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作為唐宋最偉大的八大家之一,除了擅長詩詞,書法,繪畫外,他還是一個美食家,經他發明的菜餚,從北宋時期一直流傳到21世紀的今天。稱他為北宋第一吃貨,一點不假。
蘇東坡半生命運多舛,一次又一次的被政治風波衝擊,而無論置於怎樣的境地,他也不忘用美食犒勞自己。一個對吃充滿著無窮樂趣和探索精神的人,他也自然是熱愛生活的。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介紹了不少東坡先生做過的菜餚,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被命名為東坡的各式葷素美味。
東坡肘子
這道肘子雖然被冠名為東坡牌,實則卻是他夫人王弗無意中發明的。
話說當年他們還居住四川眉州老家時,有一天,夫人下廚,想烹製道硬菜,可一時沒注意火侯,水燒乾了,肘子有點糊。
為了不浪費這塊上好的野豬肉,王弗計上心頭,將家裡燒菜的各種香料的全給扔進去,加大水,燒開後用文火慢燉細熬,想祛除掉糊味,卻不料在燒熟後,東坡一吃便上癮,大呼好好好。
後來東坡又經過改良,這道菜現已成為四川的名菜。燒的成功的肘子,色澤醬紅,肥而不膩,肘子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對於女性美容是極佳的上品。現提供燒法如下;
1:買回肘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蹄膀),去毛洗淨後,冷水下鍋(重點,一定要冷水下鍋),等水燒開後,將肘子拿出來用清水衝洗掉浮沫。
2:鍋中放水,待水燒開(此處需用開水),加入八角,香葉,老薑,老抽,少許冰糖,料酒,花椒,食鹽,先大火燒開,爾後轉文火慢燉。
3:燜上二小時,湯汁不多時,轉大火收汁,最後出鍋,撒上香蔥,淋上餘湯。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肘子便出鍋了,決絕治癒你的各種不開心,各種沒胃口。吃完了東坡肘子,我們再來看看與之齊名的另一道葷菜,那就便東坡肉了。
東坡肉
東坡肉應該是所有東坡菜餚中最出名,也最受民眾喜愛的一道美味,後世的毛氏紅燒肉,腐乳紅燒肉,本幫紅燒肉,皆由東坡肉演化而來。
蘇東坡被下放到黃州後,發現當地豬肉極不受人待見,他蘇曾寫過一首《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麼好的食材,卻無人喜愛,他深感遺憾。於是他教人家燉豬肉,方法也極其簡單,烹製過程如下:
1:買回上好的五花肉,準備老薑二塊,小蔥一把,老抽,生抽,料油,冰糖
2:將肉冷水入鍋,燒開煮沸8-10分鐘,撈出洗淨,然後切成大塊,用稻草綁十字打結
3:將鍋底鋪上厚厚的小蔥,將肉塊碼在蔥上,肉皮朝上。然後拍扁的老薑放在肉上,姜上面再放一層蔥,然後放入料酒,生抽,老抽,少許冰糖。
4:倒入開水,沒過肉,然後上蓋,開大火燒開,轉文火燉2.5個小時,將裡面蔥葉取出,大水收汁取出。將肉塊取出,放入瓦煲,肉皮朝上,然後再大火蒸30分鐘,即大功告成。
燒好的東坡肉色澤紅豔,輕輕咬上一口,肥而不膩,酥而不爛,鮮中帶甜,色香味俱全,哪怕平時看到肥肉頭痛的人,也很難抵禦這美味的誘惑。
吃完了二道肉,是不是感覺有點膩味啊,那我們接下來推出東坡魚吧。
東坡魚
東坡魚是蘇東坡被貶到杭州去時,發明出來的。東坡很喜歡吃魚,在杭州任職期間,他以西湖鯉魚為原料,採用與眾不同的方式,烹製了這道東坡魚。流程如下:
1:鯉魚一條,剖開魚肚洗淨,去掉魚腹內壁上的黑色黏膜,然後魚身上抹少許鹽醃製10分鐘。
2:取大白菜葉子若干片,塞入魚肚,開火倒油,將魚和蔥及薑片放入鍋中煎制。
3:等香味出來時,澆上黃酒和生抽,開小火,上鍋蓋至燜熟為止。
4:起鍋時,撒上事先切好的橘皮絲和紅椒絲,一碗精美的菜餚便出鍋了。
東坡豆腐
關於東坡豆腐,也有個小故事。這一次是東坡被貶到何地呢? 江蘇鎮江。在鎮江時,當地有個金山寺,寺裡的佛印和尚和東坡一見如故,很是投緣。於是倆人經常在一起品品茶,聊聊人生,或是解讀佛經。
有一次,佛印想吃東坡燒的菜了,便和東坡開經論文,輸者燒菜給對方吃。東坡一時興起,便答應了,果然,業餘的不如專業的,東坡落敗。和尚不能吃葷,當時廚房有塊豆腐,東坡計上心頭,便燒出了這道好吃的東坡豆腐,怎麼燒的呢?步驟如下:
1:將不嫩也不老的豆腐切塊放一邊待用,準備筍片,香茹,黑木耳和老抽,生抽,雞精,鹽
2:麵粉若干,雞蛋一個,鹽少許,加水調製成糊
3:將豆腐倒入糊中,均勻粘上糊,倒油入鍋,待油燒到五成熱時,放入裹上糊的豆腐
4:等豆腐全部炸好後撈出來
5:鍋內重新放油,將筍片,香菇,黑木耳放入鍋內煸炒,然後加入炸過的豆腐,放生抽,少許老抽,少許水,調料放入,等湯開時,撒上香蔥,紅椒圈,即可盛出了。
自古豆腐營養價值頗高,這道菜,色澤鮮豔,好吃又好看,是素食中的精品了。不怪東坡有詩云「煮豆為乳脂為酥」。肉魚豆製品的全部上齊了,那接下來,我們的主食登場了,那就是東坡餅了。
東坡餅
話說東坡對於佛教很感興趣,每到一處地方,總會找當地的名寺,結識上幾個高僧。在被貶到黃州時,他經常去那裡的安國寺。安國寺的和尚,為了盡心款待這位大才子,知道他喜歡吃油酥類食品,便用麵粉做千層餅給他吃。
蘇東坡品嘗後,甚是喜歡,後來在此基礎上也稍做改良。於是獲得冠名權,「東坡餅」。這個餅對於很少做麵食的人來說比較考驗。大家看看就好。
東坡特地作詩,描繪出一副美人制餅的生動畫面,從側面反映出他對生活的美好向好和追求。
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東坡羹
雖然東坡菜中最為出名的是東坡肉,但實際上蘇東坡是個很注重養生的人,他平常吃素多過吃肉。研究並創新菜式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之一,包括釀酒。
在葷菜方面,他發明不少菜式,但對於窮苦人家來說,肉哪是那麼容易吃到的呢,尤其是他在下放時,生計都成困難,哪裡還能吃到肉。為了讓素菜也吃出新意,給生活增添點樂趣,「東坡羹」便問世了。
這道菜,似湯似菜,有營養味道好。它採用蘿蔔,大頭菜,芥菜還有各種蔬菜及豆粉混一起熬。文火熬上一小時,直至菜酥爛成泥,再勾芡起鍋。
這道羹對貧窮家庭來說,簡直是解救了他吃不起肉食而哭號的胃。不但湯汁鮮美,且飽含營養價值,對於高血脂的人來說,它還有一定食療作用。
當然了,東坡對美食的研發,並不僅限於以上幾種。對於一個天生樂觀的人來說,走到哪吃到哪。而他踏上對美食的探索之路時,也是在他被貶的時候。
在惠州時,他愛上吃荔枝,並發明羊蠍子的吃法,東坡肉是在惠州被發揚推廣,瘋狂吃生蠔,是在海南,
吃牛尾狸,寫詩《送牛尾狸與徐使君》:「泥深厭聽雞頭鶻,酒淺欣嘗牛尾狸。」
吃野雉,寫詩《食雉》:「百錢得一雙,新味時所佳。烹煎雜雞鶩,爪距漫槎牙。」
被貶到海南了,自己開荒種菜,蔬菜四季不愁,也寫詩《擷菜》:「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河豚有毒吧,他不怕,他想吃河豚,寫《春江晚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東坡的人生跌宕起伏,如果官場被重用,也許他不會有那麼多精力去鑽研吃喝玩樂。但正因為他豐富多彩的人生,他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風景,造不同的美食,感悟不同的人生,才會給我們留下那麼多文採斐然的宏偉詩篇,也留下那麼多經典美食。
看東坡詞,吃東坡菜,從東坡的人生大智慧中汲取精神營養,繼爾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