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訓練傷 跳出「墨菲定律」

2020-12-05 中國軍網

訓練場上,武警河南總隊機動支隊在進行400米障礙訓練。「哎呦!」隨著一聲喊叫,戰士謝賢慧「飛馳」到最後一個梅花樁時,右腳突然一滑,負責保護的人員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就重重摔倒在地。筆者事後了解到,謝賢慧失去平衡是由於他訓練前沒有充分活動身體,再加上梅花樁上的塵土較多,容易使人打滑。隨著高難度訓練課目全面展開,有的官兵像謝賢慧一樣因預防不到位在訓練中受傷。

「『墨菲定律』指出,如果客觀上存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不管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小,這個事故遲早會發生。最近一些訓練傷的發生原因就印證了這條定律。訓練場地不安全、熱身活動不到位、防護措施不完善等,都會為訓練埋下安全隱患。」支隊長龍軍在預防訓練傷專題授課中對全體帶兵骨幹講道,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要帶領官兵科學訓練,從源頭上解決官兵可能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在訓練時,要把確保訓練安全的事項做到位,才能預防訓練傷的發生。無論組訓者還是受訓者,都要對科學訓練和防護有正確認識。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對症下藥是核心。通過對官兵單位分布、群體分布、傷病部位、訓練課目、發生時段、天氣變化等進行定性分析,系統梳理出訓練傷發生的內在規律,並針對性進行改善,可以有效預防訓練傷。

「俯身登山跑60次」「原地快速高抬腿30秒」「波比跳20次」……一組「10分鐘高效熱身訓練套餐」下來,新戰士鄧志諾感覺全身發熱、體表微微出汗,各個部位的肌肉也被調動起來。熱身結束後,他向400米障礙發起衝擊。一趟下來,竟然比他之前的成績提前了5秒。支隊長告訴筆者,這是支隊針對障礙、木馬等高危訓練課目制訂的專項熱身套餐。因為高危訓練課目強度大,受訓者需要在訓練前保持足夠能量。以往障礙訓練前通過加速跑、折返跑、3公裡跑等項目進行熱身,不僅耗能較大,還不能完全刺激身體的各個關節和肌肉群。開展障礙訓練時,身體難以快速進入狀態,就可能造成應激性訓練傷。現在通過對上肢、背部、腿部等大肌肉群進行全方位、高效率、輕力度訓練,可以顯著提升訓練效果,並達到預防訓練傷的目的。此外,該支隊還根據受訓者的肌肉、神經和骨骼的承受能力,包括天氣狀況等因素,科學安排訓練方式與訓練量。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拉伸放鬆是關鍵。「對訓練部位進行針對性拉伸,除了能夠幫助肌肉保持張力和彈性,還能最大限度地緩解由於乳酸堆積造成的肌肉疲勞,讓身體持續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一次器械訓練過後,在一旁組織官兵進行放鬆運動的中隊長曹盼龍說,預防訓練傷的重點不能只停留在提高身體素質、改進技術動作上,訓練後的拉伸放鬆也不容忽視。適宜的放鬆運動不僅可以使官兵訓練後的大腦皮層興奮性、脈搏及呼吸頻率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還有助於減輕肌肉酸脹感,避免運動健身後出現頭暈、乏力和噁心等不良反應。

「坐姿雙腿並緊,膝關節伸直,雙手勾住腳尖,呼氣向下,頭部胸部儘量貼近雙腿。吸氣,然後屈膝向後有控制地倒下,雙手放於兩側,呼氣繼續翻滾至肩頭支撐,兩腿向後伸直,向前翻滾還原至雙手勾腳尖的位置。重複以上動作10-15次……」訓練場上,班長馬良正在組織官兵進行訓練後的肌肉拉伸。馬良入伍前曾在健美大賽中拿到名次,是支隊出了名的「健身達人」,對訓練後的拉伸放鬆很有一套。馬良告訴筆者,人體活動大都是多個肌肉鏈參與的整體運動,因此進行肌肉鏈整體拉伸是高效的伸展方式。他創新改進的滾動後側鏈伸展、俯臥前側鏈伸展、三角支撐前側鏈伸展、站立體側鏈伸展、三位螺旋鏈伸展五個拉伸動作,可以有效放鬆運動後身體的肌肉群,預防訓練傷的發生。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防護督導是重點。「一班檢查訓練場地,二班做好保護……」為了降低訓練傷風險,該支隊通過對場地、裝具、身體三項檢查和教練員、組訓者、施訓者、保障四項察看,督促人員嚴格遵守訓練場紀律和訓練規程。此外,該支隊還安排醫護人員深入訓練現場。訓練前,醫護人員根據訓練任務、特點及可能發生的問題,對官兵開展針對性預防教育。除了對官兵科普預防訓練傷的知識,醫護人員還在訓練時跟蹤觀察官兵的訓練情況,如發現參訓人員出現面色蒼白、口唇發紫、大量出汗、走路搖晃、氣喘、暈倒等情況,及時建議其適當休息或給予治療。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能有效促進訓練質效的提升。不久前,該支隊開展比武會操活動,從調研數據來看,官兵的訓練成績有了提升,訓練傷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

相關焦點

  • 墨菲定律
    什麼是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亦稱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測量儀表被一個技術人員裝反了。
  • 不可對自己的意外心存僥倖——墨菲定律
    ,他們的貢獻就是在1949年共同創立「墨菲定律」,「墨菲定律」將原先的的基本工程法則「如果有兩種或更多種方式做某事,其中一種能導致災難,有人將會採取這種方式」,換取另一種方式來表述:「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均會出錯」。
  • 西方文化三大定律之一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在 1949 年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定律內容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這個定律指出,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墨菲定律的由來愛德華·墨菲是美國某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1949 年與其上司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的 MX981 火箭減速超重實驗時,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
  • 墨菲定律,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些都是生活中比較容易遇見的窘境,但是你是否會注意到這些事情背後隱藏著的墨菲定律呢?所謂的墨菲定律就是:」如果一件事情有概率發生,那麼它就一定會發生。「自古就有一句老話叫做:「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
  • 讓人敬畏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詳細一點的解釋:感覺會出錯的事,往往就會出錯;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墨菲定律
    今天介紹第八篇——墨菲定律。一邊佩服導演的豐富的想像力,電影大火的同時也讓「墨菲定律」變的很火。電影裡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個名詞,但是墨菲定律到底是指什麼呢?他負責安排人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設計並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他設計好位置並安裝好支架,勞累了一天的墨菲決定休息一下,告訴接替他工作的人把設備安裝到支架上,然後放心的下班回去休息了。而不可思議的是,第二天他發現所有的設備都裝在了錯誤的位置。而這種錯誤出現的概率只有1/16。於是墨菲發現並提出了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首先讓我們看看墨菲定律是什麼。我們所謂的墨菲定律實際上是很偶然的。這是墨菲和一些同事進行實驗時得出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只有一個小環節出了錯,並且該實驗完全失敗,因此墨菲得出結論,只要一件事出錯的可能性大於零,那麼它一定會出錯。今天,這四個最重要的規則和效應能否解決你當前的一些困惑?
  • 墨菲定律與愛情定律
    墨菲定律主要內容:一:任何事情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二:所有的事情都會比預計的時間長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自我是一本書,是一個謎,是一個孩子。更好的塑造自我,就要看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然後彌補不足改正錯誤。
  • 「墨菲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墨菲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2020-05-17 0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考不好難道是因為墨菲定律?
    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做過的題總是會出現,做錯的題也總是容易出錯,或許你覺得這有些「靈異」,其實這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叫「墨菲定律」。     喜歡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同學應該對「墨菲定律」不會陌生,這個定律讓很多同學驚出一身冷汗,簡直準得不要不要的!
  • 《墨菲定律》:看了這麼多書,人生過好了嗎?
    關於墨菲定律,之前在看《愛情公寓》的時候偶然了解過,但在這本《墨菲定律》裡,作者對這個定律做了更精準的描述:越怕出問題,問題就越可能發生。我們很多人想必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上學的時候沒完成作業,希望老師別檢查自己,可最後偏偏被抽中了。
  • 墨菲定律——為什麼總是怕什麼來什麼?
    墨菲定理由愛德華·墨菲於20世紀中葉提出,是一種心理學效應,它也被稱為墨菲法則、墨菲定律。墨菲定律起源愛德華·墨菲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有一次,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參加一項實驗,其中有一個項目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
  • 可怕的「墨菲定律」:怕什麼來什麼
    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講的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你所期盼的好事情,很少會發生,相反,你害怕遇到的壞事,卻連連不斷,這是非常奇怪的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墨菲定律。心理學家指出,墨菲定律是在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我們是不能避免的,因為它們發生的條件非常容易達成。
  • 墨菲定律——世界上最受爭議也最有趣的定律
    答案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個什麼玩意呢?聽著好像挺耳熟啊。有人說它是無稽之談,也有人認為它是世界上最有趣最有用的定律。墨菲,是一個人的名字叫 愛德華.墨菲(Edward A.於是墨菲發表了一下感慨,原句是這樣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
  • 墨菲定律:為什麼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誕生在20世紀,美國的一位空軍工程師墨菲上尉參與了一項軍方實驗。其中的一個實驗項目就是需要將十六個傳感器固定在實驗志願者座椅的支架上。傳感器需要安裝兩根接線,一旦接反的話,就會無法正常工作了。但是這個實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是,當這些傳感器安裝完畢以後,墨菲上尉發現,這十六個傳感器的接線竟然無一例外地全部被接反了!
  • 《墨菲定律》:助益人生的100個經典法則
    墨菲定律由此誕生:如果做某項工作有多種方法,而其中一種方法將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會按照這種方法去做。你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情嗎?上班不想遲到偏偏就遲到了,不想生病偏偏就生病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丟的東西偏偏就丟掉了……「墨菲定律」的事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說不定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所控制,真是讓人防不勝防,而且還越在意越防不住。幾十年來,墨菲定律的內涵被不斷豐富。其中最著名的闡釋被稱為「菲納格定律」: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
  • 人生一大魔性定律:越怕出事,越會出事。如何破除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描述的是一種玄學:如果存在兩個可能性,一個是好的,一個是壞的,結果往往會是壞的那一個。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只要事情存在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所以,既然擔心是沒有用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這種可能性給排除掉。
  • 元認知訓練營系列專題(7)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所有認知養成中最為重要的認知之一,所以我用兩個章節來講,其實還遠遠不夠。讓我們再讀一遍「墨菲定律」的原意: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錯誤的選擇。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 墨菲定律害了很多人?其實正確理解和應用定律,能避免問題發生!
    這是很出名的「墨菲定律」的一個現實例子。「墨菲定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和「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的墨菲定律那麼墨菲定律到底是什麼?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 《墨菲定律》到底講什麼?幫你快速get!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遇到職場中那些顯得深謀遠慮的人常提「墨菲定律抖音、火山小視頻中無論5本、10本還是15本的人生必讀書海量推薦《墨菲定律》,表示讀完能改變思維甚至人生,你還能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嗎?但是,整天忙得跟狗似的,為節省上洗手間那點時間你恐怕連水都不敢喝,半夜回到家估計也常累得攤成一團泥,看書,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