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背後藏著一顆「反地球」嗎?

2020-12-10 傑瑞科學

最早的宇宙模型

古希臘時代,哲學家菲洛勞斯提出了這樣一個宇宙模型,他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個在空間中進行運動的球體,圍繞著「中心火團」運動,太陽就是這個中心火團的反射,並且他還提出在太陽系內存在十個天體,在太陽的背面可能存在一個「反地球」,這個星球永遠藏在太陽的背面,因此人類觀察不到,科學家一直懷疑地球存在第九大行星,「反地球」可能是第九大行星嗎?

菲洛勞斯的宇宙模型要比哥白尼的理論早上兩千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菲洛勞斯的宇宙模型和現代宇宙學的概念十分接近,「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這個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說」要早兩千年 。

在這個理論模型中,除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這個概念,太陽背後還存在一個「反地球」的觀點也十分有趣,因為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背面是人類無法觀察的區域,如果正好有一個星球和地球軌道重合,人類確實很難觀察到這個星球。

太陽背後的「反地球」

當然,這個想法在進入現代社會後,就被科學家否認了,雖然「太陽背後還有一個地球」這個觀點很讓人興奮,但是現代科學可以否認這個觀點,在太陽的背面不可能存在一個「反地球」。

原因其實很簡單,地球的軌道不是絕對的圓形,而是橢圓形,因此如果在太陽背面存在一個星球的話,這個天體在運動時肯定會「露出馬腳」,被天文學家觀測到蛛絲馬跡,並且人類的探測器也對太陽系內部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探索,如果太陽背面真的存在一個「反地球」肯定是會被發現的。

「反地球」的觀點主要是因為古代天文學家的觀測手段單一,同時對宇宙中的天體構成了解不夠深入,在天體力學中存在五個「拉格朗日點」,一個較小的物體在另外兩個較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可以和兩個較大物體保持相對靜止的一個點。

在太陽的另一側,就存在第三個拉格朗日點,如果在這個位置存在一個較小的行星,確實可能在太陽和地球引力的雙重影響下,和地球保持相對靜止,也就是說我們計劃無法觀察到這個行星。

這就是為什麼曾經有許多科學家對「反地球」感興趣的原因,但是在進入科技高速發展後,人類開始發射探測器觀察太陽系內部行星的狀態,並沒有發現太陽背後隱藏著一個「反地球」。

不得不說,「反地球」是一個巧妙的構思,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被提及,因為太陽系內的宜居帶是一個圓環,如果太陽背面存在一個行星,這個行星也會在宜居地帶中,有誕生生命的可能性,也可以被人類改造成為宜居星球。

第九大行星

可惜的是,在太陽的背後並不存在一顆行星,但是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確實可能存在一個沒有被發現的「X行星」。

自從冥王星被定義為「矮行星」後,太陽系就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但是有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內可能存在一個沒有被發現的「X行星」,這個行星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距離太陽320億千米左右嗎,質量是地球的十倍,可能是一個氣態行星

這顆神秘的行星需要1~2萬年才能繞太陽一周,正是因為它距離地球足夠遠,軌道速度比較緩慢,人類才可能一直沒有發現這顆行星。

柯伊伯帶中存在大量的小行星和矮行星,冥王星就是一顆存在於柯伊伯帶的矮行星,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土星的衛星土衛九,原本可能都是柯伊伯帶中的天體,被海王星和土星的引力俘獲,才成為了它們的衛星。

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那麼它很可能隱藏在「奧爾特雲」中,因為奧爾特雲距離地球足夠遠,科學家對這個區域的了解也並不多,普遍認為這個區域是原始太陽系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眾多彗星的家鄉。

如果這個行星存在,它的引力可能會對柯伊伯帶的天體造成影響,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6~7個軌道異常的小行星,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據。因為這個行星距離太陽足夠遠,而行星本身不會發光,想要尋找到這個行星十分困難。

總結

不論是「反地球」還是「第九大行星」都證明人類對於太陽系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在太陽系中還隱藏著一些人類沒有發現的秘密。

相關焦點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反地球嗎?那是第九大行星嗎?
    反地球假說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事實證明,太陽背面不存在另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與地球共享軌道,那根本不是所謂的第九大行星。通過理論分析可知,處在太陽那側與地球相對的位置是五個日地拉格朗日點中的第三個,即第三拉格朗日點L3。理論上,L3的天體想要保持亞穩定,其大小需要遠遠小於地球和太陽。
  • 太陽背後真的有「反地球」嗎?它是第九大行星嗎?看看科學家解釋
    長久以來許多人都猜測,在太陽相對於地球的背面,有一個「反地球」,它始終位於地球軌道的正對面,剛好被太陽擋住了視線,所以地球上的人一直看不到它。人們猜測它正是人類一直苦苦尋找的「第九大行星」。這位學者是早期的地動說的支持者,他認為所有的公轉都圍繞著一種「火」進行,把它稱作「中心火」,而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然而地球本身的公轉則需要一個相應的「支配者」,因此他作出了「反地球」的假說,認為在「中心火」的中心對稱位置存在一個反地球,始終與地球保持著對稱關係的運動。
  • 太陽系會有第九行星嗎?在太陽的背面,會不會有一顆「反地球」
    會不會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就存在著一顆行星,只是由於它所處的位置特殊,所以我們未能發現它?比如在太陽的背面,是否存在著一顆我們永遠無法看到的「反地球」?其實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哲學家提出過類似的猜想,也獲得過很多人的支持。
  • 太陽背面真的存在另一顆地球嗎?
    在科幻小說中,有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太陽的背面存在著一顆與地球一樣的行星,它沿著地球軌道,無論地球運行到什麼位置,這顆行星永遠躲在太陽的後面,它被形象的稱為反地球。相對於地球,太陽巨大無比,而且發光發熱,就算是用最先進的,我們也不可能看到地球軌道對面的景色。這讓反地球似乎成為可能,那麼太陽的背面真的會存在這樣一顆行星嗎?
  • 有人說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也就是存在第九大行星,是真的嗎?
    、遠日點,遠日點到近日點距離太陽表面的高度在不斷變化,重力勢能與行星運行的動能不斷變化。事實上,太陽背面沒有另一個地球,通過物理規律和數學計算,從克卜勒到牛頓的經典力學早已經可以對太陽系的運行進行描述。
  • 太陽後面真的有另一個地球嗎
    說只有太陽在太陽後面是違背常識的。太陽背後有什麼?寫這個問題的人能解釋一下嗎?太陽一直在旋轉,旋轉了25.05天,也就是說,它將在大約25天的每一個地球日旋轉一次。如果它的背的一側是背側,它會在十多天後掉頭。地球也圍繞太陽旋轉,轉了一年,略超過365天。
  • 地球爆炸的威力有多大,會炸掉太陽嗎?
    地球質量是太陽的33萬分之一,體積是太陽的130萬分之一,一個百萬分之一的玩意在你面前爆炸,你覺得會有威脅嗎?當然這也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同的爆炸性質能量釋放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現在來用一個足球打比,如果把太陽比作一個足球,國際比賽標準足球的直徑約21釐米左右。
  • 太陽附近的一顆恆星,正在慢慢變暗,爆發後會影響地球嗎?
    太陽的「鄰居」開始變暗,或即將爆發,是否會威脅到地球?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有壽命,不過壽命長短不一罷了,就連這片宇宙膨脹到一定階段也會向內收縮,一直變成一個奇點,除了星體之外,每一顆恆星也有走到終點的那一天,然而恆星在壽終正寢的時候,會發生一場超新星爆發,爆發的能量可以威脅到部分星球。科學家發現太陽附近的一顆恆星或要爆發,如果爆發後是否會威脅到太陽,從而影響人類在太陽系內的生存呢?
  • 太陽背面還有一顆地球,是第九大行星?太陽中唯一看不到的地方!
    太陽背面存在另一顆地球,它就是第九大行星?現代天文望遠鏡的發展,使得我們可以觀測銀河系中心的恆星繞黑洞公轉,也能發現銀河系正朝著巨引源運動,甚至觀測到了134億光行時以外的GN-Z11,暗淡到連哈勃都需要曝光很久才得以讓天文學家發現它的存在!人類技術的進步,使得天空一覽無餘地向人類開放了,但始終有一個點游離在人類的視線之外,那個位置人類不可能看到!
  • 你知道嗎?太陽死亡後會形成一顆地球大小的水晶球
    當太陽到演化的末期,會形成紅巨星,紅巨星消散後,中心部分會形成一顆緻密的白矮星。水星、金星和地球都會被太陽吞噬掉。
  • 如果太陽到地球的光被一顆星球永遠遮住,我國人造太陽能用上嗎?
    可不可能有一顆星球永遠遮住太陽到地球的光?如果太陽到地球的光被一顆星球永遠遮住,我國人造太陽能用上嗎?可以肯定的說,目前尚且沒有一顆星球可能發生運轉軌道突變,然後抵擋住太陽可傳播到地球的光,而我國的人造太陽又不等同於恆星太陽的功能,它存在的意義是解決全世界正面臨的能源問題,而非提供太陽可散發的能量。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確定了母恆星太陽、八大行星、數十個衛星,以及幾十萬個小行星等宇宙物體的存在。
  • 地球毀滅:被太陽施以「車裂」之刑
    對於一顆具有幾何形狀的實際星球來說,另一顆星球對它的引力是不均勻的:離星球近的一面引力大,離星球遠的一面引力小。以我們的地球為例,地球正對太陽的一面比背對太陽的一面受到的太陽引力要大。這個引力差就是所謂的「潮汐力」,它是使地球產生分離的力,表現為對地球兩端進行拉扯——如果地球是一個柔軟的氣球的話,人們將會從太空中看到地球是一個長條形的圓棒。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我們的星球只有6光年遠,其繞著一顆離太陽最近的孤星運行。這顆依據其母星「巴納德星(Barnard's Star)」命名的系外行星命--巴納德星b(Barnard's Star 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2倍,表面溫度達到了-170°C (-274°F),這意味著想要在上面尋找外星生命似乎是一個不大可能的任務。據悉,這項新發現背後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利用了7個安裝在全球各地望遠鏡上的尖端儀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確定了這顆系外行星的位置。
  • 參宿四也是一顆恆星,若它代替了太陽,那地球的處境和現在一樣嗎
    參宿四很大,其大小約為太陽的900多倍,天文學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顆恆星將會爆炸並成為一顆超新星。
  • 一顆類地行星能存在於兩個太陽周圍嗎?
    一顆行星和兩個太陽的奇幻之旅圖源:google如果地球擁有兩個太陽而不是一個太陽怎麼辦?讓我們考慮一個簡單的情景。假設我們用兩顆緊密匹配的恆星代替了太陽,每顆恆星的亮度都和太陽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到達地球的能量將保持不變,並且這裡仍然有生命。這種等質量二進位並不罕見,因此這種情景似乎是完全合理的。 我們每個新太陽的質量(將其稱為太陽1號和太陽2號)大約是當前太陽質量的85%。
  •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
    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很多人喜歡談論黑洞,也有人聽說黑洞是恆星死亡的結局,於是就很關心:太陽未來會變成黑洞嗎?地球也會被吸進去嗎?不用擔心,地球不會被吸進去的,科學家說:因為太陽根本就不會變成黑洞。
  •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業界流傳著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始終摸不著頭緒,直到後來對太陽、地球有了一定了解後,才發覺這句話完全適用於它們。
  • 科學家測定了地球內部奇特「反中微子」
    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所產生的熱量,是驅動地球板塊運動的動力。熱量的產生量可以通過測定反中微子數量得出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通過測定來自地幔物質發射的反中微子,測定了地球產生的熱量並確認地球形成於原始太陽物質。  反中微子屬於反物質(antimatter),是基本粒子的一種,它能夠幾乎毫無阻礙地貫穿地球。每一種粒子都有對應的反粒子,質量相等、電荷相反。當粒子與反粒子相遇時,它們就會彼此發生湮滅。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被「反物質」徹底摧毀的恆星
    SN2016iet是一顆極為古怪的超新星Gemini Observatory/NSF/AURA/ illustration by Joy Pollard將近三年前,科學家通過蓋亞探測器在距離地球幾十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超新星,亦即一顆爆炸的恆星。三年的研究結果顯示,這顆超新星不簡單。
  • 太陽背後還有一顆地球,太陽中唯一看不見的,難道是第九大行星?
    太陽的後面真的存在行星嗎? 如果真的存在第二個地球的話,那麼它很有可能會脫離原來的軌道,然後與地球相撞,如果地球到達L4和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