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和詩人,由於他在文學方面有著極為突出的成就,因此被列入唐宋8大家之一。而許多人往往提起蘇軾的時候,主要想起的是他寫過的那些詩詞,不過對於他的書法作品卻並不太了解。而今天我們將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蘇東坡的書法成就。
「寫意精神」
首先要提的一點是,蘇東坡的書法風格具有非常濃厚的寫意精神,而這主要是因為其集百家之長所造成的。蘇東坡生平比較喜歡結交朋友,因此有很多書畫家的朋友都願意與他交流,學到了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奧妙之處。
可以說蘇軾的書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建立在極為廣博的人脈之上。也正因如此,其實他在吸收採納他人的書法優點之時並沒有特別的具象化,主要原因在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格,而如果什麼都去學,最終只可能讓自己什麼都學不到。要想學到真正的東西,就必須要從表象之中抽離出本質。
而蘇軾從他朋友們的書法作品當中所抽離出來的本質就是寫意精神。這裡所說的寫意指的是書法當中的一種返璞歸真的思想,即不過分的去追求書法本身的表現手法,而是更加注重書法本身想要表達的意義,並且跟隨著這種意義去書寫。
在武術練習的過程當中,最高的境界,叫做無招勝有招。其實這在任何一種技能訓練的過程當中都是共同的。因為當我們對於一樣事物的理解足夠深的時候,會發現那些外在的形式,往往,只是為了體現其思想和理念。而當我們已經掌握了這些思想和理念那麼形式,本身存在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也就是說學習書法的過程是要通過一筆一畫去慢慢的磨練,然而這個過程當中磨練的並非我們的肌肉控制能力或是筆畫的規則,而是對於不同書法作品的不同感悟。有的人之所以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卻依舊沒什麼長進,其原因就在於他只知道如何去模仿,但卻不知道如何去創造。
照山畫山,照水畫水,這是本事,但絕非突破。真正厲害的是將山水的美印刻於心中,並訴諸於筆端,畫出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但是卻實實在在被心靈所勾勒出來的山與水。而這正是蘇東坡所想要強調的寫意精神。當然寫意精神也不僅僅止於此。
對於蘇東坡來說,自然之美一直都是他非常推崇的一個理念,在他看來自然界的很多東西都是要美於我們所謂的人為創造。那些經過計劃和設計所產生出來的作品,有著一定的秩序性,但是卻失去了其美感,而沒有美感的作品本身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即便他再怎麼用心。
而我們人在創作作品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懂得去遵循借鑑自然之美,並且在我們自己的思考之上再去做出創新,這才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屬於我們人的美的作品。因此蘇東坡一向都非常推崇顏真卿的書法,因為在他看來這樣的書法作品既具有創新精神,但是卻又順應了自然之道,他已經成為了人文精神的載體。
「蕭散簡遠」
而蘇東坡書法的另一個思想表現則是蕭散簡遠。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事實上蕭散簡遠這一思想可以稱得上是蘇東坡書法藝術審美的核心取向,這裡的取向指的是空靈、淡泊這樣的人生態度。而這樣的人生態度使得作品本身往往會失去一些規則與秩序之美,這也是他書法思想當中比較具有爭議的一點。
而在後世也有一位書法家,在審美取向上與蘇東坡有著相似之處,他就是董其昌。董其昌是晚明時期的一位重要書法家,他在對於書法的見解上和蘇東坡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只不過蘇東坡追求的是寫意,而董其昌更傾向於寫淡。他所謂的淡指的就是不加修飾與雕刻的純真。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蘇東坡本身也是非常強調回歸本真的,而董其昌的回歸本身主要是受到了明朝時期心學的影響。這種淡指的是淡泊和淡然,不過卻並非只是簡簡單單的淡然,而是需要一些筆工進行輔助的。當然,淡然本身其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因此這一點也和蘇東坡頗為相似。
其實書法思想這種東西,每個人有都有不同的見解,無非也就是因為個人影響力的大小之分,因此而有不同的關注度罷了。無論是回歸本真還是精雕細琢,本質上這都是人類的審美取向,因此任何一種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許開放包容才是最值得我們去推崇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