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啟動上市

2021-01-09 環球網

中國網財經5月25日訊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商品名)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這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上市。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產品「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該產品問世將極大緩解我國人體捐獻角膜奇缺的臨床困境,為我國400萬乃至全球6000萬的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希望。

據介紹,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是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上市,股份編號:08158,以下簡稱「中國再生醫學」)的科學家團隊歷經10年時間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艾欣瞳」於2015年4月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也是該集團繼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

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後的又一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安體膚」是國內唯一含活性細胞的組織工程皮膚。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化學工程終身教授崔佔峰認為,「艾欣瞳」不僅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且成功實現了產業化,這使中國在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領域的激烈競爭中搶佔了先機。

開創人工角膜新紀元

與會專家介紹說,當前,角膜盲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人捐獻角膜手術移植、人工角膜移植術等。國外雖然已有以異質性材料如玻璃、矽膠等為原料研發製作的人工角膜,但這些人工角膜均為人造高分子化學材料製成,存在生物相容性、力學特性差,臨床試驗效果不佳,無法形成連續化上皮,不能與患者自體組織完全整合等缺點和不足,病人排異反應明顯。人的角膜看起來薄而透明,卻是由無數排列緊密、縱橫交錯成網狀的膠原纖維構成,光靠化工分子材料等純人工材料,目前無法做出這樣精密複雜的結構。

國內知名眼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原角膜病科主任鄒留河教授認為,「艾欣瞳」的最大特點是融合性好,產品與人眼自然融為一體。而目前國外一些人工角膜產品,主要以矽膠等為材料,病人排異反應明顯。

據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八屆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分會侯任主委、「863」首席科學家、中國再生醫學首席科學家金巖博士介紹,「艾欣瞳」是由異種角膜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去除了角膜中的細胞、雜蛋白、多糖等抗原,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質膠原蛋白結構,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安全性高,能與周圍組織快速整合,並隨著自身細胞的遷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漸透明,患者視力逐漸恢復。

從2010年開始,由北京同仁醫院牽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河南眼科中心等國內多家知名眼科醫院參與了「艾欣瞳」的臨床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據武漢協和醫院的眼科主任張明昌介紹,武漢協和醫院參加生物工程角膜移植臨床試驗的47名患者,全部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術後隨訪複查顯示,生物工程角膜清晰透明,與原來正常角膜結構高度融合,使用安全有效。

張明昌告訴記者,該院參與臨床試驗的1號患者2010年患真菌性角膜炎,右眼球的2/3被潰瘍病灶覆蓋,近乎失明。2013年9月底,1號患者複查結果顯示:移植了「艾欣瞳」的右眼視力恢復到0.4,而正常的左眼視力為0.5,雙眼看上去並無差異。「艾欣瞳」的臨床效果顯著。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化學工程終身教授崔佔峰評價認為,這個生物工程角膜產品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解決了以往類似研究中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既能修復角膜,又能恢復功能。

搶佔「再生醫學」先機

與傳統的自體或異體組織、器官移植相比,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克服了以創傷修復創傷、供體來源不足等難題,從根本上解決了組織、器官缺損的修復和功能重建等問題,其產品可用於改善、修復、再生或替代人體多種組織器官,標誌著醫學將走出器官移植的範疇,步入到製造組織和器官這一生命科學最具挑戰性的前沿領域。

美國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吉爾伯特預言:「用不了50年,人類將能夠培育出人體的所有器官」。組織工程產品的應用前景廣泛、市場潛力巨大。有專家估計,全球組織工程及其技術衍生產品估計有100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2000年,《時代》雜誌更是將組織工程列為21世紀十大熱門領域的榜首。

擬進軍全層角膜研發領域

在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的啟動儀式上,中國再生醫學集團決策委員會主席關國亮介紹了該公司下一步科技攻關方向:繼「艾欣瞳」啟動之後,集團下一步將繼續進軍全層角膜的研發,讓更多類型的角膜盲患者能擁有重見光明的希望。

關國亮還透露,集團正在積極與公益組織洽談,聯合向符合醫學條件的弱勢群體伸出援手,進行產品捐贈。同時,集團還將與國內頂級的眼科專家合作開展培訓,以提高眼科醫生的角膜移植技術。是日,集團與山東省眼科醫院合作建立的「中國再生醫學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醫師培訓基地」揭牌成立。據悉,在2015年,集團將與三甲醫院合作,陸續建立5家培訓基地。

中國再生醫學集團多年來一直積極構建國際性的科研布局,該集團已經與牛津大學、香港大學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終身教授崔佔峰、「863」首席科學家、中國再生醫學首席科學家金巖博士、香港大學教授周中軍等科學家將使集團的研發和產業化優勢得到進一步加強。

此外,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總裁邵政康展望了該集團未來發展的四大方向,即:以生物工程角膜和組織工程皮膚為主導的組織工程產品研發;細胞和幹細胞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化妝品和抗衰老產品的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的企業願景是:到2020年,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要發展成為國際領先、中國第一的世界級再生醫學集團。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造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中國團隊攻關10年
    報導是這樣的: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今日(5月23日)正式投入生產,這將改變傳統的角膜移植手術中角膜供體來源奇缺的困境,為無數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 今年4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艾欣瞳」頒發醫療器械註冊證書,這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的上市,將為我國400萬乃至全球6000萬的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
  • 人工生物角膜上市棗陽農民免費接受移植
    植入魯德紅眼內的角膜,並非來自志願者捐贈,而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艾欣瞳」,半年前剛剛上市。魯德紅成為「艾欣瞳」上市後華中地區首例移植患者。43歲的魯德紅是棗陽農民,去年12月轉至協和醫院被確診為真菌性角膜炎,後接受免費的人工生物角膜的移植,魯德紅如今生活起居已恢復正常。
  • 全球首款「生物工程角膜」投產
    長江商報消息 武漢協和醫院參與研發,預計7月面市,將為我國數百萬患者送光明□本報記者 劉迅我國科學家歷時10年自主研發,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5月23日在深圳正式投入生產。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團隊攻關10年(圖)
    原標題:全球首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造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中國團隊攻關10年今天的《人民日報》頭版,在習近平和李克強等領導人新聞之間夾了一條科技新聞。是什麼樣的新聞能讓《人民日報》如此關注?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曆時10年自主研發
    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主要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並於4月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據中國再生醫學集團決策委員會主席關國亮介紹,「艾欣瞳」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同時已經建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基地。
  • 螞蟻集團A+H上市正式啟動,小鵬汽車成功上市
    上市首日小鵬汽車大幅高開,盤中一度上衝25.00美元,最終收窄於21.22美元,仍較發行價15美元上漲41%,市值約為150億美元;同日蔚來和理想的市值分別約為235億美元和162億美元。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5年,目前主打G3 SUV和P7四門運動轎車兩款車型。
  • 中國完成世界首次人造生物角膜臨床試驗 總有效率超90%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超過了90%,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多中心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總有效率達到94.5%;經過臨床試驗觀察,「人工角膜」的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據悉,該項重大的科研成果,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已由中國生物醫學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深圳艾尼爾角膜工程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金巖教授的團隊聯合開發成功,並投資建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基地。
  • 中國造出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為何能領先於美國?
    相信很多人一定不知道,中國研發的人工生物角膜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工角膜,這絕對算得上是我國在全世界都引以為傲的一項技術。即使到現在,中國的人工生物角膜依然還是領先世界的。現在的人工角膜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高分子材料角膜,二是生物角膜。國外一直研究的方向以及比較成熟的商用方案,都更偏向於使用高分子材料角膜。比如在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初,澳大利亞就研究出了Alphcor人工角膜是用聚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製成的,簡稱PHEMA,簡單理解就是製作隱形眼鏡的那個材料。
  • 科學網—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本報訊(記者魯偉)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對外發布。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30日,全球首個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在漢對外發布。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
  • 我研發成功首個「人工角膜」
    據央視報導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達到94.5%,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該產品是組織工程的前沿產品,可以替代人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青島嶗山造「生物工程人工眼角膜」獲得生產許可 即將上市
    齊魯網青島10月12日訊 10月8日,由青島市嶗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多年來跟蹤培育的青島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獲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至此,歷經十年研發生產的創新型醫療器械產品—「脫細胞角膜植片」(生物工程人工眼角膜)終於「落地」,可以上市造福患者。
  • 為振興中華而做點事 艾爾菲生物董事長楊正國為大健康領域添磚加瓦
    大然而,大健康領域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它涉及的範圍非常寬廣,生物醫藥、健康管理、專科醫療等都屬於大健康領域的一部分。若要說起這一領域的元老級人物,陝西籍著名企業家楊正國先生當之無愧。自1995年進入再生醫學領域以來,楊正國先生便正式踏上了大健康領域的研究之路,時至今日,其所從事的行業涉及再生能源、再生醫學、金融租賃等多個方面,現任西安艾爾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楊正國先生,探尋他在大健康領域的一系列貢獻以及他背後的故事。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漢啟動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計劃在3年內,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正式啟動 首批貧困角膜盲症...
    為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幫助貧困角膜盲症患者,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與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了「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公益救助行動,面向全國徵集貧困角膜盲症患者,可最高為貧困角膜盲症患者提供全額手術費救助。近日,該公益項目系列活動「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啟動儀式在北京市河南大廈隆重舉辦。
  • 國內首個工程生物產業數據分析平臺亮相!首發全球合成生物學企業...
    圖丨 Engineering Biology Insights 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結束後,劉炯圍繞《全球最值得關注的 50 家合成生物學企業
  • 國內首個「10.10乾眼關愛日」活動正式啟動愛爾眼科重磅發布《國人...
    10月10日,由愛爾眼科發起的國內首個「10.10乾眼關愛日」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啟動會現場,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重磅發布了《國人乾眼多中心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覆蓋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西、華南五大區域的8個城市,對4685名患者的乾眼類型及臨床特徵進行了系統性分析。