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眾相,心靈升華,蘇東坡的一生是用人性的美和世態的惡抗爭!

2020-11-29 綿羊先生老九零

宋代的歷史有時是有些害怕讀的,因為宋代給予的是太多的沉重太多的恥辱和悲哀,沒有漢的「安得猛士守四方」的豪邁,也沒有唐代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浪漫瀟灑,即便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志也在時代的衝擊下往往未酬,最後只能「醉裡挑燈看劍」的無奈,人性慢慢的遠去,留下荒漠般的思想,缺乏剛性的社會如死水一樣波瀾不驚了。

青山不改景色依然,但是早已沒有古松之下,童子煮茶,斜臥弈棋的閒逸之氣了,甚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也是一種奢侈了,因為宋時的文人士大夫更多的是政治的傾軋和鬥爭,黨爭已然開始,紛擾的生活沒有彼岸的欣喜了。

不過每天晚上看看大師林語堂的《蘇東坡》,卻是另一種的感受,有時在靜靜的夜色之下,如春風吹過人面,如細雨沁人肺腑,同樣感受起文化的魅力,也許人性的光芒即使在惡劣的堅石上也會生根並吐露芬芳的,蘇東坡的文採和思想也許就是那個時代不多見的芬芳吧。

通書看來,可以看出蘇軾的一生是用人性的美和世態的惡抗爭,灑脫的詩詞不僅有太白遺風,更有關心時事,熱愛生活的精神,抗爭既是剛強的,有時又是智慧的,在洶湧的波濤中安靜地聞香撫琴,這也許是我心中他的人生寫照吧。傳統的文人其實大都在儒和道的思想中徘徊,儒家所言:治國平天下;道家所言:清靜無為。

而幾乎所有的士大夫都是立志從政的,但自小又是受了良好的文學藝術修養,所以出現了我們獨有的文化,白天端坐公案,養浩然正氣,閒時,又在田野中,園林間慢慢釋放心情,來休養白天政務所擾亂的心靈。長期如此,難免在人性上有了一種分離,也使得陰暗和卑劣的性情在類似於雙重性格的生活中爆發,也許王安石的人格就是這樣變異的,蘇軾的思想生活似乎是統一性的,不管是處理政務、創作文學、休閒養生、藝術陶冶、家庭人倫都是一樣的人格,一樣的作風,這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他的思想很難說是某一流派的,而是在「喜愛主義」之下,依據自己的個性選擇再融合,所以在他身上釋、儒、道、墨、雜、法都能見光芒,同時不拘泥於某種思想,而是自由地,用自己的良知和喜好來看待世界,用詩詞,用畫,用美食,用策論,用工作態度來表現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可以說蘇東坡是站在高山上俯瞰世界的哲人,既不憤世嫉俗,又不是隨波逐流,也許這也是他千古流芳的魅力所在吧。

在充滿人性化的個性同時,蘇東坡又是異常的剛強,其實國人的品質在先秦、漢唐是比較剛強的,和歐洲的人文狀況是基本無異的。但是自宋以後,由於外在侵略的威脅,內在政治的惡劣性,文化的勢微化,導致柔性上升,沒有了男性應有的血性和堅強,太多的顧慮往往使得在「明哲保身」的哲學中消亡了可愛的騎士般的精神,只有鮮花沒有了劍的榮譽。蘇東坡卻是難能可貴的剛強,他不會被新法的荒謬而屈服,不為流放的痛苦而沉淪,不因生活的苦難而低頭,不會為了名利暫時的得失而躊躇,更多地是樂觀地高歌,理性地思考,豪邁地進取。

在流放時,他還會沉浸在三國的雄壯的遐想中,沒有風花雪月的哀嘆,而是發出「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的感慨,雖然他的處境並不是「公瑾當年」,但是也要「一樽還淚江月」,這個「淚」不是柔弱痛苦的淚,更多的是洞察了人生之後的「智慧歡喜」之淚啊!所以他留下了千古文章,為官的貢獻,為人的品質,杭州的風韻,至於那些攻擊他的「群小」早已「灰飛煙滅」了,所以蘇東坡是生活的強者。

生命的光彩在於生命的質量,人性的風採在於心靈的釋放,在生活的洪流中不迷失自我,積極地在天空中翱翔,也許我們面前的不管是風雨還是山林,總是一片廣闊的草原,讓我們用血液中的激情,用雨露般的理性去開拓人生的美好家園,去構建心靈的伊甸園,只要人性的天空張揚起風帆,我們的腳下就是「天堂」,擁抱生活,理解生活,前進生活,你會擁有一切,東坡先生正是我們人生的老師。

《蘇東坡傳》以童年和青年、壯年、老年的時間流線來描寫蘇東坡的一生,記錄了他一生的境遇和選擇,回看千年,不僅是看一個古人的生平,而是從他身上得到我們想看的東西,看別人,觀自己,是一個傳記能帶給我們的最大的收穫。

相關焦點

  • 蘇東坡: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寄情於山水喜歡烹飪———  蘇東坡的人格當中含有大量的達觀品質和辯證思想。  蘇東坡的詞句中這樣寫到: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可見,其具有一顆非同尋常的平常心, 他可以不因宦海沉浮而自暴自棄, 不因生活顛簸就怨天尤人。蘇東坡將生活的起落當作人生的教科書,把宦海的沉浮看成作業與考試來完成。
  • 《秀美人生》影評:心靈的洗刷 靈魂的升華
    它讓人的心靈得到洗刷,靈魂得到升華,使視聽得到審美。影片不拘泥於真人真事的藝術創作,而是塑造了生動鮮活的黃文秀形象,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部主旋律影片之所以好看,得益於它的藝術精湛。首先,講究敘事技巧,賦予影片強大的吸引力,令觀眾感同身受。
  • 孫浩斯:設計是從無到有的升華,設計和人性息息相關
    孫浩斯設計師孫浩斯是汶萊國家駐南寧大使館、中央電視臺南寧採編中心辦公室和富士匯商業廣場營銷中心等許多項目的主筆全案設計師,是一位絕對的實力派青年設計者。他曾講過:設計是從無到有的升華,掌握空間藝術規律的應用是從事這個職業的根本。而設計的樂趣在於和人的個性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脫離了與人性之外,設計將是乏味的。然而,如今的設計越來越脫離與人性的關係,大家都在關注美感、視覺感、材料質感、在功能上往往都變成了「營銷」,「越來越漂亮」的空間只顧顏值不注重人性實用,這在人居環境空間當中會真實的反映出許多不便。
  • 激活生命美的能量,用生生不息的能量擁抱生命,達到美的人生境界
    一切美的事物,擁有和發散的強大磁場,作為一種能量形式,無不能予人愉悅、予人平和、予人愛的光芒,甚至予人達到無我忘我之境,會改進和淨化人的心靈,被一種美妙絕倫的感受所徵服,創造一種精神氣氛。人們常講「美讓人怦然心動」,這個「心動」就是內心中美的本源啟動能量的一瞬,是客觀美被激活賦予生命的一瞬,是沉寂美被喚醒散發光芒的一瞬。
  • 十部高考畢業生必看的紀錄片,能夠升華你的心靈
    無論文案和後期都很有愛。「我這所有的書都可以看得,沒有拆封的也可以看得, 書就希望它被看。」被這句話戳中。生活不可能盡如人意,但是還好有書籍。「深度閱讀也是一個反人性的,因為它趨難避易,所以它本身是反人性的,反人性的事要怎麼做?大家一起來做。讀書, 你要推動自己沉浸下去,推動自己往深裡走,你就一定要找到一批小夥伴,能夠跟你一塊潛下去。
  • 蘇東坡:人生,十年一大運
    蘇軾被捲入黨爭,因為心直口快的性格,先後被貶杭州、密州,看過了官場黑暗、人間疾苦,想安邦濟國,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用《蘇東坡傳》的作者林語堂的原話來說,這是蘇軾最沮喪的時期。 在這樣的境遇下,有一天夜裡,他夢見了去世十年的妻子。在夢裡,他已回到故鄉,妻子正對鏡梳妝。離家多時,兩人忽而相見,卻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蘇東坡效應:認識內心深處的自己,獲得靈魂地升華
    蘇軾,也叫蘇東坡,作有一首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中的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為經典名句千古傳唱。在《墨菲定律》中,第一篇就寫蘇東坡效應,中心也就是這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效應說的是:人們都難以正確認識自我。我們把自己比作廬山,那麼,意識便是詩人蘇東坡,意識潛藏在人體大腦中,無法好人體割捨開。這就好比蘇東坡身在廬山中,不能出來。如此,我們就無法正確認清自己。
  • 蘇東坡,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說明了這些道理
    蘇東坡是北宋一位偉大的歷史人物,是一位傳奇人物,近乎於神一樣,有著數不清的傳奇故事,留下了大量經典的詩篇。在中國古代文人中,可以說蘇東坡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沒有人能超越他。蘇東坡帶給人們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勵了很多人。
  • 《斷舍離》:感動自己是心靈的升華,徵服自己是人生的成熟
    文 | LF·藍澈夫人《斷舍離》書中曾言:世界上最難攻破的不是那些堅固的城堡和城池,而是自己為自己編織的「心獄」。可是我們在封閉自己的同時,也關閉了自己的人生,人生不是不接納我們,而是我們逃避了人生。《逆商》書籍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年輕人,為了擺脫煩惱而不斷探尋,他漫步在郊外,聽到了一陣悅耳的笛聲,循著聲音他來到了山腳下。
  • 守望心靈美
    幾個實力派演員在這小小的客廳裡,呈現了一出關於藝術與金錢、愛情與人性的「鬧劇」。  近日,由任鳴導演的《油漆未乾》在首都劇院上演。《油漆未乾》是法國劇作家勒內·福舒瓦的著名喜劇,據說是以梵谷的故事為原型。上世紀30年代,歐陽予倩先生自英文版轉譯了這部劇作,並將其搬上了中國舞臺。時隔多年再次上演,這部喜劇所表現的人性的美與醜,仍能引發人們的深思。
  • 從一首詩看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人物,他的詩詞書畫堪稱四絕;蘇東坡是中國人生哲學史上的標誌性人物,他是打不死的小強,他越挫愈勇的性格,是中國人的偶像;在蘇東坡身上,有儒家的積極進取;有道家的順應自然;有佛家的放下和解脫;蘇東坡的人生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
  • 遺傳學第三定律提出者:摩爾根說|人生需要美麗的人性
    所以,在任何情形之下,兒子,你都不要容許那些悲慘、病態、混亂的思想侵入你的心靈!假使一個人從小就能知道在心中懷著使自己愉快、積極、樂觀的思想,而將一切有破壞性、腐蝕性的思想拒於心靈之外,則他的一生中就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損害與耗費。你要學會驅趕精神上的種種敵人,肅清心中不良的思想,拒它們於自己的意識之外,使它們不來叩響你的心門。
  • 十部超高分震撼心靈的傳記電影
    覺得原來平凡的一生,還能用這種不同的方式度過。雖然人生際遇各有變幻,但最深層的人性,依舊是美的。電影如同一曲感傷的蕭邦,流暢自然地穿梭殘暴與鮮血,仿佛始終醞釀高潮的前奏。前半段的沉重壓抑,呼應結尾基調的升華,倍感唏噓的同時意猶未盡,體會到戰爭與命運輪迴的無始無終。
  • 看看蘇東坡如何解釋
    真正厲害的是將山水的美印刻於心中,並訴諸於筆端,畫出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但是卻實實在在被心靈所勾勒出來的山與水。而這正是蘇東坡所想要強調的寫意精神。當然寫意精神也不僅僅止於此。對於蘇東坡來說,自然之美一直都是他非常推崇的一個理念,在他看來自然界的很多東西都是要美於我們所謂的人為創造。
  •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
    《美麗心靈》是一部關於一個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英俊而又十分古怪的納什早年就作出了驚人的數學發現,開始享有國際聲譽。但納什出眾的直覺受到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困擾,使他向學術上最高層次進軍的輝煌歷程發生了巨大改變。
  • 《城南舊事》的兒童敘事策略:家園是永恆的誘惑和心靈的歸宿
    林海音帶有自傳性質的回憶性小說《城南舊事》,就是用英子澄清、純真的雙眸定格那遙遠的故都的記憶。童眸中悲慘的大世界林海音在《<城南舊事>自序:文字生涯半世紀》中寫道:「我和五四新文化運動幾乎同時來到這世間,我看到了在那個新舊交替時代的人生悲劇,尤其是中國女性的悲劇。」
  • 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
    文|丁十二同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和辛棄疾兩人的豪放詞風有何不同?中國的小詞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歌妓唱歌用的,但是詞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從民間傳入士大夫文人之手,原本歌唱的小詞,不自覺便融入了他們的學識、修養和品格,於是小詞便有了新的境界。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詞不斷詩化的過程。
  • 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笑對苦難,尋找真我,感悟人生大境界
    生活安定之後,蘇軾隨遇而安的性格讓他看淡一切困厄,也讓他發現生活之美。他飽覽山色,夜讀佛經,放縱自由的思緒遨遊太空。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欣賞風景之美,需要閒適豁達的心胸,身為詩人的蘇軾,自然能看到此地別樣的精彩。蘇軾成為了一個漫遊者,酒醉飯飽,則閒臥在石几之上,看白雲繚繞,聽江水澎湃,有時渾然忘卻身在何處,與日月同遊,與古人神交。
  • 舌尖上的宋朝:盤點那些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
    除了在政治和文學上廣為人知的造詣之外,蘇東坡其實也是一個務實的吃貨,一生創造了將近五十多首與吃有關的詩句,相當於給我們展現了五十多集《舌尖上的宋朝》,下面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吧!(洗乾淨鍋,放少許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卻賤得像泥土一樣;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 吃貨蘇東坡出品:「舌尖上的宋朝」
    這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的作品。其實,這首詩不僅展現了美好的春光,也暴露了蘇東坡是個神級吃貨。河豚魚逆流而上產卵的時候最為肥美,只有真正的吃貨才會想到。蘇東坡,愛吃,懂吃,會吃,一生寫了近五十首跟吃有關的詩,相當於近50集《舌尖上的宋朝》。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