被鎖在回憶裡。在夜幕降臨的神秘世界裡,故事能療愈自我,也警示自我在哪裡會誤入歧途,在哪裡又會重獲新生。通常這種寫作可以日記或者周記的形式進行。

(二)體驗與連接

INFJ的第一短板為感覺功能。這是因為INFJ長於抽象思考,短於細節觀察。長於聯想隱喻,短於實感體驗。同時,INFJ判斷型的生活態度,又使得他們急於下結論,喜歡掌控生活和事件節奏。因此,INFJ常常活在未來,以使命倡導及實踐願景。那麼,INFJ應該如何通過寫作修煉感覺短板,體驗當下又能連接未來呢?這方面,可向ISFP藝術家類型的人學習。他們超群的藝術加工能力,敏銳的感知和觸覺天賦可成為INF體驗世界有益的補充。他們畫筆、設計、音樂、舞蹈裡所創造的世界都可成為INFJ寫作的主題。如以五感體驗為主題。寫一種記憶深刻的味道,喚醒味覺。寫一種大自然的聲音,打通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聽覺)。其核心在於通過寫作體驗當下,還原感受的整體性。結合INFJ意象型思維和意義導向,還可書寫出一種意象更為廣闊的生活趣味。我們可以來欣賞一段《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作家二毛的詩歌:

「花在樹上盛開時/蹄花在鍋裡盛開/麗盤起頭/折一枝桃花別在頭上/麗用小口咀含蹄花/細品柔彈之愛/讓膠質在皮肉中腴滑/肥糯在透明中充滿口感/如同袁枚在錢兄家吃到的神仙肉/鏡中是清朝的那個麗/那個姑娘」。

—— 《豬蹄四法》

作者將詩歌與美食進行跨界融合,將當下體驗和詩意生活進行創意融合。

說起生活體驗,古人比今人更懂當下的詩意。二十四節氣就是一幅幅詩意的生活畫卷,是一種哲學式的生活藝術。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國傳統文化寶貴遺產。2016年「二十四節氣」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每個中國人內心深處,都深藏著節氣的律動。因此,INFJ寫作主題也可結合二十四節氣展開,從植物幼芽萌動、開花、結實描寫入手,觀察四季、體察物候、記錄天人合一的生活細節。無論是哪種主題的寫作,其核心都在於將自我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現實與想像、當下與未來等連接在一起,獲得一種整體感和創意性。主題寫作可以以周記或月記的形式,變化主題,系統推進,有利於INFJ掌握節奏,績效成果。

(三)邊界與換位

INFJ的第二短板為理性思維。那麼如何通過寫作來修煉此短板呢?其實,寫作本身就是將碎片化信息整合成知識,訓練自己邏輯思考能力的過程。寫作的時候,需要思考文章如何開頭?怎麼展開論述?怎麼讓論點周詳?怎麼補足論點的破綻?怎麼從讀者的角度思考等等。在此過程中,INFJ可著重鍛鍊「邊界」和「換位」的思維能力。「邊界」思維能節約思考的時間,提高思考效率和深度。「換位」思維能通過正反的辯證思考,讓邏輯更加嚴謹。整個寫作思維過程就是通過假設-論證-推翻假設-重新假設-再論證的正向循環,來推斷滿足所有條件的結論。具體而言,可通過兩種途徑來進行寫作鍛鍊。

第一,以「研究」的態度寫作。如在知識付費和自媒體的時代,靠舉辦「寫作訓練營」而不完全是「寫作」變現成為「大概論」事件。我們可以以一份或多份寫作訓練營的課程清單為文本。正向分析其變現的邏輯前提、系統基礎和商業邏輯;然後逆向分析其反例特例、操作性和持續性。最後界定「寫作變現」的假設前提、實踐條件和績效體系。在出現邏輯無法推倒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再次循環往復辯證思考,直到找到了「邊界」和「規律」。 第二,以「換位」的身份寫作。這種寫作主要目的是鍛鍊INFJ放下自我,從多視角去完善邏輯。如將MBTI的十六種人格人物化。假裝你是其他任何一種類型的人,會如何感覺、觀察、解釋甚至「攻擊」這個問題。在模擬碰撞的練習中——邏輯前提、適應條件和運行機制等——客觀規律就會越來越明晰。習慣「換位」,INFJ就容易跳出自我思維限制,與讀者形成一種隱形的互動模式,養成互動交流和客觀理性的思維習慣。通常,這兩種寫作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

04

繆斯是西方傳統中由希臘神話傳承至今的文藝女神,人類與生俱來具有「繆斯性」,繆斯點燃了人類心靈的原創燈火,使我們探求虛幻,照亮靈魂,生成鏡像,跨越桎梏,使人成為人。在過度貴族化和商業化的環境下,「繆斯」有遭遇到泯滅或異化的危機。出路或許在回頭:回到起點,回到生活。對於作家型人格的INFJ來講,寫作是生活中自我修煉——紓解情緒、發展實感、訓練邏輯、駕馭創意——的天賦武器。對於每個人來講,寫作更是發掘生命潛質的「魔法棒」。

願INFJ在日常生活中拿起「魔法棒」為人類的文學而歌唱,從而激起更多的繆斯一起參與,和聲傳唱。

本文投稿作者:INFJ 一塔湖圖

相關焦點

  • 作家型INFJ的寫作|INFJ自我成長
    當不寫作時,你是在體驗你的另一項聆聽天賦,去安慰和幫助那些來向你尋求建議和指引的人。」那麼,INFJ為何被稱為作家型人格呢?確切地說,INFJ為何屬於創作型或靈性特質的作家呢?這裡,亭哥嘗試從三個角度進行解析。01.
  • 《公文寫作心法》,帶你探索寫作中的「默會知識」
    一方面,組織和個人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很多單位表示找一個好的寫手比找一個好的管理者更難,公文寫作者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不勝其累;另一方面,公文寫作屬於「三無工作」,即無客觀標準、無固定模式、無方法體系,初學者往往在艱難的自我摸索中飽受折磨,成熟者也無法有效地將經驗方法分享給他人,整個行業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業務提升往往只局限在淺層次的模板套寫、範文學習、抽象的寫作要點掌握上,學習的效率和效果都不好
  • 最實戰、全面、專業的INFJ自我修煉、INFJ興趣愛好賺錢完全指南
    其它天賦,如寫作才能、幕僚才能、倡導才能,等等,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INFJ出色地輔導別人的任務。INFJ也因此而獲得最大化的自我實現和職業滿足。42.常規障礙:為什麼INFJ的過分理想化會導致其過分感性,造成自我消耗?43.INFJ如何緩解壓力、疲憊,消除消極情緒——8個方法途徑解析;44.為什麼說安靜和獨處能帶給INFJ三種不同方式的自我充電?45.INFJ制定計劃方案時容易犯的錯誤,以及如何制定出更加完美的計劃?46.為什麼INFJ通常不喜歡S型的運動,以及S型運動如何幫助INFJ有效放鬆?
  • 《關於寫作》,你只需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去寫,為文思開一扇窗
    一位六歲的美國男孩,在看了大概六噸重的連環漫畫書後,拿著自己連抄帶編的故事,給下班回家的媽媽讀。媽媽鼓勵他自己寫一個,相信寫的會更好。幾天後,寫出4個故事的小朋友,得到了讀者獎賞的第一筆「稿費」。媽媽鼓勵的話語,為他打開寫作之門,媽媽支持的那一元錢,讓他永生難忘。
  • 以「異質性」寫作建構青年文學審美範式
    站在新起點,面向新時代,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擺脫寫作慣性,突破審美瓶頸,建構符合時代要求的文學敘事之維,是擺在當代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面前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種種跡象表明,青年作家目前正在經歷著自我意識與世界意識的雙重覺醒。與「青春文學」分道揚鑣,完成「自發寫作」向「自覺寫作」轉型的成人禮,基本構成了現階段青年作家的共同心聲。
  • 世界文學維度下,青年作家寫什麼
    2017年,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何平與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金理共同發起了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工作坊邀請傑出的青年作家、出版人和譯者等,與上海南京雙城為主的青年批評家共同交流前沿性文學藝術問題。世界文學是一面鏡子今年工作坊的主題是「世界文學和青年寫作」。召集人金理說,他對於這個主題的思考,緣自一場十年前「80後」文學研討會。
  • 24歲研二INFJ女孩職業規劃:我是作家型人格,為何不擅長寫作?
    無論是計算機,還是文學,都學得泛而不精。而且,自己雖然因為喜歡文學而讀了中文系,但實際上這兩年來,又沒有讀多少文學書(多是讀專業課書籍),沒有發表高水平的論文,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所以,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熱愛文學、是否真的有寫作天賦。至於其他興趣,畫畫方面,我只是偶爾臨摹幾幅卡通畫。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段懷清:文學論文的幾種常見形式
    段懷清的講座涉及到文學閱讀及文學研究的方式,以及文學論文尤其是現代專業性、學科化文學研究論文的幾種常見形式及寫作實踐,且有意傳遞這樣一種或更多意圖,那就是形式本身並不能獨立自足地完成自我表達和意義建構,也就是說,當代論文寫作者在熟悉並使用學術論文的書寫形式時,亦需要保持一定的自覺意識和距離感。形式本身並非是不辯自明的或自洽的。
  • 關於寫作的一些感悟
    曾經有一位簡書作者在他的一篇文章留言處,闡明版權問題時,提到百家號。於是我又好奇地下載了百家號。註冊,秒過。七天新手期發文,我只將以前的舊文粘貼上去,不料新手期審核時沒有通過。給出的答覆是:大部分文章為粘貼或拼湊。我一時傻了眼,百家號這麼厲害,粘貼的文章系統都能知曉,看來我以後還得一個字一個字地去寫。
  • 沈從文3年走過了3個階段,學習他從發現自我走向確定自我的思考
    通過與鬱達夫、林宰平、徐志摩等名人交流後,他的反省與總結成就了堅實的自我,最終才知道寫作夢想的偉大。帶著這些思考,沈從文產生自主的覺醒力。沈從文腦子裡只有學習的時候,兩眼發光,啃了一個燒餅就一頭扎進圖書館。他通過自省建立更加強大的學習信念。終於沈從文在自己的文字裡意識到了除了謀生,要做的正經的事就是為了寫作。沈從文並不是一個容易樂觀的人,他是會容易傷感的。
  • 趙彥彬解析文學中寫作的意義和目的_構思
    原標題:趙彥彬解析文學中寫作的意義和目的 撰稿:麗麗 近日,作者小桃和文學創作者趙彥彬談起了文學中寫作的意義和目的。 趙彥彬說: 其實寫作的目的就是把心中所想或者經驗傳遞給後人,讓更多的人不斷重複閱讀,從中學到知識和一些作者自我認同。
  • 零基礎寫作:寫作用心,換位思考!人生感悟
    堅持寫,堅持閱讀,翻閱時間的誠懇,經典的時間,認識經典的自己,學習自己的路,認識別人的思考時間,學習啊,認真啊,經典的文章,再次踴躍,改變的路,改變自己的思考能力。心和心的寫作,命運和命運的寫作,時間和自己的寫作,這不是別人的努力,也不是自己的風景,而是因為閱讀,因為眼光,決定自己的時間,定位自己的思考,學習自己的改變,成長自己的寫作,寫下去。
  • 專訪北大英語系蘇薇星:中國現代化的問題,英國文學都曾反思
    然而,一位熟悉她的老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蘇老師「是國內英國文學界最頂尖的老師,上課對學生的感化極深」。蘇老師在北大開設的課程,有《英國文學史(二)》 《文學、自然與地方》《現代歐洲小說中的自我、危機與救贖》及《二十世紀美國詩歌》,都很受學生歡迎。聽蘇老師談英國文學,仿佛重回大學課堂,有如沐春風之感。
  • 另類嘗試:創意寫作課顛覆老師學生對文學創作認知
    原標題:創意寫作課,文學還能怎麼寫? 本月底,中國第一位創意寫作博士將在上海大學畢業,從創意寫作2009年進入大學校園以來,這一直是一個另類嘗試。創意寫作顛覆了中文系老師和學生對文學創作的原有認知,而在「顛覆」的背後,還有困惑、困境同在。大學校園裡的創意寫作更像個矛盾體,曲折、生動、熱鬧,這就如同創意寫作本身。
  • 劉劍梅:我始終通過閱讀跟文學書籍裡偉大的心靈在交流
    關於八十年代的理想氣質和浪漫氣氛,我以前就專門寫過一篇隨筆《搭上了理想主義的末班車》,其中有一句是:「當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詩歌的戀人,文學的戀人,和思想的戀人,雖然當時我們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可是我們卻共同擁有對文學的熱愛與激情,我們人人都會寫作,個個都有文才,都有浪漫的文人情懷,都能體會到藝術的『本真』。」
  • 中國作家網策劃|原創寫作的「異質性」闡釋與追求
    但如果過分刻意去追求和強調經驗的話,又難以突破一些局限和自我。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和寫作本身一樣。我們在寫作中不斷地探索和追尋自我,又要不斷地突破和粉碎自我。從這個意義來說,寫作其實不需要經驗,是自然而然的。就我而言,如果有經驗可循的話,那就是保持童心,熱愛自然。這多多少少會獲得一些寫作方面的靈感。
  • 關於寫作,海明威的「冰山理論」講了啥?
    《談寫作》系列之十四在前面的談寫作系列文章裡,我談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提出寫作時要有所克制,話別說太滿,就像國畫一樣,要有適當的留白。有簡友通過簡信留言,希望我能具體展開來談「冰山理論」到底是什麼,以及其在寫作中的實際運用。
  • 關於寫作方向的誤解與迷茫,你中了嗎? | 症在寫作
    例如將寫作等同於文學創作,只盯著小說、散文、詩歌而不顧是否自己的菜。這就很可惜了。好比初遊中國就去了個紫禁城,便回去舉一反三,以為東方每個小區都長這樣;又好比放牧的孩子,天天追著羊跑,卻不知道自己可能是下一個梅西。無論是因不知還是不能,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是可能性的大敵。寫作也同理,不是提筆寫字就夠了。
  • 寫作的黃金圈規則:為什麼,寫什麼,怎麼寫《寫作7堂課》秋葉
    寫作技巧,就像閱讀能力一樣,從我們學會讀和寫起就一直是如影隨形。從開始寫段落、日記、隨筆,到後來寫說明文、議論文,甚至大學的學術論文、下班後的公文這期間,有人寫得開心,有人寫得痛苦,有人寫得敷衍,還有人和我一樣,寫得隨意。是的,自從三年前我恢復了閱讀的習慣,我就開始嘗試事後思考和書評的輸出,以鞏固信息和知識的輸入。
  • 只要思維不停止,寫作就不會停止(關於日更寫作的一些思考)
    只要思維不停止,寫作就不會停止(關於日更寫作的一些思考)這是一篇自己對於寫作的表白,以及自己寫作的方式,靈感的來源,以及今後的打算。那麼,寫作對於我的好處,又有哪些呢?① 提升個人的思維能力一個懂得寫作的人,他的思維肯定是很縝密的。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如果沒有全局的構思,沒有大致的規劃,是不會寫出來一篇好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