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敢於嘗試新食物:老鼠、蝙蝠、蛤蟆都嘗過

2021-01-09 中國網文化

圖片說明:蘇東坡

單單用「美食家」來形容蘇東坡,那還是小看了他。孟子說:「君子遠庖廚。」意思是美食家都要去吃別人做的,自己做,不成。而好吃的人則不同,會吃但是不會做,或者不願意做,那不是標準的好吃,要說起詩人裡的「好吃佬」,那非蘇東坡莫屬了。現在很多人都自詡為「吃貨」,我們這種「吃貨」在蘇先生眼中恐怕還不夠格哩,他熱愛美食,也熱愛廚房,屬於「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寫得文章」新三好男人。他不僅能吃、會吃,還會變著法子創造著吃,現在江南的幾道特色菜,那可都和蘇先生有關。

先來說東坡肉,四月下江南,這道菜可是必點的。江浙菜清淡,不似湘菜辛辣,東坡肉汁多肉嫩、肥而不膩,入口則帶有淡淡的甜味。色好味美,嘴上老說要減肥的我,遇見東坡肉也禁不住多伸了幾筷子。關於東坡肉來源,有很多傳說,但這些傳說,繞不開的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高超之處在於,他不僅吃,而且可以把吃變成一門藝術。古往今來,愛吃肉的文人騷客數不勝數,只是不會將吃體現在文學作品當中,就連詩仙李白,也只寫過「玉盤珍饈直萬錢」這類羞赧的句子。而大名鼎鼎的蘇大學士偏偏愛劍走偏鋒,他的作品裡,涉及吃的可不少,有委婉的「正是河豚欲上時」,有直白的「日啖荔枝三百顆」,更有直接教你做菜的。「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首名為《豬肉頌》的打油詩現在看起來有點雷人,文採和《赤壁賦》相去甚遠,但是完全可以在菜譜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晚年蘇東坡被貶至儋州,就是現在的海南,別看現在是富庶之地,當年可是一片荒蕪。海南當時不產大米,要靠外地運來。「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鬥酒定膰吾。」即使是不逢年節,吃不上米,蘇東坡也欣然於「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酏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仿佛永遠不會出現在蘇東坡的身上,不過,這羹是不是真的好吃就不太清楚了,大居士有時也喜歡誇張。據說,東坡去世之後,經常有人向他兒子討「蜜酒」的秘方。蘇過回應說,家父就製作過一兩次酒,蜜柑酒的味道就像土酥酒,根本不是什麼好酒。朋友們喝了蘇東坡在黃州所釀的「蜜酒」,常常鬧腹瀉。

不過,蘇東坡自己也敢嘗啊,作為一名貪吃的人,沒有膽量嘗試新東西可是不合格的。儋州海濱,蠔(牡蠣)甚多,肉味鮮美,東坡食後,詼諧地著文:「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不僅自己敢於嘗試海鮮,還要告訴你們太好吃了,誰都別和我搶。海鮮對於蘇先生來說戰鬥力是遠遠不夠的,「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這短短四句話,我已感覺文壇上那個詩人形象突變,老鼠、蝙蝠、蛤蟆他可能都嘗過,簡直是「文壇李時珍」!

蘇東坡仕途不得意卻始終豁達自如,這與「吃」不無關係,若是放在現代,《舌尖上的中國》製片人非他莫屬,畢竟他是一個丟到沙漠也能寫出食譜的男人啊! 來源:長沙晚報

相關焦點

  • 不知道第一個吃蝙蝠的人是誰,但蘇軾一定吃過!有詩為證
    不過,作為一個吃貨,蘇大學士則也入鄉隨俗,他嘗遍了海南的各種美食。雖然不知道第一個吃蝙蝠的人是誰,但900多年前的蘇軾一定吃過!不信? 可是,蘇軾卻一點不嫌棄這裡的食物,無論是蛤蟆還是蝙蝠,他都嘗試過。
  • 蝙蝠是不是和老鼠近親?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從頭部形態上看,蝙蝠確實與老鼠有一定的相似度,在坊間確實也流傳著許多關於老鼠和蝙蝠關係的傳聞,比如有人說:蝙蝠是老鼠偷吃了油(或者鹽)變成的。其實,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不科學的。蝙蝠既不是老鼠變成地,也和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的演化史。
  • 烤鱷魚肉都不算啥, 史前大蝙蝠你吃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食物一直都是人類所需品,是人類維持生命之根本。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水平也相繼得到提高,許多人在食物上的要求變得非常挑剔,但是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卻依然保留原始性的食物,尤其是在一些大草原狩獵區,都充滿了野性的味道,但是在非洲,卻更讓人為之驚嘆,那麼就讓我一起走向非洲菜市場,看看他們究竟有多重口!
  • 蝙蝠是老鼠變的?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站在人類的直觀角度而言,我們判斷生物的相似都是從外觀上來說明的,所以說這是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而對於大多數人按照科學的角度而言,我們說某個生物具有相似的地方主要採用的是進行「DNA」或者說「基因」去驗證和確認,找出它們的一些相同或不同點,這樣才是說它們具有相同的特點。而最近全球正在經歷關於「病毒」時期,不少人對蝙蝠的話題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點。
  • 蝙蝠是老鼠吃鹽變成的?其實它與人類的傳承關係比和老鼠還更接近
    說起蝙蝠,可能很多朋友小時候都聽說過它是老鼠吃鹽變成的。這種說法產生的原因也是因為蝙蝠與老鼠這兩種動物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蝙蝠和老鼠的頭部很相似,面貌也雷同,都有一張尖嘴,嘴裡有細牙,可以咀嚼食物,還都有一對小眼睛和一對能豎立的耳朵,看上去實在太像了,而且這兩種動物身上的毛也很相似,蝙蝠如果匍匐在地上,不張開翅膀時看上去真的像一隻小老鼠。
  • 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蝙蝠褪翅膀成老鼠,或老鼠長翅膀成了蝙蝠?
    蝙蝠和老鼠沒有任何關係的, 蝙蝠是蝙蝠,老鼠是老鼠,可以說它們除了都是哺乳動物之外,其它的地方,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它們的外觀也是不一樣的呀,而且區別是很大的,為什麼會有蝙蝠褪去翅膀就成為老鼠,老鼠長了翅膀就成為蝙蝠這種說法呢。
  • 蝙蝠都用回聲定位?那麼它們的視力如何?
    關於蝙蝠的傳聞很多,比如老鼠「偷吃鹽」或者「偷吃油」變成了「偷油老鼠」,其實也有可能是各地的口音差異,比如「偷鹽」和「偷油」的發音非常類似,但事實上除了蝙蝠那一對翅膀,其它都很相似,比如頭部,叫聲以及毛髮等,簡直就是會飛的老鼠麼,那麼這蝙蝠和老鼠有關係嗎?
  • 蝙蝠被稱為「移動的病毒庫」,可以讓蝙蝠滅絕嗎?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害蟲,人類都想讓它們滅絕,例如讓大家深惡痛絕的老鼠、蟑螂、蚊子等等,但是人類在地球上發展進化了四五十萬年,往多了說有數百萬年,
  • 蝙蝠那麼醜,為什麼還會有人去吃呢?馬來西亞人:嘗起來像雞肉
    如今,大家錢包裡都有錢了,大魚大肉的平時也吃慣了,於是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上等菜,邀請貴客來是很有有「排面」的,其實,我身邊就有一位曾經在星級酒店工作過的廚師,他說,他曾經跟幫主廚打下廚,就做過一些野生動物的菜,有穿山甲、狸獾、
  • 有人說蝙蝠就是長了翅膀的老鼠,它們是同一種的動物嗎?
    蝙蝠與老鼠確實長得很像,正是因為如此,關於老鼠和蝙蝠的傳言也比較多,比如蝙蝠就是會飛的老鼠、蝙蝠是老鼠偷吃了鹽變成的等等。那麼,蝙蝠和老鼠之間真的存在進化的關係嗎?它們兩個為什麼會有相似的外觀?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蝙蝠和老鼠。
  • 農村老人愛說老鼠吃了鹽之後,就變成了蝙蝠,蝙蝠是老鼠變的嗎
    蝙蝠光看頭部,和小老鼠的特徵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尖尖的耳朵,尖尖的嘴,怎麼看也覺得這蝙蝠跟老鼠有著一定的淵源,農村的老人愛說,老鼠是不能吃鹽的,偷吃了鹽之後,這老鼠就會變成蝙蝠去飛了,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
  • 吃蛤蟆是東北的特色麼
    吃蛤蟆是東北的特色麼魯善子轉載▼標籤:蛤蟆 蟾蜍 林蛙分類:鄉土鄉情南方吃田雞,北方吃蛤蟆,這是傳統特色大菜。但是,我都不喜歡,聽著就有點心裡不適,何況是吃了。小時候聽家人說東北的蛤蟆特別好吃,是因為姥爺去過東北,那裡經常吃蛤蟆,而且是很好的一道菜。
  • 蝙蝠是老鼠演化而來?看完你就都明白了,沒那麼簡單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些有關蝙蝠的討論,想要真正搞明白這種生物,其實並沒有那麼難。蝙蝠是一種長有翅膀,而且十分善於飛翔的哺乳動物。從外形上看很像老鼠,所以也被人們稱之為仙鼠或者是飛鼠。他們常常都是晝伏夜出。
  • 蝙蝠和老鼠有親緣關係嗎?老鼠吃了鹽會變成蝙蝠的傳說從何而來?
    蝙蝠和老鼠不是近親,它們最近的關係也得追溯到大約2億年前,之所以會產生「蝙蝠和老鼠是近親」的想法,源於民間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即根據長相判斷起源或親緣關係,但是這種判斷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錯的。
  • 「數千蝙蝠霸佔民宅」後續 動物專家拜訪「簷老鼠」
    如今,成千隻蝙蝠常年盤踞在家中的三樓,大有「反客為主」的意思,這讓獨居在家的他心裡時不時地發憷。  為趕走這群「鬧心」的朋友,他也曾嘗試過和它們鬥智鬥勇。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群朋友好像誓要與他死磕到底,怎麼也不肯離開。
  • 你是否也曾在童年時抓過蛤蟆?
    好像聞到過……哈,原來是尿!恍然大悟。現在想起這件事,我想蛤蟆是被抓了很緊張,才會小便失禁啊!我提著那個滿是蛤蟆的桶回家後,爸媽說,要麼放生回小區,要麼放晾衣間裡。第二天早上起來,蛤蟆全跑光了。我大聲質問:「你們是不是把我的蛤蟆給丟了?」「沒有啊!」哦,原來在我家玩捉迷藏呢。我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14隻裡找到了13隻。
  • 蝙蝠起源歷史是什麼?真的是老鼠演變過來的嗎?
    有關蝙蝠的起源及其與老鼠的關係,我之前發文講過了,有讀者再次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就再簡述一下。這篇沒有新內容,看過原文的不用再看了。原來的食肉目系統發育圖有個錯別字,這次重新製圖改過來了,需要的讀者可以拿走。
  • 蝙蝠是不是老鼠演化而來的?老人們都這麼說,實際上是個誤會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夏天的傍晚經常會看到飛來飛去的蝙蝠抓蚊子。老人們就講,這些蝙蝠就是老鼠「長了翅膀」變的。當時還信以為真,但是現在長大了,這種說法自然就站不住腳了。那麼老鼠和蝙蝠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因為蝙蝠如果沒有翅膀的話,真的跟一隻小老鼠差不多。
  • 老鼠和蝙蝠撇清關係,咱倆不是一個祖先,老鼠不背新冠肺炎這黑鍋
    小時候聽老人說老鼠吃了鹽就變成了「鹽巴虎」,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蝙蝠。上學後才知道蝙蝠不是老鼠變得。蝙蝠屬於翼手目哺乳動物,「翼」——翅膀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手和翅膀通過一層隔膜組合在一起的動物。據統計蝙蝠共有19科185屬961種之多,我國有81種。
  • 十大全球最難以下咽的食物 活蛆都吃了老鼠算什麼?
    由於腸胃炎什麼都不能吃已經吐了兩天的鐵柱為大家例舉全球最難以下咽的食物,來看看你聽說過哪些。(才不是報復社會)  鯡魚罐頭  鯡魚罐頭是瑞典傳統食物,發酵鯡魚的最大特點是其無所不在、難以消散的惡臭。沒吃過醃鯡魚的人常因為它刺鼻的惡臭而掩鼻,據報導瑞典政府也規定不許在住宅區內開啟鯡魚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