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火星,人類做了多少努力?你願成為星辰大海先驅者嗎?

2020-08-28 鋼甲魂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們齊分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

人類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


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讓探測火星的科學大軍中有了中國探測器的身影。


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文昌發射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開啟了中國的行星探測之路


人們對於火星的好奇其實早在古代就有了,而現代第一個提出使用火箭將探測器或者人類送上火星的想法來自於二戰後著名的德國火箭科學家韋恩赫·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他可是大神級的人物,在二戰時期就為德國研製過V-2火箭。


大戰結束之際,布勞恩及其科研班子投降美國,1955年他加入美國國籍。

布勞恩繼續在美國從事火箭、飛彈和航天研究,曾獲得一系列勳章、獎章和榮譽頭銜。1969年,他領導研製的&34;5號運載火箭,將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34;送上了月球。


1981年4月首次試飛成功的太空梭,當初也是在布勞恩手裡發明的。因此,他被稱譽為&34;。1977年6月,布勞恩病逝於華盛頓亞歷山大醫院。


▲現代航天之父——馮·布勞恩。


馮·布勞恩在上世紀40年代末構想了第一個可能的人類火星任務,激發了公眾對太空探索的興趣。而在此後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夢想著去火星,但他們富有想像力的計劃卻一直沒有離開過繪圖板。


上世紀50年代,馮·布勞恩研究並撰寫了《火星計劃》,但有意思的是,這是一部關於載人火星探險的小說,據後世的研究者說,之所以這位火箭先驅會寫這麼一部小說,其實只是想讓自己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一些,雖然這部小說仍然充滿工程學的老宅男風。


小說中詳細的技術附錄描述了一系列在物理上可行的宇宙飛船、路線,甚至發射日期。


▲1952年,馮·布勞恩設想的飛向火星的太空飛船。


馮·布勞恩在小說中描寫到,1985年美國將發起了一項登陸火星的計劃,當時設想發射10艘4000噸級的宇宙飛船和70名太空人。


經過幾個月的巡航,太空艦隊將派出一支登陸隊,乘坐登陸艙著陸火星冰蓋,並使用帶有滑雪板的滑翔機進行探險。然後,這些太空人將在火星表面前進4000英裡,在火星赤道附近為其餘的飛船建造著陸場。


1957年,馮·布勞恩和前V-2同事恩斯特·施特林格一起,與沃爾特·迪斯尼合作,製作了以太空為主題的電視節目《迪斯尼樂園》,其中有一集就是關於人類在火星上的。


雖然這個設想只是馮·布勞恩這位大神在業餘時間打發無聊時間的想法,但是卻在迪士尼的推廣下,讓美國公眾對太空旅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或許這就是科幻的價值!


▲馮·布勞恩這位大神在自己業餘時間撰寫的科幻小說中

描繪了一支徵服火星的太空艦隊


而此時,在大洋彼岸的蘇聯,一項真實的火星計劃正在醞釀。


1959年2月,蘇聯著名的火箭專家科羅廖夫聯合當時的科學院院長致信蘇聯領導人,請求研製重型火箭,發射載人飛船進行星際探索,並開始制定TMK方案。


該方案計劃使用巨大的N-1運載火箭,將TMK重型載人行星際飛船發射入軌。在經過10個半月的飛行後抵達火星。按照科羅廖夫的計劃,蘇聯的航天員們將於1971年6月8日開始首次火星之旅,並於1974年7月10日返回地球。


▲氣勢恢宏的蘇聯N-1重型運載火箭


為了這個計劃,3名太空人甚至於1967年3月進入NEK封閉式地球環境模擬訓練裝置中待了整整一年,以測試長時間在太空中生活的狀態。


後來,蘇聯科學家認為,用一枚火箭將宇宙飛船發射到火星不現實,後來又發展出了TMK-E項目。也就是說用火箭將居住艙、推進艙、登陸艙、返回艙等分批發射到太空,在地球軌道上組裝成空間站,然後再開啟火星徵程。

1966年5月,蘇聯的火星計劃被合併為KK計劃,即「載人火星探測空間複合體」。


然而,蘇聯人的雄心和耐心都被不靠譜的N-1火箭所摧毀,巨大的N-1火箭先後發射了4次,但均以失敗告終。到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國力已經不足於支撐耗資巨大且看不到前景的火星計劃,最終也隨之夭折。



▲蘇聯的TMK-E火星飛船模型和復原圖


美國於1959年開始為登陸火星做準備,第一個計劃就是設計一枚核能火箭,而此時美國航空航天總局成立僅僅6個月。


這種火箭使用裂變反應堆將氫加熱成等離子體廢氣進行推進。


整個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對這些核火箭進行了地面測試,從那以後,它們一直受到NASA任務設計者的歡迎。但事實證明,將核武器送入太空在政治上是令人不安的。


1965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水手4號」(Mariner 4)探測器飛越火星時發現,火星貧瘠的表面布滿了坑洞,其大氣層也比之前想像的要薄得多,這就排除了乘坐火星飛機巡航的可能性。


▲美國「水手」系列太空探測器


冷戰結束後,美國加緊了火星計劃。


2012年,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經過8個月飛行,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並開始傳回照片,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來自另一顆行星表面的畫面,引起了全球的轟動!


美國航空航天總局後來還發布了火星之旅的公告,開始招募一批太空人為美國的火星之旅做準備。而包括荷蘭在內,很多跨國公司、私人企業也都開始憧憬飛往火星的美妙前景,甚至在網上招募志願者飛向火星。


▲在火星表面的「好奇」號火星車


但是,和曾經的蘇聯一樣,美國對於將人送往火星還是很謹慎的。


去這顆紅色星球旅行就像是去一個更不適宜居住的南極洲,那裡無法呼吸的大氣稀薄到只有珠穆朗瑪峰峰頂的2%。如果你不介意至少要坐一年的宇宙飛船才能到達那裡,而返航可能還需要同樣的時間。


「這是一種選擇,但卻不是勢在必行。」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的名譽教授約翰·洛格斯登說,「火星很遙遠,很難到達那裡,而且要花很多錢。」

幾十年來,富有想像力的工程師和政策制定者一直夢想著跨越技術障礙、讓人類走向紅色星球的方法。一些設計旨在激發靈感,也有像蘇聯TMK、KK等進入工程實施階段的計劃,但直到目前都沒有能夠最終實現。


▲繪畫作品:載有太空人的蘇聯TMK-E宇宙飛船飛臨火星軌道


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飛往火星的旅程中,預計明年初將抵達火星,這將是人類又一次派出自己的空間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險。


僅從這方面來看,中國航天的足跡就已經走在了藍星很多航天大國的前面,或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太空人們真的能夠率先踏足火星,成為即將到來的波瀾壯闊的偉大太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者!


而如果要你選擇,你會踏上這條道路,航向深邃的太空,去往火星嗎?

相關焦點

  • 飛向火星,人類做了多少努力?你願航向星辰大海,成為先驅者嗎?
    圖片:早年人類設想中的登陸火星場面。馮·布勞恩在上世紀40年代末構想了第一個可能的人類火星任務,激發了公眾對太空探索的興趣。而在此後的數十年裡,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夢想著去火星,但他們富有想像力的計劃卻一直沒有離開過繪圖板。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與大海
    >可以說,星辰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永恆的謎題和嚮往沒錯,早在春秋戰國之時,「熒惑」就常常出現在諸子百家的記載當中,後來被叫做火星,成為五行當中「火」的代表。可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紅色的火星都被認作是戰爭、死亡的不詳代表。
  • 人類為了拋棄地球移民火星,到底做了多少的努力?
    開個玩笑,事實上,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就曾解釋過人類探索火星的原因。在他看來,首先,40億年以前,火星與地球氣候相似,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還有海洋,這意味著火星極有可能是人類生存的第二個星球。儘管沒有完成飛近火星考察的任務,但作為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它被普遍認為是人類火星之旅的開端。
  • 《群星》:我們的徵程除了大海,還有星辰
    經過幾十億年的生物進化,人類成為了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高等生物。從陸地探索到海洋,從海洋探索到宇宙。,除了開闢連接歐洲大陸到其他大陸板塊的線路之外,還以實際行動證實了地球是圓的,打破了數千年來被人們錯誤認知的「天圓地方」論;1961年第一次進入太空的加加林,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也成為了第一個從太空上觀察地球家鄉的人類。
  • 火星下一個地球?「螢火號」的失敗遭遇,人類苦尋星辰奧秘為何?
    火星探索人類發射了47次火星探測器,但只成功了24次行星探索磕磕絆絆火星徵途路漫漫。1963年3月21日,蘇聯的火星一號探測器計劃執行一個飛掠火星的探測任務,但它距離地球大約一億公裡的地方,因為導航設備故障失去了控制就是黃道面成為了一個太陽衛星。但是這次飛掠任務被認為是人類探索火星的一個開端。由此開始火星逐漸揭開它那赤紅色的面紗。
  • 火星下一個地球?「螢火號」的失敗遭遇,人類苦尋星辰奧秘為何?
    1963年3月21日,蘇聯的火星一號探測器計劃執行一個飛掠火星的探測任務,但它距離地球大約一億公裡的地方,因為導航設備故障失去了控制就是黃道面成為了一個太陽衛星。但是這次飛掠任務被認為是人類探索火星的一個開端。由此開始火星逐漸揭開它那赤紅色的面紗。
  • 地球局|2020年,人類把未來投向星辰大海
    另外,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20年或將成為人類重啟月球探索的元年。除了中國的嫦娥五號,2020年12月9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公布了美重返月球計劃「阿耳忒彌斯」的太空人團隊名單,18名太空人中半數為女性,2024年美國登月的首名女太空人和1名男太空人都將從這一團隊中選出。
  • 太空科幻:人類起源於火星,我們的過去是大海也是星辰
    寂靜的夜晚,仰望星空,你會想起什麼?星星離我們有多遠,上面有什麼?星星之外是什麼?有盡頭嗎?我們來自哪裡,將向何處?對於人類航天史,或人類本身,意義非凡。這是人類開啟太空旅行和移民火星的第一步。電影在NASA科學家做顧問的指導下,非常貼近科學的原理,因此顯得非常地真實,甚至2015年電影《火星救援》, 馬特·達蒙中土豆的場景, 在這部裡就已經有所表現。
  • 人工智慧會成為人類航天探索的急先鋒嗎?
    冷戰之後,人類靠著早期成功率30%的無人探測器迅速徵服了太空,但載人卻困難重重。阿波羅登月之前,幾十個月球無人探測器(9 個先驅者、5 個月球軌道計劃軌道器、9 個遊騎兵軌道器、7 個勘探者軌道器等)造價,加起來還沒有一次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阿波羅任務花錢多。
  • 為什麼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為何要探索火星
    1963年3月21日,蘇聯的火星一號探測器計劃執行一個飛掠火星的探測任務,因為導航設備故障失去了控制,成為了一個太陽的衛星。1965年7月,美國的水手4號經過漫長飛行成為了第一個飛越火星的太空船,並在距離火星1萬公裡的地方拍下了21張照片,人類這才第一次看清了充滿沙漠隕石坑的世界。
  •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施祝斌:願你此去星辰大海 前程錦繡如畫
    (投稿聯繫方式:手機13913990137;郵箱:12755061@qq.com)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施祝斌:願你此去星辰大海 前程錦繡如畫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在這裡結交了最鐵的兄弟,收穫了最親的閨蜜,初嘗了愛情的甜蜜;你們一定不會忘記,校園湖畔的朗朗書聲和宿舍「臥談會」上的「江湖恩仇」;你們一定不會忘記,在高手如雲的賽場上,你們不畏強手、奮力拼搏、屢屢捧杯的場景……只是,那些曾經習以為常和朝夕相伴的人和事,都早已經裝進你的手機,成為你們最捨不得刪除的永恆記憶。過去的三年,也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三年。
  • 六等星FM|希望能成為,渴望的那顆星辰
    會害怕自己不能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害怕遇不到自己的伯樂,害怕青春失去容顏不再,害怕在做重大人生決定時日後會後悔。 臨近畢業季的時候,身邊的朋友有人選擇就業,有人選擇考研,有人選擇創業,似乎有很多條路擺在我們面前,但路的盡頭誰都不清楚到底有什麼,也許是光芒萬丈的陽光大道,也許是陰暗潮溼的小小角落。
  • |航天|氣象衛星|衛星|飛向太空|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廣東科學中心
    50年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公布。一代代科學家懷揣一顆報國之心,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為祖國託起無數星辰!這些夜空中「最亮的星」,你對他們有多少了解?想了解更多航天知識?廣州這些地方你知道嗎?
  • 為了去火星,你知道天問一號有多努力嗎?
    火星,這顆古稱&34;的紅色星球,在漫長的歲月中與地球&34;。伴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對火星的認知不斷被刷新: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大小處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地表沙丘、礫石遍布,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外表呈現橘紅色;平均赤道半徑為3398km,體積為地球的七分之一,大氣僅為地球的1%…….
  • 從星辰到大海,遠徵起航的中船防務
    7月23日,海南文昌,胖五(長徵五號)發射成功,把中國&34;火星探測器&34;送上太空。2011年11月9日,中國&34;火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34;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34;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34;是&34;的變體,熒惑是中國古代對火星的稱呼。由於天頂號變軌失敗,中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嘗試也以失敗告終。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著「天問一號」去火星
    (屈原和他的「天問」) 「天問」源於2300多年前的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的長詩傑作《天問》,詩中他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問到神話傳說火星在太陽系裡與地球最為相近,距離也相對較近,可能有水存在,是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的一個可能性,而幾百年後,火星會不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呢,人類對火星的各式各樣的幻想和科幻作品一直不曾間斷,令人們對火星充滿好奇和嚮往。 人類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火星探測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至今也不過40多次。
  • 火星移民計劃:你敢不敢做第一個火星人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更加深入,越來越了解火星,「適合居住」和「不適合居住」的兩種聲音漸漸趨於平衡。人類生存的三大條件是陽光,空氣和水。無論哪一顆星球,只要滿足這三點就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可能性,而火星這三點都符合,基本滿足了人類生存的條件。首先,火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四遠的星球(第三是地球),有充足的陽光照射。
  • 星辰大海才是我們的徵途
    躲起來的星星也在努力發光,你也要加油。水星簡介:水星(Mercury),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 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所以只會出現在凌晨成為辰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五行」學說中,水是最為靈動而快速的,所以水星因此得名。
  • 影評:《火星時代》向偉大的先驅者致敬,開拓視野的紀實戲劇
    影評:《火星時代》向偉大的先驅者致敬,開拓視野的紀實戲劇文 / 俏妹娛樂再過20年後人類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我們這個世代會目睹物種的下一個繁榮紀元還是大滅亡?世界上有一群人正試圖解答這個巨大的疑問,而《火星時代》將會是未來的人們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