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介川草書蘇東坡《前赤壁賦》書法作品欣賞(一)

2021-01-20 案例知識分享

蘇東坡…《前赤壁賦》

信扎28*21(一)

圖文:許介川

許介川,1961年生於福建詔安。畢業於北京大學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展覽中心創作委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民革廣東省孫中山書畫院副院長,民革深圳市孫中山書畫院院長,深圳市書畫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第五、六屆青聯委員,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國畫作品和書法作品數十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囯性展覽,並多次獲獎。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清代王素畫、許介川書的,【二十四孝書畫】和【許介川楷書韓愈三文】。海天出版社出版的許介川書法長卷【深圳賦】,2006年榮獲【書法】雜誌頒發的中國書壇青年百強榜,(十佳書法家稱號)。2007年榮獲【中國書畫報】頒發的2007「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稱號。2008年榮獲中國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中國智慧財產權文化大使稱號。

網友點評

唐大進:

鳳舞九天。

周鵬飛:

筆法大進

楊瑞林:

觀此草書,便想到孫過庭書譜中一段曾言到:「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 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許老師的草書詮釋了孫過庭的書法理論。

高揚:

洋洋灑灑、浩浩湯湯

張法亭:

鴻篇巨製!人未老,書漸老。

小中見大,功力所在。

漆雕世彩:

介川兄草書,龍蛇飛動,睥睨旭素,雄視千古!北大同窗中之翹楚呵!

華德全:

這個上好,有收藏價值,適當多收點兒人民的幣。

李瑞波:

書法我是外行,但看過不少名家草書。我感覺草書整篇的美感很重要,既有龍飛鳳舞,又有低吟淺唱,更有天雷滾滾。從筆墨方面看,既有濃墨重彩,又配以虛筆飄逸。把這麼多不同的表達方式集合成一幅草書,著實是一項限巨的工程,如同巧女織錦,那麼多彩絲,織亂了不好看,織單調了又乏味,我想最出色的織女在編織時一定常常從旁觀者的視角鑑賞,何為美?如何博眼球?甚至如何撞擊心靈?

林興斌:

筆走龍蛇

蘇東坡《前赤壁賦》原文

壬戌之秋1,七月既望2,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3,水波不興4。舉酒屬客5,誦明月之詩6,歌窈窕之章7。少焉8,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9。白露橫江10,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1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12,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13,羽化而登仙14。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15。歌曰:「桂棹兮蘭槳16,擊空明兮溯流光17。渺渺兮予懷18,望美人兮天一方19。」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20。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21,如泣如訴;餘音嫋嫋22,不絕如縷23。舞幽壑之潛蛟24,泣孤舟之嫠婦25。

蘇子愀然26,正襟危坐27,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28?」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29,東望武昌30,山川相繆31,鬱乎蒼蒼32,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3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34,舳艫千裡35,旌旗蔽空,釃酒臨江36,橫槊賦詩3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38,駕一葉之扁舟39,舉匏尊(樽)以相屬40。寄蜉蝣於天地41,渺滄海之一粟42。哀吾生之須臾43,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44。知不可乎驟得45,託遺響於悲風46。」 [1]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47,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48,而卒莫消長也49。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0;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51,而吾與子之所共食(適)52。」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53,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54,不知東方之既白。[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壬戌(rén xū):元豐五年,歲次壬戌。古代以幹支紀年,該年為壬戌年。

既望:農曆每月十六。農曆每月十五日為「望日」,十六日為「既望」。

徐:緩緩地。

興:起。

屬(zhǔ):傾注,引申為勸酒。

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

窈窕(yǎotiǎo)之章:《陳風·月出》詩首章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窈糾」同「窈窕」。

少焉:一會兒。

鬥牛:星座名,即鬥宿(南鬥)、牛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橫貫江面。

「縱一葦」二句: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縱,任憑。一葦,比喻極小的船。《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凌,越過。萬頃,極為寬闊的江面。茫然,曠遠的樣子。

馮(píng)虛御風:乘風騰空而遨遊。馮虛,憑空,凌空。馮,通「憑」,乘。粵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改為「憑」,但原文應為「馮」。虛,太空。御,駕御。

遺世:離開塵世。

羽化:傳說成仙的人能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升。登仙:登上仙境。

扣舷(xián):敲打著船邊,指打節拍。

桂棹(zhào)蘭槳:桂樹做的棹,蘭木做的槳。

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閃動的月光。

渺渺:悠遠的樣子。

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

倚歌:按照歌曲的聲調節拍。和:同聲相應,唱和。

怨:哀怨。慕:眷戀。

餘音:尾聲。嫋嫋(niǎo):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縷:細絲。

幽壑:深谷,這裡指深淵。此句意謂:潛藏在深淵裡的蛟龍為之起舞。

嫠(lí)婦:寡婦。白居易《琵琶行》寫孤居的商人妻云:「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這裡化用其事。

愀(qiǎo)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

何為其然也:簫聲為什麼會這麼悲涼呢?

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繆(liáo):通「繚」,盤繞。

鬱:茂盛的樣子。

孟德之困於周郎: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吳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號稱的八十萬大軍。周郎,周瑜二十四歲為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

「方其」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率眾向曹操投降,曹軍不戰而佔領荊州、江陵。方,當。荊州,轄南陽、江夏、長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帶。江陵,當時的荊州首府,今湖北縣名。

舳艫(zhú lú):戰船前後相接,這裡指戰船。

釃(shī)酒:濾酒,這裡指斟酒。

橫槊(shuò):橫執長矛。槊,長矛。

侶:以……為伴侶,這裡為意動用法。麋(mí):鹿的一種。

扁(piān)舟:小舟。

匏(páo)尊: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匏,葫蘆。尊,同「樽」。

寄:寓託。蜉蝣(fú yóu):一種朝生暮死的昆蟲。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須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長終:至於永遠。

驟:多。

遺響:餘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這江水。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往。斯,斯,指水。

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卒:最終。消長:增減。

曾(zēng)不能:固定詞組,連……都不夠。曾,連……都。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無窮無盡的寶藏。

食:享用。《釋典》謂六識以六人為養,其養也胥謂之食,目以色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口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意以法為食。清風明月,耳得成聲,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適」,則意味索然。當時有問軾「食」字之義,軾曰:「如食吧之『食』,猶共用也。」軾蓋不欲以博覽上人,故權詞以答,古人謙抑如此。明代版本將「共食」妄改為「共適」,以致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誤從至今。

餚核:菜餚、果品。

枕藉:相互靠著。[3] [4-5]

白話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遊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後升起,在鬥宿與牛宿之間緩步徐行。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哪裡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餘音在江上迴蕩,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麼?這裡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鬱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麼?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裡,旗幟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裡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託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帘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6]

相關焦點

  • 朱非書法賞析:蘇軾《前赤壁賦句》
    書法內容: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蘇軾《前赤壁賦》部分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年),宋代文學家。
  • 解讀蘇東坡的赤壁賦情懷
    東坡詩人手筆一揮,留下了這麼一句富有哲理的詩句,這月亮和這水呀,不斷流逝,就像這江水其實沒有真正流走。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並沒有增加或減少。這句詩是蘇軾《赤壁賦》中的一句,當年,蘇軾被貶來到赤壁,見如今景象又想起幾百年前的那一場大戰,心中不時激動,寫下這篇大作。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
  • 蘇軾《前後赤壁賦》賞析
    首先分析前後赤壁賦的共同點。前後赤壁賦寫的地點相同,都是黃州赤壁磯,在《前赤壁賦》中是「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在《後赤壁賦》中是「復遊於赤壁之下」。寫的景色相同,都是大江月夜;在《前赤壁賦》中寫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在《後赤壁賦》中寫道「江流有聲,斷案千尺」。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書法淺析,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自從孔子提出君子六藝以來,能夠名傳千古的傳統中國文人,必定是多才多藝的,比如蘇東坡,就能詩能畫,能文能書。作為當代文人,以作家身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的作家身份可以說已經走到世界一流作家的頭部行列了,能文能書,也符合一個中國文人的追求,所以,莫言寫書法,舉辦書法個展,大概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 崔宏波楷書《前赤壁賦》
    蘇軾《前赤壁賦》正文不計標點共537字,用四尺宣紙書寫成楷書四條屏,當每行24字,折5釐米方格,落款佔一行,共24行,正好每屏6行30釐米寬。也可每行25字,折5釐米方格,題目佔一行,落款佔一行,共24行,也是每屏6行。
  • 趙孟48歲行書《赤壁賦》超清賞析,帥呆了!
    趙書《前後赤壁賦》是由蘇軾在其人生最黑暗時刻所做,可字裡行間卻飽含他對生命的釋然與豁達態度。趙孟對於前後《赤壁賦》有獨特的理解,委身他朝的苦痛無處傾訴,只能通過書法來體現,此時距離趙孟仕元已經二十多年,趙孟已過不惑之年,無論是人生閱歷還是書法技藝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他的書藝水平迅速達到成熟。
  • 《赤壁賦》|在二元對立中尋找自我的準確定位
    評論家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理論》中指出:「與其說文學作品體現作家的實際生活,不如說它體現作家的『夢』;或者說可以算是隱藏著作家真實面目的『面具』和『反自我』」。在《赤壁賦》中處處體現了蘇軾二元對立矛盾中的種種糾結和反思。透過這種糾結與反思,作者開始找到了自我的準確定位,從而尋求困境中的超脫。
  • 馮世平書法作品欣賞
    看過馮世平先生書法或接觸過馮先生的書法愛好者,都會說先生的書法字如其人、立品為先、書法清高。一件上乘書法作品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即書法藝術的美學三要素:用筆、結字、章法。當然從更高層次的美學要素是氣,是神,是韻,是情,是整體的格調,意境。
  • 書法之中有何奧妙之處?看看蘇東坡如何解釋
    而許多人往往提起蘇軾的時候,主要想起的是他寫過的那些詩詞,不過對於他的書法作品卻並不太了解。而今天我們將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蘇東坡的書法成就。「寫意精神」首先要提的一點是,蘇東坡的書法風格具有非常濃厚的寫意精神,而這主要是因為其集百家之長所造成的。
  • 許介川書宋代歐陽修《醉翁亭記》書法作品欣賞
    張法亭:老兄有奇功沈錫麟:老弟大才,書法自成一格。歐陽修詩文亦是我大愛,喻理於文中,雋逸超群。湯耀明:書畫高手許介川,行楷精妙凝筆端,未名湖畔同洗硯,博雅塔前結翰緣。多次夢裡常相見,屈指一算三十年。風華正茂隨之去,青山不老盡歡顏!庚子吉日,拜讀介川仁兄小楷醉翁亭記,感慨良多,拙筆難誇。即興永誌!
  • 【文苑熱土·2020夏】念奴嬌·赤壁懷古(本期封三書法)
    原標題:【文苑熱土·2020夏】念奴嬌·赤壁懷古(本期封三書法)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吟誦|視頻:蘇軾《前赤壁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共適 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賞析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遊赤壁的所見所感,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 三百多本瘦金體、草書、隸書、楷書等古代書法書籍合集約7G
    」全國書法小品邀請展作品選│ 《三字經》簡體毛筆字帖│ 《中國書協會員百人精品展》作品選│ 《千字文》鋼筆七體字帖-顧仲安書│ 《靈飛經》帖鋼筆筆法│ 《百家姓、朱子格言》鋼筆七體字帖-顧仲安│ 《蘭亭序》褚遂良摹本│ 【書法大家】顏真卿│ 【書法欣賞】-人生格言│ 【書法欣賞】匾額書法藝術欣賞│ 【書法欣賞】名家墨寶欣賞│ 【書法欣賞】唐寅(唐伯虎)書法作品《漫興墨跡》│ 【書法欣賞】董其昌·嶽陽樓記
  • 「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來欣賞幾幅由當代書法家親筆手寫的寧靜致遠書法作品。寧靜致遠書法作品欣賞一、所謂寧靜的人生,不僅僅局限於環境的清幽,自己內心的純淨與清淨才更加重要,只有心靜,行正,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和做事。
  • 承晉唐書法之正脈:趙體行書《洛神賦》,高清無損單字欣賞
    眾所周知,趙子昂在書中國書法裡的地位和影響是非常大的。他不僅對彼時書壇頹衰之氣加以復古形式的拯救,更成為了有元一代的書風標誌。趙體書法頗得晉唐之筆法與神韻,他的字精熟美妍,雅俗共賞,同時還有著極強的實用性。
  • 張家祥先生書法作品欣賞
    書法作品入展中國第三屆書法蘭亭獎(藝術獎),全國第八、九屆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壇名家工程千人展,中國書壇名家工程五百家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二等獎),全軍第四、五屆書法展(連續一等獎),全國書法藝術大賽「冼夫人獎」(優秀獎),第三、四屆全國「書法百家」精品展,全國第二、三屆草書展,全國第三、四屆扇面書法展等數十次全國大展。獲山東省委、省政府首屆「泰山文藝獎」。
  • 嶽飛《滿江紅》比蘇軾《赤壁懷古》好嗎?區別在哪裡?
    前言蘇軾《赤壁懷古》與嶽飛《滿江紅》 你認為哪一首更好些?這是我在問答裡看到的一個問題,我以為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認識,兩首詞各有千秋。處於和平時代的我們,沒有體會過戰爭的血腥與亡國的劇痛,估計有很多人喜歡蘇東坡的瀟灑與超脫,當然大家也尊敬嶽飛的光榮與夢想。一、滿江紅是一首戰歌如果那個時代有國歌的話,滿江紅是可以作為國歌唱的。
  • 蘇東坡,不僅是個吃貨,還是個穿越古今的樂天派,心理學者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蘇軾《行香子·述懷》林語堂先生曾說過,蘇軾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確實如此,盛事傳說誇有朋,我書意造本無法,人間有味是清歡。從不同的角度,勾勒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東坡。蘇軾年輕時,就顯露出自己過人的天賦,讀書很有自己的見解,十分早慧。
  • 蘇東坡58歲的字,乃日本國寶,專家:看了這字,就不想看別的字了
    第三位則非蘇東坡莫屬,作為「宋四家」之一的蘇東坡其極具書卷氣的書法,成為了後人仰望的對象,800年來,無人能夠從文人書法的領域超越他!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58歲的蘇東坡無論詩文與書法都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已是晚年的他,對於生命的領悟更為深刻,這個時候他的作品往往極具生命力
  • 高考語文早讀21:《阿房宮賦》《赤壁賦》(情境助記)
    《阿房宮賦》(杜牧)①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