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明當你飛向火星的時候,宇宙射線能損害你的骨骼!

2020-12-05 小蜜蜂的憂傷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近日,專家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一次討論會上指出,未來二十年可實現載人火星登陸任務。但是最新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未來載人火星登陸任務最大的障礙是宇宙射線輻射。

  報告指出,國際空間站女太空人工作18個月、男太空人工作24個月身體遭受的太空輻射已超過生命承受極限,對於未來的載人火星任務而言,漫長太空之旅將承受更長時間的深太空輻射。

飛向宇宙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近期,《每日郵報》發文指出,我們的太空人在宇宙空間中暴露於射線對肌肉造成損害也許沒有想像的那麼大,但是,這種射線可能增強微重力對骨骼的影響。

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系主任Henry J. Donahue教授介紹,過去懷疑在微重力條件下輻射會加劇肌肉和骨骼的丟失,但最新的一項研究認為事實並非如此。研究人員利用模擬空間發現證明輻射本身對肌肉的喪失沒有影響,然而確實放大了對骨骼的不良作用。

Donahue說,骨骼是一個動態的組織,如果讓它的壓力、承受力變大,它就會變得更加粗壯滿足這個需求;但是如果處於微重力條件下受力減少,你的身體就不會浪費時間和營養建築骨骼。

研究人員在類似微重力的條件下對老鼠進行試驗,把老鼠的行動控制住,並暴露於模擬的宇宙射線輻射中,可以看到微重力對骨骼和肌肉都有影響,但輻射本身卻沒有。輻射加上微重力放大了微重力對骨骼的負面影響,但不影響肌肉的丟失。也就是說,暴露於輻射本身不會影響骨骼,而是讓它對微重力的負面影響更加敏感。

微重力對骨骼和肌肉的影響類似於年齡的增長使身體可能出現種種狀況,由於醫學的發展讓人們越活越長,這些問題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們知道老年人容易跌倒,容易骨折是個大問題。那麼通過研究微重力對骨骼肌肉的作用,也是解決年齡老化對其造成影響的一種新的思路。

微重力和輻射也可能帶來一些遺傳上的變化,NASA對Scott 和Mark Kelly這對雙胞胎的研究發現表明,我們的身體會對太空的環境立即作出反應,成千上萬的基因表達就像煙花一樣快速關掉消失。DNA發生神秘的突變這有可能逆轉我們的衰老過程。

在實驗中Scott在國際空間站住了340天,而雙胞胎Mark留在地球。端粒是染色體末端的「帽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縮短,是保護DNA免受損傷的關鍵,Scott的端粒(染色體末端的帽子)在太空中加長了,但是一旦回到地球又會再次縮短。NASA發現通過對比這對雙胞胎基因組,已經發現了數百種不同的基因突變,也就是在太空軌道上基因已經被激活。

太空環境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的變化。一項俄羅斯的研究發現,航天飛行這種陌生的威脅導致免疫防禦系統全面啟動,人體的器官組織會出現顯著的變化。18名太空人飛行30天後回到地球,一周後研究人員採集血漿蛋白並通過質譜儀分析發現,某些蛋白質的濃度維持不變,有一些恢復正常,其他人恢復的會更慢一些。

也就是說,人體並沒有配備專門應對太空飛行的特異性免疫機制,因此需要打開所有的防禦系統。

 宇宙射線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輻射,很難進行屏蔽。這項最新研究指出,太空人承受過多的宇宙射線輻射將形成癌症,對生命構成一定的威脅。

  美國內華達大學輻射專家弗朗西斯-庫西諾塔(Francis Cucinotta)說:「宇宙射線離子導致的腫瘤比其它輻射線更具威脅。」

  這則新聞並非完全糟糕,太陽活動周期某一時期,星系宇宙射線將顯著減少,目前,生物學家正在精確計算哪一種藥物可以降低宇宙射線對人體的損害,例如:抗氧化劑、阿司匹林等。但更重要的是,庫西諾塔和其他輻射研究專家建議美國宇航局收集關於太空人暴露太空環境潛在健康危機的更多數據。

我們在正確認識核輻射的基礎上,還應該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輻射防護知識。一是減少射線對人體的外照射,這主要通過控制照射時間、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採用適當的屏蔽措施來實現;二是要盡力避免放射性物質進入體內形成內照射,內照射會對人體產生長期的危害,因此在輻射較高的場所,必須穿戴必要的防護護具,避免飲食;這兩點對於直接從事放射及輻射性行業的人員非常重要,同時也是普通民眾應對核事故時可以採取的有效措施。三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強自身防護,例如,如無必要,儘量避免頻繁X光檢查,減少吸菸,遠離煤礦粉塵,家居裝修時要注意檢測大理石類地板是否放射性超標等。

  面對核能利用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中國目前正在力促核能健康發展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正確地認識核輻射,在遠離核輻射危害的同時,用科學戰勝對核輻射的恐懼。

相關焦點

  • 微生物可以在金星、火星上生活?俄羅斯科學家已證明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實驗中證明,微生物能夠在金星大氣層、火星表面和木星歐洲衛星的冰層中生存。在研究所網站上公布的2019年IKI的年度報告中寫道。
  • 火星生命可能在地下!致命的宇宙射線,反而可能孕育了火星生命
    比地球極端環境還極端的火星,加上足以致死的宇宙射線,可能未必會「狼狽為奸」,反而會「負負得正」,給生命提供一個生存的空間。時至今日,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過大量的火星車。它們傳回來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們證明:那顆紅色的星球,只是一片了無生機的荒漠。
  • 宇宙射線嚴重影響生命 大氣層才是關鍵庇護
    北京時間11月29日消息美國太空網報導,神秘的宇宙射線從外太空持續炮擊地球,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能量粒子可能會限制我們所知的生命形式在外來行星上的存在。自一個多世紀前首次被發現起,宇宙射線就一直讓科學家們困惑不已。這些帶電亞原子粒子以近光速的速度穿過太空,有些粒子的能量竟然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能夠產生能量的1億倍。
  • 飛向火星,人類做了多少努力?你願航向星辰大海,成為先驅者嗎?
    圖片:1952年,馮·布勞恩設想的飛向火星的太空飛船。馮·布勞恩在小說中描寫到,1985年美國將發起了一項登陸火星的計劃,當時設想發射10艘4000噸級的宇宙飛船和70名太空人。後來,蘇聯科學家認為,用一枚火箭將宇宙飛船發射到火星不現實,後來又發展出了TMK-E項目。也就是說用火箭將居住艙、推進艙、登陸艙、返回艙等分批發射到太空,在地球軌道上組裝成空間站,然後再開啟火星徵程。
  • 飛向火星,人類做了多少努力?你願成為星辰大海先驅者嗎?
    馮·布勞恩在上世紀40年代末構想了第一個可能的人類火星任務,激發了公眾對太空探索的興趣。而在此後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夢想著去火星,但他們富有想像力的計劃卻一直沒有離開過繪圖板。後來,蘇聯科學家認為,用一枚火箭將宇宙飛船發射到火星不現實,後來又發展出了TMK-E項目。也就是說用火箭將居住艙、推進艙、登陸艙、返回艙等分批發射到太空,在地球軌道上組裝成空間站,然後再開啟火星徵程。1966年5月,蘇聯的火星計劃被合併為KK計劃,即「載人火星探測空間複合體」。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近地點和遠地點比對圖那麼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最近的時候達到5500萬千米,最遠的時候已超過4億千米。由於火星距離地球非常非常之遙遠,以至於科研人員製造的飛行器大約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可以登陸火星。這是因為太空人是有重量的,而且,還要佔據一定的體積,太空人需要能量來維持生命,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設從地球飛向火星的過程中,太空人需要大量的能量來源和飲用水(淡水),這些重量使載人航天技術需要非常強大的運載量。
  • 鄭永春:科學家是如何證明火星上有水的
    科學家更實際一點,他們才不關心火星人玩什麼花樣,只希望發現一點點生命跡象。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火星上有生命。值得欣慰的是,科學家已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既然有液態水,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高了許多。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證明火星上有水的最直接證據,肯定是航天員登陸火星,親眼看到火星水,再帶一瓶回地球了。不過很可惜,暫時還沒能實現這一點。
  • 超高能宇宙射線來襲,讓我們細數它的奧秘
    它是普通宇宙射線的超能同類物,50多年前,奧地利科學家維克多·赫斯通過一連串乘坐熱氣球升空試驗發現了它的存在。儘管人們對普通宇宙射線了解頗深,但超高能宇宙射線來自哪裡,因何物加速散射仍然成謎。幸好有些超高能宇宙射線偶爾會降臨地球。進入大氣層後,超高能宇宙射線會與空氣中的分子碰撞,後者會分解為其它粒子,產生瀑布效應,衝向大地。
  • 宇宙射線是個什麼鬼?
    在出現特別強烈的太陽耀斑爆發時,太陽本身也發射宇宙射線,飛北極航線的航班就會遭受額外的輻射轟擊。在這樣的時期,沒人想當太空人或者未來的火星殖民者。在飛往火星的、為時半年的旅途中,你會特別虛弱。一次猛烈的宇宙射線轟擊就能給你造成實實在在的傷害。
  • 民航飛行員受宇宙射線輻射 身體有不同程度損害
    民航飛行員受宇宙射線輻射身體有不同程度損害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24日02:04  東方網-新聞晨報
  • 美媒:外星人或靠宇宙射線生存 與陽光功能類似
    一如地表植物利用太陽的能量把水分解成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基礎材料,這種細菌可以利用放射性巖石釋放出的粒子,那些粒子把水分解成碎塊使之能與其他分子相結合形成細菌的食物。由藍色大理石空間科學研究所天體生物學家迪米特拉·阿特裡主筆的論文稱,銀河宇宙射線可以提供能量把水和其他分子分解成有用的形式。
  • 謎團重重,不可思議的超高能宇宙射線
    鑑於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最高粒子能量約為電子伏,這些神秘粒子的能量比地球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所能得到的還要高百萬倍。簡單的說,它們是自然界出現過的能量最高的粒子。超高能宇宙射線發現於1962年,是眾多宇宙射線中最高能的成員。再早50年,奧地利科學家維克多·赫斯在一系列著名的熱氣球飛行中首次發現了宇宙射線。
  • 宇宙無奇不有,科學家們如何研究並「捕捉」有奇怪特質的宇宙射線
    宇宙有太多的謎團,今天我們來看一種特殊的物質,它可以直接穿過我們的身體,穿過我們的星球,甚至穿越一切……由細小的原子構成的宇宙射線可以穿透任何物質,不過幸好,在地球上它們在穿透我們身體的時候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但是宇宙中的宇宙射線實在是太多了,這麼多宇宙射線,它們不都起源於我們的太陽,粒子物理學家對宇宙射線的來源產生了疑問。
  • 宇宙射線或決定了生物手性
    一切要從宇宙射線講起:它是一種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宇宙,最終撞擊大氣層生成一系列二次粒子的不帶電子的原子核。這些粒子與早期的生物體作用後,就會產生我們如今看到的手性。該理論如果被證實,不僅能解決手性之謎,還能為我們尋找地外生命提供線索。明確地說,我們當然不是第一個將同手性現象與弱相互作用聯繫起來的團隊。
  • 火星有昆蟲?這種謠言有可能損害真正的科學研究!
    火星有昆蟲?這種謠言有可能損害真正的科學研究!,他找到了可以證明火星上存在「昆蟲或爬行類」生命的照片證據。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尼娜·蘭扎(Nina Lanza)說:「我認為在圖像中找到特定的模式很容易,特別還是脫離上下文的時候。它們只是大圖片的小片段,而且上面還沒有比例尺……你可以在圖片裡面想像出很多不同的形狀,但這種方法並不適合用來做這種評估。」
  • 超高能宇宙射線是來源於銀河系外的
    關於超高能宇宙射線來源於銀河系外的論文由在阿根廷皮爾奧格天文臺工作的天文學家們發表。他們的測量採用了統計學上 5.2σ 置信度,由此得出的結論解決了長達幾十年之久的關於能量大於1Eev(1018eV)的射線的來源的討論。宇宙射線大多數源於從外太空撞擊地球的原子核而且能量介於 109eV至1020eV之間。
  • 被宇宙射線照射的話會發生什麼?科學家深入研究,最終給出答案
    說起宇宙射線,很多人都會說這會讓生命蕩然無存,可見其中的恐怖性。那麼究竟這種傷害是瞬間性的還是慢性的呢?而其中如果被其射中,那麼又是一種什麼感受呢?這個問題相信暫時還沒有人能夠回答,不過我們可以猜測一下,如果被宇宙射線擊中,究竟是瞬間消失,還是猶如疾病纏身,慢慢的失去。
  • 2050之前中國有望載人登陸火星,2020的這一計劃足以證明
    最近,中國又發出一則猛料,中國將於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要知道,人類早期探索火星的任務,大部分都是以失敗告終,登陸到火星的探測器至今僅有四個,而且全部是由美國NASA發射的,可以除了美國之外,還沒有任何的國家可以近距離觀察火星,今年中國將會發射火箭飛向火星,也就是中國最新的胖五火箭改良版。不過,我們也能體會到科學家們的艱辛,目前首個火星探測器還在進一步研發中,結果到底如何?
  • NASA的新型宇宙射線模擬器是邁向月球和火星的一小步
    當這些銀河系宇宙射線照射時,有時這些粒子會進入地球的大氣層,並產生次級粒子。但歸功於我們大氣層(和地球磁場),它們對地球上的人類健康並沒有構成巨大的威脅,但是在太空卻是另外一回事。在太空中,暴露在太空輻射中會破壞人類的DNA,對大腦造成破壞,並可能影響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然而,我們對宇宙射線對太空人的影響仍然知之甚少。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宇宙射線對大腦有害
    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宇宙射線對大腦有害——火星移民獲難成行。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宇宙射線對大腦有害   Astronauts going to Mars could face brain damage, study warns   研究表明:宇宙射線大腦有害——火星移民獲難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