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蘇東坡出品:「舌尖上的宋朝」

2020-12-06 中國搜索

蘇東坡愛食海南生蠔

東坡肉

鯽魚湯

蘇東坡燒野雞的訣竅是「烹煎雜雞鶩」

蘇東坡

春天來了,你一定會想起這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的作品。其實,這首詩不僅展現了美好的春光,也暴露了蘇東坡是個神級吃貨。河豚魚逆流而上產卵的時候最為肥美,只有真正的吃貨才會想到。

蘇東坡,愛吃,懂吃,會吃,一生寫了近五十首跟吃有關的詩,相當於近50集《舌尖上的宋朝》。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

吃貨第一題:吃什麼?

東坡答:啥都吃得津津有味

文藝的人常常喜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這句詩聽起來很超凡脫俗,以至於很多喜歡引用這句話的人就自動忽略這句前面的話。前面在說啥呢?說吃呀。「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宋人喜歡午茶時佐以春盤,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餌稱「春盤」。午茶時,雪白的泡沫飄浮在茶盞上,蓼芽與蒿莖鮮嫩嫩地裝在春盤裡,一切都那麼美好。所以,這個清歡是建立在「吃」的基礎上,不是純粹的形而上。

蘇東坡品出清歡至味,是他自帶恢弘曠達的性格所致。但對於他來說,最喜歡吃的還是肉。有一次,他眼睛痛,大夫囑咐他不要吃肉了,他立刻深入角色展現了一個「演員的誕生」,用了嬌嗔的語氣:眼睛痛不能吃肉,可我的嘴巴又不痛,為何不讓我吃肉呢?不行!(「餘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餘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子瞻患赤眼》)

更為著名的是他拼死吃河豚。宋代孫奕所撰的《示兒編》裡記載了蘇軾吃河豚的軼事。蘇東坡謫居常州時,愛吃河豚。中士大夫家裡烹製河豚有獨到之處,邀請他到家中品嘗河豚魚。他的家人都躲在屏風後面,想聽蘇東坡如何發表吃後感,卻只見蘇軾埋頭大吃,完全不點讚,這家人正有些失望,忽然聽到蘇東坡大聲道:「也值得一死!」看,真正的吃貨才有這樣為了吃而捨命的拼搏精神!

吃對於他來說,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據考證,蘇東坡一生寫了近五十首跟吃有關的詩。在這些或雄渾大氣或豪放曠達的詩中,明晃晃或暗搓搓露過臉的食物有:荔枝、龍眼、桃、梨、棗、蒲桃、石榴、黃柑、河豚、鯽魚、鱸魚、豬肉、羊蠍子、兔……

吃貨第二題:在哪兒吃?

東坡答:走哪兒吃哪兒

真的吃貨並不在意在哪裡吃,因為他們在哪裡都能吃。蘇東坡即使被貶,也樂呵呵走一路吃一路。公元1079年,42歲的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往黃州做團練副使。蘇東坡到任後,首先展示的不是《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而是吃貨本質:「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你看看,他覺得自己簡直有點慚愧,但不是因為被貶,而是看見水就仿佛看見了桌上的清蒸鱸魚,看見竹林就好像聞到了煮竹筍。

當時,羊肉貴,豬肉很便宜。手頭拮据的蘇東坡就創造性地把豬肉開發成一道美味,成為千古留名的「東坡肉」。「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豬肉頌》)吃個肉都要真誠地上升到「頌」的高度,是真愛無疑了。

蘇東坡不斷地被貶,但他總能津津樂道。在惠州,他讚賞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海南,他熱愛生蠔,據《清暑筆淡?東坡海南食蠔》報導,這位中國好爸爸趕緊寫信給兒子:兒呀,爸爸發現了好吃的!你可不要告訴朝裡的叔叔們,萬一他們都來吃,就不好了。爸爸爭取給你留一點哦!(「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吃貨第三題:為何這麼好吃?

東坡答:有東坡系列美食秘笈

蘇東坡不僅會吃,還會做。聞名遐邇的東坡肉就不用說了,這道菜的真諦是:「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燒野雞他也拿手,訣竅是「煎」??「烹煎雜雞鶩」(《食雉》)小火慢煎,唇齒留香。

對於魚,他這麼做:以鮮鯽魚或鯉治斫,冷水下,入鹽如常法,以菘菜心?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攪。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橘皮線,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盡談也。(《煮魚法》)

此外,他還開發了烤羊蠍子,也是在惠州。羊肉當時是有錢人吃的,蘇東坡吃不起,只好買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取回家後,蘇東坡先將羊脊骨徹底煮透,再用酒澆在骨頭上,放鹽少許,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後食用。他寫信給弟弟描述自己的心得,自稱就像吃海鮮蝦蟹的感覺。

吃貨第四題:吃完幹什麼?

東坡答:寫出來天下共享之

真的吃貨不僅敢於吃,熱愛吃,還喜歡分享吃。對於蘇東坡這樣的文學大家來說,分享,不僅在於招朋引伴一起吃,更在於訴諸文字,讓秘笈、心得、感受廣為傳播。

可以說,他吃進去的是美食,吐出來的是華章。他謳歌荔枝、謳歌野雉、謳歌河豚、謳歌鮮魚。「霜筠細破為雙掩,中有長魚如臥劍。紫荇穿腮氣慘悽,紅鱗照坐光磨閃。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他謳歌五穀雜糧「地碓舂糠光如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他研發並分享他的東坡肉、東坡羹、東坡豆腐、東坡蝦……東坡美味系列的特點是:用料不問出處,加工不求繁瑣,粗細結合,雅俗共賞。

如今,當我們在飯店裡吃著各類東坡美食的時候,比考證它是否正宗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感謝東坡先生,在一路坎坷裡認清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由衷熱愛著生活。他的吃貨秉性和他的璀璨詩文相映成輝,讓一個豁達幽默才華橫溢又接地氣的蘇東坡隨時都活靈活現在我們的腦海裡。

1.第八屆廣州藝術節57臺劇目全排期看這裡!美好生活,花城綻放。

2.「清明螺,抵只鵝」,吃螺螄也是有講究的。

3.周末,放飛心情不得不去的海島。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宋朝:盤點那些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
    除了在政治和文學上廣為人知的造詣之外,蘇東坡其實也是一個務實的吃貨,一生創造了將近五十多首與吃有關的詩句,相當於給我們展現了五十多集《舌尖上的宋朝》,下面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蘇東坡有關的美食吧!蔞蒿滿地蔞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耳熟能詳的《惠崇春江晚景》不但描寫了春光的的美好,更是體現了蘇東坡的能吃、會吃、敢吃。對於這種鮮美但是帶有劇毒的河豚,蘇東坡幾乎是玩命地大快朵頤。宋代孫奕的《示兒編》中曾記載著蘇東坡的這樣一件軼事:蘇東坡謫居常州的時候,愛吃河豚的事已經人人皆知。適逢有個中士大夫特別會烹飪河豚,於是愉快地邀請了蘇東坡來家中品嘗。
  • 蘇東坡敢於嘗試新食物:老鼠、蝙蝠、蛤蟆都嘗過
    圖片說明:蘇東坡單單用「美食家」來形容蘇東坡,那還是小看了他。孟子說:「君子遠庖廚。」意思是美食家都要去吃別人做的,自己做,不成。而好吃的人則不同,會吃但是不會做,或者不願意做,那不是標準的好吃,要說起詩人裡的「好吃佬」,那非蘇東坡莫屬了。
  • 【舌尖上的渝北】吃貨們,正宗的三峽有機魚等你來嘗鮮!
    【舌尖上的渝北】吃貨們,正宗的三峽有機魚等你來嘗鮮!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吃貨們
  • 蘇軾:集文豪與吃貨於一身的奇男子
    在許多領域的頂級組合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其實,除了這些語文課本上展現的人設外,蘇軾還有著非常接地氣的一面:吃貨。這一點可是得到本人官方認證的:他自詡為「老饕」。「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老饕賦》憑著吃貨的自覺,蘇軾的一生,都在詮釋什麼叫做「我生涉世本為口」。 蘇軾舌尖上的北宋蘇軾雖有一身才氣,但架不住新舊黨之爭的暗潮洶湧,仕途之路走得十分坎坷。尤其是「烏臺詩案」後,被一貶再貶。
  • 音樂才子許嵩眉山獻唱 還將穿越到宋朝集市「逛街」?
    千年後,如果把這幅圖裡面的場景,真實地呈現在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眉山呢? 10月10日,記者從眉山市人民政府舉辦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突顯文旅融合、匯聚眾多亮點的第三屆四川音樂周·眉山東坡音樂節將在10月23日拉開序幕。音樂周期間,將依託「千年宋風」和三蘇文化,打造真實的宋朝集市,還原真實集市場景,讓您穿越千年、夢回大宋。
  • 生猛宋朝美食,也許今日吃法也不過如此,美食詩詞文化並存的時代
    可見當時宋朝的商業之發達,可以說跟現在某些步行街有得一拼,清明上河圖所記錄的景象,絕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這其中的商業氛圍,就是當時汴京的實景。一個孱弱的盛世朝代,在華夏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為它的商業之繁榮,冠絕全球,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卻敵不過一個西北小國!著實讓人很乾著急,今天我們不說大宋的沙場失意,也不說宋朝的英雄氣短,我們來說說宋朝的飲食。
  • 蘇東坡與烏臺詩案,是王安石在搞鬼嗎?如果不是,是誰想搞死他?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宋朝絕對是文人的黃金時代,文人們拿著高薪,有大把的休閒時光,瀟灑地出入閣樓楚館偎紅倚翠,唱著些「大江東去浪淘盡」或「楊柳岸曉風殘月」或豪放或婉約的詞曲。經濟的空前繁榮和文藝政策的空前寬鬆,造就了一個文化上的巔峰時代。 為何宋朝的文人們可以如此愜意?
  • 舌尖上的進化史:21億年前的吃貨細菌,最終演化成人類
    一、21億年前的地球24-21億年前,地球經歷了地球歷史上第一次大冰期:「休倫冰期」。這是一次由生命活動造成的大型降溫事件,在最冷的時候,地球表面溫度可能低於-50℃,整個地球上的生命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但是最終火山爆發拯救了地球上的生命。(冷!24億年前,地表溫度常年-10℃,生命如何存活?)
  • 熱播劇《小娘惹》上演舌尖上的熱帶植物
    劇中的蝦米糯米卷、椰漿飯、龍眼茶、叻沙面線、煎蕊、海南雞飯和亞叄豬肉等讓屏幕前的吃貨大飽「眼福」,也是一出「舌尖上的小娘惹」。娘惹菜中有些不起眼的植物,是這些舌尖美味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這些美食中的綠色尤物。
  • 蘇軾:發明羊蠍子的吃法,用楊梅包粽子,是位名副其實的吃貨
    蘇東坡與鮮美的東坡肉其實,蘇東坡不僅文學方面造詣頗深,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吃貨,就像和他齊名的東坡肉一樣,其實,那也是有故事的,那時正值東坡同志官場逆境,不幸被皇帝貶到黃州,如果是一個新奇很高的官僚或者文人,絕對是一路失意。
  • 寄託於中秋節的古詩詞,蘇東坡寫出了希望,眾人皆可賞月
    反正小編最為喜歡的莫過於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了,因為這一首詩詞小編在中學時期就已經是背得滾瓜爛熟的。而且這一首詩詞,它是真正的在符合小編印象當中古詩的那一種境界,因為這一首古詩是能夠唱出來的。因為在小編的心目當中,古詩在古代不僅僅是像如今文言文念出來的一樣古板,而是擁有著特殊的意境在裡面。
  • 王安石,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最近拜讀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北宋王安石變法那段歷史。這次著名的變法在北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也給北宋朝廷和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意思的是,當我觀察王安石和蘇軾二人在變法中的行為,我倒是想起了美國紐約大學宗教歷史教授詹姆斯·卡斯的一本著作《有限與無限的遊戲》:王安石,他是有限遊戲的追逐者;蘇東坡,他是無限遊戲的大贏家。
  • 央視《舌尖上的中國3》在平陽拍攝全過程
    2018-02-25 07:47 | 平陽發布2月19日晚,大年初四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暖心回歸!在2月22日晚播出的第四集,《養食療並用的中華藥膳》,平陽美食上鏡了!2017年9月6日,經縣委宣傳部牽頭,央視《舌尖上的中國3》拍攝團隊來到平陽,經過踩點,最終選擇昆陽鎮前爿村作為拍攝地點。前爿村環境優美,有溪流、綠道,而且有符合拍攝主題的美食。片中出鏡的老人是前爿村的老村支部書記黃奶媄,他對山中的草藥比較熟悉。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擁有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穿越四季,我們即將看到美味背後人和自然的故事。每當《舌尖上的中國》背景音樂響起,主持人濃厚低沉的嗓音開始念稿,我就不由自主的舔了舔舌頭,防止自己的口水流下來。
  • 春分日,蘇東坡一首春分詩,暗喻諷刺,寫盡世事難料
    春分春分日是踏青賞春的開始,這一天可以放風箏,在風箏上寫上祝福語,希望天上的神靈看到,保佑一年好運。可見上天造物主也陰晴難料,變幻無常,我們這些普通人只能早一些防範多加留意,穿上那抵禦寒冬的棉衣。他就是影響後世的蘇東坡。
  • 蘇東坡,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說明了這些道理
    著名作家林語堂是這樣評價蘇東坡的:「我可以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
  • 蘇東坡這首詞的最後9個字,堪稱戀人間最美的情話
    文|丁十二蘇東坡的詩詞佳句太多太多了。蘇東坡太有人格魅力了。如果你再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你會更加深有感觸。今天我們再來讀一首蘇軾的詞,跟蘇東坡的《水調歌頭》、《念奴嬌》等詞比起來,這首詞可以說很冷門,甚至很多人不曾讀過。
  • 河豚有毒卻風靡日本,蘇東坡拼死都要吃,肚皮入口滑溜溜
    這是我第二次吃河豚,上一次是一家日料店,這次去的是一家江南菜。江湖上關於河豚的傳說很多,河豚扁扁的生氣的時候卻胖嘟嘟,據說古埃及人還利用這一特性,把它們當保齡球打;河豚又叫海中絕命毒師,遇到危險就放毒、著急了連自己就毒,不少人因吃它一口就喪命。河豚有毒,卻是「天下第一鮮」河豚有毒,但依舊嚇不住吃貨的嘴巴。
  • 蘇東坡: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寄情於山水喜歡烹飪———  蘇東坡的人格當中含有大量的達觀品質和辯證思想。  蘇東坡的詞句中這樣寫到:枝上柳棉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可見,其具有一顆非同尋常的平常心, 他可以不因宦海沉浮而自暴自棄, 不因生活顛簸就怨天尤人。蘇東坡將生活的起落當作人生的教科書,把宦海的沉浮看成作業與考試來完成。
  • 【遊俠導讀】前端時間,央視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經...
    前端時間,央視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經播出,即引發了熱議,看來中國的吃貨還真不在少數。這檔節目,主要講的是中國各地的特色美食以及吃法,有吃蟲子的,有吃蚱蜢的,還有吃水蛭的,雖然是有夠奇葩的,但是要跟下面的這些東西來比,還是弱爆了,不信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