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測警報響起!離地面600公裡太空,一異常物軌跡不可預測

2020-12-05 騰訊網

趣味探索訊 經常關注太空探索的朋友應該知道,盤旋在地球周圍的物體,除了太空巖石,還有人造衛星和太空碎片。天文學家對此再熟悉不過了。然而,最近一個在地球附近飛行的異常物讓美國小行星監測系統響起「警報」!一開始,天文學字對它也是「一頭霧水」。

1月26日,來自美國夏威夷哈萊阿卡拉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望遠鏡捕捉到,在地球表面600公裡高空存在一異常物,它被命名為A10bMLz。這個直徑只為幾米的異常物的確夠「邪門」,除了形狀「忽大忽小」外,其飛行軌跡也「飄忽不定」。

這個異常物到底是個什麼鬼?除了我們很想知道外,夏威夷天文臺的研究人員更想搞清楚。一般來說,太空巖石,人造衛星和碎片都會沿一條固定軌跡飛行。因此,研究人員推測該神秘物很可能是一種體積大質量小的「另類」物體。經過一番「抽絲剝繭」後,最終它被鎖定為是一個太空垃圾袋。

說到垃圾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質量不到1斤的垃圾袋體積可能膨脹到好幾米。有時我們能在城市上空看到那些隨風飄飛的垃圾袋。說到這裡問題來了,人類垃圾袋是如何跑到離地面600公裡太空中去的呢?可能有人會認為,是被大風給吹上去的。

當然,一個垃圾袋被大風颳到太空的確不太可能。來自英國倫敦Northolt分支天文臺的天文學家在作了進一步分析和判斷後,確定它是火箭發射後的攜帶物,但現在還不能確定它究竟來自那一枚火箭。

來自Northolt天文臺天文學家認為,太空垃圾袋非常輕巧,它很容易受到太空輻射的壓力推動。由於它以不可預測的方式搖擺,因此未來軌跡根本無法預測。未來,它有可能重回地球,有可能前往月球,甚至有可能飄向更遠太空。總之,它成為了地球周圍1.7億件「太空垃圾」中的一員。有趣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作者:小木,審核:天涯

相關焦點

  • 離地表600公裡太空中出現一異常物,軌跡不可預測,監測警報響起
    趣味探索訊 經常關注太空探索的朋友應該知道,盤旋在地球周圍的物體,除了太空巖石,還有人造衛星和太空碎片。天文學家對此再熟悉不過了。
  • 日本用四個字徹底激怒美國,原子彈空襲警報響起,廣島居民為何無...
    其實,美國人不是沒有考慮過轟炸東京,只是之前從勸降的結果來看,日本人對天皇十分忠心,他們寧願戰至一兵一卒,也絕不投降。面對這樣的態度,美國人覺得如果轟炸東京,不僅做不到敦促他們投降,搞不好反而會使得日本人選擇同歸於盡。東京被排除了,但是除了東京,還有其他大城市,為什麼偏偏選中了廣島呢?廣島位於太田川三角洲,是一座港口城市。
  • 輪胎沒氣了,胎壓監測不警報,4S店解釋:你沒跑夠30公裡!
    林先生覺得自己的車一定是胎壓監測系統有問題。 第二天,林先生來到4S店實測,胎壓正常在2.4,第一次實測放到1.8,第二次實測放到1.5,跑了十多公裡都沒有異常警報,第三次實測放到1.3,跑了30多公裡,胎壓警報燈終於亮起。
  • 警報響起?400萬噸「海上垃圾」靠近我國,美國衛星拍下照片
    「文/牛奶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知道在下一站邂逅什麼樣的人,發生怎麼樣的故事!不管是美國的暴雪,日本的地震還是澳洲的大火,這些極端天氣和變化,都是人類不斷繁衍活動造成的,這些可以說都是大自然帶來的反擊。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則是,警報響起?
  • 太空警報再次響起,美軍衛星失控高速逼近,國際空間站險象環生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最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空間站是在1998年開始組建,第一個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的「曙光」號艙段,同年美國的「團結」號艙段也進入了太空,從此開始了國際空間站的大規模建造工作,國際空間站主要由俄羅斯和美國所主導,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
  • 管到太空去了?美國想「管理月球軌道交通」,由美國太空軍負責
    按照美國「太空新聞」網站4日的報導,美國以堂而皇之的理由提出這項似乎有利人類太空探索的建議,只是該建議的倡導者是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負責具體任務的是美國太空軍,背後的軍事意圖不言而喻。  報導稱,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太空飛行器管理局宣布,將展開一系列試驗,研究如何監測月球空間。該項目負責人戴維·布勒表示,隨著美國利益向月球延伸,美國太空軍的任務範圍也將隨之擴展。
  • 太空之謎!「空垃圾袋物體」在地球上空60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在地球上空近373英裡(600公裡)軌道上運行的外星物體可能是一個空垃圾袋(ETBO)。儘管它被認為是火箭發射的殘骸,但專家們並不清楚它究竟來自何方。由於ETBOs體積小、質量輕,其軌道模式難以預測是出了名的。專家們認為這顆奇怪的衛星很可能是一塊脆弱的材料,比如火箭上的金屬箔。
  • 國際空間站警報響起,美國艙段空氣洩露嚴重,緊急時刻要看俄羅斯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美國和俄羅斯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兩個合作夥伴,長期以來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主要負責國際空間站的值守。雖然國際空間站冠名「國際」,不過該項目一開始就是把中國撇除在外的,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的積極參與之外,包括日本和歐洲航天局都是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的最大的建築,該空間站是由多個艙段構成,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組建,其餘還有日本的艙段等,在8月19日就有一艘日本發射的無人貨運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進入大氣層焚毀。
  • 國際空間站響起警報,氨氣洩漏危機四伏,網友:中國才是未來希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烽火營】」,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國際空間站再次響起警報聲,美國艙時隔3年再次出現氨氣洩漏事故,幸運的是這次氣體洩漏的規模不大,所以並沒有影響到空間站中的航天員。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2017-03-29 14:46 來源: 科技日報 在距地面750公裡太空飛行的衛星,能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專家稱海嘯不可預測只能預警 預警準確率僅25%
    海嘯尚不可預測,只能預警,預警準確率只有25%  於福江說,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海嘯還不能被預報,只能預警。人們還不能準確地預報海底地震的發生,因此海嘯的發生也無法被預測,只是在海底地震發生後進行及時預警。常規方式的海嘯預警準確率較低,通常只有25%。為了防範,通常一有海底地震就報海嘯,確定不是後再撤消警報。「小心防範是第一位的。」
  • 中國太空天眼:高分三號監測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我們的衛星在距地面750公裡的太空,能夠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高分三號(GF-3)衛星於2016年8月1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2017年1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已獲取近10萬景C頻段多極化海洋和陸地SAR影像,為國內外資源普查、颱風預警、災害評估、作物估產、極地考察等眾多應用部門提供數據支持。
  • 當防空警報響起時,我們該做什麼?
    日期:[2018年09月19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4] 當防空警報響起時   防空警報種類有哪些,聽到警報大家應該怎麼做呢?對此,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昨日進行了採訪。  警報響起,眾多市民不知做什麼   「菏澤市2018年度防空警報試鳴活動準備完畢,請下達試鳴指令。」   「我宣布,防空警報試鳴,開始!」   9月18日10時,伴隨著「嗚嗚嗚……」的警報聲,我市防空警報正式拉響。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在距地面750公裡太空飛行的衛星,能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我國高分三號衛星做到了。   記者2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小天體2009PQ1來了,NASA監測器響起警報,潛在威脅隨之而來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提供數據顯示,每隔十幾個小時就會有一顆小天體訪問近地軌道,例如2020年8月3日23:36,一顆編號為2018 BD的小行星以每秒9.41公裡速度造訪近地軌道,與地球距離只有144.768萬公裡,不過它的到來並未影響到軌道衛星,也沒有對地球生命造成潛在威脅,因為NASA預估它直徑在2.5米至5.7米之間,還沒有達到潛在威脅的標準,140米。
  • 安慶城區凌晨響起防空警報
    2012年05月24日 09:26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分享到:   昨天凌晨1點55分,安慶城區上空突然響起刺耳的防空警報聲,持續近20分鐘之久。
  • 編號2020ND天體即將造訪近地軌道,天體跟蹤警報響起,JPL確定了
    7月21日2時56分,編號2002 BF25小天體接近了地球,以6.81公裡每秒相對速度進入了近地軌道,與地球最近距離為360萬公裡,7月22日04:29,編號2020 NO的小天體向地球飛來,進入近地軌道速度為7.65公裡每秒,近地距離77萬公裡,7月23日06:09,編號為2020 OG1小天體飛向地球,以11.49公裡每秒速度飛掠地球
  • 天體跟蹤警報響起,編號2020ND天體將造訪近地軌道,JPL確定了
    7月21日2時56分,編號2002 BF25小天體接近了地球,以6.81公裡每秒相對速度進入了近地軌道,與地球最近距離為360萬公裡,7月22日04:29,編號2020 NO的小天體向地球飛來,進入近地軌道速度為7.65公裡每秒,近地距離77萬公裡,7月23日06:09,編號為2020 OG1小天體飛向地球,以11.49公裡每秒速度飛掠地球,與地球距離只有385
  • 天宮二號燃燒謝幕 權威解答為何"非毀不可"
    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在地面指揮人員的指令下受控離軌,主體在大氣層中燒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去年4月2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無控再入大氣層。不同的是,此次天宮二號採取受控方式離軌,這是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後,我國第二次實施太空飛行器受控離軌。
  • ...發」地震緊急警報,召開記者會鄭重道歉:今後將努力提高預測精準度
    就30日早日本氣象廳發布地震緊急警報後,卻未能觀測到震度1級以上的地震一事,氣象廳於當天上午稍晚時召開記者會,進行公開道歉。日本《朝日新聞》消息稱,在當天上午的記者會上,氣象廳地震、海嘯觀測課長加藤孝志承認此次警報為「誤報」,並表示「給國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此鄭重表示歉意」。加藤孝志還稱,「今後將努力提高預測精準度」,「我們將就未來如何改善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