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時代,哲學家菲洛勞斯提出了這樣一個宇宙模型,他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個在空間中進行運動的球體,圍繞著「中心火團」運動,太陽就是這個中心火團的反射,並且他還提出在太陽系內存在十個天體,在太陽的背面可能存在一個「反地球」,這個星球永遠藏在太陽的背面,因此人類觀察不到,科學家一直懷疑地球存在第九大行星,「反地球」可能是第九大行星嗎?
菲洛勞斯的宇宙模型要比哥白尼的理論早上兩千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菲洛勞斯的宇宙模型和現代宇宙學的概念十分接近,「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這個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說」要早兩千年 。
在這個理論模型中,除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這個概念,太陽背後還存在一個「反地球」的觀點也十分有趣,因為在太陽系中,太陽的背面是人類無法觀察的區域,如果正好有一個星球和地球軌道重合,人類確實很難觀察到這個星球。
當然,這個想法在進入現代社會後,就被科學家否認了,雖然「太陽背後還有一個地球」這個觀點很讓人興奮,但是現代科學可以否認這個觀點,在太陽的背面不可能存在一個「反地球」。
原因其實很簡單,地球的軌道不是絕對的圓形,而是橢圓形,因此如果在太陽背面存在一個星球的話,這個天體在運動時肯定會「露出馬腳」,被天文學家觀測到蛛絲馬跡,並且人類的探測器也對太陽系內部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探索,如果太陽背面真的存在一個「反地球」肯定是會被發現的。
「反地球」的觀點主要是因為古代天文學家的觀測手段單一,同時對宇宙中的天體構成了解不夠深入,在天體力學中存在五個「拉格朗日點」,一個較小的物體在另外兩個較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可以和兩個較大物體保持相對靜止的一個點。
在太陽的另一側,就存在第三個拉格朗日點,如果在這個位置存在一個較小的行星,確實可能在太陽和地球引力的雙重影響下,和地球保持相對靜止,也就是說我們計劃無法觀察到這個行星。
這就是為什麼曾經有許多科學家對「反地球」感興趣的原因,但是在進入科技高速發展後,人類開始發射探測器觀察太陽系內部行星的狀態,並沒有發現太陽背後隱藏著一個「反地球」。
不得不說,「反地球」是一個巧妙的構思,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被提及,因為太陽系內的宜居帶是一個圓環,如果太陽背面存在一個行星,這個行星也會在宜居地帶中,有誕生生命的可能性,也可以被人類改造成為宜居星球。
可惜的是,在太陽的背後並不存在一顆行星,但是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確實可能存在一個沒有被發現的「X行星」。
自從冥王星被定義為「矮行星」後,太陽系就只剩下了八大行星,但是有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內可能存在一個沒有被發現的「X行星」,這個行星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距離太陽320億千米左右嗎,質量是地球的十倍,可能是一個氣態行星。
這顆神秘的行星需要1~2萬年才能繞太陽一周,正是因為它距離地球足夠遠,軌道速度比較緩慢,人類才可能一直沒有發現這顆行星。
在柯伊伯帶中存在大量的小行星和矮行星,冥王星就是一顆存在於柯伊伯帶的矮行星,海王星的衛星海衛一,土星的衛星土衛九,原本可能都是柯伊伯帶中的天體,被海王星和土星的引力俘獲,才成為了它們的衛星。
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那麼它很可能隱藏在「奧爾特雲」中,因為奧爾特雲距離地球足夠遠,科學家對這個區域的了解也並不多,普遍認為這個區域是原始太陽系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眾多彗星的家鄉。
如果這個行星存在,它的引力可能會對柯伊伯帶的天體造成影響,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6~7個軌道異常的小行星,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存在的證據。因為這個行星距離太陽足夠遠,而行星本身不會發光,想要尋找到這個行星十分困難。
不論是「反地球」還是「第九大行星」都證明人類對於太陽系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在太陽系中還隱藏著一些人類沒有發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