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場上,武警河南總隊機動支隊在進行400米障礙訓練。「哎呦!」隨著一聲喊叫,戰士謝賢慧「飛馳」到最後一個梅花樁時,右腳突然一滑,負責保護的人員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就重重摔倒在地。筆者事後了解到,謝賢慧失去平衡是由於他訓練前沒有充分活動身體,再加上梅花樁上的塵土較多,容易使人打滑。隨著高難度訓練課目全面展開,有的官兵像謝賢慧一樣因預防不到位在訓練中受傷。
「『墨菲定律』指出,如果客觀上存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不管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小,這個事故遲早會發生。最近一些訓練傷的發生原因就印證了這條定律。訓練場地不安全、熱身活動不到位、防護措施不完善等,都會為訓練埋下安全隱患。」支隊長龍軍在預防訓練傷專題授課中對全體帶兵骨幹講道,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要帶領官兵科學訓練,從源頭上解決官兵可能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在訓練時,要把確保訓練安全的事項做到位,才能預防訓練傷的發生。無論組訓者還是受訓者,都要對科學訓練和防護有正確認識。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對症下藥是核心。通過對官兵單位分布、群體分布、傷病部位、訓練課目、發生時段、天氣變化等進行定性分析,系統梳理出訓練傷發生的內在規律,並針對性進行改善,可以有效預防訓練傷。
「俯身登山跑60次」「原地快速高抬腿30秒」「波比跳20次」……一組「10分鐘高效熱身訓練套餐」下來,新戰士鄧志諾感覺全身發熱、體表微微出汗,各個部位的肌肉也被調動起來。熱身結束後,他向400米障礙發起衝擊。一趟下來,竟然比他之前的成績提前了5秒。支隊長告訴筆者,這是支隊針對障礙、木馬等高危訓練課目制訂的專項熱身套餐。因為高危訓練課目強度大,受訓者需要在訓練前保持足夠能量。以往障礙訓練前通過加速跑、折返跑、3公裡跑等項目進行熱身,不僅耗能較大,還不能完全刺激身體的各個關節和肌肉群。開展障礙訓練時,身體難以快速進入狀態,就可能造成應激性訓練傷。現在通過對上肢、背部、腿部等大肌肉群進行全方位、高效率、輕力度訓練,可以顯著提升訓練效果,並達到預防訓練傷的目的。此外,該支隊還根據受訓者的肌肉、神經和骨骼的承受能力,包括天氣狀況等因素,科學安排訓練方式與訓練量。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拉伸放鬆是關鍵。「對訓練部位進行針對性拉伸,除了能夠幫助肌肉保持張力和彈性,還能最大限度地緩解由於乳酸堆積造成的肌肉疲勞,讓身體持續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一次器械訓練過後,在一旁組織官兵進行放鬆運動的中隊長曹盼龍說,預防訓練傷的重點不能只停留在提高身體素質、改進技術動作上,訓練後的拉伸放鬆也不容忽視。適宜的放鬆運動不僅可以使官兵訓練後的大腦皮層興奮性、脈搏及呼吸頻率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還有助於減輕肌肉酸脹感,避免運動健身後出現頭暈、乏力和噁心等不良反應。
「坐姿雙腿並緊,膝關節伸直,雙手勾住腳尖,呼氣向下,頭部胸部儘量貼近雙腿。吸氣,然後屈膝向後有控制地倒下,雙手放於兩側,呼氣繼續翻滾至肩頭支撐,兩腿向後伸直,向前翻滾還原至雙手勾腳尖的位置。重複以上動作10-15次……」訓練場上,班長馬良正在組織官兵進行訓練後的肌肉拉伸。馬良入伍前曾在健美大賽中拿到名次,是支隊出了名的「健身達人」,對訓練後的拉伸放鬆很有一套。馬良告訴筆者,人體活動大都是多個肌肉鏈參與的整體運動,因此進行肌肉鏈整體拉伸是高效的伸展方式。他創新改進的滾動後側鏈伸展、俯臥前側鏈伸展、三角支撐前側鏈伸展、站立體側鏈伸展、三位螺旋鏈伸展五個拉伸動作,可以有效放鬆運動後身體的肌肉群,預防訓練傷的發生。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防護督導是重點。「一班檢查訓練場地,二班做好保護……」為了降低訓練傷風險,該支隊通過對場地、裝具、身體三項檢查和教練員、組訓者、施訓者、保障四項察看,督促人員嚴格遵守訓練場紀律和訓練規程。此外,該支隊還安排醫護人員深入訓練現場。訓練前,醫護人員根據訓練任務、特點及可能發生的問題,對官兵開展針對性預防教育。除了對官兵科普預防訓練傷的知識,醫護人員還在訓練時跟蹤觀察官兵的訓練情況,如發現參訓人員出現面色蒼白、口唇發紫、大量出汗、走路搖晃、氣喘、暈倒等情況,及時建議其適當休息或給予治療。
跳出訓練傷的「墨菲定律」能有效促進訓練質效的提升。不久前,該支隊開展比武會操活動,從調研數據來看,官兵的訓練成績有了提升,訓練傷的發生率也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